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故事的簡單的書,推薦幾本中國歷史故事的書 小學生

2021-03-21 06:47:05 字數 5751 閱讀 6833

1樓:祭祀阿司

司馬遷的《史記》 宋朝司馬光的《資治通鑑》 還有各朝各代的史書《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等等,都是很不錯的,再給你推薦一個人,柏楊先生,對中國歷史有很嚴謹的觀點和著作,很值得一看,試試看,看過之後應該不會後悔!

2樓:匿名使用者

有好多呢,實在不行你可以聽百家講壇嗎

3樓:匿名使用者

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三國,水滸都是啊。

4樓:

***《歷史是什麼玩意兒》

推薦幾本中國歷史故事的書 (小學生)

5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選中華上下2023年,兒童版中國歷史,兒童版資治通鑑!

6樓:00噠啦

像上下五千年,明朝那些事這些都還不錯,可以看看

7樓:匿名使用者

巜湯小團漫遊中國歷史系列故事》

8樓:_葉淺汐

上下五千年……

那麼……

少年版紅樓夢

外國的話

就少年版的

莎士比亞戲劇選吧……

9樓:解題者是我

中國歷史上下2023年

10樓:愛喝劣酒

三字經 最好的書了

11樓:蔚藍深海夢

《史記》《論語》《明朝那些事兒》

適合小學生讀的中國歷史故事書籍有哪些

12樓:白若琪是隻貓

上下五千年,說岳全傳,三字經,紅樓夢,史記,資質通鑑,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等

介紹幾本關於歷史故事的書

13樓:歷史之拓荒者

我看你喜歡的不是真正的歷史書,

而是那些揭祕、探索之類的。

所以建議你去一些小書店淘淘,

那裡有你需要的。

我想了解中國歷史要看什麼書?

14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看《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鑑》等。

1、《史記》

《史記》最初稱為《太史公》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該著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勳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蹟,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曆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

《史記》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萬五千餘字,比《呂氏春秋》多二十八萬八千餘字。《史記》規模巨大,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後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採用這種體裁撰寫。

2、《漢書》

《漢書》,又稱《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後唐朝顏師古為之釋注。《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全書共八十萬字。

3、《後漢書》

《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後漢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取自司馬彪《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後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范曄根據東漢一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則又有所創新,有所變動。

《後漢書》結構嚴謹,編排有序。如八十列傳,大體是按照時代的先後進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為兩漢之際的風雲人物。其後的九卷是光武時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將領。

《後漢書》的進步性還體現在勇於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頌正義的行為方面,一方面揭露魚肉人民的權貴,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剛強正直、不畏**的中下層人士。例如,在《王充王符仲長統傳》中,范曄詳細地收錄了八篇抨擊時政的**。

4、《三國志》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已有史書,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

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

陳壽開始在蜀國任職,受宦官排擠不得志。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鉅著《三國志》。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鹹平六年(202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而最終成書,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

5、《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常簡作《通鑑》),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徵淮南停筆,涵蓋16朝2023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裡,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宋神宗認為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鑑》。《資治通鑑》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

《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15樓:匿名使用者

冒昧的猜測一下,樓主問這樣的問題,想必是個歷史初學者。

先看24史任務太繁重,而且除了史記外都是斷代史,很難理解,只會減少對歷史的興趣。

建議先看林漢達、曹餘章先生合著的《上下五千年》。

這本書對於中國古代史的記載相當之詳細,從盤古的傳說,一直說到清朝的白蓮教王聰兒起義,而且文筆故事化又不乏與史實結合,啟蒙性很強。

讀完這本書,樓主可以繼續讀一些白話版的歷史,比如《白話史記》,《史記》原文對於歷史初學者閱讀起來較難理解,但白話版讀起來卻相當舒服,裡面的故事也很有戲劇性。

其他23史最好還是選擇著閱讀,畢竟這種官方歷史,很是乏味,而且文筆也未必合你意。

建議讀歐陽修的《新五代史》。

最後是宋代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和唐代趙蕤的《反經》。

這是兩部都是通史。是歷代君王必讀史書。

如果上述史書讀完,詳細你對中國歷史已經能夠有了自己見解,恭喜你已經踏入歷史學殿堂。

個人愚見,望採納。

16樓:匿名使用者

瞭解中國歷史,可以參

考的書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權威真實,我也酷愛歷史,給你推薦:

《史記》這本書作為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對了解春秋戰國以及秦漢歷史,非常有幫助,而且語言精練,故事新穎。

《資治通鑑》講述了周朝到五代十國之間的歷史,氣勢雄渾,史料充足。

其次是二十四史,作為中國正史,可以大致瞭解朝代的更替和事件脈絡;然後是熟讀初高中歷史教材,這上面講述的歷史也很精彩,而且邏輯嚴謹,對學史很有幫助。

另外,《中華上下五千年》,《中國通史》等等,都可以作為整體來了解。個人建議,先看通史,在看具體朝代歷史,以及人物事件史,這樣學習歷史,更加高效。

喜歡請採納哦~

17樓:

可以讀一些不那麼死板的,春秋戰國時期的讀《大秦帝國》,

漢朝的讀《漢書》《後漢書》,三國時期讀《三國志》,

唐朝讀《新唐書》、《舊唐書》,

宋朝看《宋史》《續資治通鑑長編》《東都事略》《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三朝北盟會編》,

元朝的看《元史》《元史演義》《細說元朝》《新元史》《蒙古帝國史》《蒙古源流》《**史》《帝國如風》《最後的可汗》,

明朝的看《明朝那些事兒》《大明名臣之海瑞》《大明名臣之張居正》《大明名臣之戚繼光》《大明名臣之於謙》《張居正》《明實錄》《明通鑑》《明史》《明史紀事本末》《國榷》《萬曆野獲編》《三垣筆記》《嘉靖以來首輔傳》《明季北略》《廿二史札記》,

清朝的讀《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清史》《清史講義》。。。。。。。。。。。

18樓:熱心網友

《史記》、《資治通鑑》、《三國志》、《左傳》、《如果這是宋史》、《明朝那些事兒》、《晚清70年》、《上下五千年》、《萬曆十五年》

19樓:燕山小夥子

中華上下五千年

中國皇帝全傳

二十四史

不容青史盡成灰

明朝那些事史記

20樓:蘇華雲

二十四史

01.史記 (漢·司馬遷) 02.漢書 (漢·班固) 03.後漢書 (范曄、司馬彪)

04.裴注三國志 (晉·陳壽) 05.晉書 (唐·房玄齡等) 06.宋書 (南朝梁·沈約)

07.南齊書 (南朝梁·蕭子顯) 08.梁書 (唐·姚思廉) 09.陳書 (唐·姚思廉)

10.魏書 (北齊·魏收) 11.北齊書 (唐·李百藥) 12.周書 (唐·令狐德棻等)

13.隋書 (唐·魏徵等) 14.南史 (唐·李延壽) 15.北史 (唐·李延壽)

16.舊唐書 (後晉·沈昫等) 17.新唐書 (宋·歐陽修、宋祁) 18.舊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9.新五代史 (宋·歐陽修) 20.宋史 (元·脫脫等) 21.遼史 (元·脫脫等)

22.金史 (元·脫脫等) 23.元史 (明·宋濂等) 24.明史 (清·張廷玉等)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公元前2023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公元2023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紀傳體編寫。

2023年,中華****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就形成了後世通常所說的「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的歷史

三國時社會上已有「三史」之稱。「三史」通常是指《史記》、《漢書》和東漢劉珍等寫的《東觀漢記》。《後漢書》出現後,取代了《東觀漢記》,列為「三史」之一。

「三史」加上《三國志》,稱為「前四史」。

歷史上還有「十史」之稱,它是記載三國、晉朝、宋、齊、樑、陳、北魏、北齊、北周、隋朝十個王朝的史書的合稱。後來又出現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記》、《漢書》、《後漢書》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礎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合稱「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總名「二十二史」。

後來又增加了《舊唐書》,成為「二十三史」。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的《舊五代史》也被列入。乾隆四年(公元2023年),經乾隆皇帝欽定,合稱「二十四史」。

並刊「武英殿本」。

在中國古代,「二十四史」被稱為「正史」。「正史」這個名稱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

」當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以後,「正史」一稱就被「二十四史」所專有,取得了「正統」史書的地位。

**十年(2023年)大**徐世昌以《新元史》為「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二十五史」。

中國歷史故事,50個中國歷史故事

1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藉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 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2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

有趣的中國歷史常識,趣味中國歷史故事

歷史小知識 夏朝,發明了酒和夏曆。夏曆是按照北斗七星方位發明的,就是我們說的陰曆,沿用至今!商朝是由黃河中下游的商部落建立的,第一位帝王是商湯。商朝在原來夏朝的基礎上,擴大了一些領土,北到遼寧,難道湖北西到陝西東到渤海,周圍還有很多被稱為方國的附屬地。商朝的錢幣很特別,是貝殼,這也是中國最早的貨幣。...

中國歷史故事(左右就行了),中國歷史故事 (100字左右就行了)

1949年10月1日 第二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 1964年 我國在蘇聯的幫助下 成功研發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 1967年 我國第一顆氫彈 成功 1970年 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 之後 總理出席萬隆會議,他所提出的和平交往的五項原則在社會上產升巨大影響 幾年後 中國正式與非洲一些國家 東亞建交 還用 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