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舞的基本動作藏族舞蹈的一些基本動作要什麼

2021-03-05 15:04:26 字數 5471 閱讀 9201

1樓:笑笑

分析如下:藏族舞的基本動作

有三個方面,分別如下所示:

1.身姿要穩定:體態自然放鬆,重心微微向前傾,腳位一般都是小八字位。

2.手臂要晃擺:雙手扶胯(或者雙手放在身體兩旁鬆弛狀態),身體上下小幅度的顫動,全身不要緊繃,鬆弛。

3.腳步要顫踏:膝關節不斷做出連綿柔韌的屈伸,帶動了鬆弛的上肢運動,讓手臂自然搖擺。

2樓:莫念v勿忘

有三個方面,分別如下所示:

1.身姿要穩定:體態自然放鬆,重心微微向前傾,腳位一般都是小八字位。

2.手臂要晃擺:雙手扶胯(或者雙手放在身體兩旁鬆弛狀態),身體上下小幅度的顫動,全身不要緊繃,鬆弛。

3.腳步要顫踏:膝關節不斷做出連綿柔韌的屈伸,帶動了鬆弛的上肢運動,讓手臂自然搖擺。

拓展資料:

藏族舞蹈文化源遠流長並與漢族舞蹈文化相互交流,也與周邊民族和國家的舞蹈文化相互影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高原地區的藏族文化。較常見的藏族舞蹈有弦子、鍋莊、踢踏等。藏族的民間舞蹈種類繁多而各具特色。

自娛性的圓圈舞除《果諧》和《果卓》外,《堆偕》、《諧》與《卓》更是人們極為喜愛和著名的舞蹈。

藏族舞蹈的特點:

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豐富,從腳部動作上可概括為「蹭」、「拖」、「踏」、「蹉」、「點」、「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種基本步伐。

藏族舞蹈的手勢,可歸納成「拉」、「悠」、「甩」、「繞」、「推」、「升」、「揚」七種變化。弦子:是屬於藏族裡面的慢板。節奏是像上的,身體慢起慢下。

3樓:小鹿佳兒

一、藏族舞蹈基本動作上肢部分動作講解:

1.齊眉晃手

雙手下垂,動作時曲腕,屈肘,以腕帶動,兩手於胸前交替晃動。右手順時針劃圓,左手逆時針劃圓。此動作有大、中、小之分。小於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於齊眉;大於前上方。

2.晃蓋手

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經上弧線從旁及裡,形成上弧線的流動。單手的晃蓋亦常見多出現於腰旁,腹前。

3.髖前劃手

雙手下垂,左右手先後在髖前從內向外至旁劃圓。右手順時針,左手逆時針在平面上劃圓。髖前劃手和齊眉晃手屬規律性連線。

4.前後擺手

兩手下垂於身旁,向前後45°擺動,手腕主動。

5.橫向擺手

兩手下垂於身旁,多為單手的橫向擺動,手腕主動帶動小臂,大臂附隨。

6.平面擺手

兩手下垂於身旁,單手起至旁,從外至裡於胸前水平面擺動,手腕帶動,臂附隨。

二、藏族舞蹈基本動作下肢部分動作講解:

1.碎踏

雙腳全**替踏步,雙膝顫動,踏腳節奏均等。可進、退、轉體。

2.顫踏

弱拍雙膝下沉,動作腿重拍踏地伸直膝蓋顫動(變支撐腿),同時抬起另一隻腿。動作時,踏地與抬起另一隻腿同步,顫時保持上身的穩定、鬆弛。

3.抬踏顫   (抬踏亦叫「岡打」)

弱拍雙膝下沉,同時抬起前腳掌,重拍膝關節帶動,踝關節發力,腳掌快速擊打地面,同時顫膝。可雙腳亦可單腳做。

4.吸顫步

動作腿吸腿時,支撐腿蹭踮顫膝一次,再落腳「碎踏」二次。注意保持上身的穩定、鬆弛。

5.退踏步

動作腿後撤半步,腳掌著地,同時支撐腿微離地面,da拍支撐腿踏地,再動作腿踏地顫膝。動作時,它具有退顫分離顫,踏地後順勢滑的特點。

4樓:sunny佳爺

藏族舞的動作要領

步伐上,1平步要全腳踏地 抬起幅度不要過高 至腳踝處就好。

2撩步要注意在顫動律基礎上,先將腿吸起再向前或旁撩出,撩是由彎曲到伸直的過程 所以要膝蓋帶,經拋物線出去。

3靠步分位單靠和長靠 是踏步加點地的組合,單靠腳下一步一點(腳跟點地)長靠通常為三步一點。

4刨步 要先向前小踢腿 然後 腳帶動小腿踏地向後吸起,注意踏地時要用前腳掌 不是全腳。

5滑步是前腿向前或旁上步後腿緊隨貼住 注意後腿要緊貼地面 託滑吸至腳踝。

藏族舞蹈

基本體態:膝蓋鬆弛,膝部有規律的顫動、屈伸;身軀微前傾,曲背;扣胯;五指自然併攏;腳位(小八字位、丁字位) 基本動作特點。

藏族主要聚居在**自治區及青海海北、黃南、果洛、玉樹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肅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縣、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土藏族自治縣以及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藏族自稱「博巴」,意為農業人群,是最早起源於雅魯藏布江流域的一個農業部落。兩漢時屬於西羌人的一支,7世紀贊普鬆贊。

屈伸,鍋莊,堆謝,果謝等。

中國民族舞蹈的特點主要表現在積澱古代文化、保留原始舞蹈的遺存、在民族交融中發展。歌、舞、樂三者結合使它具有獨特的傳承方式,舞者在舞蹈進行中互相學習,即興創作,在特定環境中,表現本民族的獨特風格與思想情感;一方面通過參加者的共同提煉,使本民族的民族舞蹈更加完善,更具有生命力。其次,中國民族舞蹈非常講究舞蹈隊形的排列與場面的變化。

傣族舞、蒙古族舞、藏族舞特點

傣族舞是南方舞蹈,區別於北方舞蹈的動作大氣、舒展,整體感覺柔軟、含羞、嫵媚。傣族舞軀幹部動作注重腰、臀、胯、膝的運用。傣族舞的要領是「三道彎」——即右五位側提腕立掌手,加拾左勾腳旁掖腿,那彎曲的膝部、肘部,提起的腕部,送出的胯部,稍彎的腰部,微倒的頭部等,這種別具一格的曲線形圖案。

舞蹈動作多保持在半蹲姿態上的顫動,身體的每個關節都有彎曲,形成了獨特的三道彎舞姿造型。傣族舞屬於內向性強、柔健相合、韌勁突出的舞蹈,而藝人們跳,始終能「噴射」出濃濃的民族味,他們無論怎樣變化,也是萬變不離其宗,這恰恰是其藝術魅力所在。 蒙古族舞 「太平鼓」系用銅圈驢皮製成,呈圓形或橢圓。

藏族的踢踏舞動作要領

堆諧,漢語稱「踢踏舞」。舞蹈時膝關節鬆弛,腳下靈活,以踢、踏、悠、跳等腳部動作踏出有規律,有變化的各種節奏點來表達情感,形成堆諧樸實自如,輕捷靈活的風格特點。藏族民間舞蹈共同動律特點:

膝關節分別有連續不斷,小而快有彈性的顫動或連綿柔韌的屈伸。而有顫動或屈伸的步法形成重心移動,帶動了鬆弛的上肢運動,使手臂動作多系附隨而動,不能有絲毫的主動。

藏舞常用的腳位:自然位、丁字步位。常用手位:雙手在胯旁或前後悠擺(踢踏舞)踢踏舞基本舞步1、第一基本步2、退踏步3、拾踏步4、嘀嗒步5、連三步6、七下退踏步7、悠踢步。

藏族舞顫膝動作要領

「顫膝」是藏族舞蹈中最具特色的動律特徵,也是藏族舞蹈的風格性標誌.在藏族舞蹈中無論是踢踏、弦子、鍋莊舞都離不開「顫膝」.「顫膝」動律貫穿於藏舞的動作始終,「顫膝」訓練的好壞直接影響和決定著我們對藏舞學習及表演的質量和效果.

因此學習藏舞應把「顫膝」的訓練作為藏舞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基本環節和重點訓練內容,才能更為準確地把握藏舞的精髓.。

5樓:獨行沒趣

1.1、齊眉晃手

規格及要領:雙手下垂,動作時曲腕,屈肘,以腕帶動,兩手於胸前交替晃動。右手順時針劃圓,左手逆時針劃圓。

此動作有大、中、小之分。小於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於齊眉;大於前上方。

1.2、晃蓋手

規格及要領: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經上弧線從旁及裡,形成上弧線的流動。單手的晃蓋亦常見多出現於腰旁,腹前。

1.3、髖前劃手

規格及要領:雙手下垂,左右手先後在髖前從內向外至旁劃圓。右手順時針,左手逆時針在平面上劃圓。髖前劃手和齊眉晃手屬規律性連線。

1.4、前後擺手

規格及要領:兩手下垂於身旁,向前後45°擺動,手腕主動。

1.5、橫向擺手

規格及要領:兩手下垂於身旁,多為單手的橫向擺動,手腕主動帶動小臂,大臂附隨。

1.6、平面擺手

規格及要領:兩手下垂於身旁,單手起至旁,從外至裡於胸前水平面擺動,手腕帶動,臂附隨。

6樓:廖

1.齊眉晃手

雙手下垂,動作時曲腕,屈肘,以腕帶動,兩手於胸前交替晃動。右手順時針劃圓,左手逆時針劃圓。此動作有大、中、小之分。小於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於齊眉;大於前上方。

2.晃蓋手

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經上弧線從旁及裡,形成上弧線的流動。單手的晃蓋亦常見多出現於腰旁,腹前。

3.髖前劃手

雙手下垂,左右手先後在髖前從內向外至旁劃圓。右手順時針,左手逆時針在平面上劃圓。髖前劃手和齊眉晃手屬規律性連線。

4.前後擺手

兩手下垂於身旁,向前後45°擺動,手腕主動。

5.橫向擺手

兩手下垂於身旁,多為單手的橫向擺動,手腕主動帶動小臂,大臂附隨。

6.平面擺手

兩手下垂於身旁,單手起至旁,從外至裡於胸前水平面擺動,手腕帶動,臂附隨。

拓展資料:

藏族舞蹈是藏族民族舞蹈的總括名稱。藏族舞蹈文化源遠流長並與漢族舞蹈文化相互交流,也與周邊民族和國家的舞蹈文化相互影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高原地區的藏族文化。較常見的藏族舞蹈有弦子、鍋莊、踢踏等。

藏族的民間舞蹈種類繁多而各具特色。自娛性的圓圈舞除《果諧》和《果卓》外,《堆偕》、《諧》與《卓》更是人們極為喜愛和著名的舞蹈。

藏族是中國56個民族中,人口較多、分佈地域廣闊的民族之一。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的藏族,發源於**境內雅魯藏布江流域的中游地區,集中分佈在我國**自治區和青海、甘肅、四川和雲南 4省內各地區。具有悠久的民族歷史和豐富的文化。

因藏族生活地域的差異、各自與周邊其他民族的交往,而在相同類別的文化現象與藝術品種、節日和祭祀活動中,形成了諸多形式不

一、風格各異的禮儀和歌舞。

在藏族的民間節日中,希冀豐收與歡度「望果節」是辛勞了大半年後人們的最大期盼和喜悅。在藏語中「望果節」的「望」字,意為「田地」,「果」為「轉圓圈」,「望果節」的整個意思便是:圍繞豐收的田野歌舞。

藏族舞蹈的一些基本動作要什麼 5

7樓:伊蓮夏荼

藏族舞蹈的基本動作包括三個方面:身姿穩

定、手臂晃擺、腳步顫踏。

1、身姿穩定

體態自然放鬆,重心微微向前傾,腳位一般都是小八字位,身姿要保持穩定。

2、手臂晃擺

雙手扶胯或者雙手放在身體兩旁鬆弛狀態,身體上下小幅度的顫動,全身不要緊繃,鬆弛。

3、腳步顫踏

膝關節不斷做出連綿柔韌的屈伸,帶動鬆弛的上肢運動,使手臂呈現出自然搖擺的狀態。

擴充套件資料

1、藏族舞蹈有五大元素——「顫」、「開」、「順」、「左」、「繞」,它們是不同種類藏舞的共同特點,使藏舞區別於其他民族舞蹈的美學概念。

2、藏族舞蹈在舞蹈的律動上還存在著最基本的「三步一變」、「後撤前踏」、「倒腳輾轉」、「四步迴轉」的共同規律。在這種共同規律的基礎上產生出種種不同的變化,再加上手勢的運作、腰身的韻律、**的區別而構成不同的舞蹈風格。

3、「蹭」、「拖」、「踏」、「蹉」、「點」、「掖」、「踹」、「刨」、「踢」、「吸」、「跨」、「扭」12種基本步伐是藏族舞蹈的腳部動作。

4、「拉」、「悠」、「甩」、「繞」、「推」、「升」、「揚」則是藏族舞蹈的七種手勢變化。

5、舞蹈技巧主要有:輾轉、刨腿轉、踢腿轉、果諧轉、跨腿轉、跳跨轉、推磨轉、蹲轉、跪轉、掖轉、正反轉、扭腰正反轉、擰身反跨轉、點步翻身、踏步翻身、點轉、平轉、小蹦子、躺身大蹦子、平轉虎跳以及跨腿跳、吸腿跳、蓋腿跳、撩腿跳、蹭步跨腿跳、兔子跳、貓跳等等。

彝族蒙古族維吾爾藏族苗族的節日和舞蹈

民族抄 特色樂器 歌舞 民歌襲 舞蹈節日 藏族 扎木聶bai 鍋莊 du囊瑪 堆謝 果諧 分zhi為 民間dao 宗教 宮廷 三大類。酒歌 宗巴郎鬆 北京有個金太陽 北京的金山上 天上飄著彩虹 雪頓節 蒙古族 馬頭琴 筷子舞 安代 長調 遼闊的草原 牧歌 短調 嘎達梅林 森吉德瑪 黑緞子看坎肩 那達...

藏族最主要的體育專案是什麼,藏族最重要的一個。 體育專案是什麼?

射箭 射碧秀 騎馬點火槍 達久 賽馬 馬術 賽犛牛 加哲 角力 大象 拔河 朵加 抱石頭 俄爾多 鍋莊 吉韌 密芒 藏棋 和吉布傑曾等體育活動都是藏民族世代相傳的代表性專案。藏族的傳統體育專案是什麼 藏族做什麼運動專案 藏族代表性運動專案 1 射碧秀 碧秀 為藏語,響箭 之意。射碧秀活動流行於 自治...

急求幾首有氣勢的藏族舞蹈的歌曲介紹幾首激昂大氣有氣勢的歌曲

1 阿若康巴 是一首由德白譜曲,巴加填詞,白玉扎西演唱的歌曲。該歌曲收錄在 銘印 中,2019 03 23發行,該張 包含了5首歌曲。2 歌舞源 是一首由阿克卓巴譜曲,阿克卓巴填詞,阿克卓巴演唱的歌曲。該歌曲收錄在 歌舞源 中,2020 02 24發行,該張 包含了1首歌曲。3 跟著扎西去 是一首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