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成語故事 要講差不多5分鐘左右

2021-03-21 14:44:48 字數 2542 閱讀 6101

1樓:匿名使用者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國出兵侵略鄭國。以當時楚國那麼強大,弱小的鄭國,實在沒

有能力抵抗的,結果,鄭國遭遇到戰敗的厄運,連鄭王頡也被楚將穿封戌俘虜了。戰事結束

後,楚軍中有楚王弟公子圍,想冒認俘獲鄭頡的功勞,說鄭王頡是由他俘獲的,於是穿封戌

和公子圍二人便發生爭執,彼此都不肯讓步,一時沒有辦法解決得來。後來,他們便請伯犁

作公正人,判定這是誰的功勞。

伯州犁的解紛辦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張要知道這是誰的功勞,最好是問問被俘的鄭

王。於是命人帶了鄭王頡來,伯州犁便向他說明原委,接著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

公子圍,用下手指代表楚將穿封戌,然後問他是被誰俘獲的。鄭王頡因被穿封戌俘虜,很是

恨他,便指著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圍所俘虜。於是,伯州犁便判定這是公子圍的功勞。

「上下其手」這句成語便是出於這個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顛倒是非的意思。

在現在的社會中,這種情形是常常會發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應

得,難逃被懲處的厄運;於是暗地裡進行賄賂,或請託親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結果大事

化小,小事化無,仍得消遙法外。像這種參與其事的人,從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說是:「上

下其手」了。

一暴十寒

戰國時代,百家爭鳴,遊說之風,十分盛行。一般遊說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學問、豐富

的知識,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動的比喻,來諷勸執政者,最為凸出。孟子也是當時的一個

著名辯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孟子對齊王的昏庸,作事沒有堅持性、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的對他說:「王

也太不明智了,天下雖有生命力很強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陽光下晒了一天,卻放在陰

寒的地方凍了它十天,它那裡還活著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時間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

一點從善的決心,可是我一離開你,那些奸臣又來哄騙你,你又會聽信他們的話,叫我

怎麼辦呢?」按著,他使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專

心致志,也同樣學不好,下不贏,奕秋是全國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弟,其中

一個專心致志,處處聽奕秋的指導;另一個卻老是怕著有大天鵝飛來,準備用箭射鵝。

兩個徒弟是一個師傅教的,一起學的,然而後者的成績卻差得很遠。這不是他們的智力

有什麼區別,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啊;」這是一個很有教學意義的故事,我們要學習

一樣東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專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丟

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麼事情怎樣做得好呢?求學、做事的能否成功,這也是個決

定因素之一,故後來的人便將孟子所說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簡成「一暴十寒」

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修學、做事沒有恆心,作輟無常的一種說法。例如一位同學,對於

求學很是隨便,學習的時間少,荒廢的時間多,我們便說:他這種一曝十寒的作法,那

裡能學到什麼東西呢?

2樓:匿名使用者

成語小故事----疑鄰盜斧

3樓:の藍夢影

有一天,農夫的驢不小心掉進枯井。驢與農夫相伴多年,感情篤厚。農夫圍著枯井直打轉,絞盡腦汁卻無計可施。

最終農夫無可奈何,決定放棄救援,為了儘快了斷驢因受驚而遭受的精神折磨,農夫找人來填井埋驢。當驢意識到自己的處境後,一度哭得悽慘。但出人意料的是,驢很快安靜下來,農夫往井下一看,大吃一驚。

驢不時抖動身子,將眾人傾倒在它背上的泥土抖落在井底,然後站到土堆上。於是,土堆越填越高,驢離井口也就越來越近……

驢的活命祕訣是:面臨絕境,而不絕望。或者說它能夠急中生智,但急中生智的基本前提,仍然是不絕望。

所以,救驢於千鈞一髮的不是別人,而是它自己。身處逆境而不被絕望情緒俘虜,且不說是驢,就是人都很難做到。常聽說患了絕症的人,一旦得知病情,其告別人世的步伐往往快得驚人。

他們快速開啟死亡之門的祕匙,不正是恐懼與絕望嗎?當然就連那頭聰明的驢,在它剛意識到自己將被無情活埋的時候,也曾恐懼失望。此情此境之下的恐懼失望,其實人皆有之,問題是你是否有能力把握它的發展方向,是急中生智,還是越急越弱智。

顯然,驢有著較好的控制力,它並沒有將一開始的壞情緒延續放縱,相反,它選擇及時收斂,並且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棄,不坐以待斃,最終才得以化險為夷。

4樓:匿名使用者

成語詞條: 九牛一毛 (瀏覽數:553)

成語發音: jiǔ niú yī máo

成語釋疑: 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數量中極微小的數量,微不足道。

成語出處: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假令僕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成語示例: 九牛一毫莫自誇,驕傲自滿必翻車。(**《感事書懷·七古·手莫伸》詩)

(其中~代表本詞條:九牛一毛)

成語故事: 漢武帝(劉徹)聽說李陵帶著部隊深入到匈奴的國境,士氣旺盛,心裡很高與。這時,

許多大臣都湊趣地祝賀皇帝英明,善於用人。後來李陵戰敗投降,武帝非常生氣,原來祝賀

的大臣也就反過來責罵李陵無用和不忠。這時司馬遷站在旁邊一聲不響,武帝便問他對此事

的意見,司馬遷爽直地說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幢恍倥

成語故事

找成語故事,找16個成語故事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故事出自 左傳 僖公二十二年 成語 退避三舍 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故事出自 國語 吳語 成語 如火如荼 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故事見於 資治通鑑 唐則天皇后天授二年 成語 請君入甕 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故事出自 晉書 文苑 左思傳 成語 洛陽紙貴 稱頌傑出...

找成語故事,找一個成語故事

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 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把草木都當成敵兵。形容極度疑懼,驚恐不安。這個成語 於 晉書.苻堅載記 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 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公元383年,基本上統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堅,率領90萬兵馬,南下攻伐東晉。東晉王朝任命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率領8...

我在班上要講成語故事 求成語故事,字數不限 最好多點

程門立雪 宋代楊時在下雪天拜謁著名學者程頤,程頤瞑目而坐,楊時不敢驚動,在旁站立等待。程頤醒來,門前積雪已經一尺深了。後來用 程門立雪 形容尊師重道,恭敬受教 刻舟求劍 楚國有個人過江時把劍掉在水裡,他在船幫上劍落的地方刻上記號,等船停下,從刻記號的地方下水找劍,結果自然找不到。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