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你說的是哪首,難道是「清明時節雨紛紛」?
那是杜牧的。
2樓:微笑著吃飯
清明時節雨紛紛
大概36歲
杜甫寫的《清明》的寫作時間,具體的。
3樓:紫雪兒
此詩首見於南宋初年《錦繡萬花谷》註明出唐詩,後依次見於《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明託名謝枋得《千家詩》、清康熙《御選唐詩》。《江南通志》載: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曾到過杏花村飲酒,詩中杏花村指此。
附近有杜湖、東南湖等勝景。
這一天正是清明佳節.詩人小杜,在行路中間,可巧遇上了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甚至時有「疾風甚雨」.
但這日的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這「雨紛紛」,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悽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這「紛紛」在此自然毫無疑問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還有一層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實際上還在形容著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慾斷魂」.「行人」,是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
那麼什麼是「斷魂」呢?在詩歌裡,「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緒方面的事情.「斷魂」,是竭力形容那種十分強烈、可是又並非明白表現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
在古代風俗中,清明節是個色彩情調都很濃郁的大節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遊玩觀賞,或上墳掃墓;而今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是複雜的.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溼,這又平添了一層愁緒.因而詩人用了「斷魂」二字;否則,下了一點小雨,就值得「斷魂」,那不太沒來由了嗎?
—這樣,我們就又可回到「紛紛」二字上來了.本來,佳節行路之人,已經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悽迷紛亂了.所以說,紛紛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緒,—甚至不妨說,形容春雨,也就是為了形容情緒.
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裡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種絕藝,一種勝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著寫行人這時湧上心頭的一個想法:往**找個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
尋到一個小酒店,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小飲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溼的衣服,—最要緊的是,藉此也就能散散心頭的愁緒.於是,向人問路了.
是向誰問路的呢?詩人在第三句裡並沒有告訴我們,妙莫妙於第四句:「牧童遙指杏花村」.
在語法上講,「牧童」是這一句的主語,可它實在又是上句「借問」的賓詞—它補足了上句賓主問答的雙方.牧童答話了嗎?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動」為答覆,比答話還要鮮明有力.
我們看《小放牛》這齣戲,當有人向牧童哥問路時,他將手一指,說:「您順著我的手兒瞧!」是連答話帶行動—也就是連「**」帶「畫面」,兩者同時都使觀者獲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詩人手法卻更簡捷,更高超:
他只將「畫面」給予讀者,而省去了「**」,—不,不如說是包括了「**」.讀者欣賞了那一指路的優美「畫面」,同時也就隱隱聽到了答話的「**」.
「遙」,字面意義是遠.然而這裡不可拘守此義.這一指,已經使我們如同看到,隱約紅杏梢頭,分明挑出一個酒帘—「酒望子」來了.
若真的距離遙遠,就難以發生藝術聯絡,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無盡的興味:妙就妙在不遠不近之間.《紅樓夢》裡大觀園中有一處景子題作「杏簾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這裡體會脫化而來,正好為杜郎此句作註腳.
「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這只需要說明指往這個美麗的杏花深處的村莊就夠了,不言而喻,那裡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詩只寫到「遙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費一句話.剩下的,行人怎樣的聞訊而喜,怎樣的加把勁兒趲上前去,怎樣的興奮地找著了酒店,怎樣的欣慰地獲得了避雨、消愁兩方面的滿足和快意......,這些,詩人就能「不管」了.他把這些都付與讀者的想象,為讀者開拓了一處遠比詩篇語文字句所顯示的更為廣闊得多的想象餘地.
這就是藝術的「有餘不盡」.
這首小詩,一個難字也沒有,一個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語言,寫得自如之極,毫無經營造作之痕.音節十分和諧圓滿,景象非常清新、生動,而又境界優美、興味隱躍.詩由篇法講也很自然,是順序的寫法.
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悽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轉」,然而也就提出瞭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而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藝術上,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後的手法.所謂高潮頂點,卻又不是一覽無餘,索然興盡,而是餘韻邈然,耐人尋味.
這些,都是詩人的高明之處,也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繼承的地方吧!
杜甫是在什麼時候什麼環境寫下《清明》這首詩的
4樓:小小市民良民
此詩首見來於南宋初年《自錦繡萬花谷》註明bai出唐詩,後依次見於《分門纂du
類唐宋時賢千家zhi詩選》、dao明託名謝枋得《千家詩》、清康熙《御選唐詩》。《江南通志》載: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曾到過杏花村飲酒,詩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東南湖等勝景。
關於清明杜甫的一首詩是什麼?
5樓:塵香一縷遠芳華
著處繁花務是日,長沙千人萬人出。
渡頭翠柳豔明眉, 爭道朱蹄驕齧
膝。此都好遊湘西寺,諸將亦自軍中至。
馬援徵行在眼前,葛強親近同心事。
金鐙下山紅粉晚, 牙檣捩柁青樓遠。
古時喪亂皆可知,人世悲歡暫相遣。
弟侄雖存不得書,干戈未息苦離居。
逢迎少壯非吾道, 況乃今朝更祓除。
其實杜甫寫清明的詩有兩首,上面是其一,其二如下: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淨客船。
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
胡童結束還難有,楚女腰肢亦可憐。
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
虛沾焦舉為寒食,實藉嚴君賣卜錢。
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
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
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
十年蹴踘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
旅雁上雲歸紫塞,家人鑽火用青楓。
秦城樓閣煙花裡,漢主山河錦鏽中。
春去春來洞庭闊,白蘋愁殺白頭翁。
至於人們常言的「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是杜牧所作,而非杜甫!
6樓:說謊丶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7樓:加菲5日
清明 杜甫 唐 著處繁花務是日,長沙千人萬人出。 渡頭翠柳豔明眉,爭道朱蹄驕齧膝。
杜甫描寫「清明」是詩句有哪些?
8樓:改良之蓋波加
杜甫寫清明的詩詞就兩首,另有兩首寫寒食的也挺貼近清明主題的,一併奉上。
1、《清明》
著處繁花務是日,長沙千人萬人出。
渡頭翠柳豔明眉,爭道朱蹄驕齧膝。
此都好遊湘西寺,諸將亦自軍中至。
馬援徵行在眼前,葛強親近同心事。
金鐙下山紅粉晚,牙檣捩柁青樓遠。
古時喪亂皆可知,人世悲歡暫相遣。
弟侄雖存不得書,干戈未息苦離居。
逢迎少壯非吾道,況乃今朝更祓除。
2、《寒食》
寒食江村路,風花高下飛。
汀煙輕冉冉,竹日靜暉暉。
田父要皆去,鄰家鬧不違。
地偏相識盡,雞犬亦忘歸。
3、《清明二首》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淨客船。
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
胡童結束還難有,楚女腰肢亦可憐。
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
虛沾焦舉為寒食,實藉嚴君賣卜錢。
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
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
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
十年蹴踘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
旅雁上雲歸紫塞,家人鑽火用青楓。
秦城樓閣煙花裡,漢主山河錦繡中。
風水春來洞庭闊,白蘋愁殺白頭翁。
4、《寒食夜蘇二宅》
寒食明堪坐,春參夕已垂。
好風經柳葉,清風照花枝。
客淚聞歌掩,歸心畏酒知。
佳辰邀賞遍,忽忽更何為?
9樓:流年夢活寶
1.《清明》
著處繁花務是日,長沙千人萬人出。渡頭翠柳豔明眉,爭道朱蹄驕齧膝。此都好遊湘西寺,諸將亦自軍中至。
馬援徵行在眼前,葛強親近同心事。金鐙下山紅粉晚,牙檣捩柁青樓遠。古時喪亂皆可知,人世悲歡暫相遣。
弟侄雖存不得書,干戈未息苦離居。逢迎少壯非吾道,況乃今朝更祓除。
2.《清明二首》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淨客船。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胡童結束還難有,楚女腰肢亦可憐。
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虛沾焦舉為寒食,實藉嚴君賣卜錢。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
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十年蹴踘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
旅雁上雲歸紫塞,家人鑽火用青楓。秦城樓閣煙花裡,漢主山河錦繡中。風水春來洞庭闊,白蘋愁殺白頭翁。
清明這首詩的意思,清明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譯文 清明節這天細雨紛紛,路上遠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迷亂淒涼。向人詢問酒家 有,牧童遠遠地指了指杏花村。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詞句註釋 1 清明 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曆四月五日前後。舊俗當天有掃墓 踏青 插柳等活動。宮中以當天為鞦韆節,坤寧宮及各後宮都安置...
這首詩說的是什麼,《清明》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c.認識到劉邦得民心的原因 史記 高祖本紀 與父老約,法三章耳 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秦朝法令嚴苛,而劉邦的約法三章廢除了秦朝的嚴苛法令,只提出了三條 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這樣寬疏寬大的法令使百姓直接的感受到了與秦的不同,就好像 清涼水 和 百沸湯 的比較,使劉邦得到了百姓...
峰這首詩的詩意是什麼清明這首詩的詩意是什麼?
詩意 是以蜜蜂為比喻,表達了對辛勤耕作的勞動人的讚美和對不勞而獲者的痛恨和不滿。出處 蜂 唐代著名詩人羅隱 833 909 所作。全詩如下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譯文 不管是平平的地面還是在高高的山峰,所有鮮花盛開的的地方,都被蜜蜂們佔領。它們採盡花蜜釀成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