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洛神賦》中的洛神究竟是誰,曹植的《洛神賦》中的洛神到底是誰,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2021-03-19 01:53:11 字數 5998 閱讀 2440

1樓:一曲傾盡千年愁

曹植《洛神賦》中的洛神是甄后。

《洛神賦》原名《感鄄賦》,是曹植在被封為鄄城王的第二年所作。這本沒有什麼令人遐想的。但是在古代「甄」與「鄄」兩字互通,這就不能不讓我們將這篇賦與曹植本人的經歷聯絡起來,而這些經歷,都與魏文帝曹丕的妃子甄氏有關。

甄后死的那年,曹植進洛陽朝見哥哥,並與甄后的兒子太子曹叡一起吃飯,心中無比酸楚。飯後,曹丕將甄后的遺物玉鏤金帶枕送給了曹植,曹植睹物思人,彷彿遙見甄妃凌波御風而來。雖然這只是南柯一夢,曹植依然心潮翻湧,遂創作出這一篇曠世奇文。

曹植的《洛神賦》中的洛神到底是誰,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2樓:去吧三星德萊文

這裡曹植寫的洛神賦應該

是寫給甄姬的,甄姬在歷史上應該是真實存在的。甄姬是在三國時代的非常驚豔的一位女子,可以和貂蟬等女人相提並論的存在,她不僅顏值非常的高,還善讀詩書,也非常的聰明,是一位奇女子。連當時的幾大梟雄袁紹和曹操都迷戀她,袁紹是最先娶她的,但是後來甄姬成為了曹操的俘虜,本來喜歡人妻的曹操看她就很眼熱,但是還是讓給了曹丕。

甄姬作為一個真正的白富美,喜歡她的人肯定很多。雖然最後是曹丕娶了她,但是她的小叔子曹植也是動了心的。按照唐代李善的《昭明文選》中的記載,其實最開始是曹植最先看到甄姬的,而且也是他最先迷戀上甄姬的,但是後來卻被兄弟曹丕搶了先,因為在勢力上曹植是搞不過曹丕的,所以曹植只有含淚看著自己的心上人化作他人妻,也是非常的可憐了。

其實這個故事講得比較的不切實際,因為在當時,曹植才十一二歲,曹丕十七八歲,而甄姬已經有二十歲了。就算曹植再怎麼早熟,曹操也是不可能將甄姬許配給他的,畢竟年齡不合適,相反曹丕的年紀剛剛可以娶妻,再說了現在給曹植娶妻也可以,但是禁不住甄姬是二手貨,娶了對年少成名的曹植也不太好,所以甄姬是不可能嫁給曹植的

雖然故事講得很悽美,但是洛神是真實存在的,指的就是甄姬了。

3樓:小茜

曹植《洛神賦》中的洛神是甄后。《洛神賦》原名《感鄄賦》,是曹植在被封為鄄城王的第二年所作。這本沒有什麼令人遐想的。

但是在古代「甄」與「鄄」兩字互通,這就不能不讓我們將這篇賦與曹植本人的經歷聯絡起來,而這些經歷,都與魏文帝曹丕的妃子甄氏有關。

4樓:1小貓不吃醋

甄氏是曹植哥哥——曹丕的夫人。據說甄氏美豔絕倫,建安七子之一的劉楨就曾因為目不轉睛地直視甄氏而被曹操罰做苦役。甄氏和曹植相處時間長,自然就是日久生情了,

5樓:匿名使用者

曹植的《洛神賦》中的洛神是宓妃,在歷史上並不真實存在。

6樓:任我行

說的應該是甄姬吧,因為甄姬長得真的十分美豔還特別有才華,才吸引了曹植作下這一首。

7樓:小時候很好

曹植的這首詩是寫給甄姬的,洛神只是一個比喻,可能是形容甄姬的美貌容顏吧!

8樓:199103熊

這個女人是甄姬,在歷史上應該是真實存在的。她長得特別漂亮,人見人愛,花見花開。

9樓:陳晚來

洛神名為宓妃,她是中國神話裡伏羲氏的女兒,曹植也許只是想借這個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吧。

《洛神賦》中的洛神到底指的是誰

10樓:雷光丸

關於此賦的主旨,歷來有較大爭議,當前主要有三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甄氏說

認為,曹植《洛神賦》中的「洛神」指的就是自己的嫂嫂甄氏。

曹植天賦異稟,博聞強記,十歲左右便能撰寫詩賦,頗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讚賞。當時曹操正醉心於他的霸業,曹丕也授有官職,而曹植則因年紀尚小、又生性不喜爭戰,遂得以與甄妃朝夕相處,進而生出一段情意。曹操死後,曹丕於漢獻帝二十六年(220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陽,是為魏文帝。

魏國建立。甄氏被封為妃,因色衰失寵最後慘死,據說死時以糠塞口,以發遮面,十分悽慘。

甄后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陽朝見哥哥。甄后生的太子曹叡陪皇叔吃飯。曹植看著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無比。飯後,曹丕遂將甄后的遺物玉鏤金帶枕送給了曹植。

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時,夜宿舟中,恍惚之間,遙見甄妃凌波御風而來,曹植一驚而醒,原來是南柯一夢。回到鄄城,曹植腦海裡還在翻騰著與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於是文思激盪,寫了一篇《感甄賦》。四年後(234年),明帝曹叡繼位八年後,為避母名諱,遂改為《洛神賦》。

由於此賦的影響,加上人們感動於曹植與甄氏的戀愛悲劇,故老相傳,就把甄后認定成洛神了。

第二種觀點:君王說

這種觀點認為認為,所謂的「洛神」並不是甄氏,甚至曹植和甄氏也沒有發生過戀情。

宋人劉克莊說,這是好事之人乃「造甄后之事以實之」。明人王世貞又說:「令洛神見之,未免笑子建(曹植字)傖父耳。」清代又有何焯、朱乾、潘德輿、丁晏、張雲等人,反對洛神即甄氏說。

把他們的論點綜合起來,大概有如下幾點:

第一,納甄氏時曹丕18歲,甄氏23歲,而曹植僅13歲。對於一個比自己年長十歲的已婚女子曹植不太可能有過多的想法。丕與植兄弟之間因為政治的鬥爭,本來就很緊張,《感甄賦》若是為甄氏而寫,豈不是色膽包天,不怕掉腦袋了嗎?

第二,圖謀兄妻,這是「禽獸之惡行」,「其有汙其兄之妻而其兄晏然,汙其兄子(指明帝)之母而兄子晏然,況身為帝王者乎?」從曹植的為人看,雖也有行為放任、不拘禮法,但絕不會做出類叔嫂私通等有違倫理的事來。

第三,叔嫂情的傳說始自唐代李善注引《記》,此前400多年並無此說。而李善在《記》中所說的文帝曹丕向曹植展示甄后之枕,並把此枕賜給曹植,「里老所不為」,何況是帝王呢?極不合情理,顯然屬無稽之談。

第四,《感甄賦》確有其文,但「甄」並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城之「鄄」。「鄄」與「甄」通。曹植在寫這篇賦前一年,任鄄城王。題名「感甄」實際是曹植在感傷身為鄄城王的自己。

第五,《感甄賦》一文,是「託詞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純是愛君戀闕之詞」,就是說賦中所說的「長寄心於君王」。曹植在賦中已表明「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是有感於宋玉的《神女賦》《高唐賦》兩篇賦而作。可能是寫給其兄魏文帝曹丕的。

隱喻君臣大義說較為流行。

第三種觀點:亡妻崔氏說

一直以來,甄氏說都佔據著主流,而君王論也時而露露頭角。幾年前,學術界另一種觀點橫空出世,認為洛神賦所描寫的其實是曹植的亡妻崔氏。崔氏為名士崔琰兄之女,嫁給曹植為妻室,後因穿衣太過華麗被曹操所殺。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世語》曰:植妻衣繡,太祖登臺見之,以違制令,還家賜死。)之後好多年,曹植都沒續正室。

洛神賦,其實是曹植懷念當年與妻崔氏一同度過的美好時光有感而作,其形象鮮明而具體,絕不似由想象。其中「執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

」四句,是埋怨妻子為何當年拋下自己獨自去了,使得此刻「人神之道殊」,天人兩隔。「雖潛處於太陽,長寄心於君王。」是模擬崔氏心理描寫,雖然處於陰間,但心裡還是掛念著曹植。

「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匏瓜本是一個整體,如今分而無匹,牽牛織女本是一對,如今只剩自己一人,都是反映由成對而分開的情形,來形容曹植與崔氏及其合適,而來形容甄氏實為不妥。此處只是拋磚引玉,點明一二,詳情可參考所印文獻,細細體會。

曹植寫的《洛神賦》當中描繪的洛神到底是什麼人?

11樓:北慕

曹植,字子健,曹操第三子,他生於亂世,在軍營中長大,但博學多才,深得曹操的寵愛,曾經幾次被立為太子。曹植因生性放任,飲酒過度,導致他在和曹丕爭當太子的鬥爭中失敗。曹丕稱帝后,並沒有停止對曹植的打擊和**,曾多次貶低曹植的爵位和改換封地

曹植的文學作品明顯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

他與曹丕同是鄴下文集團的核心之一,他們經常遊山玩水,吟詩作賦,抒寫自己的政治理想,也寫了一些時局動盪和反映人民苦難的作品;後期作品主要是抒寫自己被**的無限抑鬱悲憤之情。《洛神賦》是曹植的後期代表作,被贊為是可以與屈原《九歌.湘君》相媲美的傳世佳作。

《洛神賦》構思神奇,形象生動,語言自然綺麗,是建安文學中賦的代表作《洛神賦》作於223年,一種說法是曹植為了懷念死去的嫂子甄后所作,

所以又名《感甄賦》。甄后是袁術的兒媳婦,曹操打敗袁術時,曹丕見甄氏貌美如花心動不已,曹操就將她賞賜給了曹丕。曹植一直很喜歡這位嫂子

甄后死後,曹植進京拜見曹丕,無意中看到甄后的遺物,睹物思人,不禁潸然淚下;回封地的途中,經過洛水,由於極度傷心再加上旅途勞累,神情恍惚,眼前浮現甄后的幻影,曹植悲喜交加,

一時文思泉湧,一氣呵成寫成了《洛神賦》。另一種說法是,曹植在《洛神賦》中塑造了一個美麗痴情,但又被猜忌懷才不遇的洛神形象,曹以此比喻自己空懷為國建功立業的巨集圖大志,卻屢遭排擠**、無力迴天的生活狀態。這正好應和了賦中人神相戀,但最終不能結合的悲慘命運。

12樓:這個他找不見你

在古代「甄」與「鄄」兩字互通,這就不能不讓我們將這篇賦與曹植本人的經歷聯絡起來,而這些經歷,都與魏文帝曹丕的妃子甄氏有關。

13樓:哈哈噠噠麼麼哈

歷史上,描繪的洛神是魏文帝曹丕的妃子甄氏。

14樓:穎love兒哈

回到鄄城,曹植腦海裡還在翻騰著與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於是文思激盪,寫了一篇《感甄賦》。這是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一般人欣賞其文字的優美,到處傳抄,幾乎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曹丕似乎不曾加以追究,但是四年以後(公元234年),明帝曹睿繼位,因覺原賦名字**,遂改為《洛神賦》。

15樓:風亠炫

洛神就是一個傳說中的神話的人物,是一個很強的人

16樓:匿名使用者

是一個很強的神仙,但是曹植寫的這個是相遇的場景。

17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甄姬吧,畢竟在歷史上相傳甄姬也是非常漂亮的一個美女。

18樓:不服輸的黑巖

其實就是自己喜歡的女神啦但是在洛水河畔相遇

19樓:木青

這個東西是他寫的它們的一種它們對美人的想法的啊,所以才是這個樣

20樓:上門女婿最好命

這個東西是他們在相遇的時候寫下的啊,寫的是甄后

曹植洛神賦中的洛神原型是誰

21樓:阿沾

洛神原型是宓妃。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46364

洛神即宓妃,是中國先秦神話中,黃河之神河伯的配偶,司掌洛河的地方水神。在中古時期宓妃形象得以豐富和發展,逐漸變身為世俗的美人,成為男性文人寄託情感的物件。曹植人神相戀的千古名篇《洛神賦》,確定洛神作為理想女神的文學典故。

《洛神賦》是中國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曹植所作。

此賦虛構了作者自己與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間的思慕愛戀,洛神形象美麗絕倫,人神之戀飄渺迷離,但由於人神道殊而不能結合,最後抒發了無限的悲傷悵惘之情。

全篇大致可分為六段:第一段寫作者從洛陽回封地時,在恍惚之際看到洛神佇立山崖;第二段寫洛神容儀服飾之美;第三段寫作者愛慕洛神既識禮儀又善言辭,雖相互贈答,但擔心遇合受阻;第四段寫洛神為「君王」之誠所感後將來而未至的情狀和舉動。

第五段寫洛神來臨扈從之多,終以人神道殊,含恨離去;第六段寫洛神去後作者對顧望思慕不忍離去的深情。全賦辭采華美,描寫細膩,想象豐富,情思綣繾,若有寄託。

曹植在詩歌和辭賦創作方面有傑出成就,其賦繼承兩漢以來抒情小賦的傳統,又吸收楚辭的浪漫主義精神,為辭賦的發闢了一個新的境界。《洛神賦》為曹植辭賦中傑出作品。作者以浪漫主義的手法,通過夢幻的境界,描寫人神之間的真摯愛情,但終因「人神殊道」無從結合而惆悵分離。

作者簡介: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國魏譙(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子。

封陳王,諡曰思,故世稱陳思王。自稱「生乎亂,長乎軍」。天資聰穎,才思敏捷,深得曹操賞愛,幾乎被立為太子,終因「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而失寵。

其創作以建安二十五年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詩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負,後期詩歌主要是表達由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他是建安文學成就最高者,是第一位大力寫作五言詩的文人,現存詩歌九十餘首。

宋人輯有《曹子建集》,今又有《曹植集校注》。

洛神賦圖是誰的,《洛神賦圖》是誰的作品??

洛神賦圖卷 以曹植的文學作品洛神賦為題材,描述曹植渡洛水時與洛水神女相遇而戀愛,終因人神路隔而無奈分離的動人故事.畫家把人物的神韻,風姿表達得惟妙惟肖,這是前無古人的 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是其代表作 宋摹本 絹本設色 縱27.1cm 橫572.8cm 此卷用具體生動的形象完整的表現了三國時代曹植的名篇...

洛神賦圖的作者是誰,洛神賦圖表述了什麼內容作者是誰,那個朝代的作品?

顧愷之。洛神賦 是著名的畫家顧愷之依據曹植 洛神賦 內容畫的作品,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描繪是曹植與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卻無奈離去的情景。被稱為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之一。洛神賦圖 在古代曾被很多畫家畫過,而且有很多宋代摹本,都被認為是顧愷之原作的摹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兩卷,人物形象基本上類似,只在構圖上有景...

《洛神圖賦》是誰的作品《洛神賦圖》是誰的作品?

洛神賦圖 作復者顧愷之 該作製為其觀三國曹魏時建安七子之 一 曹操第三子曹植所寫 洛神賦 這篇著名文學作品後有感而畫的。傳說曹植少時曾與上蔡 今河南汝陽 縣令甄逸之女相戀,後甄逸之女被嫁給其兄曹丕為後,而甄后在生了明帝曹睿後又遭讒致死。曹植在獲得甄后遺枕後感而生夢,因此寫出 感甄賦 以作紀念,明帝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