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如何看待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

2021-03-05 20:38:03 字數 4604 閱讀 5151

1樓:柳絮迎風飄搖

我國經濟年均增長11.6%,2023年至2023年年均增長9.6%,2023年至2023年都是7.

7%,今年上半年是7.4%,從中可以清楚看到經濟增速在由高增長向中高速增長。

這其中有近幾年人口結構變化、工資成本上升、儲蓄率和投資率下降導致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的規律性原因。有全球經濟進入後國際金融危機時代的常態慢增長,以及我國出口競爭力的減弱,外部需求增長速度出現趨勢性下滑,但經濟還是保持不錯的。

第一:經濟直接創造物質財富,是社會生產力的集中體現,也是社會財富和綜合國力的物質基礎。發達穩健的實體經濟,對提供就業崗位、改善人民生活、實現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更是一個國家應對外部衝擊、巍然屹立的關鍵。

第二:有工業主導型經濟逐步向服務主導型經濟轉變的結構性原因。這些趨勢性變化,是客觀環境、客觀條件和客觀規律使然,也是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基本判斷依據。

第三:經濟增長速度的因素,有利於我們全面、科學、理性地認識各種經濟現象和經濟關係,從中把握規律,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一些人所擔心的就業問題卻並未出現。

2樓:匿名使用者

儘管當前經濟執行仍處於合理區間,結構調整穩中有進,但國內外環境依然錯綜複雜,短期困難和長期問題相互交織,經濟穩中向好的基礎尚不牢固,經濟仍存在下行壓力。主要表現在:世界經濟復甦不及預期,出口壓力不斷增大;國內市場需求動力依然偏弱,工業生產者出廠**連續多月同比下降;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嚴重,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加;房地產市場降溫明顯,相關領域投資和消費增速回落,進一步加大了經濟下行壓力和財政金融風險。

事實上,當前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以及存在的問題既有短期因素的影響,更是國際格局深度調整、國內經濟承受「三期」疊加影響的客觀結果。

第一,世界經濟格局深度調整,拓展出口空間的難度加大。國際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格局正在深度調整,主要經濟體復甦態勢不平衡,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依然十分複雜,出口面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雙重擠壓。一方面,金融危機後,美國等發達國家推行「再工業化」,加劇我國出口產品在高階市場的競爭壓力,限制我國出口增長。

另一方面,我國勞動力成本優勢持續弱化,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訂單轉移到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被別的國家的同類產品替代。此外,隨著我國外貿總量規模的擴大,針對我國的**保護愈演愈烈,國際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第二,國內經濟正處在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經濟減速換擋符合規律。經過30多年近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我國經濟總量和綜合國力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同時經濟發展的內生因素也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首先,我國人口和勞動力供求格局發生深刻變化,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和絕對數出現下降,勞動力成本持續攀升。

2023年末,我國1659歲人口為91954萬,佔總人口比重為67.6%,人數比2023年末減少244萬,是2023年以來勞動年齡人口總數連續第二年減少。企業用工成本每年以10%15%的速度上升。

其次,經濟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也在增強。我國資源消耗巨大,不少資源性產品如**、鐵礦石等對外依存度超過50%;汙染問題日益突出,環境保護壓力增大。這些變化使得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趨於下降,經濟增長由高速向中高速「換擋」。

從國際經驗看,這符合經濟發展階段演進的一般規律,一般追趕型經濟體在經歷一段時期高速發展後,經濟增速均會出現回落。

隨著經濟增速的回落,一些長期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如產能過剩等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來。這些問題和風險隱患,從深層次看都是經濟結構失衡和經濟發展方式落後造成的。***總理在多個場合強調,我國經濟已經到了只有調結構促轉型才能持續發展的關鍵階段。

結構調整必然表現為有保有壓、有促有控,一些行業難免要經受結構調整的陣痛。當前,企業行業分化明顯,一部分企業積極應對經濟下行的壓力,在調整升級中穩步發展,但更多企業正在經歷去產能化、去庫存化和結構調整的陣痛,特別是一些傳統重化行業在市場壓力下艱難調整,短期內有可能對市場需求、就業等產生不利影響,加大經濟下行的壓力。這些都是結構調整不得不付出的代價,也是為了持續健康發展值得付出的代價。

第三,經濟轉型發展進入實質推進期,主動調整也會在短期內影響經濟增速。今年上半年,針對日益突出的產能過剩問題和環境汙染問題,各地區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速度觀,進一步加大了淘汰落後產能、汙染治理和環境保護的力度。如河北省統一部署,集中拆除15家鋼鐵企業高爐16座、轉爐3座,壓減鍊鐵產能671萬噸、鍊鋼產能149萬噸。

通過這次集中行動,每年可減少煤炭消耗406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9700噸、煙粉塵排放7000噸。但這些措施也不可避免地會造成部分地區、相關行業和產品增速回落明顯。寧願忍受短期陣痛,也要為綠色發展、生態發展、長遠發展打下健康基礎,這充分體現了各地區、各部門在***、***領導下調結構、促轉型的決心和勇氣。

由此可見,國際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進入大調整、大變革的時期,這種大時代背景與國內經濟「三期」疊加的階段性特徵共同決定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四、下半年經濟執行仍將保持在合理區間

今年下半年,雖然經濟下行壓力依然不小,但在近期組合型微刺激政策逐步見效、改革紅利不斷釋放的有利條件支援下,我國巨集觀經濟將呈現穩中緩降的增長態勢。預計2023年下半年我國經濟增長繼續處於合理區間,可以實現全年預期調控目標。

第一,固定資產投資有望企穩。一方面,國家加大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推動棚戶區改造以及定向降準等措施,將對投資起到一定支撐作用;下放和取消部分投資專案審批事項等改革舉措,將有助於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但隨著財政收入增速減慢和今年上半年財政預算支出加快,下半年財政預算支出速度將有所放緩。

房地產市場降溫,新開工面積大幅下降以及房地產企業資金回籠減少等因素也將制約投資增長高度,預計下半年投資增長與上半年基本持平。

第二,消費需求將保持平穩增長。就業穩定、居民收入增速回升,夯實了消費基礎。社保體制日益完善,降低居民謹慎消費動機,支援消費穩定增長。

資訊消費、休閒娛樂、養老服務、社群消費等新型消費模式拉動消費增長。但是,房地產市場分化以及投資放緩將會影響到家電、傢俱及裝修建材等商品消費。此外,嚴格公務消費、反對奢侈浪費政策將繼續抑制餐飲娛樂等領域消費。

預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增長12.5%左右。

第三,外貿出口將溫和回升。今年下半年,世界經濟增長逐步改善,溫和復甦有望延續。美國下半年在就業和房地產回暖驅動下有望加速復甦。

歐洲貨幣政策支援力度加大,歐元區將延續復甦勢頭。日本將在國內消費和投資推動下繼續溫和復甦。新興經濟體在經歷年初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政策引發的金融動盪後,經濟形勢趨於穩定。

我國出口環境有所改善,國家出臺支援外貿穩定增長的政策措施也將減輕**企業負擔,外貿出口有望保持回升走勢。

總體來看,下半年經濟執行仍將保持在合理區間。綜合分析消費、投資、出口三大需求,預計2023年下半年我國經濟將增長7.6%左右。

如何看待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

3樓:從此劍舞長空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了三十來年,也該停下來思考思考了。

中國這些年經濟快速發展主要有幾個重要的增長點

1 基礎建設投資

說白了就是樓房、高速公路、鐵路等等,物流網連線大大小小的城市,尤其是中國的東部沿海一帶。這些投資吸引了更多的資本,不管是官方的還是民間的,還是國外資本,資本的投入,基礎建設的發展,必定帶動一批相關產業的勞動者,比如鋼鐵 水泥 化工等等,但是這樣的投資發展到2023年之後,出現了大躍進的趨勢,看看城市的房價,看看高速公路過低的收益率,看看鐵老大的暴利。**為了業績,地價賣的超級貴,從而導致房價的飆高。

拿著納稅人的錢去修橋鋪路,這些資金的投入都會算成當年的經濟增長,**賺足自己腰包的同時,也賺取了政治資本,這些投入的收益如何,**根本不會去過多考慮。

從去年開始,**開始對基礎建設有所打壓,打壓房價,遏制過多資本進入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避免更多收益率過低的專案上馬,基礎建設動力不足

2 出口

中國的出口基本屬於技術含量較低的工業產品和民用產品,質量一般的機電產品、電器以及機械裝置,鞋衣服,玩具,簡單化工類(輪胎玻璃),這些不是中國做的多麼的好,而是這些東西本身沒有多少技術含量,關鍵在於中國低人力成本。自從人民幣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不斷升值,這就意味著外國買中國的東西貴了,而我們的生產效率和成本並沒有減少,這一系列因素導致了外口的下滑,國內工廠的倒閉,倒閉潮還沒有停止,人民幣長期來看,還會不斷升值,而且部分東南亞和南美等國家的工廠也開始生產我們之前出口的產品,他們的**更低廉。這一變化無疑對於中國的出口是不利的

出口動力不足

3 消費

消費是第三個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

人們賺錢了回去買東西,有人消費工廠就會持續生產持續產生經濟效益,這部分經濟效益一部分發給職工一部分拿來生產拿來研發新的產品,繼而創造更多的價值,這是一個良性迴圈。

但中國的實際情況是,中國人賺錢太少,消化不掉生產出來的產品,消化不掉的那部分只好拿來出口,一旦出口受到影響,工廠就面臨壓力,要麼減產,要麼以更低的價錢**,減產面臨的裁員,裁員意味著部分職工沒有收入,低價**意味著低的利潤,低的利潤意味著收入的減少,此其一;另一方面,國家對於基礎建設沒有規劃,導致房價過高,百姓的積蓄相當一部分都拿來買房子,納稅人(也就是工薪階層)所繳納的稅款本應該拿來發展教育,醫療,公共設施等民生工程,但是**都拿來修橋鋪路,導致教育成本醫療成本過高,這樣一來,導致了人們都不敢消費,從而使得做實體經濟的工廠面臨更大的壓力,部分工廠直接去做房地產,使得房價被持續不斷的炒高。

惡性迴圈!消費動力不足

今年的兩會提出了產業轉型,但這不是三年五年能夠完成的,轉型是痛苦的,甚至可能是要遇到失敗的,並不是所有的勢力都希望中國能轉型成功,比如美國。

一句話,中國遇到了改革開放以來最為嚴峻的形式,中國5月匯豐製造業pmi就業分項指標48.1,這就是一個很好的風向標,低於50,意味著經濟萎縮,萎縮之後,希望是健康的成長。

如何看待當前國內和國際的經濟形勢

不利因素 從國內來看,結構性 體制性 週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三期疊加 影響持續深化,地方 資金缺口壓力加大,政策之間的協調性不夠,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從國際看,世紀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2019年全球經濟 週期性放緩,全球 鏈和 產業鏈佈局受到衝擊。有利因素 從國內看,我們有黨的堅強領導...

如何理性看待我國目前經濟形勢,如何理性看待我國當前的經濟形勢

21世紀的10年代已經開啟,然而,這個新時代開始的冬天對於熱了好幾年的中國房地產來說,似乎有 些寒冷。在最近的一個多月裡,密集出臺了信貸 稅收 土地等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政策。時報發 表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春頂博士文章表示,中國房地產在新的時代將經歷怎樣 的變化和發展,未來的走向如...

如何看待當今就業形勢,如何看待當前就業形勢

寫作思路 當今社會的就業形勢是很嚴峻的,把這些嚴峻的形勢寫出來。當前社會對於畢業生學歷層次的需求越來越高。目前我國中高層次的人才嚴重短缺,社會對高層次的複合型 外向型和開拓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呈現對人才結構的需求層次重心上移的趨勢。在畢業生就業中研究生已越來越 搶手 本科生還能基本平衡,專科生則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