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和柳公權兩位大書法家的作各有什麼特點

2021-03-03 20:40:31 字數 4303 閱讀 4566

1樓:匿名使用者

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牆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專張旭得筆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屬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完成了雄健、寬博的顏體楷書的創作,樹立了唐代的楷書典範.他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巨集,骨力遒勁而氣慨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氣勢,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

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柳公權書法以楷書最著名,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他上追魏、晉,下及初唐諸家筆法,又受到顏真卿的影響,在晉人勁媚和顏書雍容雄渾之間,創造了自己的柳派.其遒勁的書體,可以與顏書的雄渾寬裕相媲美,後世有"顏筋柳骨"的稱譽.

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有什麼特點?

2樓:易書科技

柳公權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唐代傑出書法家。他從小就喜愛書法,勤奮練字,據說他手上磨起了厚厚的繭子,衣肘補了一層又一層,他也毫不在乎。經過苦練,柳公權終於成為著名書法家。

29歲時他考中進士,在地方擔任一個低階官吏,後來唐穆宗偶然看見他的筆跡,認為是書法聖品,就把柳公權召到長安。那時,柳公權已40多歲。他的為人既有骨氣又一絲不苟;同樣,他的字也顯露了他這種特質。

在長安,他的聲望與地位得到提高,一般王公貴族都不惜巨金爭相請他作書。

柳公權能很好地總結自晉至唐楷書書體的變化發展。他最初由王羲之書法入手,後來專學歐、顏。他的書法繼承了顏體雄壯的特點,避開了顏字肥壯的豎畫,把橫豎畫寫得大體均勻而瘦硬;又吸取了北碑中方筆字斬釘截鐵、稜角分明的特點,把點畫寫得好像刀切一樣爽利、深挺;他還繼承了初唐的秀媚書風,創造了具有自己獨特藝術風格的「柳體」。

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說「柳公權出,矯肥厚之病,專尚清勁」。他的楷書尤為知名。其楷書結體勁媚,自成一家,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

柳公權官至太子少師,世稱「柳少師」。由於他的書名顯赫,許多人,甚至外國使者也專門帶著財寶來求購他的字跡。當時大臣家廟的碑誌,幾乎都出自柳公權手筆。

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到重視。他官居侍書,長在禁中,仕途通達。文宗皇帝稱他的字是「鐘王復生,無以復加焉」。

他卻性格剛直,並經常借書法向皇帝諷諫。據說唐穆宗曾問他怎樣用筆最佳,他說:「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

」這句名言被後世傳為「筆諫」佳話。

柳公權的書法可分為兩大類風格:一類以《金剛經刻石》、《馮宿碑》等為代表,結體嚴謹平穩,筆法靈巧勁挺,具有晉唐以來楷書的勁媚意趣;一類以《神策軍碑》、《玄祕塔碑》為表,一變晉唐楷書姿媚的風格,嚴謹之外又開闊疏朗,體勢勁媚,自成一體。總之,他的書法,下筆斬釘截鐵、乾淨利落、剛勁挺拔,結體嚴謹渾厚。

他雖學顏,但自出新意,故與顏並稱「顏筋柳骨」。

柳公權的傳世作品很多。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祕塔碑》、《馮宿碑》等。其中《金剛經刻石》、《玄祕塔碑》、《神策軍碑》最能代表其楷書風格。

柳公權的行草書有《伏審》、《十六日》、《辱向帖》等,它們的風格仍繼承王家風範,結體嚴謹,瀟灑自然。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玄祕塔碑》。

《玄祕塔碑》是楷書作品,唐武宗會昌元年(841年)二月,原碑現存陝西西安碑林。此碑在柳公權傳世的書跡中最為著名,是歷來影響最大的楷書範本之一。

柳公權是對書法藝術發展作了重要貢獻的一位著名書家。由於他的書法造詣很深,名望很高,故為後世人們所重視,論者說:「書貴瘦硬方通神。

」柳公權的書法以此取勝,成為後世人們學習的楷模。宋代的朱長文在《墨池編》中說:「公權正書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

其法出於顏,而加以遒勁豐潤,自成名家。」

我國古代著名書法家的代表作品及特點

3樓:韓琴

1,唐寅(1470-1524),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

特點是:俊逸挺秀,嫵媚多姿,行筆圓熟而灑脫,唯筆力稍弱,鉤挑牽絲綿軟,結構亦略趨鬆散。代表作有《六如居士集》,《行書七律詩軸》。

2,劉墉(1719-1803),字崇如,號石庵,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勳長子。山東諸城人,乾隆十六年中進士,官至吏部尚書,擅真行書潛心六朝碑版,書名滿天下。著有劉文清詩集等著作。

特點:初看圓軟滑,若團團棉花。細審則骨骼分明,內含剛勁。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主要作品有《石庵詩集》。

3,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唐朝名臣、書法家。開元間中進士。安史之亂,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

德宗時,李希烈叛亂,他以社稷為重,親赴敵營,曉以大義,終為李希烈縊殺,終年77歲。

特點: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

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

其著有楷書《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等,是極具個性的書體,行草書有《祭侄稿》、《爭座位帖》、《裴將軍帖》、《自書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極其悲憤的心情下進入的最高藝術境界,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

4,鄭板橋(1693-1765),清代書畫家、文學家,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2023年)進士。官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特點:鄭板橋書法,用隸體摻人行楷,自稱「六分半書」,人稱「板橋體」。代表作《行書論書》,《行書曹操詩》。

5,傅山(1607-1684)明清之際道家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濁翁、觀化等別名,漢族,山西太原人。傅山的詩文思想性、現實性極強,寫作不拘成法,任性直率,古奧老拙,慷慨蒼涼,奇思逸趣,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特點:書法草楷篆隸,無不精工,豪邁不羈,獨闢蹊徑,名滿天下,傅山的書法被時人尊為「清初第一寫家」。他書出顏真卿,並總結出「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於直率毋安排」的經驗。

寫大字喜用顏體,端莊遒勁,剛健有力。代表作《霜紅龕集》。

4樓:天地通用錢莊

王羲之,書聖,代表作《蘭亭集序》,被比喻做「天下第一行書」,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張旭,草聖,《古詩四帖》,作品落筆力頂千鈞,傾勢而下,行筆婉**如,有急有緩地盪漾在舒暢的韻律中。他的字奔放豪逸,筆畫連綿不斷,有著飛簷走壁之險。草書之美其實就在於信手即來,一氣呵成,給人以痛快淋漓之感。

懷素,《自敘帖》,從唐代中葉開始,一直為書法愛好者談論了一千兩百多年。以中鋒筆純任氣勢作大草,如「驟雨旋風,聲勢滿堂」,到「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的境界。

顏真卿,《東方朔畫像贊》,書法峭拔奮張,《祭侄文稿》,通篇使用一管微禿之筆,以圓健筆法,有若流轉之篆書,自首至尾,雖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頓初始,黑灰濃枯,多所變化,然前後一氣呵成。

柳公權,《金剛經刻石》,其下筆精嚴不苟,筆道瘦挺遒勁而含姿媚;結體縝密,以縱長取形,緊縮中宮,開展四方,清勁而峻拔。「柳骨」於此可初識,而柳集眾書於此亦可知。

5樓:匿名使用者

劉墉(1719-1803),字崇如,號石庵,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勳長子。山東諸城人,乾隆十六年中進士,官至吏部尚書,擅真行書潛心六朝碑版,書名滿天下。著有劉文清詩集等著作。

特點:初看圓軟滑,若團團棉花。細審則骨骼分明,內含剛勁。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主要作品有《石庵詩集》。

3,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唐朝名臣、書法家。開元間中進士。安史之亂,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

德宗時,李希烈叛亂,他以社稷為重,親赴敵營,曉以大義,終為李希烈縊殺,終年77歲。

特點: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

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

6樓:格蘭傑赫蘭傑

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區域性)

有柳公權的《玄祕塔碑》(區域性)

還有很多很多,感興趣的自己去搜一搜吧!

7樓:淺色兮久

王羲之。是古代書法家。

8樓:匿名使用者

左公柳現狀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作為一個歷史人物,他在收復新疆失地的軍事鬥爭中建樹的卓越功績,一直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敬重。十九世紀下半年,當清 面臨內憂外患的危機時刻,是當時身為陝甘總督的左宗棠,不顧個人安危面對外寇入侵挺身而出,同投降派抗爭,終於贏得了朝野廣泛支援,繼而又接受重任,掛帥西征,親赴一線,指揮清軍一...

左公柳課文開頭的詩句出處左公柳,開頭詩句出自誰的什麼?前兩句是?

左公柳 朗讀 羌 qi n 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從河西走廊到玉門關,數千裡關山路,沒有春風,沒有綠色。映入我們眼簾的,除了黃沙,還是黃沙。突然,我們發現前方不遠的地方,傲然挺立著一棵柳樹。這柳樹高大茁壯,身姿挺拔,枝條剛勁有力,樹冠宛如帷幄 w iw 我們頓時興奮起來,趕緊下了年,飛也似地...

我練毛筆,只是臨摹顏真卿和王羲之的書法,一離開字帖,我的毛筆

量變決定質變,還沒練到量,書法家一握筆,如同人筆合一,一揮而就,都是大量練習的結果。行書也要看人自身的修養,比如說你臨摹的那兩位 我練毛筆字,臨了一個月字帖後,怎麼感覺比以前還寫得差了呢?那是因為你對字的審美觀比一月前提高,書法的長進是漸漸的進步 可以拿出以前寫的比較下 肯定要好得多 用筆在心,心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