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淨沙秋思中的景物,有什麼特點,天淨沙秋思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

2021-04-19 20:01:21 字數 5909 閱讀 6170

1樓:滄海半杯

景物:抄枯藤,老樹,鴉,小橋,流水,人

天淨沙秋思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

2樓:116貝貝愛

描繪的景物有:枯藤,樹,烏鴉,小橋,流水,古道,西風,瘦馬,夕陽。

這些景物的特點是以景託景,景中生情,在蒼涼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飄泊不定而又憂愁的情懷。作者創造性地將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組合在一起,使整個畫面富有流動感、生命感。

原文:元·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白話釋義: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淒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

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淒寒的夜色裡,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文章賞析:

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全曲無一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淒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並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悽苦的心境。被贊為秋思之祖這首成功的曲作,從多方面體現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特徵。

意象是指出現在詩歌之中的用以傳達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藝術形象。中國古典詩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複密集的特色。中國古代不少詩人常常在詩中緊密地排列眾多的意象來表情達意。

馬致遠此曲明顯地體現出這一特色。

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著十種意象,這些意象既是斷腸人生活的真實環境,又是他內心沉重的憂傷悲涼的載體。如果沒有這些意象,這首曲也就不復存在了。

與意象的繁複性並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單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較均衡,並無刻意突出的個體,其情感指向趨於一致,即眾多的意象往往共同傳達著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調。此曲亦如此。

作者為了表達自己惆悵感傷的情懷,選用眾多的物象入詩。

而這些物象能夠傳達作者的內心情感,情與景的結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現一致性、單一性。眾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線索串聯起來,構成一幅完整的圖畫。

寫作背景:

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於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鬱郁不得志,困窘潦倒。於是在獨自漂泊的羈旅途中,他寫下了這首《天淨沙·秋思》。

3樓:掃黃大隊長

枯藤,老樹,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馬,夕陽,斷腸人

特點:以景託景,景中生情,在蒼涼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飄泊不定而又憂愁的情懷。作者創造性地將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組合在一起,使整個畫面富有流動感、生命感。

4樓:三亞雨中

前三句的詞全都是景物,特點是以景託景,景中生情。

5樓:稱蘭樸念

描繪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古道,西風,瘦馬。

這些景物的特點是以景託景,景中生情,在蒼涼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飄泊不定而又憂愁的情懷。作者創造性地將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組合在一起,使整個畫面富有流動感、生命感。

天淨沙·秋思

元代: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淒厲的哀鳴。

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

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

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

淒寒的夜色裡,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註釋⑴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鴉:黃昏時歸巢的烏鴉。昏:傍晚。

⑵人家:農家。此句寫出了詩人對溫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經廢棄不堪再用的古老驛道(路)或年代久遠的驛道。西風:寒冷、蕭瑟的秋風。瘦馬:瘦骨如柴的馬。

⑷斷腸人: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

⑸天涯:遠離家鄉的地方。

6樓:盧幼綦德容

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巧妙地連綴起來,通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於圖景中。

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裡的枯藤,老樹給人以淒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

小橋流水人家給人感到幽雅閒致。12個字畫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

古道西風瘦馬,詩人描繪了一幅秋風蕭瑟蒼涼悽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一層荒涼感。

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

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了一位漂泊天涯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悽苦的秋風,信步滿遊,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恰當地表現了主題。

這首小令是採取寓情於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顯示主題,完美地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天淨沙·秋思》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

7樓:匿名使用者

描繪了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古道,西風,瘦馬。

這些景物的特點是以景託景,景中生情,在蒼涼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飄泊不定而又憂愁的情懷。作者創造性地將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組合在一起,使整個畫面富有流動感、生命感。

天淨沙·秋思

元代: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淒厲的哀鳴。

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

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

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

淒寒的夜色裡,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註釋⑴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鴉:黃昏時歸巢的烏鴉。昏:傍晚。

⑵人家:農家。此句寫出了詩人對溫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經廢棄不堪再用的古老驛道(路)或年代久遠的驛道。西風:寒冷、蕭瑟的秋風。瘦馬:瘦骨如柴的馬。

⑷斷腸人: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

⑸天涯:遠離家鄉的地方。

8樓:匿名使用者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古道,西風,瘦馬。 特點:秋天的景象,表達出傷感的情感。

9樓:匿名使用者

枯藤,老樹,烏鴉,小橋,水流,人家,古道,瘦馬,斷腸人。

特點 瘦弱,蕭瑟,淒涼

10樓:匿名使用者

枯藤,樹木,鴉,橋,水。人家,道,風馬。淒涼蕭索的特點

11樓:匿名使用者

枯藤 老樹 昏鴉 小橋 流水 人家

淒涼孤寂

天淨沙秋思中描繪了怎樣的景色有什麼特點表達作者什麼樣情感

12樓:阿沾

描繪出一幅淒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並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悽苦的心境。

特點是生動地表現了一個長期漂泊他鄉的遊子的悲哀,它極其出色地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情主人公置於特定的氛圍中,使主觀情緒和客觀環境達到了高度的統一。

表達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

《天淨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所作。

原文: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淒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

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淒寒的夜色裡,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淒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

這支小令句法別緻,前三句全由名詞性片語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意豐。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練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

創作背景: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於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鬱郁不得志,困窘潦倒。

於是在獨自漂泊的羈旅途中,他寫下了這首《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在創作《天淨沙·秋思》時受到董曲的影響和啟發,這是無疑的,但他不是一味模仿,而是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與審美目光進行了重新創作。在景物的選擇上,他為了突出與強化悽慘涼悲苦的情感,選取了最能體現秋季淒涼蕭條景色。

最能表現羈旅行人孤苦惆悵情懷的十個意象入曲,將自己的情感濃縮於這十個意象之中,最後才以點晴之筆揭示全曲主題。他刪了一些雖然很美,但與表達的情感不合的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殘霞,一帶山如畫,使全曲的意象在表達情感上具有統一性。

在詞句的錘鍊上,馬致遠充分顯示了他的才能,前三句十八個字中,全是名詞和形容詞,無一動詞,各種景物的關係以及它們各自的動態與形狀,全靠讀者根據意象之間的組織排列順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把握。

這種奇妙的用字法,實在為古之所罕見,溫庭筠《商山早行》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與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馬曲大。馬曲用字之簡練已達到不能再減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來表達豐富的情感,這正是《天淨沙·秋思》這首小令藝術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13樓:直播淡淡花開

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樹,夕陽下一隻無精打采的烏鴉,撲打著翅膀,落在光禿禿的枝椏上。纖巧別緻的小橋,潺潺的流水,低矮破舊的幾間茅屋,反而愈發顯得安謐而溫馨。荒涼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馬載著同樣疲憊憔悴的異鄉遊子,在異鄉的西風裡躊躇而行。

夕陽漸漸落山。他通過描寫秋日「草木搖落而變衰」的蕭瑟景象,抒發自己對人生仕途的失意之感,而且他將自己面對秋色所產生的悽苦悲涼的意緒形容成猶如遠行一般。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中寫的十種景物是什麼?

14樓:穆子澈想我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中描寫的十種景物如下:枯藤

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43036、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

天淨沙·秋思原文: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 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淒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

淒寒的夜色裡,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一、賞析

《天淨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淒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

這支小令句法別緻,前三句全由名詞性片語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意豐。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練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

二、創作背景

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於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鬱郁不得志,困窘潦倒。於是在獨自漂泊的羈旅途中,他寫下了這首《天淨沙·秋思》

三、作者簡介

馬致遠(約2023年-約2023年至2023年間),字千里,晚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著名戲曲家、雜劇家,被後人譽為「馬神仙」,還有「曲狀元」之稱,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作品《天淨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

他在年輕時寫詩曾獻上龍樓,熱衷過進取功名,但未能實現。馬致遠與關漢卿、白樸相近而稍晚,青年時期仕途坎坷,晚年不滿時政,隱居田園,以銜杯擊缶自娛,病逝於泰定元年(2023年)以後,死後葬於祖塋。

馬致遠所作雜劇今知有15種,《漢宮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輯本《東籬樂府》。

天淨沙秋思寫景句子,天淨沙秋思描寫景物的句子是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這幾句都是寫景的句子。天淨沙 秋思 這首元曲中的小令,用寓情於景的方法,通過對秋天黃昏時的景物描寫,刻 畫了一個奔波在外的遊子形象,表達了異鄉遊子的羈旅之思 這首小令先寫景再寫情,寫景為抒情服務。作者馬致遠先是採用白描的方法,僅僅用了18個字就描繪...

天淨沙秋思通過哪些景物描寫了怎樣的景色

天淨沙 秋思 馬致遠 枯藤 老樹 昏鴉 小橋 流水 古道 西風 瘦馬 夕陽 根據藤 樹 鴉 橋 水 道 風 馬 夕陽9種景物寫了一幅浪跡天涯的遊子在深秋黃昏時刻孤寂無依的悲涼處境和思念故鄉的愁苦心情。枯藤 老樹 昏鴉 小橋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風 瘦馬 夕陽 西下 它勾畫了一幅浪跡天涯的遊子在深秋黃...

天淨沙秋思這首小令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有許多借景抒情的特點,用景物渲染氣氛。如枯藤老樹昏鴉憑添了悲涼氣氛,又看到 小橋流水人家 點亮了題目中的 思 古道西風瘦馬又是景物描寫更加悲涼之感。最後斷腸人在天涯,斷腸 表明作者的悲傷。天淨沙 秋思 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