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浣溪沙》的「簌簌衣巾落棗花」的拼音是什麼

2022-04-26 08:41:22 字數 5900 閱讀 3693

1樓:無言邂逅

sù sù yī jīn  luò zǎo huā《浣溪沙》

【作者】蘇軾 【朝代】宋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釋義】

棗花紛紛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響起車繅絲的聲音,古老的柳樹底下有一個穿牛衣的農民在叫賣黃瓜。

路途遙遠,酒意上心頭,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豔陽高照,無奈口渴難忍,想隨便去哪找點水喝。於是敲開一家村民的屋門,問:可否給碗茶?

【作者介紹】

蘇軾(2023年1月8日-2023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眉州人。北宋詩人、詞人,宋代文學家,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其詩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現存詩3900餘首。代表作品有《水調歌頭·中秋》、《赤壁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記承天寺夜遊》等。

2樓:

簌簌衣巾落棗花,sù sù yi jin luo zao hua

村南村北響繅車。cun nan cun bei xiang sāo che.

牛衣古柳賣黃瓜, niu yi gu liu mai huang gua

酒困路長惟欲睡。jiu kun lu chang wei yu shui

日高人渴漫思茶,ri gao ren ke man si cha

敲門試問野人家。 qiao men shi wen ye ren jia

「簌簌衣巾落棗花」從棗花落到衣巾上的聲音開端,反映了一位關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對雨後農村新景象的喜悅之情。作者在「謝雨道上」,經過長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突然,「簌簌」之聲傳來耳際,並好像有什麼東西打在身上和頭巾上。

這時,他才意識到:這是棗花落在身上。棗花落在衣巾上的聲音是輕微的,但在作者的耳裡卻是那麼真切。

接著,耳邊又傳來吱吱呀呀的聲響,越往前走,這響聲便越濃,從南,從北,從四面八方傳來,不用看也不用問,這是作者熟悉的繅車的響聲。「村南村北」概括「繅車」聲,說明作者聽得多麼認真,多麼細心,多麼興奮。從響聲中,作者意識到,他已進入村中了。

這時,突然一陣叫賣聲傳入耳鼓,定睛一看,原來是一位披著「牛衣」的農民坐在古老的柳樹蔭中,面前擺著一堆黃瓜。「牛衣古柳」,作者換一個角度來寫他對蔬菜豐收的喜悅心情。三句話,三個畫面,似乎東鱗西爪,毫無聯絡。

可是用謝雨的路上這條線串起來,就讓人感到這幅***具有很強的立體感。這一組畫面,不僅色彩美,而且有**美。無論是簌簌的落花聲,嗡嗡的繰車聲,還是瓜農的叫賣聲,都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生動地展現出農村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上片寫的是農村生產勞動的繁忙景象,下片轉入寫求雨途中行路的艱辛,突出作者的感受和意識活動。「酒困路長惟欲睡」是對上片的補充。在結構上,這一句又是倒敘,它說明前三句之所以從聽覺方面來寫,主要是因為酒意未消,路途遙遠,人體睏乏,故而寫下來的只不過是睡眼朦朧中聽來的片斷,並非是視覺構成的完整統一的畫面。

「日高人渴」兩句,雖然寫的是由於口渴而急於到農民家裡覓水的意識活動,但同時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節、隨遇而安的性格特徵。走了一村又一村,這時已是日高天熱,人也走得口乾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來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試問」一詞用得十分講究,既寫出了作者滿懷希望想討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擔心農忙季節,農家無人,自己不便貿然而入的心情。

信筆寫來,不事雕琢,但卻栩栩如生,刻畫出一位謙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將一位太守與普通農民的關係寫得親切自然。「敲門試問野人家」,詞到這裡就戛然而止了。詞人敲門的結果怎樣呢?

喝到茶沒有?農民是怎樣招待他的呢?詞中未作一個字的交代,留給讀者去想像,更是餘味無窮。

這就是古典詩詞中所講究的「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作者為何要「敲門試問」呢?1.

他是一個體恤民情、愛民如子的好父母官,謙和有禮,不會貿然闖入農家;2剛剛在旱災後求得雨,主人可能外出下田耕作,並不在家,所以他要試探一下家中是否有人在。

浣溪沙的全文拼音 是蘇軾的那首簌簌衣巾落棗花

3樓:承華泣羽彤

「村南村北響繅車」一句中的「車」應讀成cha「茶」音,這是四川眉山口音,蘇軾就是眉山人。

浣溪沙拼音版

4樓:秋狸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yóu qí shuǐ qīng quán sì ,sì lín lán xī ,xī shuǐ xī liú 。

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

shān xià lán yá duǎn jìn xī ,sōng jiān shā lù jìng wú ní 。

瀟瀟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

xiāo xiāo mù yǔ zǐ guī tí,shuí dào rén shēng wú zài shào 。

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mén qián liú shuǐ shàng néng xī !xiū jiāng bái fā chàng huáng jī 。

一、出處

宋·蘇軾《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

二、譯文

山腳下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浸泡在溪水之中。鬆間的沙石小路經過春雨的沖刷,潔淨無泥。時值日暮,松林間的布穀鳥在瀟瀟細雨中啼叫。

誰說人老不會再回年少時光呢?你看看,那門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呢!所以,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流逝。

一、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公元2023年(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至黃州(今湖北黃岡)任團練副使。春三月作者遊蘄水清泉寺時寫下此詩。

二、賞析

上闋寫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寫早春時節,溪邊蘭草初發,溪邊小徑潔淨無泥,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卻以蕭蕭暮雨中,杜鵑哀怨的啼聲作結。子規聲聲,提醒行人"不如歸去",給景色抹上了幾分傷感的色彩。

下闋卻筆鋒一轉,不再陷於子規啼聲帶來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筆。常言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歲月的流逝,正如同東去的流水一般,無法挽留。然而,人世總有意外,"門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實景,又暗藏佛經典故。

全詞洋溢著一種向上的人生態度,然而上闋結句的子規啼聲,隱隱折射出詞人處境,也更顯出詞中達觀態度的難能可貴。

5樓:love六六心術

浣溪沙是個詞牌名,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蘇軾的《浣溪沙·照日深紅暖見魚》、秦觀的《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辛棄疾的《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不知道你指的是什麼。

6樓:原來是妮妮吖

yóu qí shuǐ qīng quán sì ,sì lín lán xī ,xī shuǐ xī liú 。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shān xià lán yá duǎn jìn xī ,sōng jiān shā lù jìng wú ní 。

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

xiāo xiāo mù yǔ zǐ guī tí,shuí dào rén shēng wú zài shǎo 。

瀟瀟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

mén qián liú shuǐ shàng néng xī !xiū jiāng bái fā chàng huáng jī 。

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浣溪沙古詩拼音

7樓:葉子夜月

浣溪紗 李煜詞

轉燭飄蓬一夢歸,欲尋陳跡悵人非,天教心願與身違。

待月池臺空逝水,蔭花樓閣謾斜暉,登臨不惜更沾衣。

浣溪沙 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浣溪沙 李清照

小院閒窗春己深,

重簾未卷影沈沈,

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山催薄暮,

細風吹雨弄輕陰,

梨花欲謝恐難禁。

和詞代表作:

蘇軾《一浣溪紗》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黃庭堅《二浣溪紗》

新婦灘頭眉黛愁,女兒浦口眼波秋,驚魚錯認月沉鉤。

青箬笠前無限事,綠蓑衣底一時休,斜風吹雨轉船頭。

朱敦儒《三浣溪紗》

西塞山邊白鷺飛,吳興江上楊柳低,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將風裡戴,綠蓑衣向雨中披,斜風細雨不須歸。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浣溪沙(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宋]張孝祥霜日明霄水蘸空,

鳴鞘聲裡繡旗紅。

淡煙衰草有無中。

萬里中原烽火北。

一尊濁酒戍樓東。

酒闌揮淚向悲風。

你要的是哪首?

8樓:期待

浣溪沙古詩   huàn xī shā gǔ shī浣溪沙 [ huàn xī shā ]

生詞本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huàn xī shā ]

1.亦作「浣溪紗」。亦作「浣紗溪」。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分平韻、仄韻兩體。平韻見唐人詞,仄韻始自南唐李煜,均雙調四十二字。參閱清萬樹《詞律》卷三。

2.曲牌名。有二,均屬南曲南呂宮。其一字數格律與詞牌半闋同,用作引子;另一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

9樓:淺語之仙瑤

huàn xī shā

浣 溪 沙

yàn shū

晏 殊

yī qǔ xīn cí jǐu yī bēi一 曲 新 詞 酒 一 杯,

qù nián tiān qì jìu ting tái去 年 天 氣 舊 亭 臺,

xī yáng xī xià jǐ shí huí夕 陽 西 下 幾 時 回?

wú kě nài hé huā luò qù無 可 奈 何 花 落 去,

shi céng xiāng shí yàn guī lái似 曾 相 識 燕 歸 來。

xiǎo yuán xiāng jìng dú pái huái小 園 香 徑 獨 徘 徊。

浣溪沙古詩加拼音

10樓:葉子夜月

浣溪紗 李煜詞

轉燭飄蓬一夢歸,欲尋陳跡悵人非,天教心願與身違。

待月池臺空逝水,蔭花樓閣謾斜暉,登臨不惜更沾衣。

浣溪沙 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浣溪沙 李清照

小院閒窗春己深,

重簾未卷影沈沈,

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山催薄暮,

細風吹雨弄輕陰,

梨花欲謝恐難禁。

和詞代表作:

蘇軾《一浣溪紗》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黃庭堅《二浣溪紗》

新婦灘頭眉黛愁,女兒浦口眼波秋,驚魚錯認月沉鉤。

青箬笠前無限事,綠蓑衣底一時休,斜風吹雨轉船頭。

朱敦儒《三浣溪紗》

西塞山邊白鷺飛,吳興江上楊柳低,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將風裡戴,綠蓑衣向雨中披,斜風細雨不須歸。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浣溪沙(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宋]張孝祥霜日明霄水蘸空,

鳴鞘聲裡繡旗紅。

淡煙衰草有無中。

萬里中原烽火北。

一尊濁酒戍樓東。

酒闌揮淚向悲風。

你要的是哪首?

浣溪沙 宋蘇軾,浣溪沙 宋 蘇軾的意思?

山腳下蘭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間小路清沙淨無泥,傍晚細雨中杜鵑陣陣啼。誰說人老不可再年少?門前流水還能執著奔向西!不必煩惱嘆白髮,多愁唱黃雞。詞中的 白髮 黃雞 語出白居易 醉歌 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西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裡朱顏看已失。白居易詩是感嘆黃雞催曉,白日...

蘇軾浣溪沙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浣溪沙》蘇軾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浣溪沙 這首詞是蘇軾43歲 1078 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那年春天,徐州發生了嚴重旱災,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後,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這組詞就是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的。簌簌衣巾落棗花 從棗花落到衣巾上的聲音開端,反映了一位關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對雨後農村新景象的喜悅之...

浣溪沙蘇軾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抒發了作者對美好未來 人生方跡嚮往的思想感情,也同時暗示了作者對於現狀的豁達。出自 浣溪沙 遊蘄水清泉寺 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原文 浣溪沙 遊蘄水清泉寺 宋代 蘇軾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