誰將成為中國大陸第四大城市群

2021-03-03 20:53:27 字數 5694 閱讀 2065

1樓:艾康生物

成都復+重慶

成渝雙核引制領中國經濟第四極

成渝城市群範圍有多大?成渝城市群規劃方案獲批後,這成為牽動很多人的話題。

身在川渝的市民都非常關心,城市群獲批後,自己的家鄉是否會納入其中?在承接核心城市功能轉移時,是否具備先發優勢?

記者梳理髮現,關於成渝城市群的詳細覆蓋範圍目前並沒有官方明確解釋。坊間普遍認為,成渝城市群以2023年獲批的成渝經濟區為依託,橫跨川渝兩地。

根據***常務會議釋放的資訊,成渝城市**展規劃強調要以強化重慶、成都輻射帶動作用為基礎,以創新驅動、保護生態環境和夯實產業基礎為支撐,建設引領西部開發開放的城市群,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同發展格局。

四川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李後強表示:這也意味著作為這一西部城市群雙核,成都和重慶這兩個特大中心城市必將在城市**展中,起到輻射帶動的核心功能,將逐步成長為支撐起中國經濟的「第四極」。

中國第四大城市群到底是哪一個

2樓:己秋英鄧冬

四個城市就城市群?

中國四大城市群:遼中南

津京唐珠三角

長三角。

中國四大城市群?

3樓:匿名使用者

珠三角城

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環渤海城市群和東北城市群是中國正在形成的四大城市群帶。四大城市群的教育發展具體表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高等教育相當發達 2023年四大城市圈擁有普通高等學校893所,佔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總數的83.07%,隨著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和地方化程序,到2023年該比重降為79.06%。

2023年,四大城市圈高等學校在校生規模為173.74萬,佔全國84.23%;2023年,在校生規模為877.

88萬,依然高達79.19%。四大城市群的教育優勢集中地體現在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面,2023年,四大城市群研究生在校生規模達到542390人,佔全國總數的83.

28%。 2023年,中國教育發展資料顯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規模達到2000萬,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9%。北京和上海兩城市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50%以上,進入普及化階段。

據統計,2023年江蘇、山東和湖北等省高等教育規模超過100萬,北京、河北、湖南、廣東、四川等五省超過80萬,其中只有湖北例外,其餘6省市均在四大城市圈內。四大城市圈經濟結構合理、就業環境比較寬鬆,即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重要基地,也是高層次人才就業的重要市場。 環渤海地區是現代中國高等教育的發源地,也是中國高等教育最發達的地區。

從2023年至2023年,這一地區高等學校規模佔全國比重一直保持在27%以上,佔全國四分之一強;伴隨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程序,高等教育呈現地方化和均衡化趨勢。這一地區高等學校在校生規模略有下降,2023年佔全國26.98%。

與此同時,其高層次人才培養能力卻日益增強。2023年,環渤海地區研究生畢業生數量、招生數量和在校規模分別佔全國34.17%、32.

67%和32.92%。全國近38.

50%的博士畢業於環渤海地區。 環渤海城市群和長三角城市群在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十分突出。2023年全國60%以上的博士畢業和在校生在環渤海和長三角地區,其中博士畢業生有38.

50%在環渤海城市群、23.98%在長三角地區;兩城市群博士在校生分別佔全國的36.57%和23.

55%。特別是北京、上海和天津已經成為中國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和使用高地。 泛珠三角地區的擴大,納入了廣西、貴州和雲南等全國貧困地區和教育不發達的海南省,不但沒有提供其教育優勢,反而使地區間不平衡現象更為嚴重,揹負了沉重的經濟、人口負擔。

這是否有利於以香港和廣東為核心的珠三角的發展,即泛珠三角的優勢是否大於珠三角,有利於深入研究,並通過發展才能識別。

(二)人力資源較為豐富 中國四大城市群覆蓋21個省、市、自治區,自然資源相對較少,人均土地面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四大城市群包括了470個城市,佔2023年全國城市總數的71.65%;人口規模達89529萬人,佔全國總規模的69.

28%,人口規模相當於3個美國、比歐洲(不含俄羅斯)總人口7.289億還多1.663億。

15-64歲人口規模佔全國的67.68%,人力資源總量佔全國的77.68%,高出其人口規模比重10個百分點。

具體而言,泛珠三角地區人口規模佔全國的36.71%,人力資源總量佔32.50%;環渤海城市群人力資源佔全國的24.

03%,長三角地區佔11.29%,大東北地區佔9.86%。

四大城市群地區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經濟增長的推進器。四大地區也是中國經濟水平、消費水平、人口文化水平最高的地區,是具有發展潛力、發展活力和發展能力的地區。

(三)勞動力文化素質較高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23年,全國15歲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為7.79年,大專文化以上者佔全部人口的5.15%,整體人口文化結構處於以文盲半文盲、小學、中學文化為主的低層次階段。

特大城市高層次人才擁有量繼續居領先地位,北京大專文化以上者比例達到20.31%,上海和天津分別為14.16%和 11.

59%,已高於中等發展國家水平,成為中國城市群教育發展的「領頭羊」。

(四)城市群之間發展不平衡 中國城市群教育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城市群之間教育發展不平衡;二是城市群內部教育發展不均衡。以北京和天津為核心的環渤海城市群是中國現代教育的發祥地,教育發展水平領先。

東北城市群之間教育發展和人口文化素質差距較小、均衡度高。與長三角、環渤海和東北城市群相比,珠三角城市群教育發展起步較晚,人口文化素質積澱欠豐富,高層次人才培養差距明顯。四大城市群內部都存在教育發展地區、欠發達地區和落後的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城鎮教育發展水平和人口文化素質水平一般相差20-30年的發展階段。

以珠三角為例,泛珠三角城市群擴大成「9+2」模式,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明顯擴大。同時也進一步暴露出泛珠三角地區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面的劣勢。在全國高等教育擴大招生的大背景下,1990-2023年泛珠三角地區高等教育在校生佔全國比例呈現下降趨勢。

2023年畢業生規模佔全國的16.50%,在校生佔全國的17.67%。

其中博士畢業生和在校生分別僅佔全國的12.38%和13.38%,僅相當於大東北城市群的規模存量。

由於歷史和文化的原因,珠三角地區包括了東部、中部和西部省、市、自治區,其中西部省區有5個,經濟發展和教育發展不平衡特點突出。

4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深圳+東莞+惠州)+香港 第二, 北京+天津 第三,廣州+佛山 第四,長沙+株洲+湘潭

5樓:手機使用者

四個城市就城市群? 中國四大城市群:遼中南 津京唐 珠三角 長三角。

6樓:匿名使用者

北京 上海 青島 重慶

7樓:匿名使用者

北京 上海 廣州 深圳

中國第四大城市是?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三大城

bai市北京、上du海、廣州,沒什zhi麼爭議。第四城市比較dao有內爭議,南京、成都、深圳、

容重慶、杭州、蘇州、武漢、天津、瀋陽等等都有實力。《新週刊》對中國主要大城市作了詳盡的比較,認為成都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第四城,當然也引發了一陣熱議。

9樓:木♀頭

深圳吧,

因為它現在經濟各方面都很發達了,而且是最早的特區,比廣州要好一些(個人認為),在世界經濟排名好像是20幾。

10樓:莪芣湜敗傢

沒有山東,中國就不是中國。

因為沒有外國人的《投資》和《技術》,內江蘇、浙江、廣容東的廠子馬上統統倒閉,但是沒有外國人的投資和技術,山東的海爾、海信、啤酒照樣堅強生存。這和省份的產業結構息息相關,如果按第

一、二、三產業結構看,山東是農業大省(蔬菜、水果、經濟作物、漁業)、工業大省(主要是重工業,輕工業有紗紡),大型國有企業是山東經濟的支撐,但蘇、粵、浙三省則基本靠服務業(製造業、外貿加工)外資企業或者家族產業是這三省的支撐,山東的《勞動力》靠的也基本上是自己的山東漢子,而其他三省遜色很多,從《經濟實力》上看,山東的gdp連續幾年位列全國前三名,基本和江蘇不相上下。

綜合各方面,我支援青島。

11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應該是武漢,因為中部崛起的原因。

12樓:beyond鄭鄭

您好:希望我的回答您能滿意,謝謝!

13樓:匿名使用者

上海是第一位吧,lz,第四廣州吧········

14樓:匿名使用者

搞不好是山東那邊的,怎麼說也是重工業基地,這塊要是沒了,不敢想象,拿什麼和外國叫板,而你說的如果沒了嚴重是挺嚴重的,可是還是可以恢復的

15樓:幸福在**

天津,廣東,北京,深圳,

16樓:薄辭檀秀潔

前三個是**啊,嘻嘻

17樓:顧定宓蕙

天津市,前三個依次是,重慶市,上海市,北京市。

18樓:牧典表秀美

目前比較公認的中國一線城市就4個,也就是所謂的「北上廣深」

。第三是廣州版,第權四是深圳。

隨著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的舉辦,「北上廣」的前三強地位日漸鞏固,反倒是深圳的老四地位可能不保,面臨蘇州、天津、重慶的挑戰。

未來中國將建立十大超級城市群,是哪些城市

19樓:dsdds樂園

中國未來將建立以下超大型城市群:

東北三省以及內蒙古東部地區。東北三省在很早以前就被開發作為工業區,工業基礎較好,以石油,鍊鋼,冶金,燃煤等大型重工業為主。這些可成為工業城市群。

上海,浙江,安徽。上海是世界遠東金融中心,周邊城市依託上海得以發展。浙江省杭州市屬於超大城市,攜同其他城市可一起發展經濟。上海,杭州,寧波三大城市被稱為「滬寧杭工業基地」。

北京,天津,河北。北京是中國首都,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天津作為沿海城市,可變成北京的對外開放港口,打造超級城市群。京、津、冀三大城市被稱為「首都經濟圈」。

四川,重慶。四川和重慶是典型的「成渝城市群」,兩地同城化非常明顯。

粵港澳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最大型的超級城市群,世界灣區之一,由廣東省九個城市組成,以廣州市和深圳市為核心。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將成為中國經濟最發達,最開放,最活躍的地區。

20樓:卟甾韌芯

目前我國已經形

成了十個城市群,分別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國家級城市群,以及七個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城市群,分別是遼中南、山東半島、海峽西岸、中原、長江中游、關中、川渝城市群。

未來中國將建立超級城市群的城市:

1、東北三省以及內蒙古東部地區。東北三省在很早以前就被開發作為工業區,工業基礎較好,以石油,鍊鋼,冶金,燃煤等大型重工業為主。這些可成為工業城市群。

2、上海,浙江,安徽。上海是世界遠東金融中心和情報中心,周邊城市依託上海得以發展。浙江省杭州市屬於超大城市,攜同其他城市可一起發展經濟。

3、北京,天津,河北。北京是中國首都,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天津作為沿海城市,可變成北京的對外開放港口,打造超級城市群。

4、四川,重慶。四川和重慶是典型的「成渝城市群」,兩地同城化非常明顯。

5、廣州,深圳,珠海,佛山。珠三角城市群依託廣州得以發展,其中廣佛同城化已非常明顯。而深圳市是中國最大型的經濟特區,依靠毗鄰香港的優勢gdp直逼廣州。

珠三角城市群已經超越北京,成為僅次於上海的第二大超級城市。

6、香港,澳門,臺灣。三地都屬於行政特區,雖然社會制度不同,但同樣能拉動經濟。香港和澳門都可以帶動內地經濟發展。

誰將成為新中國的千古的歷史罪人

我,每天給中國gdp抹黑還不老老實實滾出去在這混日子 有可能會是你自己成為新中國的千古罪人,也可能是全中國的人的其中一個 前朝不知今後事,當時利國利民的決定,都有可能後來成為禍國泱民的行為!四人幫。大搞 導致中國經濟倒退 政治混亂,生產破壞,民不聊生。我的思bai想比較偏。我認為歷du史沒有罪人。有...

攜號轉網開始,三大運營商誰將成為真正的贏家

如果攜號轉網開始,那麼三大通訊運營商都會有使用者就出和使用者流入,但是移動擁有龐大的使用者數量,使用者的流動會比較多。因為三大通訊運營商各有千秋,所以攜號轉網開始,三大通訊運營商都有可能成為最後的贏家。反正不可能是移動,聯通和電信都應該會有更多的使用者 誰做的好追就是最大的贏家,誰在這個規則中做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