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外報與中國古代報紙的區別,中國古代報與近代報的異同

2021-03-03 21:28:35 字數 6131 閱讀 6626

1樓:菊亭秀晴

第六題

有答案版權

2樓:柔勝剛

外報是為以贏利為目的企業:中國古代報紙為官方純政治性的無贏利目的.

中國古代報與近代報的異同 20

3樓:匿名使用者

很麻煩的問題來啊,建議檢視黃源瑚的著作。稍微說一下。異:

1、從露布(多用於傳遞軍事捷報),到進奏院狀,再到宋代的邸報、小報(內容是邸報不記載的大臣奏章跟官吏的任免訊息為主,也有要求抵禦金兵入侵的議論)。。都是記錄朝廷動向的。。而近代出現瞭如《察世俗每月統紀傳》《東西洋每月統紀轉》等宣傳宗教以及資本主義思想的報刊,報刊形式更多樣化。

2、古代報紙都是本國資金,近代報紙出現了外國資本的注入。3、與古代報紙相比,近代報紙的傳播範圍更廣闊,影響的社會階層更多。古代報刊僅僅侷限在官吏以及對政治感興趣的舉子、書香門第和商人。。

還有支付能力的其他人。。5、報紙在近代成為表達民眾觀點,記錄社會現象的一個渠道,更能反映民聲,這顯然是古代報刊達不到的。相同點:

都有時代的影子,都反映政治時事。當然,還有很多,翻課本。。很麻煩的,就提供這些了,說的不一定準確,你就看看那些能用吧

4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如果你指的是報刊的話,報刊是近代西方傳到中國的東西,古代中國是沒有報紙的

2、中國古代「報紙」與近代「報紙」之間有何區分?

5樓:為你參謀

如果是古代,中國的文化中 「報紙」就是兩種東西,分為「報」和「紙」!!!

在中國的古文當中,一般都是一個字代表一種東西

兩個字的詞語來表示的物品,一般都是近代才出現的!

6樓:唐福氣

傳播他們的教義,中國古代「報紙是邸報大多是講**的升遷,和那裡的災情皇家的祭祀,而近代「報紙」就雜了,花邊新聞小道訊息,商業廣告都有。

古代報紙有什麼特徵

7樓:泠殘

古代沒有報紙

報紙出現時已經是近代了

2023年以後

中國近代報刊產生的歷史背景

8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背景:世界報業開始向商業報刊階段邁進,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突飛猛進地發展。隨著全球擴張行為,西方殖民者不僅攜帶本國報紙進入殖**家,還在所到之處創辦具有宗主國色彩的報紙。

鴉片戰爭前期,中國處於睡獅狀態,停而不前,中國的古代報紙在清前中期已到達頂峰,但卻沒有直接演進為近代報紙。隨著西方腳步的一步步邁近,在中國掀起殖民擴張的熱潮,隨即外人在華辦報開始出現並延續。

外國人創辦的近代報紙最先用中文出版的近代報紙和最先在中國境內出版的近代報紙,都是外國人首先辦起來的。19世紀,外國人在中國一共出版了一百多種中外文報刊,佔當時中國報刊總數的一半以上。

外國人創辦的第一份中文報紙,是2023年8月5日在馬六甲創刊的《察世俗每月統記傳》,創辦人是英國倫敦佈道會傳教士馬禮遜(1782~1834)和米憐(1785~1822),月出一冊,一些外國人相繼在中國辦報。

2023年創辦了《廣州紀錄報》,2023年創辦了《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前者是中國境內的第一份英文報紙,後者是中國境內的第一份中文報紙,均在廣州出版。其主編人德國傳教士郭士立(1803~1851)、美國傳教士裨治文(1801~1861)等,都是當時著名的「中國通」。

中國古代報紙的發展

9樓:賀顯華老師

中國古代報紙的發展是中國報紙發展史上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階段。因此,對中國古代報紙的發展的綜述顯得尤其重要。

要綜述中國古代報紙的發展,首先要知道中國古代報紙是什麼,有何特徵。中國古代報紙是指在唐代出現的有確證的專門用以傳播新聞的媒介而其特徵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內容,形式和發行與傳遞不同於現代報紙。

中國古代報紙的發展始於唐代的「報」與「狀」至清代報紙。總括一千二百多年,其中既有相當發達的宋代報紙,也有尚存疑的元代報紙,明清兩代的報紙各具特色,但都更加趨於為統治者服務

(一)中國最早的報紙——唐朝的官報中國古代的報紙起始於唐朝。最先問世的是唐朝**發行的官報(內容是宮庭動態,讀者是首都官吏)。「開元雜報」出版於唐玄宗開元年間,是已知的最早的一份官報。

唐人孫樵所寫的《讀開元雜報》一文,是關於這份古代官報的最早的記載。英國倫敦不列顛圖書館收藏的「敦煌邸報」(內容是通報歸義軍節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節的經過情節),發行於唐僖宗光啟三年(公元887年),2023年在敦煌莫高窟被發現,是我國現存的最古老的報紙,也是世界現存的古老的報紙。

(二)宋朝的「邸報」和「小報」

封建官報在宋朝有了較大的發展,當時稱為「邸報」、「朝報」、「邸鈔」、「進奏院狀」、「狀報」,「邸報」是其中最流行的稱呼。「邸報」的發行機構是各地派駐首都的進奏院。「邸報」的發行制度:

門下省編定,給事中判報,通過進奏院的各地進奏官「報行天下」。「邸報」的內容主要是皇帝的詔書命令,皇帝的起居言行,封建**的法令、公報,有關官吏任免賞罰的訊息和大臣的章奏文報(重大軍情)。「邸報」的新聞釋出工作受到封建**當權派的嚴密控制。

宋朝的新聞檢查制度:「定本」制度。(新聞檢查制度。

公元999年。為控制新聞釋出,進奏院要把編好的樣本送樞密院審查,通過的樣本叫「定本」)宋朝的「邸報」大部分是手抄的,其中的小部分可能使用雕板印刷。

「小報」起始於北宋末年,流行於南宋,被當時的讀者隱稱為「新聞」,是一種非官方的報紙。「小報」的內容以「邸報」所不載的大臣章奏和官吏任免訊息為主,也發表過一些要求抵禦金兵入侵的議論。「小報」的發行人是一部分進奏官,**部門的中下級**和書肆的主人。

它的出版,受到當時**的查禁。

(三)明清兩朝的官報和民間報房所出版的報紙

明朝的官報由通政司負責傳發,清朝的官報由通政司和提塘官負責傳發,官報的內容經常受到皇帝和當權大臣的控制。清朝末年,通過官書局等單位,創辦了一批近代化的**官報,其中主要的有《官書局報》、《政治官報》等。16世紀中葉以後,明朝**允許民間自設報房,在封建**的監督下,編選一部分從內閣有關部門抄來的一部分邸報的稿件公開發售,這一類報房大多設在北京。

它們所發行的報紙,通稱「京報」(有時也混稱「邸報」。報房在京城,又從京城向外傳發。內容由皇帝諭旨,朝廷政事,官吏的奏摺三部分組成)。

報房出版的「京報」有報頭。崇禎十一年(公元2023年)以後,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明末邸報的活字印刷是我國新聞傳播技術一大進步)。出版和派送京報,從明朝中葉起,成為一項公開的職業。

明末的「京報」曾經刊載過社會新聞。但在官方的嚴密控制下,清朝的大部分「京報」只能刊載一些官方允許釋出的檔案和訊息。清朝入關後,北京的報房曾經達到十家以上,它們所出的報紙仍稱「京報」。

內容與明朝後期的「京報」相近。(清末《京報》和近氏報有相似處)

根據已經掌握的材料,我們分別對唐代,宋代,明代及清代初期中期報紙的幾點認識可以分別概括為以下幾點:

關於唐代報紙的幾點認識

(一)唐代是中國開始有新聞事業的朝代.中國早期的報紙,始見與唐代.和現代的詞義已經十分接近的"新聞"1,"編輯2"等新聞事業的常用詞彙,也都始於唐代.

(二)出現與唐代是最早的報紙,是地方諸道和各藩鎮派駐朝廷的邸吏向地方傳發的一種報狀.

(三)由諸道邸吏向地方傳發的時事報狀,其起始時間,大約不晚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即公元8世紀初.

(四)唐代已經具備印刷報紙的條件,德宗,文宗前後,不少時憲書及日曆等,都已廣泛地使用雕版印刷.

(五)唐代的報狀,是一種從官文書遊歷出來的原始狀態的報紙.

(六)唐代的報狀,作為一種新聞傳播媒介,從一開始就為封建統治階級所控制,是後者協調封建**和地方關係,維護封建王朝統治秩序的重要工具.

關於宋代報紙的幾點認識

(一)宋代是中國封建社會新聞事業進一步發展的時代.封建官報的發行體制,在宋代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二)宋初的進奏院報狀,由各路州郡自行委派長駐首都的進奏官分別向地方傳發,其性質和發報的體制和唐代相同.

(三)邸報這一名稱開始見於宋代公私文獻,成為當時社會上對封建官報最流行的稱呼.

(四)小報起始於北宋,風行於南宋,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民辦報紙.

關於明代報紙的幾點認識

(一)中國封建社會的新聞事業到明代發展到了新的階段,封建官報的發行體制更加完善.淵源於宋代小報的民辦報紙獲准公開出版,辦報成為社會上的一項公開職業,並且出現了使用活字印刷的報紙.

(二)明代官報的抄傳發行活動,經過通政司,六科,提塘等三個環節.

(三)明代中葉以後明間的報房獲准公開營業,社會上開始出現了以"送邸報為業"的人和以辦報博錙銖之利的"報房賈兒".

(四)明代邸報的讀者,主要為朝野的士大夫知識分子.

(五)明代的封建統治者主要通過限制抄傳這個環節實行對邸報的控制.

(六)明代的起義農民曾經利用揭貼,旗報,牌報等新聞傳播手段來傳遞資訊,進行對敵鬥爭.這些新聞傳播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類似報紙的作用.

關於明代報紙的幾點認識

(一)中國封建社會的新聞事業到清代發展到了最後的階段,走完了它的最後一段歷程.封建官報的發行體制趨於定型.

(二)清代官報的抄傳發行活動和明代一樣,經過通政司,六科,提塘等三個環節.

(三)提塘在清代的新聞事業中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四)清代的民間報房主要集中在北京.

(五)除北京外,清代地方各省會的新聞事業也有一定的發展.

(六)清廷對提塘和民間報房的發報活動進行了嚴密控制:禁止傳報未經批發的奏章,禁止探聽寫錄科抄以外的新聞,禁止不實報道,禁止偽造題奏和御批.目的都是為了的防止朝廷機密外洩和維護封建治體.

嚴密的控制使各類報房所辦的報紙日益僵化,缺少生機,在與近代化新報的激烈競爭中逐漸趨於沒落.

綜上所述,有必要對中國古代報紙作一個歷史評價: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國的先民們曾經為世界物質和精神文明的發展做出過傑出的貢獻,和現代新聞事業有著密切關係的造紙術和印刷術,就首先發明於中國.世界新聞事業(特別是其中的報刊部分)得以發展的物質條件是中國人首先提供的.

世界新聞事業史上最早的報紙也出於中國.最早的寫在紙上的報紙和印刷在紙上的報紙都誕生於中國.唐玄宗開元年間(公元713年--742年)出現的開元雜報,不僅是中國新聞史上最早的報紙,也是世界新聞史上最早的報紙.

北宋末年(公元11,12世紀)出現的印刷報紙,不僅是中國新聞史上最早的印刷報紙,也是世界新聞史上最早的印刷報紙.中國新聞事業歷史的悠久,內容的豐富,是任何西方國家都難以比肩的.

中國古代的報紙產生於中國的封建社會時期,是封建地主階級及其政治代表佔統治地位的封建自然經濟通過新聞手段的反映.在漫長的封建社會時期,中國古代的報紙,不論是官方的邸報,還是民辦的小報和京報,都必然要和當時的封建統治者保持一定的聯絡,受他們的制約.官方的邸報固然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喉舌和御用的宣傳工具,民辦的小報和京報也只能在封建統治階級的控制下活動,不能越雷池一步.

封建統治者絕不允許可以自由報道一切訊息和自由發表一切意見的報紙存在.中國古代的報紙在為當時的讀者提供朝野政治和社會資訊方面確實起過一定的作用,但始終沒有擺脫統治階級的掌握.中國古代報紙的歷史,基本上是一部封建統治階級掌握傳播媒介,控制**工具,***論出版自由的歷史.

中國古代的邸報有2023年左右的歷史.小報有近千年的歷史.民間報房出版的邸報,京報有近400年的歷史.

它們從誕生到結束,持續的時間都不算短,但發展不快,形式內容的變化不大.在訊息量和新聞的實效等方面,都難以和近代從西方引進的新型報紙相比.這些報紙之所以發展緩慢,固然受封建君主**制度及各王朝限制報紙出版的文化政策,但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封建自然經濟的制約.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生活,安土重遷分散經營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秦人視越人之肥的封閉式的人際關係和社會心理狀態,都不利於新聞事業的發展.在這樣的土壤上,很難產生對資訊的數量和實效要求較高和商品化的程度較高的報紙.民末清初,受資本主義經濟萌芽的影響,一度出現過這類報紙的契機,但很快就在日益激化的階段和****面前被當是的封建統治者扼殺了.

古代報紙長期發展不快變化不大的狀態,直到鴉片戰爭爆發,中國的封建自然經濟被迫瓦解,封建**的閉關鎖國政策被迫取消,商品經濟有了較大幅度的發展以後才有所改變.但當時,舊式的邸報和京報從形式到內容都已完全僵化,適應不了改邊的要求.正像人是猴子變的,而今天的猴子卻不能再變**一樣,它們已經無力實現這一歷史的變革,它們只能逐漸地為近代化的新型報紙所取代.

這就是中國古代報紙的最後結局.

1 參見姚福申:《唐代孫處玄使用「新聞」一語的考辨》,刊於2023年2月號《新聞大學》。

2 編輯一詞始見於初唐人李延壽所寫的《南史·劉苞傳》:「家有舊書,手自編輯。」

中國古代的皇權與相權,中國古代皇權與相權的關係變化及其原因

講到中國古代,人們總會想到君主 但君主 並不能概括中國的狀況 比如漢 唐 明清,相權與皇權的權力結構不同。真正走向 是宋朝的時候。漢朝時上朝大臣有座位,而宋開始就分立兩旁 殿試始於宋朝,所有的考生被稱為 天子門生 這都是開始 的重要表現。中國權力結構一直在變化,不能籠統的用君主 說到君主 指的是什麼...

在中國近代史中,中國古代傳統兵法謀略比不上西方近代軍事的戰略戰術嗎?當時組建的新軍就是覺得中國傳統

中國近代史中的戰略 戰術確實落後於西方。這是生產力大幅度落後的 回惡果。受制於答政治環境 軍費 地緣環境,中國只能被動防禦,即使有了強大一時的北洋海軍,也沒有主動出擊,消滅日本這個潛在強敵。反而在甲午戰敗後面臨非常可怕的瓜分局面。由於沒有對外戰爭勝利經驗,也沒有強大的研製 生產能力,中國近代訓練軍隊...

中國古代哲學中各家的思想是什麼,中國古代十大哲學家

儒家 創始人是孔子,其思想核心是 仁 第二個代表人物是孟子,他將孔子的仁正式完善成了 仁政 仁政 是孟子的思想核心。二者的代表性文獻分別是 論語 和 孟子 孝家 其代表性文獻是無名氏之 孝經 孝經 的中心思想是 孝政 即 以孝治天下 過去,理論界有人認為 孝經 是一般講究倫理孝道的著作,不確。德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