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秋節的習俗,中秋節的習俗中秋節的習俗

2022-03-14 09:46:34 字數 5270 閱讀 3557

1樓:前前前前男友

八月十五中秋節,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我們津津樂道句子。那麼河南人來說,他們及其重視這個節日。

1.鐵塔燃燈是開封地區一項重要互動,所在的地區開寶寺,景色宜人,佛家重要場所,燃燈是開封自漢代演繹下來的習俗。尤其這天特別隆重。

2.南陽在夜晚設計茶水果盤,月餅再庭院,鳳翔祭拜。走起串友。還流行吃乾的。通體圓形,下一層做成十二個紅棗模樣。然後對天空許願。

3.在其他地方。甚至還有吃南瓜習俗,家家戶戶吃老南瓜燒糯米飯。也很香。

駐馬店地區,吃餈粑。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為了紀念出國大將軍伍子胥流傳至今。

總而言之。該有許多未被發現,也變大了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2樓:

賞月,吃月餅八月十五中秋節,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我們津津樂道句子。那麼河南人來說,他們及其重視這個節日。

1.鐵塔燃燈是開封地區一項重要互動,所在的地區開寶寺,景色宜人,佛家重要場所,燃燈是開封自漢代演繹下來的習俗。尤其這天特別隆重。

2.南陽在夜晚設計茶水果盤,月餅再庭院,鳳翔祭拜。走起串友。還流行吃乾的。通體圓形,下一層做成十二個紅棗模樣。然後對天空許願。

3.在其他地方。甚至還有吃南瓜習俗,家家戶戶吃老南瓜燒糯米飯。也很香。

駐馬店地區,吃餈粑。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為了紀念出國大將軍伍子胥流傳至今。

總而言之。該有許多未被發現,也變大了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3樓:匿名使用者

河南南陽地區,舊時中秋節夜設茶果、月餅於庭院,焚香祭月,稱為「圓月」,以示秋季豐收,閤家團圓之意。現「祭月」之俗不存,但八月十五吃月餅,走親串友之俗日盛。「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佳節倍思親」之語,說明了人們對這一節日的重視。

4樓:匿名使用者

河南歷史上就是中原地區吧,所以說實話已經沒有什麼自己的特色了,因為其習俗都已經擴散到全國各地了,就像現在的普通話一樣,所以說河南的習俗就是全中國的習俗,無外乎賞月吃月餅,猜燈謎這些了。

5樓:

河南中秋節習俗就是送月餅,吃油條配豆漿。

當然正經的還是坐在一起吃個飯,聊個天,看看中秋晚會。

6樓:匿名使用者

鬼知道,我只知道廣西的。鬼知道,我只知道廣西的。鬼知道,我只知道廣西的。鬼知道,我只知道廣西的。鬼知道,我只知道廣西的。鬼知道,我只知道廣西的。

7樓:趬屗妑哋哴

1、猜燈謎。

2、送禮物排場。

3、晒中秋當天飯桌**,刷朋友圈。

中秋節的習俗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的習俗

8樓:雯

1、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拜祭月神。

2、燃燈。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

3、賞月。賞月的風俗**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

4、觀潮。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

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5、猜謎。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6、吃月餅。月餅,又叫月團、豐收餅、宮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

7、賞桂花、飲桂花酒。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9樓:羅成山

中秋節民俗

中秋節,又稱拜月節。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流行於中國及世界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自2023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23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有什麼風俗習慣?

10樓:舞璇瀅

1、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樓上扎綢掛彩,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2、吃月餅

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

3、拜月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裡、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菸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

4、吃桂花鴨喝桂漿

「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

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南京人閤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5、打中秋炮

安徽省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

績溪中秋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紮成髮辮狀,浸溼後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並有遊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紮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

遊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遊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11樓:匿名使用者

中秋節有下面幾個風俗習慣:

吃月餅:中秋節吃月餅是一個不變的習俗了,一般會在中秋節前幾天就把月餅買好。月餅有很多的種類,比如廣式月餅,冰皮月餅。

賞月:中秋節賞月也是民俗之一,中秋節的月亮又大又圓,搬一個凳子在外面賞月,可以說非常富有詩意了。

團圓:中秋節,月亮又大又圓,人也要團圓。在外工作或者打工的人,都會回家團圓,相聚一堂。

賞花燈:中秋節賞花燈也是民間的習俗之一,在花燈上寫上自己的願望。有的地方還有瓦子燈。

12樓:鬥愛

中秋節習俗:

1、賞月

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2、吃月餅

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

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3、祭月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13樓:雙子新鮮橙

賞月、吃月餅、吃團圓飯。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

「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23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2023年5月20日,***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4樓:宗介的金魚波妞

中秋節有吃月餅、祭月、賞月、拜月風俗習慣。

1、吃月餅

《洛中記聞》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感覺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可能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關於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也更加精緻。

2、賞月

賞月**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俗。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

3、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15樓:換個號法

中秋節的風俗習慣有:

一是玩花燈。中秋節,有許多的遊戲活動。

二是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曆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

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紮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下歡騰起舞,很是熱鬧。

三是拜月。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

少女拜月,主要為了祈求自己像嫦娥一樣美麗,像月亮一樣純潔(**好)。

四是賞月、吃月餅。賞月的風俗**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而月餅,最初只是一種祭祀用的食品,後來成為人們賞月時的小零食。

它在整個中秋節中並不那麼重要。

還有放河燈等等。中秋放河燈對於少女們和孩子來說,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活動。

中秋節的習俗,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中秋節十大主要習俗 1 吃月餅 洛中記聞 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感覺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可能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關於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 荷葉 金花 芙蓉 等雅稱,其製作方法也更加精緻。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讚說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

中秋節習俗,中秋節的習俗有哪些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 賞月 拜月 吃月餅 賞桂花 飲桂花酒等習俗.中秋節,又稱月夕 秋節 仲秋節 八月節 八月會 追月節 玩月節 拜月節 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 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

中秋節的習俗以下以上的中秋節的習俗300字以下250字以上的

1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 七發 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2 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3 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