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軍事思想在長征中的幾次重大戰役中得到充分體現,請舉例說明,並說出毛澤東採用的怎麼樣的策略

2021-04-18 13:32:33 字數 6886 閱讀 7522

1樓:匿名使用者

人多勢眾,把敵人踩死。 36計,走為上策。

什麼叫歷史 為什麼叫歷史

2樓:苦味精味苦

歷史,或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程序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對映。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對映,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髮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充套件,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3樓:歲月神坑

歷史,就是指過去發生的事

情,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情,同時,歷史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是肯定的,但是,歷史是人書寫的,既然是人書寫的,就會夾雜著人的情感,人的喜怒哀樂,所以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歷史,又不全是真實的歷史

4樓:藝術鉛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1. 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活動程序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 沿革,來歷   3. 過去而不能改變的事情,而且具有一定的價值   4.於事件的載體

歷史,或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與倫理、哲學和藝術同屬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歷史的第二個含義,即對過去事件的記錄和研究,又稱為「歷史學」,或簡稱「史學」。

隸屬於歷史學或與其密切相關的學科有年代學、編纂學、家譜學、古文字學、計量歷史學、考古學、社會學和新聞學等,參見歷史學。記錄和研究歷史的人稱為歷史學家,簡稱「史學家」,中國古代稱為史官。記錄歷史的書籍稱為史書,如《史記》《漢書》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

  廣義上,「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絡。在哲學上,這種含義下的歷史稱為歷史本體,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鳥類歷史等等。而狹義的歷史則必須以文字記錄為基礎,即文字出現之後的歷史才算歷史,在此之前的歷史被稱為史前史。

與人類社會相關的歷史,又可以稱為人類史或社會史,而脫離人類社會的過去事件稱為自然史。一般來說,歷史學僅僅研究前者,即社會史。

詞源出處

「歷史」的含義在中文中最早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與「事」相似,指事件。許慎《說文解字》說:

「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記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則代表被史官被紀錄的事,換句話說,即所有被文字紀錄的過去事情。

「歷史」一詞出現較晚,《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注引《吳書》,吳主孫權「博覽書傳歷史,藉採奇異」。「史」前加「歷」字是指經歷、曆法,也就是人類經歷的一段時間。在事件中加入時間的概念,「歷史」一詞就具有了當今的含義。

也有人認為「歷」乃近代日本學者為翻譯英文「history」而附加之輔助義,其意味著人類所經歷過的事情,在意義上其概括範圍遠較「史」字為之大。   在西方,多數語言的「歷史」一詞源出自希臘語「historia」,原義為「調查、**」,出自「歷史之父」古希臘作家希羅多德的《歷史》(historia)一書。

5樓:獨步指尖

1. 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活動程序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2. 沿革,來歷

3. 過去而不能改變的事情,而且具有一定的價值4.於事件的載體

6樓:匿名使用者

通俗地說,歷史就是過去的重大的事件的統稱。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

7樓:儀賢成尚

歷史是已經過去人類歷程的記載,因為是經歷過,所以為歷史。

祖國曆史

8樓:下一個

做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的歷史文明源遠流長,華夏五千年的歷史同黃河、長江一樣自源頭滾滾流來。今天,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走入現代。驀然回首,中華民族璨璀厚重的文明令每個炎黃子孫倍感驕傲。

美好的堯舜讓賢,神奇的大禹治水,迎來了華夏文明的曙光。夏、商、周朝的昌盛,秦、漢、唐時期的輝煌,給祖國曆史文明史上刻下了生動的一筆。祖國的歷史是輝煌的,更湧現出無數叱吒風雲的仁人志士,他們為了祖國的統一,國家的興旺,民族的富強而拋頭顱、灑熱血,不屈不撓。

偉大的詩人屈原,憂國憂民,身沉汩羅江。抗元將領文天祥,以一腔愛國熱忱,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邁誓言。這些豪傑無疑向世界上證明,炎黃子孫不愧為龍的傳人

9樓:馥郁芬芳

**我來答檢視全部14個回答

10樓:專黑戰地

中國現在已經不被常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了,這是梁啟超等人為了反對歐洲中心論而提出的,中國現在叫五大文明區域之一

11樓:匿名使用者

英國侵略者於2023年發動鴉片戰爭開啟中國大門後,又要求增開租界和派使節入京,得不到滿足便於2023年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拿破崙三世執政的法國為分贓也派兵入夥。2023年9月,於天津登陸的英法聯軍進逼北京城下,咸豐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留下幾萬守兵龜縮在城牆內(即如今二環路以內的範圍),郊外任由侵略軍劫掠。10月6日,英法聯軍衝入圓明園,少量拿著刀矛的清兵一戰即敗,護園大臣只好投水自殺。

看到富麗堂皇的宮殿園林,眼花繚亂的侵略軍馬上開始了瘋狂的劫掠。接著,聯軍司令部下達了可以「自由搶劫」的通知,1萬多名英法官兵於是你來我往,爭相入園,個個滿載而歸。

12樓:匿名使用者

13樓:匿名使用者

詳情請見「中國」詞條。

應該怎樣對待歷史?

14樓:

歷史,只是過去的現在.

所以,歷史是會遺傳的.

比如,殺過人的,害過人的人,其思想與靈魂醜惡.這樣的人是會得到一種遺傳的.

所以,歷史中有很多家族一直在做著這樣的害人舉動,如果不搞清楚歷史,你將無法認清這些家族與物件.

歷史只是一種時間線上的記錄,它並不代表一定會過去,歷史是生活的賬目,所以,它自然有生活的各種特點.

15樓:歲月神坑

首先,歷史是相對的,沒有絕對還原本來面目的歷史,由於歷史是人寫的,所以,不可避免的帶有個人的主觀觀點,個人的習慣等等問題,這一切都影響了歷史的公正性。

其次,歷史的公正性與其所處的時代有關,舉個例子,清朝推翻了明朝,清朝記錄的《明史》就有很多的對明朝的偏見,這些情況還有很多。

所以,要用辯證的觀點看待歷史,不能太較真,同時也要帶入寫歷史的外部環境

16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就是時間的見證。我們對待歷史以參考為作為價值。因為我們畢竟沒有親眼看到當時發生了什麼,而且我們可以從中吸取一些教訓和有用的經驗來豐富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

也不能一味的相信和崇拜跟歷史較真。其實盡信書不如無書。

17樓:匿名使用者

理性地對待歷史,無有愛恨,不混淆古今,只在乎在歷史裡獲得有益的東西!

18樓:匿名使用者

我歷來主張以一種大歷史觀來對待歷史,這包括很多方面,就不細說了,這裡說下我對它定義的核心三點。

第一,不可偏頗,要多方查證,不可偏聽偏信,因為歷史基本都是勝利者寫的,為尊者諱的觀念很容易使真相被淹沒。

第二,無論歷史真相是什麼樣的,我們都要尊重。個人喜好是個人喜好,但是不可用個人喜好來造謠抹殺和篡改歷史,而且要就事論事,不可一概而論,這既是對歷史人物的尊重,也是對我們自己的尊重。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歷史其實就是人類的歷史,以歷史關鍵人物為座標流動方向的人事等複雜的集合,我們評判一個人物一個歷史事件的標準就是其出發點以及結果是否對人民造成了良好的影響。這就是大歷史觀的根本所在,人本思想,民本思想,任何人物,任何王朝,任何政黨,只要對人民有利,我們都要支援,只要背離人民,壓榨人民,我們都要反對!

19樓:無水月白

一分為二的唯物主義辯證觀點,對待歷史問題,每一個歷史事件都有其發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每一個歷史人物都有其閃光和陰暗的一面,既要看到好的方面,也要看到不好的方面,區別僅僅是過大於功還是過大於過

20樓:魯康鋒

對於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我們說的時候肯定說的是自己是怎麼

21樓:檻囗

對待??如何面對將來,就如何對待歷史。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22樓:一顆老鼠藥

您好。最近一年我看了不少近代史的研究專著,同時促使我思考「什麼是歷史」的問題。我們從初中開始學習歷史,中國歷史,世界歷史。

我們從教科書裡面知道的,是什麼年代發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個別事件會交代一下歷史原因和意義,然而,當我到了大學以後,再去看一些學者的專著,或者如《百家講壇》等節目,從這些方面瞭解歷史,會發現教科書往往忽略了很多細節,以及一些和學者們相沖突的觀點。莫衷一是是很正常的,畢竟,真理需要辯論。到底歷史學什麼,我想前提必須明白什麼是歷史。

我的看法,歷史是過去的事實,隨著時間的遠去,不可避免的歷史會失真。我們學習歷史的過程,實際上是尋回真相的過程,其次是爭論其歷史意義的過程。

歷史的先後順序

23樓:輕靈觸動

中國歷史是指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2023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2023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2023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023年。

中國曆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約公元前2023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主義**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衝突中逐漸匯聚。隋唐時期,**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絡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

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023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

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2023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又經2023年到2023年的*****。2023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23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世界歷史大事件和詳細介紹:

1.公元前2023年左右 兩河流域出現奴隸制城市國家

兩河: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北部阿卡德,南部蘇美爾。

公元前2023年——2023年蘇美爾形成最早的國家,由幾個地區圍繞一箇中心聯合而成。以灌溉農業為主,牧業也很重要。寺廟監管奴隸,為奪取奴隸、土地和對河流灌溉的控制,各國家、城市之間長期混戰,你方唱吧我來唱。

頻繁的戰爭、宮殿、寺廟和灌溉工程的修建加重奴隸們的負擔,此時期蘇路帕爾、烏魯克、烏爾、啟什先後稱霸,但人民的處境沒有任何改善。

2.公元前2023年 古巴比倫王國建立

古代兩河流域重要的奴隸制國家。由阿摩列依人始建於公元前2023年左右,蘇穆阿布姆為第一代王。初期為弱小國家,在各國爭霸中依附於其他強國。

公元前2023年在第六代王漢謨拉比時期,統一兩河流域,建立起**集權的奴隸制國家,成為當時西亞最強大的國家。

兩河流域在古巴比倫統治下,農業、手工業和商業較前期有所進步,烏爾第三王朝時流行的王室奴隸制大地產消失,私有奴隸制發展明顯,以階級關係為基礎的等級關係十分突出,出現了一部內容較完備的漢謨拉比法典。

漢謨拉比去世後,古巴比倫王國衰落,內外矛盾激化。公元前 2023年,古巴比倫王國被赫梯王國所滅,但其都城巴比倫長期成為西亞的重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歷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3.公元前594年 雅典的梭倫改革

公元前594年, 梭倫以其威望和功績當選為雅典城邦的「執政兼仲裁」(「首席 執政官」),開始進行具有 憲政意義的一系列經濟、政治和社會改革運動。

梭倫改革是 雅典 城邦乃至整個 古希臘歷史上最重要的社會政治改革之一,它為 雅典 城邦的振興與富強開闢了道路,奠定了城邦 民主政治的基礎。

梭倫改革一方面為 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會基礎,另一方面完善了 國家制度,促進了 雅典社會生活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創立了適合 民主制發展的社會管理機制,為普通公民參與國家政治活動提供了制度保證。

4.395年 羅馬**為東西兩部

羅馬共和國在馬略和蘇拉的爭權奪利中被削弱,緊跟著是凱撒對龐培的內戰。在這些動亂中,許多元老院蓋烏斯·屋大維議員陣亡、被處死、被**或是自殺。元老院裡充斥著前三頭的支持者,後來則是後三頭的支持者。

後三頭同盟瓦解後,屋大維、安東尼分掌羅馬的東西部,雙方矛盾日趨激烈。前31年9月,屋大維與安東尼和埃及女王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在希臘的亞克興會戰。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埃及女王認為安東尼獲勝無望,將自己的軍隊撤回埃及,安東尼也一起到了埃及。

屋大維隨後入侵埃及,埃及女王和安東尼自殺,埃及也被羅馬佔領。

5.14-17世紀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文藝復興(renaissance)是指發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的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

「文藝復興」的概念在14-17世紀時已被義大利的人文主義作家和學者所使用。當時的人們認為,文藝在希臘、羅馬古典時代曾高度繁榮,但在中世紀「黑暗時代」卻衰敗湮沒,直到14世紀後才獲得「再生」與「復興」,因此稱為「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最先在義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後擴充套件到西歐各國,於16世紀達到頂峰,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藝復興是西歐近代三大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之一。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是什麼

自己實際情況談談如何加強學習實施政治,我們要每天學習才能趕上新時代的發展,只有知道國家大事才能知道我們國家有多強大。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可以加強政治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如果你是領導,你更應該這樣做 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談談如何加強學習時事政治,這個還真是有必要的,這樣的話,能夠加強思想教育 如果想...

軍事思想在現代思想中那個領域最廣泛有句俗語可以說明是那一句

軍事思想 關於戰爭與國防基本問題軍事及其相關的高層次系統的問題的理性認識。通常包括戰爭觀 戰爭問題方 戰爭指導思想 建軍指導思想等基本內容。不同的時代 階級 國家和人物,有不同的軍事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軍事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揭示戰爭的本質和基本規律,研究武裝力量建設及其使用的一般原則,反映從總體...

軍事外交的地位與作用是什麼,軍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是什麼

軍事是政治上的延伸,任何軍事行動和外交都是為政治服務 的,說白了就是出發點國家利益 軍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是什麼 軍事思想指導著一個國家的軍備和戰鬥力量的發展,因為軍事思想的正確性決定了一個國家在未來的戰爭中的勝負,所以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先進軍事思想的國家就像沒有先進雷達的戰鬥機,軍事思想是對未來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