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門山中的天門山的地理特點是什麼

2021-03-06 13:53:22 字數 2435 閱讀 6666

1樓:demon陌

地理特點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衝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給人驚心動魄之感;也寫活了渾闊茫遠的水勢。

詩中用了六個動詞「斷、開、流、回、出、來」,山水景物呈現出躍躍欲出的動態,描繪了天門山一帶的雄奇闊遠。

青山既然對遠客如此有情,則遠客自當更加興會淋漓。「孤帆一片日邊來」,正傳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詩人欣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由於末句在敘事中飽含詩人的激情,這首詩便在描繪出天門山雄偉景色的同時突出了詩人豪邁、奔放、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自我形象。

全文: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翻譯:天門山從中間斷裂是楚江把它衝開,碧水向東浩然奔流到這裡折回。兩岸高聳的青山隔著長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葉孤舟像從日邊駛來。

《望天門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於開元十三年(725年)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後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顯示了一種動態美。

2樓:靈魂巡遊者都藍

天門山,位於安徽省當塗縣城西南長江兩岸東、西梁山的合稱。

東梁山又名博望山,海拔81米,在當塗縣城西南15公里的江東岸,今屬蕪湖市。西梁山又名梁山,海拔65米,在和縣城東南30公里的江西岸,今屬和縣。兩山夾江對峙如門,故合稱天門山。

自江中遠望,兩山色如橫黛,宛似蛾眉,又名蛾眉山。兩山聳於江畔,若二虎雄踞,又稱二虎山。

東、西梁山雖不高,但臨江巉巖壁立,陡如刀削。東梁山唯東南坡較緩,有石階可登。據傳山巔曾有古剎,不知何時毀於兵火。

西梁山由大陀山和小陀山組成,山前有怒吳閣、龍王宮,山後有普光庵。臨江懸崖之上,東晉永和三年(公元347年)王羲之書「振衣濯足」摩崖石刻,至今隱約可見。山腳崖上,有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以後「洪水至此」石刻七處,已成為珍貴的水文研究史料。

原有唐 李白《天門山銘》石刻,惜無存。

東西梁山號為「天門」是言其地勢險要,素有長江鎖鑰之稱。自古以來,歷為兵家攻守要地。春秋時,楚獲吳賒艎於此;南朝宋孝武帝曾在此檢閱水軍,詔立雙闕於二山。

山上有卻月城,為宋車騎將軍王玄謨所築,於此屯兵捍禦。清時曾有炮臺、城壘。今無存。

2023年,人民解放軍激戰三日,攻克了國民黨軍隊自稱「固若金湯」的西梁山陣地。為紀念渡江戰役先烈,2023年在西梁山之陽建 人民英雄紀念碑和紀念亭。建國後,東梁山山巔和西梁山腳下架設了高入雲霄的過江電纜鐵塔,電纜線橫空飛越大江,跨度1411米,宛如門楣,甚為奇特、壯觀。

西梁山位於和縣縣城南36公里,海拔88.1米,此山俯臨大江,與蕪湖市東梁山夾江對峙。像一座天設的門戶,故合稱「天門山」。

自江中遠望,水色空濛中的東、西梁山,色如翠黛,修嫵靜好,形似峨眉,故又名「峨眉山」,東西兩山,雙峰對峙,勢如虎踞,又名「二虎山」,南朝大明七年(463),宋孝武帝劉駿車駕於此,檢閱江中水軍演習,曾詔博望、梁山立雙闕,東西梁山由此而得名。大詩人李白遊歷此地曾留下千古名篇《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西梁山由大陀山和小陀山組成。山水相連,風景秀麗。臨江懸崖之處,怪石層疊,歷代詩人如李白、李赤、王安石、賀鑄、郭祥正、楊萬里、汪廣洋、解縉、杜浩、王士正等曾至此瀏覽,題詠賦詩。

此山又有「天門八景」之稱:天門晚泊月輝映,似是蟾光碑水中的「天門夜月」;淋浴晨曦薄霧裡,浮魚晨曦色映金蠶的「博望朝霞」;磯頭下面潮聲大,卻應回聲喚渡人的「陳橋喚渡」;參差怪石懸佛像,俯首江流此迴旋的「萬庵觀瀾」;碧霞宮裡雪飛晴,紅裝素裹看江景的「龍宮薰雪」;雲閣飛來峭壁上,遠近皆聞兩三聲的「雲閣疏鍾」;暮色秋雨細漾蒙,煙波浩淼白浪滾的「荻州幕雨」;西梁山下柳陰堤,悅耳黃鶯枝上啼的「柳岸春鶯」。

大陀山臨江懸崖峭壁上,東晉永和三年(347),書法家王羲之摩崖刻石「振衣濯足」四字,「羲之署名,至今清晰可辨。明代天啟年間和州州守池顯京摩崖刻「天門」二字,筆法遒勁。明代萬曆三十六年(1608)及清朝道光年間所書「洪水至此」的石刻七處,已成為珍貴的水文研究史料。

山前有怒吳閣、龍王宮、玉皇閣,山後有普光庵、石庵、補水亭,山尾有碧霞宮等建築物,屢遭兵燹,均無存。

唐詩人李白《天門山銘》雲:「梁山博望,關扃楚濱。夾據洪流,實為吳津。

兩山錯落,如鯨張鱗。惟海有若,惟川有神。牛渚怪物,目圍車輪。

光射島嶼,氣凌星辰。卷沙揚濤,溺馬殺人。國泰呈瑞,時訛返珍。

開則九江納錫,閉則五嶽飛塵。天險之地,匪德無親。」因其地勢險要,歷代是兵家必爭之地。

春秋時期的「吳楚長岸之戰」就發生在這裡。六朝建都金陵,在西梁山屯兵據守,稱為梁山戍。唐武德年間,杜伏威副將輔公祏由梁山至博望用鐵索連線鎖斷江道,並築卻月城延袤十餘里。

清咸豐三年(1853),太平軍佔據西梁山。後清末設遊擊署於此,駐梁山營,築有炮臺以資防守。

3樓:匿名使用者

天門山山的特八點是什麼

望天門山中哪句是描寫天門山的險陡峻和長江的壯觀的

該詩中的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描寫了江水穿過天門山,水勢湍急 激盪迴旋的壯麗景觀。望山門山 簡介及賞析 由唐朝著名詩人李白於開元十三年 725 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見所感而寫。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全詩前兩句描寫了長江猶如巨龍從天門...

《望天門山》中,寫長江洶湧奔流的水勢,表現天門山的險峻和雄偉

望天門山 中,寫長江洶湧奔流的水勢,表現天門山的險峻和雄偉的詩句是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望天門山 原文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擴充套件資料 望天門山 賞析 詩的前兩句即從 江 與 山 的關係著筆。第一句 天門中斷楚江開 緊扣題目,總寫天門山,著重寫...

望天門山的寫景作文左右,望天門山的寫景作文150字左右

中華詩詞的歷史源遠流長,各種名篇佳作美不勝收,我學過不少的詩詞,望天門山 這首詩是我最喜歡的其中一首。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凡一片日邊來。這就是 望天門山 的詩句,這如同一首美妙的樂曲!充分演譯出詩的作者 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對天門山的讚美。詩中表達了長江衝破天門山的情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