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歷史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21 04:07:05 字數 3720 閱讀 1543

1樓:joy彡

由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由淺入深,由表及裡。

19世紀60年代起,在內憂外患的打擊下,洋務派興辦洋務運動,創辦軍用、民用企業,新式海軍,培養新式人才,在器物層面(階段)學習西方,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但由於只學技術,不學制度,未能使中國富強。資產階級吸取其教訓,19世紀90年代,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情況下,將探索上升到制度層面(階段),先後領導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要求建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和民主共和制。但先後以失敗而告終。

辛亥革命帶來的巨大希望和**初年的黑暗形成巨大反差,推動資產階級激進派將探索上升到文化層面(階段),2023年開始,領導了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衝擊了傳統儒學,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奠定基礎,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潮流。

2樓:匿名使用者

內容較全面,但卻是**(主要是後者) 客觀上有利於中國近代化,但最終破產文化上:興辦學校,學習西方的自然科學知識; 政治:進行革新,實行君主立憲制

近現代史上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經歷了一個怎樣的變化過程?

中國近代向西方學習的歷史程序及啟示

3樓:匿名使用者

所以我們能夠得到的啟示是:

中國人民是具有不斷探索精神的 封建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不能夠挽救和改變中國的命運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過就中國.

概述近代中國學習西方的歷程

結合中國近代歷史,簡要分析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歷史過程,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4樓:北京王嘉化妝學校

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探索是由「器物」(洋務運動)、「政治制度」(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到「思想文化」(五四運動),再加一步,那就是「社會主義道路」的學習(十月革命到新中國成立)。

一、從鴉片戰爭至甲午戰爭:地主階級學「器物」

1、林則徐、魏源:「開眼看世界」

鴉片戰爭中,**上國被一個西方島國打得一敗塗地,使華夏鄙視遠夷的傳統觀念受到猛烈的衝擊。一些愛國的封建士大夫在嚴峻的現實面前,開眼看世界,尋求強國禦侮之道。林則徐第一個正眼看世界。

魏源總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這些思想的傳播為中國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貴的思想準備,開闊了人們的眼界,引導人們注意世界形勢,對近代維新變法思想有一定的影響。

2、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19世紀60~90年代,以「師夷長技以自強」為旗幟,進行了長達30多年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培養了一批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在溝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學習西方近代科技方面,開啟了視窗。

但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地主階級進行道路選擇的前提,這種違背社會

發展規律的做法註定要失敗。

二、從戊戌變法至辛亥革命:資產階級學「制度」

1.、維新派:學習君主立憲 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把西方資本主義政治思想與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結合,要求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發展資本主義。

他們通過與封建頑固勢力的論戰,使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說開始在中國傳

播開來,一些知識分子擺脫封建思想束縛,形成了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高漲。

2、革命派:學習民主共和 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開始用民主革命思想來改造中國,提出了三民主義,要求實行民主共和政體,發展資本主義。

雖然後來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但是民主共和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三、從民初到五四運動時期:無產階級學「思想」

1、陳獨秀、李大釗:學習「民主」和「科學」 2023年,陳獨秀創辦《新青年》,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對封建**和封建道德思想進行了最猛烈的抨擊。這一口號反映了中國社會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

但新文化運動目標是建立一個西方式的資產階級現代國家。設想是美好的,但脫離了中國的實際,而不可能實現。

5樓:淼淼溪水

最開始,學習西

方物質文明,

接著,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然後,學習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學態度,

再接著,接受馬克思主義,

再然後,「走自己的路」,

最後,文革結束後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啟示:由於各國基本國情不同,所以照搬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不一定能成功.

只有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再結合馬克思主義,才是最適合中國的道路.

因為馬克思主義是一開放的、與時俱進的理論系統,它可以也應該吸收一切先進的文明成果,並通過研究新問題、產生新理論而不斷地豐富自己,發展自己.

近代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歷程

6樓:知識青年

第一階段,從器物技術上感覺不如西方,遂有以「中體西用」為指導思想的洋務運動;第二階段,從制度上感覺不如西方,遂有維新變法;第三階段,從文化心理上感覺不足,遂有新文化運動。

自2023年鴉片戰爭之後,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面臨國破家亡,亡國滅種之際,中國人民為了挽救民族危亡,擺脫民族困境,開始了向西方學習的歷程。梁啟超在《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一文中,曾把中國人學習西方,追求近代化的歷史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中國的近代化歷程就是這樣從承認「技不如人」到喊出「打倒孔家店」一步步深入的。

7樓:麥兜_de_幸福

(一)鴉片戰爭

——甲午戰爭:主要學習西方科學技術,尤其是軍事技術。「開眼看世界」的林則徐和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魏源是近代向西方學習的先聲。

雖然他創新對西方的認識和學習只停留在「堅船利炮」這一西方文明的表層——物質外殼上,而且學習的目的既是為了「制夷」,更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但在當時要邁出這一步,需要極大的勇氣和超人的膽識。它使國人衝破了閉關鎖國的牢籠,啟迪探索外界的新風,成為一代代先進中國人的強國禦侮而尋求外夷、平內患的雙重目的,懷著「中學為體,西方為用」的矛盾心理,發起求富求強的洋務運動。

(二)甲午戰後——辛亥革命:主要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早在19世紀六七年代,早期維新派就提出了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實行君主立憲和發展資本主義的主張,成為19世紀末康、樑倡導維新變法運動的先導。

康、樑把向西方學習的目標從經濟領域深入到政治制度,把謀求政治體制的變革放在首位,提出了設議院、開國會、定憲法等主張,但在封建頑固派的鎮壓下,變法運動夭折。隨後的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封建君主**制度,運用西方國家學說,實行王權分立體制和責任內閣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但北洋軍閥的**使**成為一塊招牌。

(三)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主要學習西方思想文化並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陳獨秀、李大釗等把鬥爭鋒芒直指封建正統思想,宣傳西方民主科學。

**十月革命後李大釗宣傳社會主義,以俄為師,五四運動中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中國知識分子掌握了拯救中國、改造社會的科學思想**

特點:①經歷了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遞進嬗變過程;②學習西方與抵制侵略相互統一;③充滿進步與保守的鬥爭(洋務派與頑固派、維新派與頑固勢力、革命派與保皇派鬥爭。)

中國向西方學習經歷了一個怎樣的發展歷程近代中國有

8樓:易客

中國向西方學習經歷了一個先學習技術,後學習制度,最後學習思想的一個發展歷程,同時也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不斷提高的發展歷程。這個過程其實是一個和西方完全顛倒的過程,西方是先解放思想,後進行制度的革新,最後才是技術的革新,當然這個顛倒的過程出現的根源是因為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就是這些由淺入深、不斷提高的學習歷程,推動著近代中國的不斷進步。

9樓:

由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到學習先進的思想文化

2023年以前近代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中國近代以來,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經歷了三個階段 1.學習西方器物階段 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2.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戊戌變法,辛亥革命試圖建立西方政治制度。3.學習西方思想文化 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思想文化。請說出1919年以前近代先進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經歷了哪些變化。洋務派學習器物技術 維新...

簡述稅收的制度發展的歷史程序,中國賦稅制度的發展歷程,最好專業點的,詳細點的

1 春秋初稅畝 從春秋末齊國管仲的 相地而衰徵 魯國開始實行 初稅畝 2 戰國秦漢時期 商鞅變法,地主土地私有制確立,相繼出現了貴族地主 軍功地主和商人地主。2 王田制 王莽時期 把全國的土地更名為 王田 歸國家所有,禁止自由買賣。3 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 九品中正制度,使以大地主莊園經濟為特徵的士族...

決定中國基本國情的歷史原因,近代中國最基本的國情及社會性質是什麼為什麼造成這一事實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這個為題太大了,我推薦你看看cctv2 國情啟示錄 對人口,資源有不錯的描述 近代中國社會的基本國情和近代中國革命發生的原因是什麼?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代中國革命發生的原因是 中華民族和外國資本主義的矛盾人民大眾和封建主義的矛盾,這兩對矛盾是中國革命發生的根本原因,推動中國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