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有哪些術語?如題謝謝了相聲中的封箱是什麼意思如題謝謝了

2021-03-09 08:54:59 字數 4814 閱讀 6186

1樓:匿名使用者

說學逗唱 曲藝術語。 相聲傳統的四種基本藝術手段。「說」是敘說笑話和打燈謎、繞口令等;「學」是模仿各種鳥獸叫聲、叫賣聲、唱腔和各種人物風貌、語言等;「逗」是互相抓哏逗笑;「唱」相聲的本工唱是指太平歌詞。

由於某些關係,過去電視上表演的相聲都把所有的歌唱類歸於唱中,這是不對的。只要太平歌詞是唱,其他的都為學。相聲中,常有偏重運用其中

一、二種手段的節目,比如《改行》、《戲劇與方言》偏重於「學」和「唱」,《八扇屏》、《春燈謎》以「說、逗」為主。演員也往往以其善於運用某一些手段而形成不同的風格。 墊話 曲藝名詞。

相聲演員登場表演正式節目前的開場白,有時也是一個小節目,吸引觀眾注意或點明正式節目的內容。 入活 曲藝術語。 指相聲演出時,用以將墊話引入正題的一段內容,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包袱 曲藝術語。 指相聲、獨腳戲、山東快書等曲種中組織笑料的方法。一個笑料在醞釀、組織時稱「系包袱」,迸發時稱「抖包袱」。

習慣上也將笑料稱為「包袱」。 三翻四抖 曲藝術語。 相聲組織包袱的手段之一。

指相聲表演時,經過再三鋪墊、襯托,對人物故事加以渲染或製造氣氛,然後將包袱抖開以產生笑料。 一頭沉 曲藝術語。 對口相聲的表現方式之一。

指兩個演員在表演時,一個為主要敘述者,即逗哏; 另一個用對話形式鋪助敘述,即捧哏。由於敘述故事情節以逗哏為主,故稱。 子母哏 曲藝術語。

對口相聲的表現方式之一。指相聲表演時,兩個演員(逗哏和捧哏)所承擔的任務基本相同,如通過相互間爭辯來組織包袱等。 抓哏 曲藝術語。

相聲、評書等曲種演出時,在節目中穿插進去的可笑內容,用以引起觀眾發笑。 演員往往現場抓取插話題材,並結合節目內容,以取得良好結果。 逗哏 曲藝名詞。

對口或群口相聲演出時主要敘述故事情節的演員,現通常稱作「甲」。對口相聲中,逗哏與捧哏合作,通過捧逗的襯托、鋪墊,使敘述中逐漸組成包袱,產生笑料。群口相聲增加「泥縫」,其作用與「捧哏」基本相同。

捧哏 曲藝名詞。對口或群口相聲演出時配合「逗哏」敘述故事情節的演員,現通常稱作「乙」。 泥縫 曲藝名詞。

群口相聲演出時配合「逗哏」敘述故事情節的演員,現通常稱作「丙」。 腿子活 腿子活--相聲裡頭為了學唱或者表演一段情節,兩人帶點小化妝,分包趕角,進入角色來表演,之後還要退出來敘事,這種相聲段子行內叫「腿子活」。 砸掛 砸掛是相聲裡的行話,相聲大部分都是在講故事,而這個故事就得有個主人公,用講這個人的笑話來達到抖包袱的目的。

貫口 又稱「趟子」,為將一段篇幅較長的說詞節奏明快地一氣道出,似一串珠玉一貫到底,演員事先把詞背得熟練拱口,以起到渲染抒情、展示技巧乃至產生笑料的作用。 增加一部分相聲術語: "活"———段子 一塊"活"———一個段子 使"活"———表演段子 量活——捧哏者,有尊重突出捧哏演員之意 "包袱"——笑料 "倒口"———模擬方言 下掛———重新整理 皮厚———不容易懂 皮薄———容易懂 碼前———快一點 碼後———慢一點 格念———別說了 杵頭———錢 拋杵———給錢 杵門子———要錢 對託———正合適 黃調———不搭調 念嘬———不好 使相———面部表情 夯頭———嗓子 圓粘———招徠觀眾 "包袱"點———愛笑的觀眾 泥啦———效果不好 出蠱———發生問題 抽籤———少數觀眾退場 開閘———大批觀眾退場 攢兒亮———心裡明白 對兒春———對口相聲 單春———單口相聲 "柳活"———學唱的段子 海———大,多 蹶———小,少 硬買賣———掙錢多 冊子———臺詞本子 醒攢兒———覺悟了 稀溜綱———逗趣的話 疃春———相聲 咧瓢———笑啦 瘟———平淡,效果不好 起堂———觀眾走了 盤兒尖———面孔漂亮 撇蘇兒———哭 瓤———餓 念啃———沒吃飯 「開門柳」——即「墊話」,舊時也起著招攬觀眾作用。

「葷口」——陳舊卑*庸俗的語言。 「發託賣像」——雙簧術語。背後的說唱,前臉的學其動作口型。

摳溜——專用術語,即數來寶。 刨底——意思就是把懸念或是包袱等注入作者強大智慧含量的東西提前告訴觀眾或者聽眾,從而大大削弱的作品的感染力或是搞笑效果 撂地——解放前表演相聲時,設在廟會、集市、街頭空地上的演出場所。演員在平地上演出,另有人向觀眾租賃桌、凳,供觀眾坐席。

撂地」賣藝按場地分可以分為三等:上等的設有遮涼布棚和板凳;中等的只有一圈板凳;下等的什麼設施都沒有。 念年兒——舊相聲術語。

指沒有聽眾或者很少, 火年兒——舊相聲術語,指聽眾很多 掌旋——舊時相聲場子掌權的那種人叫「掌旋」,這是行話。跑江湖的人到處轉,叫做「旋」,北京話音念做「學」。 挑籠子——相聲界行話, 說相聲「挑籠子」的,與唱戲的角兒的「跟包」有些相象,但又不完全一樣。

「跟包」揹著角兒的行頭靴包,拿著包頭用具的提盒子、飲場的壺碗等等,是專門侍候角兒的,後臺扮戲,臺上飲場,都是「跟包」的活。「挑籠子」的雖然也提一個提盒,裡面放上說相聲的道具摺扇、手絹,唱太平歌詞的竹板,還有拍案的醒木,也有喝水的壺碗等等,但是無須侍候扮裝及飲場。「挑籠子」的既要幹演出的一切雜活,如打掃場地、擺凳子、打水、斂錢等,還要為**「使活」,或捧或逗,或在**說累了的時侯「墊場」,說個笑話,來個單口,或者唱段太平歌詞。

2樓:手機使用者

"活"———段子 一塊"活"———一個段子 使"活"———表演段子 量活——捧哏者,有尊重突出捧哏演員之意 "包袱"——笑料 "倒口"———模擬方言 下掛———重新整理 皮厚———不容易懂 皮薄———容易懂 碼前———快一點 碼後———慢一點 格念———別說了 杵頭———錢 拋杵———給錢 杵門子———要錢 對託———正合適 黃調———不搭調 念嘬———不好 使相———面部表情 夯頭———嗓子 圓粘———招徠觀眾 "包袱"點———愛笑的觀眾 泥啦———效果不好 出蠱———發生問題 抽籤———少數觀眾退場 開閘———大批觀眾退場 攢兒亮———心裡明白 對兒春———對口相聲 單春———單口相聲 "柳活"———學唱的段子 海———大,多 蹶———小,少 硬買賣———掙錢多 冊子———臺詞本子 醒攢兒———覺悟了 稀溜綱———逗趣的話 疃春———相聲 咧瓢———笑啦 瘟———平淡,效果不好 起堂———觀眾走了 盤兒尖———面孔漂亮 撇蘇兒———哭 瓤———餓 念啃———沒吃飯 「開門柳」——即「墊話」,舊時也起著招攬觀眾作用。 「葷口」——陳舊卑*庸俗的語言。 「發託賣像」——雙簧術語。

背後的說唱,前臉的學其動作口型。 摳溜——專用術語,即數來寶。 刨底——意思就是把懸念或是包袱等注入作者強大智慧含量的東西提前告訴觀眾或者聽眾,從而大大削弱的作品的感染力或是搞笑效果 撂地——解放前表演相聲時,設在廟會、集市、街頭空地上的演出場所。

演員在平地上演出,另有人向觀眾租賃桌、凳,供觀眾坐席。撂地」賣藝按場地分可以分為三等:上等的設有遮涼布棚和板凳;中等的只有一圈板凳;下等的什麼設施都沒有。

念年兒——舊相聲術語。 指沒有聽眾或者很少, 火年兒——舊相聲術語,指聽眾很多 掌旋——舊時相聲場子掌權的那種人叫「掌旋」,這是行話。跑江湖的人到處轉,叫做「旋」,北京話音念做「學」。

挑籠子——相聲界行話, 說相聲「挑籠子」的,與唱戲的角兒的「跟包」有些相象,但又不完全一樣。「跟包」揹著角兒的行頭靴包,拿著包頭用具的提盒子、飲場的壺碗等等,是專門侍候角兒的,後臺扮戲,臺上飲場,都是「跟包」的活。「挑籠子」的雖然也提一個提盒,裡面放上說相聲的道具摺扇、手絹,唱太平歌詞的竹板,還有拍案的醒木,也有喝水的壺碗等等,但是無須侍候扮裝及飲場。

「挑籠子」的既要幹演出的一切雜活,如打掃場地、擺凳子、打水、斂錢等,還要為**「使活」,或捧或逗,或在**說累了的時侯「墊場」,說個笑話,來個單口,或者唱段太平歌詞。

相聲中的封箱是什麼意思如題 謝謝了

3樓:匿名使用者

封箱是指封箱演出,在相聲中指的是在新年前的最後一次演出,因演出後要將各種道具裝箱封存,歇班過年而得名。

」封箱「二字最早出自京劇,是京劇等戲班的舊俗。 指戲班年終休息。 每年農曆12月中旬以後, 例行封箱典禮,稍提前亦可。

這無非為忙碌一年,當此改歲之時,大家稍事休息,且年關在即,諸事也要張羅。封箱之後,必須祭祖師,名曰祭神。是日,由戲園恭抬祖師至飯莊,路間用樂器前引,大致嗩吶二人,單皮一人,齊鈸一人。

到飯莊後,全班燒香行禮,禮畢聚餐,飯畢送駕。仍用原樂器前引,將祖師抬回原處,禮畢。

封箱之後,便不再演戲, 將各種演出用具整理歸箱, 貼上「封箱大吉」的封條, 至來年「開臺」以前, 不得再開箱。

拓展資料

相聲一詞,古作象聲,原指模擬別人,又稱隔壁相聲。經華北地區民間說唱曲藝進一步演化發展,並融入了由摹擬**等曲藝形式而形成,一般認為於清咸豐、同治年間形成。以說笑話或滑稽問答引起觀眾發笑的曲藝形式。

至**初年,象聲逐漸從一個人摹擬**發展為單口笑話,名稱隨之轉變為相聲。後逐步發展為單口相聲、對口相聲、群口相聲,綜合成為名副其實的相聲。經過多年發展,對口相聲最終成為最受觀眾喜愛的相聲形式。

晚清年間,相聲就形成了現代的特色和風格。主要用北京話,各地也有「方言相聲」。相聲形成過程中廣泛吸取**、說書等藝術之長,寓莊於諧,以諷刺笑料表現真善美,以引人發笑為藝術特點;以「說、學、逗、唱」為主要藝術手段。

相聲中還有一個術語:」返廠「。返場 是一種相聲術語。

指演員演完下場後,應觀眾要求,再次上場表演。一個節目演完後受觀眾歡迎,演員重新回臺上,再加演一個,就叫返場。返場的前提,是正式節目演得好。

返場很重要,晚會的氣氛全靠返場,那是真正的場面火爆,上下互動,觀眾應合。

返場節目有規矩,演員走進側幕條後,觀眾的掌聲仍不息,就是返的訊號,演員要禮貌地走回。在早是先鞠躬致謝,回不掉,再返節目,逗一逗。後來不等掌聲下來就直接返了。

好的返場節目,都是大家熟悉的,拿手的,那樣會再起掌聲。

有把握的演員下不了臺,返一返二再返三。根據傳統行規,返場不過三,一般返三就該結束了。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卻往往返場十幾次甚至更多,最高達到25次返場,足以見出老郭相聲所受觀眾的喜愛。

返場時,演員沒等進臺口,怕場面涼下來,自己就轉回去,這就叫「臺上返」;演員走進臺口,掌聲仍然不停,演員被主持人迎回來,這叫「幕後返」。

郭德綱相聲全集誰有謝謝了,郭德綱相聲全集迅雷下載地址如題 謝謝了

去優酷,因為優酷和德雲社合作,很多相聲專場都是優酷全程錄製的 郭德綱相聲網 可以到pplive看 郭德綱相聲全集迅雷 地址如題 謝謝了 尊敬的迅雷使用者,您好 建議您可以到迅雷快傳裡面搜尋下是否有該影片,迅雷快傳 http kuai.xunlei.com 如果迅雷快傳沒有也可以在迅雷看看上面搜尋,迅...

相聲圈有什麼眾所周知的八卦,相聲圈有哪些事情會讓你感覺很尷尬?

相聲有新人 這個節目,真是把相聲圈這些人的醜態展現得淋漓盡致。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李博士,伺候好幾個大學生,就敢挑戰在這行混了幾十年的郭德綱。這和那些自命不凡,誰都看不上眼的年輕演員何其相似。相聲圈裡,人們經常會看到這樣滑稽的一幕,一見面沒有別的事,先師哥師弟師叔師大爺師爺師奶奶的一通亂叫,實在是讓人...

對相聲的4項基本功說法正確的有,相聲中的「四大基本功」不包括以下哪個選項?

相聲的四項基本功就是 說 學 逗 唱 相聲的4項基本功是說 學 逗 唱。不知道還有其他說法嗎。相聲的四項基本功就是 說 學 逗 唱。不一定通過相聲教你什麼,但通過聽相聲,你關注到生活中的某個話題,我們再用輕鬆幽默的方式把它化解掉,對於演員和觀眾來說都是件很好的事情。4項基本功 說學逗唱 相聲中的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