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的玉如此珍貴,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2021-03-19 10:38:03 字數 5584 閱讀 1816

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玉器本來就稀少,而且極其精美,對身體又好,所以彌足珍貴。

2樓:kitty_相凝

因為漢代的玉石產量小,但是卻又極其精美,所以很是珍貴。

3樓:可愛的時期時期

漢代是玉的發展高峰期,在這個階段有很多好玉被發掘出來。

4樓:時安

中國古代的玉文化也很繁榮,漢代是很重視玉器的。

5樓:古玩微談

很有幸獲得兩件漢代玉器,一個玉劍璏,一個小的白玉羊???

6樓:網路小嶽嶽

漢代玉器繼承了春秋戰國時代玉器的傳統,並有所變化和發展,把中國古代玉器推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高峰。

7樓:莊小小霞霞

因為玉器比較稀少,難以打磨,對身體還有好處。

8樓:椿

中國古時把玉器作為權力的象徵和禮儀的標誌。

為什麼漢代的玉器最珍貴

9樓:自在啼

漢代的玉器,之所以珍貴,有以下原因:

1,漢代製作玉器的工藝水平,相當高,工藝特色突出,成就卓越。

2,漢代玉器,多采用和田玉為原料,材質名貴,歷久彌新。

3,漢代到如今有上千年曆史,儲存完好的玉器,殊為難得。

漢代玉跪人為什麼珍貴

10樓:陶心齋主

漢代玉跪人,真品品種十分少見;真品收藏價值十分高的;不過今年的**持續低迷,真品有一定市場潛力的。

為什麼漢代是玉器最巔峰的朝代?

11樓:小柒

【玉鏤雕螭龍合璧】

玉鏤雕螭龍合璧,戰國,直徑11cm。清宮舊藏。  此璧為新疆和田青白玉製,區域性有色變,圓形,內、外邊沿略平。

璧兩面皆飾凸起的谷紋,作交錯的斜線排列,穀粒呈旋狀。璧孔內鏤雕一螭龍。  谷紋璧是戰國時期常見的玉器,此件玉璧較一般的戰國谷紋璧更為精緻,穀粒圓旋高聳,其精緻整齊超乎一般。

所雕螭龍細頸粗身,肌肉微隆,挺胸似直立,尾自身後上衝貼於頸,形似猛獸,表現出蓄勢待發之狀。商、周以來,對於凶猛動物的表現多集中於頭部,而對體形的表現則有所不足。此件戰國璧之螭龍身體態勢的刻畫極為生動,在造型藝術表現上是一重大進步。

作品自中部對半剖開,成一對合璧,從剖口看,並非原設計,應是重大事件發生時臨時所致。

【玉扭絲紋瑗】

玉扭絲紋瑗,戰國,直徑8.3cm,厚0.3cm。

清宮舊藏。  瑗呈內、外雙重環狀,環面飾扭絲狀紋飾,兩環相連之6處,其中3處飾橫向的扭絲紋。兩環間有細長的透孔相隔,共6處,其中3條透孔中部開圓形小孔,應為穿繩懸掛所備。

  安徽省含山縣凌家灘新石器遺址中就已出現內、外雙重的環形玉,可見這類玉環源遠流長,但在戰國玉器中這類器物並不多見,尤其是扭絲紋環形玉多為單層,所以此雙重玉瑗更顯珍貴。

【玉鏤雕虎形劍?】

玉鏤雕虎形劍?,戰國末至西漢初,長6cm,寬2.6cm,高2.

8cm。  劍?(音衛)黃玉質,虎首前部有褐糖色,身側有黃色沁斑。

器表拋光精細,有很強的玻璃光澤。  此件為改制器,上端為一匍匐前行之虎,下部原有紋飾,部分磨去,並開出矩形孔,變為劍?。虎面猙獰,張口,瞪眼,呈伺機撲殺獵物之態,足尾勁健有力。

絞絲尾,已斷殘。劍?矩孔的四角處各飾一隻獸面,僅眼部突出,眼下均有淺圓槽痕跡,可能是加工過程中遺留之痕。

  此器經改制後造型十分獨特,器身雖留下較多的加工痕跡,但因虎的形態顯得生動活潑,精細的拋光使器物潤滑光亮。

【玉鏤雕雙龍首佩】

玉鏤雕雙龍首佩,戰國晚期,長13.5cm,高7cm,厚0.3cm。

2023年安徽省長豐縣楊公鄉戰國晚期墓葬出土。  佩青玉製,有色變沁斑,薄片狀,整體呈「弓」字形。佩以中線為對稱軸,對接雙龍,兩端雕龍回首仰視,脣吻部位捲曲誇張。

龍身短而寬,飾凸起的谷紋,谷紋以短陰線勾連。佩中部廓外上、下鏤雕雲紋,上部及兩下角都有鏤雕的孔洞,可穿繩。  這件玉佩為成組玉佩中部的中心玉件。

這類帶有前肢的半身龍玉佩在戰國玉佩中非常罕見。

【玉龍首璜】

玉龍首璜,戰國晚期,長17.4cm,高6cm,厚0.3cm。

2023年安徽省長豐縣楊公鄉出土。  璜玉料暗青色,區域性有因埋藏浸蝕而產生的色變,片狀,弧形,約為三分之一圓周。璜兩端雕側面的龍首圖案,其形似獸,耳貼於頸部,上脣厚大,下脣尖細,嘴部鏤空且刻有齒紋。

璜身飾凸起的谷紋,穀粒間以細陰線勾連。璜的上部中間有一小孔,供穿繩系掛。  龍首玉璜在商代已出現,一般為單龍首,璜體似龍身。

西周時期出現了雙龍首璜,璜身多飾以弧線勾連而成的龍身。戰國時期的龍形佩較多,其中一些製成了璜形。這類龍首璜的璜身完全沒有龍的含義,所表達的內容較龍形璜更為寬泛。

此璜為戰國時期龍首璜中較大的作品,兩端的龍嘴可懸掛其它佩件,因而應是成組玉佩中位於上部的玉件。

【玉獸面谷紋璧】

玉獸面谷紋璧,戰國晚期,璧徑16.5cm,孔徑4.8cm,厚0.

3cm。2023年安徽省長豐縣楊公鄉戰國墓出土。  璧玉料呈綠色,因埋藏產生褐色沁。

璧較大,略薄,兩面飾紋相同。璧外緣和近孔邊緣以單陰線為界,中部以兩週陰線隔為內、外兩區。內區飾谷紋,谷紋微凸起,呈旋狀,其上又加陰線旋紋。

外區一週飾3組雙身獸面紋,獸面較寬,朝向內孔,以細陰線刻出,獸面兩側有伸出的肢體,細而長,似蛇身,交叉盤繞,獸面及獸身的區域性以粗而淺的陰線界出。  這種獸面谷紋璧在戰國及漢代墓葬中多有出土,以4組獸面紋者最為常見,獸面多朝向璧的外緣。

漢代玉器為什麼大部分為黃色?

12樓:自在啼

要了解漢代玉器,首先要了解漢代的年份,它是公園前202年-220年,也就是說即使從公元220年算起來,也有接近2023年的歷史。

中國有苦老話:千年古玉變秋葵。其實說的是一個玉器的氧化過程,漢玉,材質主要為透閃石玉和蛇紋石玉,這都是容易發生氧化的玉材,別說有些埋在土裡,浸在水裡的漢玉,容易產生土沁和水沁,就是自然氧化一千八百年也足以讓漢玉大多為黃色,這是氧化層致色,也就是所謂的包漿,是一種自然的現象。

13樓:張徵忠

因為那時崇尚琅琊玉,以黃為高貴。

漢代玉器的特點 漢朝玉器有什麼用途

14樓:鯊海漁人

漢時期及其以前的玉器稱為高古玉,業內有專家認為,高古玉是藝術收藏品中的頂級奢侈品。而充滿浪漫、神祕、張揚、大氣、精美、珍貴的漢代玉器又是這類頂級奢侈品中的極品。漢代,因為儒家道德學說從禮制上維護封建國家制度,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於是,以禮器、佩飾為主的儒家玉器體系應運而生。

而當時國勢強盛,中原同西域的交通來往方便,特別是張騫出使西域以後,新疆和田玉材源源進入中原,漢代玉器便在繼承前朝琢玉精華的基礎上把中國古代玉器推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高峰,並由此確立了博大精深的中國古代玉文化的基本格局。

漢代玉器概括起來,有如下特點:

1:材質上: 新疆和田玉被大量使用。

漢代玉器的原料主要為新疆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白玉、青白玉、青玉和新疆崑崙山北麓的瑪納斯碧玉以及少量的岫巖玉、藍田玉、水晶、玉髓、瑪瑙等。而漢代以前和田玉、尤其是和田羊脂白玉的使用是不多見的。

2:器型上:在春秋戰國玉器器型上,演化出現了大量新器型。

如葬玉中的金縷玉衣、九竅塞、玉含蟬、玉豬握等。玉印、辟邪、剛卯、嚴卯、司南佩、翁仲、玉舞人、玉樂舞俑、玉祭祀人、玉鋪首、玉劍具、高足杯、角形杯、雞心佩等成為漢代玉器的典型代表,影響深遠。3:

線條及雕工上:

a:千古卓絕的「漢八刀」。「漢八刀」是漢代特有的攻玉刀法,多用寬陰線,線條簡潔明快,所琢出部位,看似一刀刀切削而成,平順光滑,其實,大刀闊斧的的切削麵是用砣輪反覆琢磨而成,刀痕悉數磨平,工藝要求十二分的嚴格。

這種雕工以玉豬握、翁仲、玉蟬等器型上多見。b:歎為觀止的「遊絲描」。

「遊絲描」又叫「遊絲毛雕」或雙溝碾法。這種遊絲毛雕,是用傳說中的「昆吾刀」(刀頭類似於現代的金剛鑽。鑽石的摩氏硬度為10,而和田玉的摩氏硬度在6~6.

5)一刀一刀的刻劃而為,故在放大鏡下觀察,進刀深、出刀淺,呈似斷似續狀。明代高濂《燕閒清賞箋》中所說:「漢人琢磨,妙在雙鉤,碾法宛轉流動,細人秋毫,更無疏密不勻交接斷續(在放大鏡下觀察應是似斷似續),儼若遊絲白描,毫無滯跡。

」 遊絲毛雕起源於春秋,流行於戰國,盛行於漢代。漢代的比戰國的更纖細、勻稱、淺顯。及至明清,則是用砣具拉出的, 線條深、粗、呆滯。

c:拍案叫絕的「琢磨工藝」。好的古玉器通常琢工精湛,轉折有序、線條流暢、圓潤飽滿、地子平滑。

具有出神入化、巧奪天工的藝術美,絕不會給人以粗製濫造的感覺。例如漢代圓雕玉器中動物的眼睛通常圓而突起(那一突起要剔除很多玉料,且工藝要求極高、費時費力),幾與真實的無異,因而炯炯有神,而贗品通常是寥寥幾筆陰線草草而為,不突起圓鼓。漢代玉器的地子處理技術也是令人拍案的絕技,例如整齊劃

一、平滑如鏡的「陽紋地平」,不僅在漢代以前沒有發現,漢代以後也難得一見。漢代玉劍首的中心部位多有這種工藝。d:

出神入化的弧線與直線的組合。漢代玉器中經常運用弧線與直線的組合來裝飾或表現動物肢體的動作力度和羽翼毛髮的油光閃亮。如神馬的飛翅紋,辟邪的飛毛紋、螭龍的肌肉紋,熊的密毛紋,鳳、鷹的翼、尾羽紋等。

這些線條有陰刻、陽凸、有寬一面坡、也有減地起凸等…因而充滿活力與動感;充滿藝術的美感。而贗品,線條通常多用粗糙的陰線,呆滯刻板、毫無神韻。e:

巧奪天工的高浮雕、淺浮雕、鏤雕。漢代的陳設性玉器,大多為高浮雕、鏤雕作品。也在佩飾玉上大量應用。

4:紋飾上:在春秋戰國螭紋上發展為漢螭五式,成為漢代的特徵紋飾之一。

在儒、道學說的理論基礎上創新出四靈紋,所謂四靈是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漢代玉器通常紋飾較多,如很多的玉璧出廓,在谷紋璧、蒲紋璧的外邊新增螭龍、螭鳳、龍、鳳、神紋等裝飾,且優美異常、神祕莫測。玉璧除了出廓的特點外,還出現了吉祥語,如「長宜子孫」、「延年宜壽」、「長樂」、「益壽」等,這是玉璧雕刻技法上具有語言內涵的裝飾內容,在東漢頂級玉器中較為多見。

另有許多紋飾是繼承前代,如捲雲新紋,又稱為「括弧雲」,不同於春秋的內卷和戰國的隆卷。

漢代王侯死後為什麼要穿玉衣下葬?

15樓:古道西風催瘦馬

中國傳統認知裡面,玉是天地精華的產物,所以認為帶著玉器可以滋養人的身體,而在漢代,對玉的偏愛達到了頂峰的地步,以至於那些王侯們認為如果死後可以穿著玉衣下葬,那麼可以達到屍體永不腐爛,而自己可以在另一個世界裡繼續享受著榮華富貴了。

中國民間自古就有「**有價玉無價」的說法,玉器是身份的象徵,而且玉器因為富含有礦物質,對人體確實能夠起到滋養的作用,所以中國人對玉器有著與生俱來的偏愛,而漢朝的王侯們對於長生不老的追求達到了頂巔,所以漢朝的巫蠱才會那麼盛行,既然玉對人體有問題那麼多的好處,那麼死後,穿著玉衣下葬就被他們認為會使屍體不朽,魂魄不散,可以繼續享用人間的富貴了。

所以漢代的「東園」就是為了專門從事玉衣製作而設立的部門,專門為帝王和王侯們負責製作玉衣,在製作的過程中要將玉料開料、鋸片、磨光及鑽孔,還要按照人體的不同部位設計成相對應的大小和形狀,身體部位有些玉片可以達到9平方釐米之大,而一些要求特別精細的地方大小甚至不能超過1平方釐米,最後再用金屬的絲線穿過小孔將所有玉片連綴在一起,由此可見製作工藝的複雜與繁瑣。

而這些王侯們穿著玉衣下葬以後,不但沒有起到屍體防腐的效果,卻因為玉衣的貴重引來了盜墓賊的光顧,反而起了反作用,這也真是莫大的諷刺了。

周星馳到現在還未婚究竟是什麼原因?

是因為周星馳還沒有遇到自己喜歡的人。所以選擇高傲的單身,也沒有選擇委屈的去尋找一段感情。可能是他覺得沒有遇到合適的人,也有可能是之前太花心了,現在就不想談戀愛了。主要還是因為他沒有找到合適自己的,而且自己也不想結婚。周星馳不婚的原因是什麼?第二,工作太忙。第三,不婚主義者。周星馳不婚的原因是沒有遇到...

印度的軍事力量比較低,究竟是什麼原因

印度的軍事力量其實相當強大,國內 專家過分唱衰印度,不是客觀 理性的行為。印度常規的軍隊總兵力大約有132.5萬人,陸軍就有112.9萬人,海軍有6.7萬人,空軍則是12.7萬人,加上準軍事部隊的143.5萬人和海岸警衛隊的5440人。2018年,印度軍費預算507億美元,世界排名第四。不僅僅 裝備...

暈車究竟是因為什麼,暈車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檢查一下暈車人腳面小趾和無名下趾上面 二 三指寬度的地方 內耳迷路反射區,如果比較鼓,說明小腦平衡有問題 內耳前庭功能障礙 將手指側過來多按一按,堅持一段時間就不暈車啦!如果坐車會暈車的,一般是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徹底 解決的,只能從其它方面來儘量減少影響 比如說,在要坐長途車的前一天甚至是前幾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