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廣西肝病防治網
乙肝二對半檢測的臨床意義:大三陽是1、3、5項陽性,只表面抗原(hbsag)陽性回、衣抗
原(hbeag)陽性、核心答抗體(抗-hbc)陽性。
小三陽是1、4、5項陽性,只表面抗原(hbsag)陽性、衣抗體(抗-hbe)陽性、核心抗體(抗-hbc)陽性。
大二陽是1、3項陽性,只表面抗原(hbsag)陽性、衣抗原(hbeag)陽性。
小三陽是1、5項陽性,只表面抗原(hbsag)陽性、核心抗體(抗-hbc)陽性。
乙肝兩對半的臨床意義
2樓:鹹宛筠鬱煥
乙肝兩對半又稱乙肝五項,其檢查意義在於:檢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體情況。是用來判斷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計病毒複製水平的初步檢查。
乙肝兩對半包括:
1(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為已經感染病毒的標誌,
並不反映病毒有無複製、複製程度、傳染性強弱;
2(hbsab-乙肝病毒表面抗體)為中和性抗體標誌,是否**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標誌。乙肝疫苗接種者,若僅此項陽性,應視為乙肝疫苗接種後正常現象;
3(hbeag-乙肝病毒e抗原)為病毒複製標誌。持續陽性3個月以上則有慢性化傾向;
4(hbeab-乙肝病毒e抗體)為病毒複製停止標誌。病毒複製減少,傳染性較弱,但並非完全沒有傳染性;
5(hbcab-乙肝病毒核心抗體)為曾經感染過或正在感染者都會出現的標誌。核心抗體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複製標誌,核心抗體igg是感染後就會產生的,對於輔助兩對半檢查有一定意義。
3樓:泰覓夏仇良
你好,雲南533肝病醫院肝病專家指出:
1.兩對半檢查結果是25陽性,說明沒有感染乙肝,而且對乙肝病毒抵抗力很強
2.兩對半各項指標意義如下:乙肝兩對半(或乙肝三系)中各項檢測指標的意義
1.(hbsag-表面抗原)為已經感染病毒的標誌,
並不反映病毒有無複製、複製程度、傳染性強弱;
2.(hbsab-表面抗體)為中和性抗體標誌,是是否**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標誌。乙肝疫苗接種者,若僅此項陽性,應視為乙肝疫苗接種後正常現象;
3.(hbeag-e抗原)為病毒複製標誌。持續陽性3個月以上則有慢性化傾向;
4.(hbeab-e抗體)為病毒複製停止標誌。病毒複製減少,傳染性較弱,但並非完全沒有傳染性;
5.(hbcab-核心抗體)為曾經感染過或正在感染者都會出現的標誌。核心抗體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複製標誌,核心抗體igg是感染後就會產生的,對於輔助兩對半檢查有一定意義。
某些醫院的兩對半檢查結果中包含pre-s1抗原、pre-s2抗原、pre-s1抗體、pre-s2抗體。前s1、s2抗原抗體對於病毒複製和預後判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臨床診斷意義需要進一步觀察。
簡述乙肝「兩對半」檢查的專案,並簡述「大,小三陽」的臨床意義
4樓:太原中醫肝病
乙肝「抄兩對半」檢查
的專案所謂的乙肝兩對半,也叫做乙肝五項檢查,具體指的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體(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體(抗-hbe)、乙肝核心抗體(抗-hbc)這五項指標的檢查,其中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表面抗體、乙肝e抗原和乙肝e抗體各成一對,故而也就有了乙肝兩對半的叫法。
太原中醫肝病
5樓:白馬牧風
乙肝兩對半、大小三陽的檢查報告單,你看明白了嗎?
54.臨床用於檢測乙肝患者的 兩對半 指的是什麼?試述其臨床意義。
6樓:匿名使用者
乙肝表面copy抗原(hbsag)、bai表面抗體(hbsab)、e抗原(hbeag)、e抗體(duhbeab)、核心抗體(hbcab)總稱兩對半。zhi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感染dao乙型肝炎病毒的標緻物。
表面抗體(hbsab):唯一具有保護意義的抗體,它的出現常意味著病癒或接種疫苗後免疫力的產生。
e抗原(hbeag):陽性意味著病毒大量複製,具有高傳染性.
e抗體(hbeab):陽性傳染性降低。
核心抗體(hbcab):分igg和igm,igg是慢**染的標緻物,igm是急**染的標緻物。
乙肝兩對半檢查的臨床意義
7樓:手機使用者
專案順序如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體hbs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體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體hbcab,「-」表示陰性,「+」表示陽性,臨床意義如下:
一、9種常見模式 1-----:過去和現在未感染過hbv。 2----+:
(1)既往感染未能測出抗-hbs;(2)恢復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現;(3)無症狀hbsag攜帶者。 3---++:(1)既往感染過hbv;(2)急性hbv感染恢復期;(3)少數標本仍有傳染性。
1hbv感染已過;2抗hbs出現前的視窗期。hbeag在乙型肝炎潛伏期的後期出現,略晚於hbsag的出現,而消失較早,與hbv-dna密切相關。其臨床意義為:
(1)可作為急性乙肝輔助診斷和預後指標,急性乙肝進入恢復期常隨hbsag的消失而消失。如果急性乙肝發病後3-4個月,hbeag由陽轉陰,抗-hbe出現,表示預後良好.起病3-6個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轉為慢性的最早證據。
(2)有助於判斷乙肝患者或hbv攜帶者的傳染性強弱。hbeag存在於hbsag陽性者血清中,說明血液中有dane顆粒,多數hbv-dna陽性,三者消長基本呈平行關係。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
抗-hbe(+)者一般傳染性較低。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變異株存在,仍有一定的傳染性;(3)hbeag陽性提示hbv在體內複製。hbeag消失前後出現抗-hbe,此時期稱為血清轉換期,即由hbv複製期轉為非複製期。
出現抗-hbe常提示hbv增殖減弱或終止。但如果hbv基因的前c區核苷酸序列改變阻止了hbeag的形成,血迴圈中仍有hbv存在,肝病可能繼續發展,並逐步演變成肝硬化;(4)在出現原發性肝癌時,hbeag檢出率下降,而抗-hbe,a-fp增高.故在hbsag(+)的肝硬化病人中,抗-hbe(+),a-fp增高,提示早期肝癌的可能;(5)母嬰傳播中,孕婦分娩時hbeag(+)可能擴大母嬰之間的傳播率。
4-+---:(1)注射過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3假陽性。 5-+-++:
急性hbv感後**。 6+---+:(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攜帶者;(3)傳染性弱。
7-+--+:既往感染過乙肝病毒,現病毒已基本清除,身體在**。但也有個別病人仍出現肝功能異常、dna陽性,考慮病毒是否有變異存在,仍要繼續**,仍有免疫力。
hbv感染,恢復期。 8+--++:(1)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2)慢性hbsag攜帶者;(3)傳染性弱。
即俗稱的「小三陽」。 9+-+-+: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
提示hbv複製,傳染強。即俗稱的「大三陽」。
二、16種少見模式 10+----:(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潛伏期;(2)慢性hbv攜帶者,傳染性弱。 11+--+-:
(1)慢性hbsag攜帶者易轉陰;(2)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 12+-+--:(1)急性hbv感染早期,(2)慢性攜帶者,傳染性強。
13+-+++:(1)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2)慢性攜帶者。 14++---:
(1)亞臨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亞型hbv二次感染。 15++--+:(1)亞臨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亞型hbv二次感染。
16++-+-:亞臨床型或非典型**染。 17++-++:
亞臨床型或非典型**染。 18+++-+:亞臨床型或非典型**染早期。
hbsag免疫複合物,新的不同亞型感染。 19--+--:(1)非典型性急**染;(2)見於抗-hbc出現之前的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陰性,或呈假陽性。
20--+-+:非典型性急**染。 21--+++:
急性hbv感染中期。 22-+-+-:hbv感染後已恢復。
23-++--:非典型性或亞臨床型hbv感染。 24-++-+:
非典型性或亞臨床型hbv感染。 25---+-: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
hbv抗原抗體系統檢測的臨床意義及用途
8樓:匿名使用者
臨床意義
乙肝核心抗體(hbcab)是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對應抗體,它不是保護性抗體,它的存在反而是受到乙肝病毒侵害的指標之一。它包括igm、iga、igg三種型別。igm型是判定急性乙肝的重要指標,是機體感染乙肝病毒後在血液中最早出現的特異性抗體,一般持續3-6個月。
假如hbcab-igm持續高滴度,表明乙肝有慢性化傾向。如果在慢性活動性乙肝患者中,hbcab-igm滴度高,說明乙肝病毒正在體內複製活躍,是傳染性強的指標之一。hbcab-igg出現較晚,不是保護性抗體,檢測hbcab-igg具有流行病學調查意義。
1、hbv複製指標:乙肝核心抗體高滴度存在常表示體內有hbv複製。
2、hbv感染指標:在乙型肝炎診斷和鑑別中,雙份血清抗體滴度比較,恢復期血清的抗體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的增長,可診斷為hbv感染。乙肝核心抗體在病毒性肝炎分型診斷中也有重要的意義。
3、乙肝核心抗體陽性時表示乙肝既往感染或現症感染,區別的標準是進一步檢查核心抗體的兩個分型:核心體igm和igg。
高滴度的乙肝核心抗體igm是急性或近期感染的重要指標,在慢性肝炎活動期也可呈陽性,標誌乙肝病毒在複製,有傳染性。
核心抗體igg可持續存在數年至數十年,是既往受乙肝病毒感染的標誌,表示現在已**。
檢測乙肝抗原與抗體的實際用途:
(1)篩選供血員。
(2)可作為乙肝病人或攜帶者的特異性診斷
(3)對乙肝病人預後和轉歸提供參考。
(4)研究乙肝的流行病學,瞭解各地人群對乙肝的感染情況。
(5)判斷人群對乙肝的免疫水平。
擴充套件資料
指標檢查
乙肝「兩對半」是目前國內醫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檢測血清標誌物,包括五項指標,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體(抗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體(抗hbeab)和乙肝核心抗體(抗hbcab)等。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
是乙肝病毒的外殼蛋白,本身不具有傳染性,但它的出現常伴隨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標誌。 在感染乙肝病毒2個月~6個月、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前2周~8周時,可在血清中測到陽性結果。它的出現表明是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或病原攜帶者,急性乙肝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轉陰,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攜帶者表面抗原可持續陽性。
2、乙肝表面抗體(抗hbs或hbsab)
是對乙肝病毒免疫和保護性抗體。它的陽性表明既往感染過乙肝病毒,但已經排除病毒,或者接種過乙肝疫苗,產生了保護性抗體。 血清中乙肝表面抗體滴度越高,保護力越強。
但也有少數人乙肝表面抗體陽性而又發生了乙型肝炎,這可能是由於不同乙肝病毒亞型感染或是體內的乙肝病毒發生了變異。
3、e抗原(hbeag)
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的體內可查出e抗原,它的陽性說明乙肝病毒在體內複製活躍,傳染性強。
4、e抗體(抗hbe或hbeab)
它的陽性表明患者的傳染性降低,病毒複製降低或緩解。也有個別人e抗體陽性,病情遷延不愈,多為感染了變異的乙肝病毒所致。
5、核心抗體(抗hbc或hbcab)
它的滴度高,表明乙肝病毒正在複製,有傳染性,可持續存在數年至數十年。低滴度的核心抗體表明既往感染過乙肝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