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為什麼都愛吃米粉,南方人為什麼喜歡吃米粉

2022-12-27 20:55:59 字數 6885 閱讀 6860

1樓:匿名使用者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於桂林人來說,和小面之於重慶人、鴨血粉絲之於南京人、生煎饅頭之於上海人一樣,是烙在味覺體系中的鄉愁。

幾乎每一個背井離鄉的桂林人,哪怕只是短暫出遊,返程路上都會早早在心裡打定主一碗粉落肚,在外漂泊的味蕾才算迴歸。在廣西,米粉就是我們的半條命

你能想象川渝人有一天涮不到火鍋,啃不到兔腦殼,吃不到缽缽雞的境況嗎?這種兩眼一抹黑的慌亂感,廣西人最能感同身受,因為如果沒了米粉,他們也會陷入同樣的困窘和焦灼。米粉之於廣西人,早就不止填飽肚子那麼簡單。

山水旖旎的廣西大地上,散佈著各式各樣的米粉,酸的、辣的、香的、「臭」的,猶如一個門徒眾多、支系龐博的「邪教」,不露聲色地潛進廣西人的日常,制霸廣西人的飯桌。

廣西米粉的種類,遠不止在全中國開枝散葉的桂林米粉,以及近兩年在網紅圈攪動風雲的柳州螺螄粉兩種,南寧老友粉、全州紅油粉、桂中濾粉、玉林牛雜粉、蒲廟生榨粉、賓陽酸粉、羅秀米粉、羅城大頭粉……細數起來,不勝列舉。若是找一個當地老饕來說,估計能上演一出緊鑼密鼓的貫口相聲。

廣西米粉有生榨現煮,也有乾粉發制;有濃湯厚味,也有無湯幹拌。配料就更加豐富了,不管你茹素,還是無肉不歡,都能在一碗米粉中尋得圓滿。

眾多米粉中,傳播最廣、名聲最響的有三種:桂林米粉、柳州螺螄粉、南寧老友粉。出了廣西地界,最為人熟知的是桂林米粉;感謝網際網路的欣欣向榮,讓螺螄粉在全國大火了一把;相比前兩者,南寧老友粉就稍顯遜色,當真像一個寬厚溫柔的老友,不聒噪,不主動,悄無聲息地藏匿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三大粉」作為廣西的飲食名片,和各地人民的味蕾。

南寧老友粉

南寧是廣西的首府,和所有省會城市一樣,難逃老舊和革新的激烈碰撞。隨著外來人口的膨脹,南寧這座城市最初的安逸和溫柔漸漸被打破,不同的民族、語言、習俗、口味,讓老南寧人越發捉摸不透。

老城日新月異,老南寧人心中的「老友情結」卻歷久彌新。老友粉可以說是南寧的「地標」,到南寧不吃老友粉和到北京不吃烤鴨一樣有徒勞往返之嫌。

作為廣西三大米粉之一,老友粉的氣質和其他兩種粉不盡相同。

從粉與配料的關係上看,桂林米粉和螺螄粉主角鮮明,配料再多也不會喧賓奪主,即便有湯底在其中穿針引線,吃起來仍能清楚地察覺到兩者之間心存芥蒂,粉有粉的姿態,料有料的脾氣。老友粉才是粉中的烏托邦,大家其樂融融,

桂林米粉和螺螄粉都是先把粉燙熟,再加滷水和配料,這種融洽多少有點逢場作戲的意味;老友粉裡的粉和配料是如假包換的患難兄弟,豆豉、蒜米、酸筍先爆香,再加一大勺醇濃的骨湯,湯沸放米粉,大家在同一口鍋裡熬過水深火熱,待到粉軟湯渾、各種滋味糾纏不清的時候,出鍋撒點青翠的小蔥,就是一場精彩絕倫的群戲。

一碗老友粉,湯濃粉香,瘦肉爽嫩,豬肝細膩,粉腸柔軟,酸筍辣椒豆豉是風味基調,酸辣鹹鮮,缺一不可。米粉和炒好的配料一起煮,味道融合得更徹底。

隨著經濟體制的轉型,南寧的米粉市場魚龍混雜,部分經營者急功近利,在選料和製作工藝上偷工減料,不少傳統老字號的老友粉面臨工藝失傳的困境。

為了保住老友粉的江湖地位,守住南寧老街小巷裡的老友文化,2023年,老友粉入選第二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兩年後,南寧市建立了第一個飲食類傳統制作技藝傳承基地。南寧人用自己的方式讓老友粉濃重深厚的味道一直飄香。

如今,廣西米粉在各地壯大,最大的優勢就是製作流程快速,食客消滅一碗米粉也快速。這種到店即點,點完即上,吃完即走的性格,不正是這個時代喜聞樂見的麼。

2樓:平凡忘記

可能是覺得好吃吧,就像武漢人早點都是熱乾麵

3樓:用不上名字

廣東人都喜歡吃米粉這是真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廣東人只知道米粉好吃,真是令人同情啊

5樓:蘇可晴

我是北方人,我也愛吃,感覺米粉特別好吃

6樓:瓜籽仔

我不是廣東人,我也很愛吃米粉

7樓:來自狀元樓豁達的張遼

不知道,我都接受不了,現在北方也好多

8樓:

廣西米粉在各地壯大,最大的優勢就是製作流程快速,食客消滅一碗米粉也快速。

9樓:匿名使用者

廣東的特色米粉不僅是早餐,還代表了廣東人思鄉的情懷

10樓:可愛的宋仙女

米粉好吃呀,我也很愛吃的

南方人為什麼喜歡吃米粉

11樓:三隻腳的大烏鴉

順嘴唄,軟和點,滑溜,而且沒麵條那麼實誠。

12樓:匿名使用者

個別地方而已,怎麼就成了南方人愛吃了?南方是指哪?東北人認為山海關以南都是南方,廣東人認為廣東以北都是北方

13樓:人偶迷情黃

我是屬南方的,我喜歡吃飯

廣西人為什麼那麼愛吃米粉?

14樓:職場圈的小凡哥

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點心,廣西也是不例外的,就好比武漢人喜歡吃熱乾麵,蘇州人喜歡吃奧灶面一個道理,而廣西比起一些北方的省份,當地氣候比較潮溼炎熱,因此當地不產小麥,因此麵食在兩廣一帶也是不常見的,當地主要以種植水稻為主,所以說白米做成的米粉,也是深受廣西人的喜愛,就如同西北人愛吃麵條一樣,無論是柳州還是南寧,桂林,到處都有屬於他們城市的米線口味。

說起廣西這一座城市,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這裡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比方說像北海,南寧,崇左都是著名的風景區,廣西不僅僅風景秀麗,人文薈萃,美食同樣也是很多的,比方說像桂林的啤酒魚,還有南寧的老友粉,不過說起廣西的米粉,這個小吃確實在當地是很有名氣的,不僅僅本地人非常的青睞,就是一些外來的遊客,同樣也是久仰大名,所以特地來到廣西旅遊,順便嘗一下這裡的米粉,而廣西人之所以喜歡吃米粉,也和這裡的氣候,飲食習慣有關係。

都知道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點心,比方說江浙一帶,小籠包和餛飩是最常見的,而到了西北,肉夾饃以及羊肉泡饃也是必吃不可的美食,但是廣西和廣東一樣,都是處於嶺南地區,所以這裡的氣候比起北方的省份,相對比較炎熱,因此就不太適合種植小麥,所以吃麵食的人就不多了,主要還是以吃大米為主,而大米磨成粉就成了米粉,廣西的米粉就是這麼做出來的。

廣西米粉先要比大米磨成粉,然後加點水成為糊狀,最後才切成一片片,然後還有把它分成一條條的形狀,就如同我們常見的粉絲一樣,廣西人不僅僅有湯米粉,還有炒米粉,不同地區的米粉吃法也是完全不同的,比方說現在大名鼎鼎的螺螄粉就是來自於桂柳一帶,而老友粉則是南寧的招牌小吃。

15樓:露露臉露露臉露

廣西水稻豐富,水稻的加工產品之一就是米粉,而且廣西有三大米粉:柳州螺螄粉,桂林米粉,南寧老友粉,非常的好吃,符合廣西人口味。

16樓:小張遊戲快報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米粉製作簡單,而且比較美味,深受廣西人的喜愛。

17樓:谷裡嘻哈

這是每個地方的特色愛好,因為他們那裡盛產米粉。

弱弱問下南方人,為什麼喜歡吃米粉,還有的喜歡吃辣

18樓:鉛筆盒兒

因為南方雨水多不適合種小麥只有種水稻,大米磨成粉就是米粉,做成麵條就叫米粉。跟北方的麵條一個道理。因為只能就地取材。

辣椒是祛溼的,南方潮溼陰雨天氣多,吃辣椒能祛溼。所以吃辣的多些,但是也不是很絕對。我認識的南方人他們還不如北方人能吃辣。

19樓:匿名使用者

南方種植的是水稻,吃的是大米你吃的,在南方不叫米粉是叫米線,南方人重口味都偏辣。

20樓:死亡血色黑玫瑰

錯,只是個別,不過四川重慶喜歡吃辣的多

21樓:眾裡尋她覓錯路

我是南方人,米粉不是很喜歡,更不喜歡吃太辣

22樓:前冰冰

就是個人愛好,沒有說全部南方人都喜歡的。

23樓:痴情的夜色

這回知道南方人長痘的多的原因了!

24樓:蘿小卜

生活的地方比較適合吃辣吧

25樓:由以寒

男方人喜歡吃大幾啊?

26樓:沙丹雲

喜歡就喜歡 不需要理由

27樓:匿名使用者

部分人不喜歡吃粉類食物,我就是其中之一

廣東人為什麼那麼喜歡吃腸粉,北方人看了實在不想吃?

28樓:丹月兒

每一個人的口味都是不一樣的,可能因為環境的影響,可能因為傳統習俗的影響,有的人喜歡吃麵食,有的人喜歡吃大米。

29樓:北風中的行者

這就是每一個地方的飲食特色嘛,就像北方人很喜歡吃大餅油條,而南方人可能就喜歡喝粥煲湯,北方人比較喜歡吃一些重口味的食品,南方人則比較喜歡清淡。

30樓:小蔡愛美食

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區的人飲食喜好都不一樣,所以出現了廣東人喜歡吃腸粉,而北方人不喜歡吃的情況。

31樓:桃子味少女

廣東人為什麼那麼喜歡吃腸粉,北方人看了實在不想吃?在北方不受歡迎的原因是因為北方大部分人聽到這個名字之後認為它是由豬大腸為原料製作的,所以很多人就沒有食慾了

32樓:撒青

我覺得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這是他們的傳統美食,吃習慣了,北方人沒怎麼吃過。

廣西人為什麼喜歡吃米粉?

33樓:大叔

對於廣西人來說,他們非常鍾愛於吃米粉。之所以廣西人喜歡吃米粉的原因,就是因為米粉的製作比較簡單,而且廣西人吃米粉非常誇張,基本上一日三餐都會用米粉代替,在廣西米粉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最近幾年比較流行的,我想就是螺螄粉。

螺螄粉剛剛傳入,在我們東北這邊沒有為大家接受,因為螺螄粉的味道有點重,給我的感覺螺螄粉就像臭豆腐一樣,聞起來臭臭的,吃起來卻非常的鮮美。這就是廣西人對於米粉的熱愛,總是能開創出很多米粉的種類。對於米粉來說,很多北方人並不瞭解,在他們看來米粉和麵條一樣,但仔細品嚐米粉要比麵條更加的柔軟,適於消化,所以這種米粉也比較適合廣西人來吃,

廣西屬於溼度比較重的地方。包括貴州和雲南都是一樣,一年四季非常潮溼,經常吃米粉其實可以驅除體內的寒氣,不知道有什麼樣的科學道理,但一直以來都有這樣的傳聞,所以在雲貴川等地,還有廣西人都非常喜歡吃米粉。而大多數北方人不喜歡吃米粉,喜歡吃麵條。

34樓:愛生氣的貓

每一個地方都會有自己比較獨特的飲食文化,所以說 也沒有什麼可奇怪的。

35樓:做最好的

這應該是廣西的一大特色吧,而且米粉本身就很好吃呀,廣西的天氣比較潮溼,經常吃米粉,可以去除身體裡的寒氣。

36樓:暮月何歸

就是因為米粉的製作比較簡單,同時味道也比較入口。因為喜歡所以熱愛嘛!

37樓:獨狼也有

因為米粉不僅美味,還能去除身體裡的寒氣。

38樓:井妍

因為廣西那邊氣候潮溼,所以比較愛吃熱辣的東西,米粉製作方便,也滿足身體需要,可以做成各種熱辣的小吃,所以很受歡迎。

39樓:毛爺爺我男神

這就是飲食性的問題了,就像大部分的北方人都是比較愛吃麵食的一樣,長久飲食習慣。

40樓:是妮啊

可能是在廣西,米粉製作起來比較方面,這也就是為什麼大部分都是吃米粉。

41樓:小小呂子博

廣西人特別喜歡吃米粉,主要也是米粉製作過程特別的簡單。

42樓:yaochirou獅子

這就是地方習慣吧,就像北京人愛吃炒肝,山西人愛吃麵食,內蒙人愛吃牛羊肉一樣

桂林人為什麼那麼喜歡吃米粉?

43樓:宵夜很好吃

20世紀30年代,王城內的擔子米粉。米粉是桂林人最依戀的一種風味小吃。桂林米粉是用大米經浸泡、碾碎、蒸榨而成,形圓而細如絨線,極富韌性彈性,因而口感滑爽

做桂林米粉的米和水都很有講究,米要用桂林附近特產的糙米,據說以靈川那邊兩江的米最好,而水一定要用灕江的水。如果用了北方的大米或者別的地方的水,做出來的米粉就易碎易斷,口感也不好,吃起來渣渣的。由此可見,「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話說得絕妙。

養人首先是水,水好人才好,好山好水的地方,必出好人才。由此推理,但凡食物只要水好,食物才好。桂林米粉如此,其他食物亦如此。

比如說茅臺酒,茅臺酒廠就建在赤水河邊,出了廠區,到了茅臺鎮,赤水河的河段變了,水質也變了,同在一個地區釀出的茅臺酒,味道就相差了許多。

另外,吃桂林米粉還當講究的是配料,一般有湯粉和滷粉兩種配料,如湯粉中可用雞湯、排骨湯,也可用牛腩湯、三鮮湯等蓋澆。滷粉則要用雞鴨豬牛肉或他們的內臟熬過的滷水澆拌,滷水中有一味必放的佐料是桂林獨有的羅漢果,甘甜鮮美。

滷粉最重要的是米粉面上配放的滷菜,有叉燒、牛腱肉,最有特點的是鍋燒,這是一種油炸過的帶皮的豬肉,又香又脆,很多人都愛這一口,但奇怪的是我最不喜歡。桂林還有一種極富盛名的米粉叫「馬肉米粉」,除了它配放的滷菜是滷馬肉片外,每碗只有幾根米粉,也是它的特點。因為量少味美肉奇,往往吃起來一碗接一碗。

我曾在桂林的官府宴會上吃過這種「稀罕」,並沒有感到像傳說中的那麼獨特,倒有一種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感覺。

無論湯粉或是滷粉,最後一道程式都是要再配上些許切碎的碧綠的香蔥、通紅的辣椒、黃黃的酸豆角,以及油炸黃豆或花生米。往往一碗米粉恨不得半碗配料。我問過賣米粉的老闆,米粉實為經濟小吃,為何如此繁雜?

老闆答非所問:「這叫色香味啊。」

是不是南方人普遍都很矮,南方人為什麼比北方人個子矮?

這是有原因的,南方人一般是馬來西亞人種,北方人是蒙古利亞人種,俄羅斯人是高加索人種,可見北方人個高。現在,不樣了,北方男人有力氣,帥,南方美女多,現在北方男孩,取南方女孩的多了,誰讓你咱北方男孩有魄力!總以上所述,我看基因一點一點在改變了!嘎嘎!有個河北邯鄲的很矮,我高他很多,我才1.66 哪有這個...

為什麼南方人愛吃米,北方人愛吃麵

因為北方和南方的氣候,地形,海陸位置不同,所以形成了兩種不同風格的飲食習慣。北方降雨量小,氣候乾旱,旱地多,適於種小麥,因此,小麥產量大,吃的人也就多,小麥適合北方乾旱的環境,人吃小麥也是為了適應北方的氣候,習慣上也以吃麵食為主.南方降雨量大,氣候潮溼,水田多,適於種水稻,因此,水稻產量大,吃的人也...

南方人為什麼不用暖氣為什麼南方沒有暖氣呢?

按照現行供暖政策規定,我國採暖地區一般是累年月平均溫度低於或等於5 的天氣超過90天的華北 東北 西北地區,南北供暖的分界線是秦嶺 隴海線,北方地區集中供暖室溫標準為16 18 面對迅速發展的供暖形勢,不少南方城市也開始逐步探索實施集中供暖。上海一些地方積極探索分散式供能。上海申能能源服務 是國內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