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阿房宮賦指出,六國和秦統治者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2021-03-22 05:14:32 字數 2956 閱讀 2172

1樓:

** 。杜牧的阿房宮賦指出,六國和秦統治者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鹽竟舷阜7977

阿房宮賦中總結出六國與秦國滅亡的最根本原因是?

2樓:山東省飛飛

阿房宮賦中總結出六國與秦國滅亡的最根本原因是不愛民。

原文中的句子: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阿房宮賦》是唐代文學家杜牧創作的一篇借古諷今的賦體散文。杜牧通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其毀滅,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朝統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經驗,向唐朝統治者發出了警告,表現出一個封建時代正直的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全文運用了想像、比喻與誇張等手法以及描寫、鋪排與議論等方式,駢句散行,錯落有致。‍

3樓:盈子虛

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最簡單的總結:不愛民

4樓:楊柳堆煙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也就是太過於奢侈,為了自身的 享樂,而置萬民於不顧,使百姓身陷於水深火熱之中,剛開始的 大段大段都在寫宮廷中的奢靡的,揮霍無度的建築,穿戴等等,最後激起民憤,滅亡是必然的。

5樓:我要吃雞

應以民為本,勿勞民傷財

6樓:匿名使用者

最簡單的總結:不愛民殘暴

作者認為《阿房宮賦》中六國和秦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7樓:天與地e窹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

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譯文:滅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滅秦國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

唉!如果六國的國君能各自愛撫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國了;(秦統一後)如果也能愛惜六國的百姓,那就可以傳位到三世以至傳到萬世做皇帝,誰能夠滅亡他呢?秦國的統治者來不及為自己的滅亡而哀嘆,卻使後代人為它哀嘆;如果後代人哀嘆它而不引以為鑑,那麼又要讓更後的人來哀嘆他們了。

秦國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一是沒有與時俱進,修改和完善法律.二是對六國貴族的打壓太軟.三是,殺扶蘇和蒙括.四是秦始死後,沒有更好地堅持秦法

用阿房宮賦的原文回答秦滅亡的原因

8樓:柯玉

秦滅亡的原因:唔呼!滅六國者六國也

,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譯文:唉!滅亡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啊。族滅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

《阿房宮賦》[ē páng gōng fù]:是唐代文學家杜牧創作的一篇借古諷今的賦體散文。杜牧通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其毀滅,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朝統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經驗,向唐朝統治者發出了警告,表現出一個封建時代正直的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

全文運用了想像、比喻與誇張等手法以及描寫、鋪排與議論等方式,駢句散行,錯落有致。

9樓:藏青唐古拉

唔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0樓:匿名使用者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作者認為六國和秦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11樓:天天小布丁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阿房宮賦作者總結六國與秦國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12樓:紅妝初晴

《阿房宮賦》最後一段闡明,"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六國和秦都是滅在自己身上,因為六國不愛護百姓,而秦統一後又不愛六國的百姓,統制殘酷,民生艱難,哀鴻遍野,民不聊生,這是秦和六國破滅的根本原因.

13樓:馮靖雄

《阿房宮賦》最後一段闡明,六國和秦都是滅在自己身上,因為六國不愛護百姓,而秦統一後又不愛六國的百姓,統制殘酷,民生艱難,哀鴻遍野,民不聊生,這是秦和六國破滅的根本原因.

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描寫秦人不珍惜六國搜刮來的寶物的的兩個四字句是

14樓:裂魂獵心

鼎鐺玉石,金塊珠礫

這兩句的意思是把寶鼎看作鐵鍋,把美玉看作石頭,把**看作土塊,把珍珠看作石子。後面也有相對因的感慨: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15樓:

《阿房宮賦》中總結出六國與秦滅亡的最根本的原因的句子是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阿房宮賦〉中杜牧認為六國和秦國先後滅亡,都由統治者自己招致的句子

16樓:匿名使用者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7樓:曉秋槓槓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阿房宮賦杜牧認為秦國滅亡應從自身找原因

18樓:永遠的周鋒

是應該從自身找原因,也就是哲學上說的內因

19樓:呼市仁濟醫院

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秦亡和六國之亡的原因都在不愛惜人民

杜牧在阿房宮賦提出的觀點在現代的現實意義是什麼

阿bai房宮賦 是唐代文學家杜牧du創作的一篇賦體文章。zhi文章dao通過對阿房宮興建及其毀滅的描版寫,生動形象地權總結了秦朝統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教訓,向唐朝統治者發出了警告,表現出一個正直文人憂國憂民 匡世濟俗的情懷。告誡人們如果不吸取歷史教訓就會重蹈覆轍的句子是 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

急!!阿房宮賦中的特殊句式和詞類活用

特殊句式 1 判斷句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白話釋義 滅亡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啊。2 省略句 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白話釋義 原來是一座長橋躺在水波上,沒有起雲,為什麼有龍?原來是天橋在空中行走,不是雨過天晴,為什麼出虹?詞類活用 1 六王畢,四海一 畢,完結,指為秦國所...

借秦滅亡的教訓,目的是什麼,阿房宮賦總結秦滅亡的歷史教訓後提醒後人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出自 阿房專宮賦 最後一段屬。大意是 滅亡六國的是六國自己,而不是秦國 滅亡秦國的是秦國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本句揭示出六國與秦朝的滅亡,是由於它們的統治者只知道享受,不知道珍惜國力 不在乎百姓死活造成的。從而暗諷唐敬宗廣建宮室,是在走它們自取滅亡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