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唐朝是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2022-02-01 13:27:19 字數 5827 閱讀 9892

1樓:

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到唐昭宗天祐元年(904),這20多年中,長安城多次受到焚燬和破壞,宮室和民居都不能倖免。

天祐元年(904),朱全忠強迫唐昭宗遷都到自己控制下的洛陽,引起天下藩鎮的強烈反響。李茂貞、楊崇本、李克用、劉仁恭、王建、楊行密、趙匡凝等書信往來,皆以匡復唐室為辭。李茂貞、王建、李繼徽等釋出檄文,聯合討伐朱全忠,朱全忠派鎮國節度使朱友裕為行營都統,率兵將其擊敗,但他們並不甘心失敗,聯合其他藩鎮準備再次起兵討伐。

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到唐昭宗天祐元年(904),這20多年中,長安城多次受到焚燬和破壞,宮室和民居都不能倖免。

天祐元年(904),朱全忠強迫唐昭宗遷都到自己控制下的洛陽,引起天下藩鎮的強烈反響。李茂貞、楊崇本、李克用、劉仁恭、王建、楊行密、趙匡凝等書信往來,皆以匡復唐室為辭。李茂貞、王建、李繼徽等釋出檄文,聯合討伐朱全忠,朱全忠派鎮國節度使朱友裕為行營都統,率兵將其擊敗,但他們並不甘心失敗,聯合其他藩鎮準備再次起兵討伐。

朱全忠打算親自率兵西討,又擔心昭宗乘機在後方有所行動,於是決定殺害昭宗,另立幼主。

他派判官李振至洛陽,與蔣玄暉及左龍武統軍朱友恭、右龍武統軍氏叔琮等設法弒君。天祐元年(904)八月十一日夜,昭宗住在皇后宮中,蔣玄暉率兵急叩宮門,聲言有緊急軍情上奏,欲面見皇帝。夫人裴貞一開啟宮門,看見全副武裝的軍士,大驚,問道:

「奏事為何帶來士兵?」汴軍也不答話,一刀將其殺死。闖入宮中,蔣玄暉問道:

「皇帝何在?」昭儀李漸榮大呼說:「寧願殺了我輩,也不可傷害皇帝。

」這時昭宗因為心情不佳,飲酒大醉,聞知有變,急忙起身,身穿單衣,繞柱而跑,被追上殺死。李昭儀以身蔽帝,也被殺害。本來還要殺死何皇后,在她苦苦哀求下,蔣玄暉才免其一死。

上圖唐昭宗和陵,位於今洛陽偃師市顧縣鎮曲家寨村

次日,蔣玄暉宣稱昭儀李漸榮、夫人裴貞一謀害了皇帝,然後矯詔立輝王李祚為太子,更名李柷,權監軍國事。接著又以皇后何氏的名義立太子為皇帝,史稱唐哀帝,當時年僅十三歲。

朱全忠得知昭宗已死的訊息後,假裝大驚,哭倒在地,說:「奴輩負我,令我受惡名於萬代!」(《資治通鑑》卷265)

唐哀帝在位僅三年時間,這一時期唐朝已名存實亡,只不過朱全忠因為稱帝的時機還不成熟,才得以苟延殘喘。三年之中,朱全忠殺掉了唐昭宗諸子,又誅殺了宦官,清洗了朝臣。天祐三年(906),唐哀帝已經做好隨時禪位的準備,因朱全忠忙於和李克用、劉仁恭的戰爭,而使唐朝的壽命延長了一年。

2樓:京城「老炮兒

安史之亂之後農民起義軍越平越多,連年乾旱,外憂內患,**力量越來越弱,各路軍閥割據土地,開始了藩鎮割據,大唐被四分五裂。最後朱溫滅了唐哀帝定都洛陽改國號為樑,五代十國正式開始。

3樓:我要吃板鴨

唐朝後期,政治腐敗不堪,各種戰爭也是頻發,導致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也是不斷升級,導致**政權無力管轄。過多的戰爭使得民不聊生,百姓也不再相信朝廷,社會動盪不安反叛不斷,最終走向滅亡。

4樓:瘋狂的綠帽子

我個人認為唐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唐玄宗的不理朝政,讓奸臣掌控朝廷,搞得烏煙瘴氣導致的。

5樓:礦山服務

每個朝代的滅亡都是一條,失了民心。

6樓:有常

我認為唐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統治制度,因為腐朽的統治制度存在,唐朝就一定會滅亡。

唐朝是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7樓:冷侃娛文

一、唐朝滅亡的直接原因是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指的是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的叛亂,這場動亂幾乎摧毀了李唐政權,給社會、經濟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安史之亂成為唐代歷史的轉折點,亂後的唐朝由鼎盛進入了衰落階段,並最終走向了滅亡。

二、唐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集權的虛弱,這點主要體現在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

1、藩鎮割據。唐朝後期,由於藩鎮自雄,**政權變得虛弱無力,幾次企圖削弱藩鎮的努力,不僅沒有達到目的,還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致使國家再沒有能力與藩鎮較量。與**力量下降形成明顯對比的是,藩鎮的力量卻越來越強,藩鎮割據更加無法控制。

2、宦官專權。唐朝的宦官掌控禁軍,在朝堂上架空皇帝、壓制文臣。

8樓:京城「老炮兒

安史之亂之後農民起義軍越平越多,連年乾旱,外憂內患,**力量越來越弱,各路軍閥割據土地,開始了藩鎮割據,大唐被四分五裂。最後朱溫滅了唐哀帝定都洛陽改國號為樑,五代十國正式開始。

9樓:匿名使用者

滅亡的原因是宦官專權和繁鎮割據。

唐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10樓:京城「老炮兒

安史之亂之後農民起義軍越平越多,連年乾旱,外憂內患,**力量越來越弱,各路軍閥割據土地,開始了藩鎮割據,大唐被四分五裂。最後朱溫滅了唐哀帝定都洛陽改國號為樑,五代十國正式開始。

11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王朝要滅亡一般都是從內亂開始的。。內部團結其他的事慢慢都可以解決的。。

12樓:

ⅶ**少女心剛開啟對你好

13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

中後期經唐憲宗元和中興、唐武宗會昌中興、唐宣宗大中之治國勢復振。

878年,爆發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黃巢起義轉戰近半唐朝江山,導致唐末國力大衰。

907年,朱溫篡唐,唐朝覆亡。

唐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14樓:京城「老炮兒

安史之亂之後農民起義軍越平越多,連年乾旱,外憂內患,**力量越來越弱,各路軍閥割據土地,開始了藩鎮割據,大唐被四分五裂。最後朱溫滅了唐哀帝定都洛陽改國號為樑,五代十國正式開始。

15樓:李先森

唐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朝廷內部**之間的爭鬥以及安史之亂地發生,萬物盛極必衰,是事物發展的規律。

16樓:啦啦隊地方

根本原因是當時唐玄宗不早朝時民不聊生,並且因為安祿山的造反,導致唐朝的國力衰落。

17樓:聽風這樣路過

唐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藩鎮叛亂,大唐被四分五裂,政治腐敗,民不聊生,最終走向滅亡。

明朝滅亡的原因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麼

唐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18樓:京城「老炮兒

安史之亂之後農民起義軍越平越多,連年乾旱,外憂內患,**力量越來越弱,各路軍閥割據土地,開始了藩鎮割據,大唐被四分五裂。最後朱溫滅了唐哀帝定都洛陽改國號為樑,五代十國正式開始。

唐朝滅亡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是什麼

19樓:単聲噵鎝瞹眛

唐朝後期的

藩鎮割據是導致唐朝衰落的重要原因,由於藩鎮自雄,**政權變得虛弱無力,幾次企圖削弱藩鎮的努力,不僅沒有達到目的,還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致使國家再沒有能力與藩鎮較量。

安史之亂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爆發的安史之亂,是一場嚴重的社會動亂,這場動亂幾乎摧毀了李唐政權,給社會、經濟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安史之亂成為唐代歷史的轉折點,亂前是唐朝的鼎盛時期,亂後的唐朝則進入了衰落階段,並最終走向了滅亡。安史之亂中「安」、「史」指的是安祿山與史思明,他們都是少數民族將領,又都是唐朝的節度使

藩鎮割據

安史之亂後,唐朝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這是因為參與平叛的各位將領,幾乎都被唐朝**授以節度使之名,並在內地廣泛建立大軍區,使節度使制度得以在更廣大的範圍內實行,這就為藩鎮割據創造了條件。

宦官秉政

在宦官與官僚士大夫的鬥爭中,士大夫們不畏艱險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他們的力量與宦官的實力相比,相差甚遠,因此他們力圖打擊閹宦、恢復皇權的努力都歸於失敗。更嚴重的是,這種鬥爭極大地消耗了統治集團內部的力量,國家正常的政治生活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地方割據勢力更加有恃無恐,唐朝政權的統治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

門閥黨爭

朋黨之爭,是繼南衙北司之爭後的另一場統治階級內耗的爭鬥,而且曠日持久,朝野震驚,破壞了正常的議政、施政程式,擾亂了皇帝大政方針的制定。加之,各黨為了自己的利益,內連閹宦,外結藩鎮,使三股勢力都深入在唐朝的政治生活中,大臣們只知互相傾軋,置國家的前途於不顧,這樣的國家豈能不亡 。

20樓:京城「老炮兒

安史之亂之後農民起義軍越平越多,連年乾旱,外憂內患,**力量越來越弱,各路軍閥割據土地,開始了藩鎮割據,大唐被四分五裂。最後朱溫滅了唐哀帝定都洛陽改國號為樑,五代十國正式開始。

21樓:王后

一、唐朝滅亡的直接原因是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指的是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的叛亂,這場動亂幾乎摧毀了李唐政權,給社會、經濟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安史之亂成為唐代歷史的轉折點,亂後的唐朝由鼎盛進入了衰落階段,並最終走向了滅亡。

二、唐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集權的虛弱,這點主要體現在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

1、藩鎮割據.唐朝後期,由於藩鎮自雄,**政權變得虛弱無力,幾次企圖削弱藩鎮的努力,不僅沒有達到目的,還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致使國家再沒有能力與藩鎮較量.與**力量下降形成明顯對比的是,藩鎮的力量卻越來越強,藩鎮割據更加無法控制。

2、宦官專權.唐朝的宦官掌控禁軍,在朝堂上架空皇帝、壓制文臣。

3、自然災害發生及**的無力賑災,導致農民起義發生,天下大亂生成。

22樓:凌波__微微

導致唐朝滅亡的因素眾多,主要有以下互相交叉影響的幾個重要方面:

一,藩鎮割據。由於連年的對外戰爭,在邊疆地區逐漸出現了集軍事指揮權、地方行政權與財政權於一身的節度使,導致尾大不掉,從安史之亂開始,直至唐朝滅亡,藩鎮勢力越來越大,藩鎮自舉首領,自任官吏,自徵糧餉,自徵兵卒,完全不受**政權節制。朝廷不僅不能從地方藩鎮獲得財賦,反而需要為了安撫地方藩鎮而大行賞賜,或為鎮壓公然反叛的藩鎮而支出大量軍費。

二,宦官專權。唐朝的宦官掌控禁軍,在朝堂上架空皇帝、壓制文臣,以致唐文宗自認不如漢獻帝,漢獻帝受制於強諸侯,而自己受制於家奴。南牙北司,勢同水火。

以至於撐持危局的李石,因人身安全受到威脅,只得出鎮地方以避其禍,雖皇帝亦無可奈何。

三,朋黨之爭。在南牙北司之爭中本就處於弱勢的文官系統,內部同時也出現了朋黨之爭。牛李黨爭的結果加速了士人階層的分化,削弱了文臣與宦官鬥爭的能力,使得文官轉向地方藩鎮,朝政更加風雨飄搖。

最終雖藉助朱溫之力剿滅宦官,卻也直接將帝國命運交給了後者。

四,掠奪性的賦稅政策。安史之亂之後,**已經無法從藩鎮勢力範圍獲得財稅,兒內外局勢越發混亂,為了應付越來越大的軍費開支,不得不逐漸加重賦稅。由於土地兼併愈演愈烈,兩稅法取代租庸調,以及錢貴物輕,導致農民負擔越來越重,賦稅名目愈加繁多。

****實行的專賣制度,尤其是榷鹽制度,雖然每年可以收繳鉅額賦稅,但是也導致了人民沒有能力消費食鹽,體質嚴重下降。同時,鉅額利潤也催生了私鹽販賣,國家嚴刑峻法打擊販售私鹽,卻進一步促成了鹽販的準軍事化,這些鹽販勢力,後來也成了農民起義軍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農民起義。以上所有的因素,疊加在一起,所形成的對全社會的重壓,最終都被轉嫁到最勢輕力微的底層民眾身上。

混亂的社會秩序以及不斷加重的賦稅,不斷侵蝕社會的有序生產能力。一旦遇到凶年,往往流民四散,盜賊橫行。當底層的無序力量被有序組織起來的時候,就成了顛覆社會穩定根基的爆破性力量。

唐末農民起義,波及最廣、影響最大的黃巢起義,幾乎直接摧毀了唐朝的統治。

綜合以上因素,唐朝的滅亡乃是惡疾逐漸加重直至無以為繼的必然結局。

清朝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一 根本原因 清朝無法跳出中國曆代王朝初創 興盛 衰落 滅亡的歷史規律。清朝到了後期各種矛盾不斷積累,走向滅亡是必然的。二 其它原因 1 內部的,腐朽的清 混亂的經濟,農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對封建主義的衝擊,衝擊包括經濟上的,文化上的,思想上的,意識形態等等。2 外部的,列強對...

日本侵略中國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1 日本地小資源少人多經常 關東大 幾乎摧毀了東京。佔領中國後可往中國移民。2 日本自古就有佔有大陸,稱霸世界的野心。比如明朝時候的侵朝戰爭,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3 因經濟危機使日本國內經濟蕭條,社會動盪。擴大軍事開支和軍火產業規模。這樣結果只能選擇戰爭。4 日本國內少壯派軍人納粹思想嚴重。自行其是...

物種起源的根本原因是什麼,物種起源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環境的改變是物種起源的根本原因。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源於達爾文於1859年發表的驚世駭俗的巨集篇鉅著 物種起源 其主要內容有四點 過度繁殖,生存鬥爭 也叫生存競爭 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 達爾文認為,地球上的各種生物普遍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而生物賴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間是有效的,這必然導致生物在生活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