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感受,《送友人》(李白)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2022-11-28 16:38:00 字數 3669 閱讀 1027

1樓:匿名使用者

《送友人》這首詩通過對送別環境的描寫,表達了李白與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在青山綠水間,作者與友人並肩而行,情意綿綿,這次一分別友人就要像蓬草那樣隨風飛轉,萬里飄零,再見不知何日,表達了友人行蹤飄忽不定與自己對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

2樓:陌上塵

這是一首情意深長的送別詩,作者通過送別環境的刻畫、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

首聯點出告別的地點。詩人和友人並肩緩轡來到城外,舉首遠望,只見一抹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一灣清澄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這是寫景,但景中含情。

那抹淡遠的青山可望而不可及,引出一縷悵惘之意,暗透出詩人對眼前離別的無可奈何;而那灣繞城的流水似乎又象徵著綿綿離情,潺潺不絕。這一聯「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對得很工整,而且「青」「白」相映,使整個畫面色彩清麗。「橫」字寫青山的靜,「繞」字寫白水的動,也相當準確。

接下去兩句寫情。詩人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說: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那隨風飛舞的蓬草,飄到萬里之外去了。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關心,寫得流暢自然,感情真摯。

頸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筆揮灑出分別時的寥闊背景:天邊一片白雲飄然而去,一輪紅日正向著地平線徐徐而下。此時此景,更令人感到離別的淒涼痛苦,難捨難分。

這兩句「浮雲」對「落日」,「遊子意」對「故人情」,也對得很工整,切景切題。詩人不僅是寫景,而且還巧妙地用「浮雲」來比喻友人,他就象天邊的浮雲,行蹤不定,任意東西,誰知道他會飄泊到何處呢?無限關切之意自然溢位。

而那一輪西沉的紅日落得那麼徐緩,戀戀不捨地把最後的光線投向青山白水,彷彿不忍遽然離開。而這正是詩人此刻心情的象徵啊!

結尾兩句寫離別時的場景。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似乎和主人的心意相通,不時蕭蕭長鳴。詩人雖然沒有直接說離別的感覺,然而馬尚且不耐離情的悽苦,揚鬃哀嘶,人何以堪!

這首詩寫得自然明快,感情熱誠。詩中青翠的山巒,清澄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再加上班馬長鳴,組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畫面中流蕩著無限溫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註釋 [1]郭:外城.

[2]為別:作別。

[3]孤蓬;一名飛蓬,枯後根斷,常隨風飛旋。萬里徵:萬里行。

[4]蕭蕭:馬鳴聲。班:分別。

3樓:久遠的褲衩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最能表現作者這一情感

這是一首情意深長的送別詩,作者通過送別環境的刻畫、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

首聯點出告別的地點。詩人和友人並肩緩轡來到城外,舉首遠望,只見一抹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一灣清澄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這是寫景,但景中含情。

那抹淡遠的青山可望而不可及,引出一縷悵惘之意,暗透出詩人對眼前離別的無可奈何;而那灣繞城的流水似乎又象徵著綿綿離情,潺潺不絕。這一聯「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對得很工整,而且「青」「白」相映,使整個畫面色彩清麗。「橫」字寫青山的靜,「繞」字寫白水的動,也相當準確。

接下去兩句寫情。詩人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說: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那隨風飛舞的蓬草,飄到萬里之外去了。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關心,寫得流暢自然,感情真摯。

頸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筆揮灑出分別時的寥闊背景:天邊一片白雲飄然而去,一輪紅日正向著地平線徐徐而下。此時此景,更令人感到離別的淒涼痛苦,難捨難分。

這兩句「浮雲」對「落日」,「遊子意」對「故人情」,也對得很工整,切景切題。詩人不僅是寫景,而且還巧妙地用「浮雲」來比喻友人,他就象天邊的浮雲,行蹤不定,任意東西,誰知道他會飄泊到何處呢?無限關切之意自然溢位。

而那一輪西沉的紅日落得那麼徐緩,戀戀不捨地把最後的光線投向青山白水,彷彿不忍遽然離開。而這正是詩人此刻心情的象徵啊!

結尾兩句寫離別時的場景。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似乎和主人的心意相通,不時蕭蕭長鳴。詩人雖然沒有直接說離別的感覺,然而馬尚且不耐離情的悽苦,揚鬃哀嘶,人何以堪!

這首詩寫得自然明快,感情熱誠。詩中青翠的山巒,清澄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再加上班馬長鳴,組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畫面中流蕩著無限溫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4樓:匿名使用者

《送友人》通過……(此處省略50字)

5樓:淚隨意放縱

表達了詩人戀戀不捨之情。

6樓:流金記憶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幽婉離別。。。

7樓:世冬梅靳以

表達了作者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捨之情與離情別緒之意

起句點出送友遠行時的景物環境,繼寫友人別後將如孤蓬萬里,不知要飄泊到何處,隱含不忍分離之情。後四句寓情於景,把惜別的情思寫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

賞析李白的《送友人》

8樓:招凌桖

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賞析一】 這首五律雖然不是送別,但是李白還真有一首用五律寫成的非常有名的送別詩,即《贈友人》。全詩充滿了詩情畫意,在一開頭先寫明送別之地,"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郭是外城,朋友遠行,李白遠送,兩個人騎著馬,並轡出城來到郊外,放眼望去,外城的北面有青翠的山巒,如畫的景色使得即將遠行的朋友忘記了征程;而近處,有波光粼粼的流水緩緩地向城東淌去,似在代替李白訴說著悠悠的別情。首聯不但對偶工穩,用無言的"青山"對有聲的"白水",而且色彩明麗,遠"橫山"近"繞水",組成一幅有聲有色有情有義的郭外送行圖。 頷聯緊承首聯,出句"此地一為別",點明題目,對句"孤蓬萬里徵",交待了這位朋友是孤身在外,如今又要遠行它鄉。

孤蓬,是一種無根而隨風飄轉的荒草。這裡借喻遠行的朋友此地一別之後,就要像蓬草那樣,隨風飛逝,萬里漂泊,蹤跡難尋了。如果按嚴格的格律要求,律詩的

二、三兩聯是必須對仗的,可是這一聯中的"一為"對"萬里"卻並不工整,因為"為"是虛字,而"裡"是實詞,這種詞性不盡相同的對仗,在後來,特別是晚唐的律詩中都是儘量避免的,而在此處,這種不拘泥於對仗的寫法,卻好似詩人為情所困,急不擇言,更能體現出作者對朋友遠行的深切關懷,在語氣上更加自然流暢,合乎情理。 頸聯寫得十分工整,"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浮雲對落日,遊子意對故人情,同時這聯詩的寓意也十分豐富,用飄忽不定的"浮雲"和無限感傷的"落日"分別表達雙方此時那複雜而又無奈的心思,天空的一片白雲,隨風變幻,就像友人的行蹤,從此山南水北,已是任意西東了;而天邊那一輪如火的殘陽正在徐徐落下,似乎對即將告別的大地戀戀不捨,正好貼切地傳達了李白對朋友的惜別之情。

結合前文,在這山青水麗、落日銜山的背景下,與朋友分手,怎不令人愁腸百結、難以為情呀。 尾聯"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千里送君,終有一別,友人已經揮手告別,這是全詩中唯一涉及行人的具體動作,而這一動作無疑再一次開啟了作者內心感情的閘門,但是李白沒有直接描寫自己此時的感受,或許他覺得這時候說什麼都是多餘的,都是辭不達意的,所以,乾脆盪開一步,用"蕭蕭班馬鳴"這一場景來結束全篇,這一句是有出處的,《詩經·小雅·車攻》中有"蕭蕭馬鳴"之句,班,是離別的意思,班馬就是離君之馬。

詩人和朋友在馬上連連揮手告別,而兩匹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意,臨別時忍不住同時仰天長嘯,這不期而至的"蕭蕭馬鳴"更加使得全詩籠罩在一種不失蒼勁而又有幾分悲涼的氣氛中。 這首送別詩寫得非常動人,青山流水、落日白雲,景物錯落有致,色彩絢麗鮮明,特別是在結尾處揮手告別之際,幾聲班馬長鳴,讀起來更是有聲有色,朗朗上口,又出人意表,過目難忘,不愧是李白送別詩中最具特色的代表作之一。

《送友人》賞析

薛濤的《送友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送友人李白《送友人》李白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確實是唐詩,還是李白寫的。送友人唐代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首聯山橫水繞寥寥四字勾勒出城外的山水遠景,頸聯用比興的手法以孤蓬這一意象表現了對友人前途的擔憂.曹植曾在贈白馬王彪中來表現無所依靠任自漂零的人生境遇.詞句註釋 ...

送友人薛濤作者的情感送友人薛濤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送友人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詩中上句寫景,下句抒情,上句描繪了月夜之下,蘆葦上的點點白霜與遠處蒼茫的山色,共同襯托出詩人悽清的心境。下句道出了傷感的原因,詩人與友人分別,依依不捨之情不言而喻,將他的思念比作關塞一般的長,表達了詩人與友人分別之時的憂傷之情。表...

李白送友人這首詩中的名句是那句,送友人李白中的名句

其實每一句都很有名,我個人覺得是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李白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李白中的名句 如下皆為李白的送別詩,名句已加粗,望採納 1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2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