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中國近代新聞事業的發展特點

2021-03-03 20:39:16 字數 1132 閱讀 6965

1樓:匿名使用者

如何看待傳教士的出版活動對中國近代新聞傳播事業的影響 1,促進了中國近代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 2,推動了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播,便於列強對中國進行思想控制

2樓:李

總的來說是有進步,值得肯定的,但是有得做的不好,對一些事件進行過度炒作,無形中嚴重影響了某些部門正常的工作,是不是也嚴重侵犯了當事人的隱私權。

為何近代中國未出現歐洲意義上的新聞事業

3樓:弱肉強食本質

1.技術原因。這個包括印刷、紙張等等。就刻版這塊以前就很難解決,雖然有個活專

字印刷,但是技術上也屬無法與現代相關技術對比

2、交通原因。以前不是沒有新聞,是 沒有普及的新聞業而已。當時從事在新聞業的都是國家辦理的。

比如驛站、邸報等。限制新聞業發展的主要就是這個方面了,新聞事業最主要的就是快捷、便利。而當時驛站一般只有官服主要的訊息才能走幾百里加急的,普通的只能通過驛站慢慢的傳,哪怕邸報到達偏遠的地方說不定都是幾個月前的訊息了。

這個就更不可能達到新聞的目的了。而且各個朝代養馬可不是一個一般人能做的了、做的起的事,馬可是戰備品。。。而且養馬成本很高。

兩次國人辦報高潮

4樓:匿名使用者

(一)自19c70a興起的國人辦報活動,在維新變法運動中走向高潮,打破了外報在中國新聞**界的壟斷地位,使中國人的報刊成為社會**的中心。因此,維新變法運動期間的國人辦報活動,史稱「第一次國人辦報高潮」。

特點:(1)報刊數量大;(2)辦報地區廣;(3)報刊品種多。

這次高潮的主流,則始終是維新派主辦的、以宣傳維新為主旋律的政論性報刊。

(二)2023年9月清廷宣佈預備立憲後,近代報刊的發展進一步加快,形成了中國新聞事業史上的「第二次國人辦報高潮」。

與維新運動時期形成的第一次辦報高潮相較,「第二次國人辦報高潮」有以下幾個新特點:(1)辦報的主角已由資產階級改良派變成了資產階級革命派;(2)各派報刊在激烈的政治鬥爭中發展壯大,報刊的鬥爭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3)辦報地區有所擴大;(4)讀者面大為擴大。

5樓:匿名使用者

國人第一次辦報 應該在北京

《中外紀聞》或<<萬國公報》創刊

中國近代史上有哪些國恥日?你怎樣看待這些日子作為青少年

九 一八事變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國東北爆發的一次軍事衝突和政治事件。衝突雙方是中國東北軍和日本關東軍。根據衝突爆發的日期,史稱 九 一八事變 由於當時中國東北地區稱為滿洲,因此日本方面將這次事變稱為 滿洲事變 九 一八事件爆發後,日本與中國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國內,主戰的日本軍部地位...

中國近代各階級的探索,中國近代各階級的近代化探索?

這個個比較簡單 1 地主階級 洋務運動 立憲運動 有人認為只是一個藉口 2 農民階級 太平天國運動 義和團運動 3 資產階級 戊戌變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運動4 無產階級 五四運動 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運動。內容太多,老實答完只有 而死,你分三次問不行嗎?我先答1地主階級 a.人物 林則徐,魏源。探索內容...

中國近代史,中國近代史簡單概括

1.五四運動。巴黎和會對中國山東半島權益的侵害。2.曹汝霖 陸宗輿 章宗祥 3.中國共產黨。代表廣大人民利益的政黨 4.五四運動是工人階級第一次獨立登上中國的政治舞臺,是馬列思想廣泛傳播,為中共的成立準備裡幹部基礎。中國近代史簡單概括?中國近代史就是中國人民為擺脫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而不屈的抗爭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