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在千百年的歷史程序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 彼此交融,共同發展

2021-03-31 15:06:18 字數 6152 閱讀 3650

1樓:匿名使用者

四大文明古國四大文明古國包括中國、印度、西亞(古巴比倫)與埃及。

歷史篇中國

前言中國是世界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有將近2023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發現於雲南元謀的猿人化石「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是中國境內已知最早的原始人類。距今四五十萬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帶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夠製造、使用簡單的工具,並知道了用火,已具備了人的基本特徵。

經過漫長的原始社會,約在西元前21世紀,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開始進入奴隸社會。繼夏而興起的商(約西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西周(約西元前11世紀—前770年)進一步發展了奴隸制度。之後就是春秋和戰國(西元前770年—前221年),被認為是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階段。

中國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早在五六千年以前,居住在黃河流域一帶的人民,就以農業為主,並飼養家畜。3000多年前的商代,已有了冶煉青銅的技術,並知道了使用鐵器;在製陶技術方面,有了白陶和釉陶;絲織生產也相當發達,產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提花絲織技術。

春秋時期(西元前770年—前476年),制鋼技術已經出現;戰國時期(西元前475年—前221年),有一位名叫李冰的地方官和他的兒子共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今四川成都附近),合理地安排了灌溉、分洪和排沙的關係,堪稱古代水利科學技術的輝煌成就,至今仍發揮著巨大作用。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學術也空前活躍,各個學派的代表人物紛紛著書立說,議***,評析社會,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老子、孔子、墨子、孫子等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

西元前221年,雄才大略的嬴政結束了戰國時諸侯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集權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秦,自稱為「始皇帝」。秦始皇統一了文字,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貨幣,建立了郡縣制度,修建了赫赫有名的萬裡長城,並分別在咸陽、驪山等地為自己修建了規模浩大的宮殿、陵園和行宮。如今,地上的建築早已被兵火毀滅,但那些深藏地下的物品卻被長久保留下來。

僅以部分考古發現為例,其中神姿英武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即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其雄偉壯觀的浩大場面令紛至遝來的中外遊客歎為觀止。秦朝末期,平民出身的劉邦與貴族將軍項羽共同推翻了秦王朝的統治,又經過數年,劉邦打敗了項羽,於西元前206年建立了強大的漢王朝。

四大文明古國是什麼?

2樓:熱心網友

分別是古巴比倫(位於西亞,今伊拉克)、古埃及(位於北非,今埃及)、古印度(位於南亞,地域範圍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和中國(位於東亞,今中華人民共和國)。

四大文明古國實際上對應著世界四大文明發源地,分別是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恆河流域、黃河-長江流域這四個大型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而稍後的愛琴文明未被包含其中。

四大古文明的意義並不在時間的先後,而在於它們是後來諸多文明的發源地,對其所在地區產生了巨大影響。四大文明是原生文明,而其他文明屬於派生文明,深受臨近地區原生文明的影響。

3樓:匿名使用者

1、四大文明古國,是國際上認可度較高的關於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簡稱。分別是古埃及(非洲東北部及亞洲西部)、古巴比倫(亞洲西部)、古印度(亞洲南部)和中國(亞洲東部)。

2、簡介

(1)古埃及

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位於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中下游地區,是典型的水力帝國,受宗教影響極大,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對永恆觀念的一種崇拜產物,也是法老的陵墓。除了金字塔以外,獅身人面像、木乃伊也是埃及的象徵。古埃及文明形成於2023年前(公元前2023年)左右,古埃及前王朝開始於2023年前(公元前35世紀)左右時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終止於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

(2)古印度

古印度與古埃及、古巴比倫、中國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印度是一個文化的大熔爐,這個國家獨特的歷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從遠古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從亞洲到歐洲等多種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個由五大民族構成的國家,本身就像一個大大的文化博物館。

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買是文化的中心。古印度雖然是一個多種姓的、歷史包袱較沉重的國家,但依然為世界文化留下了獨特風格的遺產。

(3)古巴比倫

世界的東方在公元前2023年左右,出現了人類最早的奴隸制國家,並有了先進的鑄造技術。大約在公元前2023年左右,居住在這裡的蘇美爾人創造了先進的文明,不僅發明了文字即楔形文字,使兩河流域進入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還發明瞭適合書寫的工具—「泥板書」。公元前2023年,阿摩利人顛覆了烏爾第王朝,建立了巴比倫王國,在兩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安了家。

兩河流域肥沃的土壤,高度的文明為阿摩利人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之後的幾百年間,馬裡、伊新、拉爾薩等城邦相繼建立了起來,直到前2023年漢謨拉比即位才有所改觀。

(4)中國

中國,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一個以華夏文明為主體、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中國境內56個民族可統稱為中華民族,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距今約2023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規模較大的部落。約公元前21世紀,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建立,此後歷經商、周、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直至20世紀初辛亥革命後,君主**政體退出中國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共和政體。2023年1月1日中華**成立。

2023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作為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中國孕育出了獨特的中華文化,在語言、文字、曆法、哲學、文學、醫學、建築、飲食、**、繪畫、戲曲等各方各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並且強烈影響著周邊國家。

四大文明古國中,為什麼只有中華文化沒有出現斷層,經歷了幾千年最終傳承下來???

4樓:匿名使用者

其有個民族精神支撐!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可以支撐一個政權發展下去.

餘秋雨說,中國不喜歡打仗.這也是個原因,中國的和諧 天人合一的思想使我們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生不息!

5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沒有被外來文明侵略過。

6樓:小丑蘇恩

中華的斷層你不知道,華夏二字,我們是由華夏兩個民族組成,而夏族去哪了?都知道商前為夏,而大禹治水建立夏朝,但是夏朝是石器時代,沒有鐵器,拿什麼治得水?所有民族會使用的第一種金屬都是鐵器,而到了古中國卻是合金青銅,很多事你根本想不明白,中國的歷史斷層是太古上古和古代直接那一段的缺失

修改病句:我們的祖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首都北京更是一坐歷史悠久,中外聞名

7樓:無法生氣不原諒

其中有幾處錯誤:1、四大文明古國――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2、明勝古蹟 ――名勝古蹟 3、吸收――吸引

8樓:魔域

病句:我們的祖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首都北京更是一坐歷史悠久,中外聞名的古城。這裡明勝古蹟很多,每年吸收眾多的數也數不清的遊客來參觀。

分析: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而非四大文明古國

改為:我們的祖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首都北京更是一坐歷史悠久,中外聞名的古城。這裡明勝古蹟很多,每年吸收眾多的數也數不清的遊客來參觀。

中國古代歷史文化

9樓:信至寒梅點

特點之一:中國傳統文化在數千年文明演進過程中,沒有出現斷層。

孔夫子的學說,一直影響中國歷史2000 多年。孔孟傳統、老莊精神,以及後來的佛學思想,彼此促進,相互借鑑,常演常新,一脈相傳。這種情況在人類文明史上是非常罕見的,在四大文明古國中亦是獨一無二。

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其他三家都曾出現文化斷層,一些古老文化傳統在民族文化的衝擊下,幾乎散滅已盡。在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文化以外,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屬於比較年輕的一代;但其文化傳統同樣受到過致命的衝擊,以致中世紀的幾百年,歐洲人都看不到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國古代文化,雖晚於古埃及等國家,但其歷史水平並不遜於任何一個民族,而且一脈相承,其文化傳統得到比較完美的儲存,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一個奇蹟。

特點之二: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沒有出現歷史性的**結局。

所謂沒有出現**結局,並非不曾有過**。中國自夏、商、周以來,歷代王朝更替,也曾出現過非常複雜的局面。西周統一,東周混亂,戰國**;秦漢統一,魏晉南北朝**;隋唐統一,五代十國**;宋、遼、金、夏總在統一與**之間;宋元政權更迭,出現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居於統治地位的全國性政權;明統一,但很快衰落;清兵入關,出現第二個由少數民族佔據主導地位的全國性政權。

中國歷史,可謂戰亂不斷,**不斷;但戰而又治,分而又合。從中國歷史發展的總趨向看,中國歷史上的統一時間不但遠遠長於**時間,而且統一是主流,統一合乎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也合乎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這一點和世界上許多國家又有很大區別,首先就和西方**教傳統不一樣。古羅馬也是大帝國,但壽命不長;先是一分為二,後來二分為多;以致不但民族差異日益擴大,語言差異也日見明顯。直到中世紀下半葉,歐洲才真正出現走向統一的曙光,但直到今天,歐洲的一些地區還在發生民族戰亂。

實際上西方自古羅馬**以來,就不曾統一過。中東也是如此,甚至非洲、拉丁美洲都有與之類似的現象。雖然造成的原因或許截然相反,但**的事實,則無須爭議。

特點之三:中國既是一個宗教寬容的歷史古國,但又從來不是一個宗教性國家。

中國歷史文化的主導性因素,自然是儒家文化。但儒家文化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唯一代表,儘管在所有文化流派中它的影響最大。從它產生的那天起,就不是孤立出現的文化現象。

諸子百家,它為一家。以後因為社會需要,儒學被捧到獨尊的地位,但獨尊並非獨有。即使奉行"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武帝時代,它依然不是獨有的。

例如,儒學慎言鬼神之事,漢武帝本人卻頗有些相信神仙。東漢時代,佛學東來,道教初興;魏晉時代,玄學又起;於是儒、道、佛同生共在的文化現象成為盛唐文化的基本特色。

中國人自古對宗教不持絕對化立場。既允許無神論的存在,也允許有神論的存在,還允許各種宗教組織存在。但有一個條件,任何宗教都不能以傷害**政權、妨害國家政務作為存在的前提;否則,必予以打擊或取締。

當然,中國歷史漫長,宗教間的衝突,也曾有過,對宗教的**也曾有過。但從歷史發展的巨集觀態勢分析,"三武一宗"滅佛事件及其影響畢竟是暫時的,而佛教等宗教的發展卻是長久的。中國文化本性寬容,唯其如此,在中國歷史上才從來不曾有過因為宗教問題而發生的全國性大戰亂。

反倒在戰爭極其殘酷、國家多災多難的歷史關頭,宗教活動起過某種緩衝和保護作用。例如佛教之於北朝,道教之於元代,都有安定社會、減少殺戳的意義存在。

中國宗教活動論其主要影響,不是表現在政治方面,而是表現在思想文化方面。唯其如此,才使得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更豐富,也更具生命活力。相對於中國而言,整個歐洲乃至整個地中海周邊國家,幾乎總在宗教信仰、民族興衰和國家利益之間發生衝突;而這種衝突,往往導致更深的民族仇恨,或者直接引發地區性甚至世界性戰亂。

可以這樣說,西方國家自古羅馬以來,它的所有戰爭、戰亂都和宗教信仰有關,也和民族衝突有關,又和國家利益特別是領土糾紛與經濟利益有關,因為西方宗教信仰有強烈的排它性。而在中國歷史宗教觀念中,更主張求同存異,各自發展。

特點之四:中華民族歷史雖然有過多次民族衝突,但衝突的結果,不是走向**,而是走向和睦。

中國歷史上重大民族衝突,至少發生過三次:一次是始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所謂"五胡亂華";一次是宋、遼、金、夏直至元代的民族戰亂;一次是清王朝入主中原。這三次大的民族性衝突,各有自己的特點。

但其結果,則毫無例外地走向民族和睦,有的則形成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民族大融合。所謂"五胡亂華",華又何曾亂?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亂在一時,和在長久;亂在取治,治後繁榮。

因為如此,才使得中國盛唐的興旺發達獲得了更廣泛的民族基礎和更良好的文化基礎。哲人所言"唐人有胡氣",就包含了對唐文化這種品性的肯定與稱讚。宋元時代也曾發生各個民族間的猛烈戰爭,然而終於統一於元,穩固於明,其結果,同樣達到民族的和解。

清人入關,始則與民族壓迫有直接聯絡,繼而出現民族間的侵擾和大戰,也曾出現過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屠城**,但那結果不是從此開始沒完沒了的民族衝突,而是清王朝終於接受儒家文化,同時也為儒家文化的歷史發展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

特點之五:中國文化傳統最仇恨別人的入侵,也不喜歡向外擴張。

中國自古以來就不是一個以對外侵略和擴張為特色的國家。中國真正遠征其他國家或與境內其他政權發生大規模戰爭,大約只有漢武帝北伐匈奴這樣一段歷史,但那不是因為漢武帝對匈奴的土地產生了要求,而是為了保衛大漢帝國的安全與安寧。這不是說,中國歷史上就沒有過**政權對少數民族政權或其他周邊國家的侵略和傷害。

比如唐太宗就侵略過朝鮮。但公正地講,入侵他人的情況在中國歷史上並不處於主流地位,而且在國內也大不得人心,所以唐太宗固然英才天縱,一旦兵發異域,照樣取辱而還。

中國傳統文化的這五大特色,是中國文化的驕傲所在,因為中國文化有這些特點和優點,它才為人類文化保留下最完整的一份古文化遺產,也為人類的民族文化培養出一個獨特的模式,它以自己獨特的文化魅力,對東方文化產生巨大影響,對整個人類文化也作出巨大貢獻,而且,未來還將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嗎,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是

當然是。必須是文明古國最頂尖的。所謂文明古國。有原發姓的文明古國和繼發姓的文明古國之分。原發姓的文明古國。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早的第一位的人類文明史的發明創造者。繼發姓的文明古國。是在原發姓的文明古國啟蒙下所產生的歷史文明現象。如文明古國埃及。是以金字塔作為標誌的歷史文物為標底的文明現象。其中暗藏著的象...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是什麼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包括哪幾個?

四大文明古國一般用來指代古巴比倫 古埃及 古代中國 古印度等四個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但對由於古文明缺乏準確的文獻紀錄,其具體誕生時間學術界尚有爭論。人類今天所擁有的很多哲學 科學 文學 藝術等方面的知識,都可以追溯到這些古老文明的貢獻。四大文明都是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臺地附近。在北半球的兩河流域...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是什麼,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包括哪幾個?

四大文明古國 指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中國 古印度 古埃及和古巴比倫。這一說法,最早是由梁啟超先生於1900年的 二十世紀太平洋歌 中首次使用這個定義。梁啟超的說法 於當時世界學術界公認的 四大文明發源地 但遺憾的是,除中國之外,其他三個文明古國的文化已在地球上消失了,只留下一些歷史痕跡。目前國際學術界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