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的原理是什麼,plc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2022-03-07 00:59:29 字數 5036 閱讀 7538

1樓:匿名使用者

plc是採用「順序掃描,不斷迴圈」的方式進行工作的。即在plc執行時,cpu根據使用者按控制要求編制好並存於使用者儲存器中的程式,按指令步序號(或地址號)作週期性迴圈掃描,如無跳轉指令,則從第一條指令開始逐條順序執行使用者程式,直至程式結束。然後重新返回第一條指令,開始下一輪新的掃描。

在每次掃描過程中,還要完成對輸入訊號的取樣和對輸出狀態的重新整理等工作。

plc的一個掃描週期必經輸入取樣、程式執行和輸出重新整理三個階段。

plc在輸入取樣階段:首先以掃描方式按順序將所有暫存在輸入鎖存器中的輸入端子的通斷狀態或輸入資料讀入,並將其寫入各對應的輸入狀態暫存器中,即重新整理輸入。隨即關閉輸入埠,進入程式執行階段。

plc在程式執行階段:按使用者程式指令存放的先後順序掃描執行每條指令,經相應的運算和處理後,其結果再寫入輸出狀態暫存器中,輸出狀態暫存器中所有的內容隨著程式的執行而改變。

輸出重新整理階段:當所有指令執行完畢,輸出狀態暫存器的通斷狀態在輸出重新整理階段送至輸出鎖存器中,並通過一定的方式(繼電器、電晶體或閘流體)輸出,驅動相應輸出裝置工作

plc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2樓:

plc的工作原理為:當plc控制器投入執行後,其工作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即輸入取樣、使用者程式執行和輸出重新整理三個階段。完成上述三個階段稱作一個掃描週期。

1、輸入取樣階段

在輸入取樣階段,plc控制器以掃描方式依次地讀入所有輸入狀態和資料,並將它們存入i/o映象區中的相應得單元內。輸入取樣結束後,轉入使用者程式執行和輸出重新整理階段。

2、使用者程式執行階段

在使用者程式執行階段,plc控制器總是按由上而下的順序依次地掃描使用者程式(梯形圖)。

3、輸出重新整理階段

當掃描使用者程式結束後,plc控制器就進入輸出重新整理階段。在此期間,cpu按照i/o映象區內對應的狀態和資料重新整理所有的輸出鎖存電路,再經輸出電路驅動相應的外設。

擴充套件資料:

plc的基本結構為:

1、**處理單元

**處理單元(cpu)是plc控制器的控制中樞。它按照plc控制器系統程式賦予的功能接收並儲存從程式設計器鍵入的使用者程式和資料;檢查電源、儲存器、i/o以及警戒定時器的狀態,並能診斷使用者程式中的語法錯誤。

2、儲存器

存放系統軟體的儲存器稱為系統程式儲存器。存放應用軟體的儲存器稱為使用者程式儲存器。

3、電源

plc控制器的電源在整個系統中起著十分重要得作用。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可靠的電源系統是無法正常工作的,因此plc的製造商對電源的設計和製造也十分重視。

4、程式輸入裝置

負責提供操作者輸入、修改、監視程式用作的功能。

5、輸入\輸出迴路

負責接收外部輸入元件訊號和負責接收外部輸出元件訊號。

3樓:末日混沌

文章** 技成自動化培訓網

plc是採用「順序掃描,不斷迴圈」的方式進行工作的。即在plc執行時,cpu根據使用者按控制要求編制好並存於使用者儲存器中的程式,按指令步序號(或地址號)作週期性迴圈掃描,如無跳轉指令,則從第一條指令開始逐條順序執行使用者程式,直至程式結束。然後重新返回第一條指令,開始下一輪新的掃描。

在每次掃描過程中,還要完成對輸入訊號的取樣和對輸出狀態的重新整理等工作。

plc的一個掃描週期必經輸入取樣、程式執行和輸出重新整理三個階段。

plc在輸入取樣階段:首先以掃描方式按順序將所有暫存在輸入鎖存器中的輸入端子的通斷狀態或輸入資料讀入,並將其寫入各對應的輸入狀態暫存器中,即重新整理輸入。隨即關閉輸入埠,進入程式執行階段。

plc在程式執行階段:按使用者程式指令存放的先後順序掃描執行每條指令,經相應的運算和處理後,其結果再寫入輸出狀態暫存器中,輸出狀態暫存器中所有的內容隨著程式的執行而改變。

輸出重新整理階段:當所有指令執行完畢,輸出狀態暫存器的通斷狀態在輸出重新整理階段送至輸出鎖存器中,並通過一定的方式(繼電器、電晶體或閘流體)輸出,驅動相應輸出裝置工作。

4樓:

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它採用一類可程式設計的儲存器,用於其內部儲存程式,執行邏輯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數與算術操作等面向使用者的指令,並通過數字或模擬式輸入/輸出控制各種型別的機械或生產過程

基本結構編輯

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實質是一種專用於工業控制的計算機,其硬體結構基本上與微型計算機相同,基本構成為:

一、電源

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的電源在整個系統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可靠的電源系統是無法正常工作的,因此,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的製造商對電源的設計和製造也十分重視。一般交流電壓波動在+10%(+15%)範圍內,可以不採取其它措施而將plc直接連線到交流電網上去

二、**處理單元(cpu)

**處理單元(cpu)是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的控制中樞。它按照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系統程式賦予的功能接收並儲存從程式設計器鍵入的使用者程式和資料;檢查電源、儲存器、i/o以及警戒定時器的狀態,並能診斷使用者程式中的語法錯誤。當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投入執行時,首先它以掃描的方式接收現場各輸入裝置的狀態和資料,並分別存入i/o映象區,然後從使用者程式儲存器中逐條讀取使用者程式,經過命令解釋後按指令的規定執行邏輯或算數運算的結果送入i/o映象區或資料暫存器內。

等所有的使用者程式執行完畢之後,最後將i/o映象區的各輸出狀態或輸出暫存器內的資料傳送到相應的輸出裝置,如此迴圈執行,直到停止執行。

為了進一步提高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的可靠性,對大型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還採用雙cpu構成冗餘系統,或採用三cpu的表決式系統。這樣,即使某個cpu出現故障,整個系統仍能正常執行。

三、儲存器

存放系統軟體的儲存器稱為系統程式儲存器。

存放應用軟體的儲存器稱為使用者程式儲存器。

四、輸入輸出介面電路

1.現場輸入介面電路由光耦合電路和微機的輸入介面電路,作用是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與現場控制的介面介面的輸入通道。

2.現場輸出介面電路由輸出資料暫存器、選通電路和中斷請求電路整合,作用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通過現場輸出介面電路向現場的執行部件輸出相應的控制訊號。

五、功能模組

如計數、定位等功能模組。

六、通訊模組

5樓:泰和數控

plc的工作原理

一. 掃描技術 當plc投入執行後,其工作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即輸入取樣、使用者程式執行和輸出重新整理三個階段。完成上述三個階段稱作一個掃描週期。

在整個執行期間,plc的cpu以一定的掃描速度重複執行上述三個階段。 (一) 輸入取樣階段 在輸入取樣階段,plc以掃描方式依次地讀入所有輸入狀態和資料,並將它們存入i/o映象區中的相應得單元內。輸入取樣結束後,轉入使用者程式執行和輸出重新整理階段。

在這兩個階段中,即使輸入狀態和資料發生變化,i/o映象區中的相應單元的狀態和資料也不會改變。因此,如果輸入是脈衝訊號,則該脈衝訊號的寬度必須大於一個掃描週期,才能保證在任何情況下,該輸入均能被讀入。 (二) 使用者程式執行階段 在使用者程式執行階段,plc總是按由上而下的順序依次地掃描使用者程式(梯形圖)。

在掃描每一條梯形圖時,又總是先掃描梯形圖左邊的由各觸點構成的控制線路,並按先左後右、先上後下的順序對由觸點構成的控制線路進行邏輯運算,然後根據邏輯運算的結果,重新整理該邏輯線圈在系統ram儲存區中對應位的狀態;或者重新整理該輸出線圈在i/o映象區中對應位的狀態;或者確定是否要執行該梯形圖所規定的特殊功能指令。 即,在使用者程式執行過程中,只有輸入點在i/o映象區內的狀態和資料不會發生變化,而其他輸出點和軟裝置在i/o映象區或系統ram儲存區內的狀態和資料都有可能發生變化,而且排在上面的梯形圖,其程式執行結果會對排在下面的凡是用到這些線圈或資料的梯形圖起作用;相反,排在下面的梯形圖,其被重新整理的邏輯線圈的狀態或資料只能到下一個掃描週期才能對排在其上面的程式起作用。 在程式執行的過程中如果使用立即i/o指令則可以直接存取i/o點。

即使用i/o指令的話,輸入過程影像暫存器的值不會被更新,程式直接從i/o模組取值,輸出過程影像暫存器會被立即更新,這跟立即輸入有些區別。 (三) 輸出重新整理階段 當掃描使用者程式結束後,plc就進入輸出重新整理階段。在此期間,cpu按照i/o映象區內對應的狀態和資料重新整理所有的輸出鎖存電路,再經輸出電路驅動相應的外設。

這時,才是plc的真正輸出。

6樓:say炫耀

當plc投入執行後,其工作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即輸入取樣、使用者程式執行和輸出重新整理三個階段。完成上述三個階段稱作一個掃描週期。在整個執行期間,plc的cpu以一定的掃描速度重複執行上述三個階段。

(一) 輸入取樣階段

在輸入取樣階段,plc以掃描方式依次地讀入所有輸入狀態和資料,並將它們存入i/o映象區中的相應得單元內。輸入取樣結束後,轉入使用者程式執行和輸出重新整理階段。在這兩個階段中,即使輸入狀態和資料發生變化,i/o映象區中的相應單元的狀態和資料也不會改變。

因此,如果輸入是脈衝訊號,則該脈衝訊號的寬度必須大於一個掃描週期,才能保證在任何情況下,該輸入均能被讀入。

(二) 使用者程式執行階段

在使用者程式執行階段,plc總是按由上而下的順序依次地掃描使用者程式(梯形圖)。在掃描每一條梯形圖時,又總是先掃描梯形圖左邊的由各觸點構成的控制線路,並按先左後右、先上後下的順序對由觸點構成的控制線路進行邏輯運算,然後根據邏輯運算的結果,重新整理該邏輯線圈在系統ram儲存區中對應位的狀態;或者重新整理該輸出線圈在i/o映象區中對應位的狀態;或者確定是否要執行該梯形圖所規定的特殊功能指令。

即,在使用者程式執行過程中,只有輸入點在i/o映象區內的狀態和資料不會發生變化,而其他輸出點和軟裝置在i/o映象區或系統ram儲存區內的狀態和資料都有可能發生變化,而且排在上面的梯形圖,其程式執行結果會對排在下面的凡是用到這些線圈或資料的梯形圖起作用;相反,排在下面的梯形圖,其被重新整理的邏輯線圈的狀態或資料只能到下一個掃描週期才能對排在其上面的程式起作用。

(三) 輸出重新整理階段

當掃描使用者程式結束後,plc就進入輸出重新整理階段。在此期間,cpu按照i/o映象區內對應的狀態和資料重新整理所有的輸出鎖存電路,再經輸出電路驅動相應的外設。這時,才是plc的真正輸出

同樣的若干條梯形圖,其排列次序不同,執行的結果也不同。另外,採用掃描使用者程式的執行結果與繼電器控制裝置的硬邏輯並行執行的結果有所區別。當然,如果掃描週期所佔用的時間對整個執行來說可以忽略,那麼二者之間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一般來說,plc的掃描週期包括自診斷、通訊等,即一個掃描週期等於自診斷、通訊、輸入取樣、使用者程式執行、輸出重新整理等所有時間的總和。

plc資料採集是什麼原理,西門子plc是如何採集資料

1 開關量的採集,通過plc輸入模組實現,一般都是直流24v輸入,plc提供一個公共點,或正或負,再將這個公共點接入限位開關等裝置中,當限位閉合時,形成通路,將訊號引入plc輸入點,此時plc裡面這個輸入點就通了,可以在程式設計時使用,具體為什麼輸入點得電裡面就狀態就通,就是plc本身功能,不用你管...

plc找工作,多少工資合適,做PLC的工作大概月薪是多少

沒多少因為plc不能單獨存在 一般都要觸控式螢幕 步進電機 編碼器 變頻器 模擬量輸入輸出 pid 通訊 資料記錄 甚至伺服電機 還有工藝問題 接線問題選型問題 施工問題 抗干擾只會plc程式設計並且沒經驗 幾乎是跟什麼都不會差不多在上海 也就3000的樣子 5000以上得需要時間 並且這行工資 高...

我想問問PLC的程式設計原理

說白了就是將那些本來可以用硬體搭配的電路其中的繼電器,接觸器,計時器等等的中間環節框起來,通過plc內部的程式語言,各種開關,計時,計數,運算等相互作用來實現並輸出硬體可以實現的功能,去控制電機等機械等。因此要想改變中間電路的作用時可以直接改變程式,而硬體電路要改變的話則需要加減器件,還要改變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