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 八大劇種 是什麼,中國的 八大劇種 是什麼?

2021-03-27 20:41:08 字數 5404 閱讀 9366

1樓:冷眼觀娛樂圈

一、中國傳統的八大劇種是: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秦腔、崑曲和粵劇。

二、簡介:

2樓:月似當時

中國的民族戲曲歷史悠久,劇種種類繁多,有據可考的就有近三百個劇種,「中華之聲——2023年名家名曲廣東演唱會」主要選了以下八大劇種——

1、評劇:流行於北京、天津和華北、東北各省,它源自河北東部一帶的「蓮花落」,並吸收京劇、河北梆子、皮影、大鼓等**和表演發展而形成的。這個劇種從農村進入城市後,受到話劇和京劇的影響演了許多新戲,擅於表現小市民生活。

唱詞通俗易懂,唱腔口語化,吐字清晰易解,生活氣息濃厚。

2、京劇:流行全國,影響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劇種。它的前身為徽調,通稱皮簧戲,曾一度稱為「平劇」,後改稱京劇。

表演上歌舞並重,融合了武術技巧,多用虛擬性動作、節奏感強,創造了許多程式性的表演動作。演唱時講究行腔吐字,唸白具有**性,在唱、念、做、打方面自成京劇藝術體系,對各地劇種影響很大。

3、豫劇: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所以稱豫劇。

豫劇在安徽北部地區稱梆劇,山東、江蘇的部分地區仍稱梆子戲。 豫劇的流行區域主要在黃河、淮河流域。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北京、山西、陝西、四川、甘肅、青海、新疆、臺灣等省區市都有專業豫劇團的分佈,是我國最大的地方劇種。

4、越劇:江南流行較廣、深受群眾歡迎的地方戲曲之一。發源於浙江一帶,即古越國所在地,故名越劇,已有七八十年的歷史,是由說唱藝術「落地唱書」發展而成的。

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清悠婉麗,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地方色彩。

5、黃梅戲:安徽省地方劇種,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流行於安徽、江西、湖北部分地區,以黃梅採茶調為主的民間歌舞基礎發展而成。

初以演出「兩小戲」、「三小戲」見長,後受青陽腔和徽調影響,逐漸發展為演出完本大戲。它的唱腔儲存民歌本色,委婉動人,在表演上保持載歌載舞的特點,生活氣息濃厚。

6、秦腔:流行於我國西北地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的最大劇種。因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又叫「梆子腔」,俗稱「桄桄子」。

秦腔源於古代陝西、甘肅一帶的民間歌舞,經歷代人民的創造而逐漸形成,是相當古老的劇種。

7、崑劇:我國的古老劇種,又稱崑山腔,流行於江蘇崑山一帶。嘉靖年間戲曲**家魏良輔吸取海鹽腔、戈陽腔的長處,對崑腔加以改革,創造聞名的「水磨腔」,使崑曲**獲得很大的發展。

崑曲有一套完整的表演體系和獨特聲腔系統,曲調清新婉轉,表演優美動人。崑劇的**曲牌、表演舞蹈對其他劇種影響很大。

8、晉劇:即中路梆子,是山西省的代表劇種,為山西省的四大梆子之一,它的活動地區在山西中部,尤其是在太原附近、晉中一帶。中路梆子的特點是旋律婉轉、流暢,曲調優美、圓潤、親切,道白清晰,具有晉中地區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獨特風格。

參見

3樓:手機使用者

中國的地方戲

劇種有360多種,也就是說,你一天看一個戲曲劇種不休息,可以用一年的時間把中國戲曲劇種看全。

歷史的前進,時代的變更,使一些戲曲劇種消弱甚至消失,也使一些劇種新生、壯大。以戲曲的發源或流行省區劃分:

北京市:京劇 北方崑曲 西路評劇 北京曲劇

河北省:河北梆子 評劇 絲絃 老調 哈哈腔 河北亂彈 武安平調 武安落子 西調 蔚縣秧歌 隆堯秧歌 定縣秧歌 四股弦 唐劇 橫岐調 上四調

山西省:蒲州梆子 中路梆子 北路梆子 上黨梆子 鑼鼓雜戲 耍孩兒 靈邱羅羅 上黨皮黃 上黨落子 永濟道情 洪洞道情 臨縣道情 晉北道情 襄武秧歌 壺關秧歌 沁源秧歌 祁太秧歌 繁峙秧歌 朔縣秧歌 孝義碗碗腔 曲沃碗碗腔 弦子腔 鳳台小戲

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大秧歌 二人臺 漫瀚劇

遼寧省:海城喇叭戲 遼南影調戲 蒙古劇 彩扮蓮花落

吉林省:二人轉 吉劇 新城戲 黃龍戲

黑龍江省:龍江劇

陝西省:秦腔 漢調二黃 阿宮腔 合陽跳戲 合陽線腔 眉戶腔 陝西碗碗腔 陝西老腔 陝南端公戲 陝西道情 弦板腔 陝南花鼓戲 安康弦子戲

甘肅省:隴劇 高山劇 影子腔 甘南藏戲

青海省:青海藏戲 青海平弦戲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曲子戲

山東省:山東梆子 棗梆 萊蕪梆子 東路梆子 柳子戲 呂劇 茂腔 柳腔 五音戲 柳琴戲 兩夾弦 四平調

江蘇省:崑曲 淮劇 揚劇 通劇 錫劇 蘇劇 淮海戲 丹劇 丁丁腔 海門山歌劇 淮紅劇

安徽省:黃梅戲 徽劇 青陽腔 沙河調 嶽西高腔 安徽目連戲 安徽儺戲 廬劇 安徽端公戲 泗洲戲 墜子戲 含弓戲 蕪湖梨簧戲 文南詞 皖南花鼓戲 鳳陽花鼓戲 淮北花鼓戲 推劇 嗨字戲 洪山戲

上海市:滬劇 滑稽戲 奉賢山歌劇

浙江省:越劇 婺劇 紹劇 新昌高腔 寧海平調 松陽高腔 醒感戲 溫州崑曲 金華崑腔戲 黃岩亂彈 諸暨亂彈 甌劇 和劇 杭劇 甬劇 湖劇 姚劇 睦劇

江西省:贛劇 弋陽腔 盱河戲 東河戲 寧河戲 瑞河戲 宜黃戲 南昌採茶戲 贛南採茶戲 萍鄉採茶戲 萬載花燈戲 撫州採茶戲 吉安採茶戲 寧都採茶戲 贛東採茶戲 九江採茶戲 景德鎮採茶戲 武寧採茶戲 高安採茶戲

福建省:莆仙戲 梨園戲 高甲戲 平講戲 閩劇 庶民戲 詞明戲 大腔戲 閩西漢劇 北路戲 梅林戲 右詞南劍調 小腔戲 三角戲 閩西採茶戲 南詞戲 閩西山歌戲 薌劇 打城戲 竹馬戲 遊春戲 肩膀戲

臺灣省:歌仔戲

廣東省:粵劇 潮劇 正字戲 白字戲 廣東漢劇 西秦戲 花朝戲粵北採茶戲 樂昌花鼓戲 雷劇 粵西白戲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劇 邕劇 絲絃戲 廣西師公戲 彩調 牛娘劇 桂南採茶戲 壯劇 苗戲 侗戲

海南省:瓊劇 臨劇

湖南省:湘劇 祁劇 常德漢劇 衡陽湘劇 巴陵戲 辰河戲 湘昆 長沙花鼓戲 岳陽花鼓戲 常德花鼓戲 湘西花燈戲 湘西陽戲 衡陽花鼓戲 邵陽花鼓戲 零陵花鼓戲 師道戲 湘西苗戲 新晃侗族儺戲

湖北省:漢劇 荊河戲 南劇 湖北越調 山二黃 湖北高腔 楚劇 東路花鼓戲 黃梅採茶戲 陽新採茶戲 遠安花鼓戲 襄陽花鼓戲 荊州花鼓戲 梁山調 鄖陽花鼓戲 隨縣花鼓戲 堂戲 文曲戲 鄂西柳子戲

河南省:豫劇 河南越調 南陽梆子 大平調 懷梆 大弦戲 羅戲 卷戲 河南曲劇 河南道情 豫南花鼓戲 樂腔 五調腔

四川省:川劇 四川燈戲 四川曲藝劇 秀山花燈戲

雲南省:滇劇 雲南花燈戲 昆明曲劇 關索劇 傣劇 白劇 彝劇 雲南壯劇

貴州省:黔劇 貴州本地梆子 貴州花燈劇 貴州侗戲 貴州布依戲 貴州苗戲 安順地戲

**自治區:藏戲

以上,羅列了273個還在流行的中國戲曲劇種,這些劇種各有自己的藝術特色,各自有獨特的代表劇目,各自有才華出眾的表演藝術家。假如把各個劇種的藝術家、代表劇目再羅列出來,那真夠您看一陣子的了。

簡單地說,無論是從質量上看還是從數量上看,中國戲曲都是世界文化寶庫中一顆光輝燦爛的明珠。對這一點,無論是中國,還是在世界各國,人們是沒有爭議的。

另外,在前述的二百多個戲曲劇種中,近半個世紀以來,流佈最廣泛,觀眾群最多的有五個劇種,即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被稱為「五大劇種」。

中國十大戲曲是什麼

4樓:汪汪隊立大功

中國著名戲曲有:

《貴妃醉酒》《狀元媒》《三打祝家莊》《紅鬃烈馬》《是老安劉》《宇宙鋒》《西廂記》《紅娘》《謝瑤環》《白蛇傳》《四郎探母》《清官冊》《霸王別姬》《群英會》《羅成叫關》

《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鎖麟囊》、《大保國》、《貴妃醉酒》、《捉放曹》、《武家坡》、《四郎探母》、《鍘美案》等等等

戲曲劇種:

中國戲曲劇種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各民族地區地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

一、中國五大戲曲劇種

1、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一般均表述依次為:京劇(有「國劇」之稱 )、越劇(有「中國第二大劇種」、「第二國劇」之稱 [22]  )、黃梅戲、評劇、豫劇。  採用如此表述的書籍出版物有數十種,覆蓋教育、旅遊、戲曲、電影、網路、民俗、文化、電視、國學、藝術、漫畫等各領域。

2、亦有表述為「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者,採用如此表述的書籍出版物有數種,即:2023年出版的《文化娛樂通》(郭沫勤主編)、2023年出版的 《戲劇影視文藝學》(劉曄原著)等。

3、而2023年在北京市出版的《黃梅戲》(中國文聯出版社)(金芝,楊慶生著)則特意用了「並稱」一詞。

二、全國聲腔劇種

二黃、二人臺、上黨二黃、上黨梆子、山西梆子、山東梆子、川劇、三角戲、義烏腔、弋陽腔、廣東漢劇、雲南壯劇、雲南花燈戲、丹劇、木偶劇、巴陵戲、五音戲、文南詞、中路梆子、內蒙大秧歌、鳳台小戲、永濟道情戲、白劇、白字戲、南京白局、高淳陽腔目連戲、北昆、北京曲劇、北路梆子、皮黃、皮影戲、龍江劇、龍巖雜戲、東北地方戲、東河戲、東路梆子、漢劇、寧河戲、樂平腔、正字戲、四平腔、四股弦、右詞南劍調、

西皮、西秦腔、西路花鼓、西調、西路評劇、壯劇、壯族沙劇、薌劇、吉劇、呂劇、竹馬戲、老調梆子、廬劇、吹腔、亂彈、滬劇、評劇、蘇劇、甬劇、祁劇、辰河戲、餘姚腔、詞明戲、含弓戲、阿官腔、靈邱羅羅腔、河南越調、河南道情、河南曲劇、河北梆子、河北亂彈、京腔、京劇、青陽腔、青海平弦戲、武安落子、杭劇、揚劇、崑腔、隴劇、

茂腔、紹劇、甌劇、侗戲、宜黃戲、採茶戲、泗州戲、絃索腔、耍孩兒戲、陝西老腔、柳腔、柳琴戲、閩劇、閩西漢劇、南劇、姚劇、臨劇、哈哈腔、胡琴腔、荊河戲、渾源羅羅、貴州花燈劇、高腔、高山劇、高拔子、高甲戲、高調梆子、唐劇、桂劇、秦腔、晉劇、邕劇、莆仙戲、海鹽腔、海門山歌劇、海城喇叭戲、萊蕪梆子、壺關秧歌、淮劇、淮紅劇、

黃梅戲、黃龍戲、黃孝花鼓、清戲、清音戲、粵劇、婺劇、楚劇、推劇、梨園戲、梆子腔、章丘梆子、鐃鼓雜戲、湘劇、湘西苗劇、越劇、傣劇、瓊劇、絲絃戲、滑稽戲、皖南花鼓戲、湖南花鼓戲、崇陽提琴戲、通城花鼓戲、蒲劇、蒲州梆子、雷劇、錫劇、滇劇、蒙古劇、碗碗腔、瑞河戲、新疆曲子戲、賽戲、歌仔戲、僮子戲、蔚縣秧歌、漫瀚劇、潮劇、徽劇、影子腔、黔劇、豫劇、襄陽劇、襄武秧歌、藏劇、贛劇、彝劇。

譜色分類:

一般情況下,臉譜的腦門和兩頰部位的顏色構成臉譜的主色,譜色分類就是按照臉譜的主色來分類。

1、譜色有相對固定的象徵意義和特殊寓意,表現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徵。這是在長期的戲曲演出中,觀演之間互動對話、約定俗成的結果。

2、紅臉:表示忠勇耿直,有血性的勇烈人物。如關羽、趙匡胤、姜維等。但也有例外,如《法門寺》中反面人物劉瑾就勾紅臉,這裡有諷刺之意,使人一看便知是個擅權的太監。

3、粉紅臉:表示年邁氣衰,德高望重的忠勇老將。如廉頗、袁紹等。

4、紫臉:表示剛毅威武、穩重沉著的人物。如常遇春、樊噲等。

5、黃臉:表示武將驍勇善戰、殘暴,如典韋、宇文成都等。表示文士內有心計,如姬僚等。

6、藍臉:表示剛直勇猛、桀驁不馴的人物。如竇爾墩、夏侯惇等。

7、綠臉:表示俠骨義腸、性格暴躁的人物。如程咬金、青面虎等。

8、黑臉:表示忠耿正直、鐵面無私,或粗率莽撞的人物。如包拯、張飛、夏侯淵等。

9、白臉:又分水白臉和油白臉。水白臉表示陰險奸詐、善用心計。如曹操、趙高、嚴嵩等。白臉多用於反面人物,但也有例外,如魯智深、楊延德(楊五郎)等。

10、瓦灰色臉:表示老年梟雄。

11、金銀臉:一般用於神、佛、鬼怪,象徵虛幻之感。如二郎神、金翅鳥等。也用於一些英勇無敵的將帥或番邦將帥。如李元霸、金兀朮等。

中國八大美術學院都有哪八大啊,中國八大美院是哪幾所!

國外美術學校之列賓美術學院 列賓美院,全名是 油畫 雕塑與建築藝術研究學院,原俄羅斯皇家美術學院。聖彼得堡列賓美術學院是俄羅斯美術教育的最高學府,培養出了許多世界知名美術家。從該校學院畢業的學生均有較高的油畫 風景畫 繪畫 雕刻 藝術鑑賞的藝術專長。中國 美術學院中有不少專家和講師教授是從該校畢業的...

中國八大奇蹟有哪些,世界八大奇蹟 中國有幾個

北方萬里長城 臨潼秦始皇陵兵馬俑 北京圓明園 河南紅旗渠 隨州曾侯乙編鐘 湖南馬王堆漢墓 四川三星堆古文化遺址 福建客家土樓。長城 金字塔 秦兵馬俑等等 埃及金字塔,希臘宙斯神廟,摩索拉斯陵墓,亞歷山大燈塔,阿耳忒彌斯神廟 月亮女神 巴比倫空中花園,羅德港巨人雕像,秦始皇陵兵馬俑 中國沒有八大奇蹟,...

中國的八大菜系是什麼呢?中國八大菜系是哪些

中國的八大菜系是浙江菜 閩菜 湘菜 徽菜 川菜 魯菜 淮揚菜 粵菜。早在商周時期中國的膳食文化已有雛形,以太公望最為代表,再到春秋戰國的齊桓公時期,飲食文化中南北菜餚風味就表現出差異。到唐宋時,南食 北食各自形成體系。到了南宋時期,南甜北鹹的格局形成。在清朝初年,川菜 魯菜 淮揚菜 粵菜,成為當時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