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blackpink_羅捷
平垸行洪是來一種在多水地
源區的一種堤壩bai,一圈是堤壩,中間圍著村莊和du農田。這樣zhi一般的洪水來時可dao以抵禦。
垸是一種在多水地區的一種堤壩,一圈是堤壩,中間圍著村莊和農田。這樣一般的洪水來時可以抵禦。
但是垸一般建在洩洪區,如果水勢太大,為了整體考慮,有的地方就要洩洪,這時就需要把垸的堤壩扒開,讓洪水進入。給整體防洪帶來寶貴時間。
2樓:手機使用者
平垸行洪是一種在多水地區的一種堤壩,一圈是堤壩,中間圍著村莊和農田。這樣一般的洪水來時可以抵禦。
平垸行洪 退田還湖的意義
3樓:匿名使用者
「洞庭天下水,魚美稻樑肥。」在歷代文人墨客的眼中,洞庭湖也許是中國最美麗的一個湖泊了。千百年來,洞庭湖一直以其秀美雄奇的風光和富饒的物產為世人稱道。
作為長江最重要的調蓄湖泊之一,洞庭湖號稱「長江之胃」。然而自上個世紀初以來,洞庭湖卻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痛苦嬗變,大規模的圍湖造田等種種人為的破壞使得洞庭湖面積急劇萎縮,水患連年不斷,湖區人民苦不堪言。
2023年後,***、***在洞庭湖區實施的退田還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鎮工程使洞庭湖區重煥青春。短短五年之間,洞庭湖面積出現首次恢復性增長、蓄洪量大大增加、生態環境顯著改善,三十多萬湖區農民遠離了水患之苦。對古老的洞庭湖和湖區百姓來說,這五年的鉅變絲毫不亞於洞庭湖所經歷的百年滄桑。
重現浩淼天下水
容納四水、吞吐長江的洞庭湖自唐宋以來一直雄居中國五大淡水湖的「首席」。清朝中葉後,不斷的圍湖造田和日益嚴重的泥沙淤積使得「八百里洞庭」在五大淡水湖中退居第二,湖面面積僅剩下2740平方公里,調蓄洪能力減弱,洪澇災害連年不斷。
原本是一片煙波的南縣地處洞庭腹地,兩百年前還僅是零散落於洞庭湖中的幾個小島。後來因虎渡河、華容河的泥沙沖積,湖面漸漸縮小,至清代中期,淤成百里平原。2023年清**在此設「南洲直屬廳」,始成建制。
從這一時期起,大量移民陸續湧進,南縣圍湖造田高潮迭起,村莊大量形成。截止如今,南縣已是一個擁有1000多平方公里面積、60多萬人口的湖區大縣。一部南縣史,實際上就是一部微縮的「洞庭圍墾史」!
為了償還「欠債」,湖區人民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華容縣南靠洞庭,北依荊江,是典型的湖區縣。同樣由於圍墾的原因,華容縣在50年內消失了100多個大小湖泊。
2023年,華容縣團洲垸潰決,2023年小整合垸潰決,每次潰垸都造成上萬災民流離失所,其狀慘不忍睹。據統計,2023年至2023年洞庭湖區四年三災,每次洪災過後湖區的直接經濟損失都達數十億元以上。
2023年後,洞庭湖被納入國家治理大江大湖的計劃之中,湖區開始了一項規模空前的退田還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鎮工程。洞庭湖的命運出現了歷史性的轉機。華容縣副縣長楊天毅自小生活在洞庭湖區,對這項浩大工程他用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八個字來形容。
他告訴記者,目前華容縣已有55個堤垸實行了平退,退耕還水62平方公里,按2023年最高洪水峰值計算,可調蓄洪水2.24億立方米。
浩大的平垸行洪工程給洞庭湖區帶來的悄然鉅變。往日的村莊集鎮變成了水面,往昔的喧鬧也為水鳥的陣陣啼聲所替代。原本「十年九災」的西洞庭圍堤湖垸、青山湖垸等處,退田還湖之後已被列入省級溼地自然保護區。
如今這些往日的重災區已變成了一片片清澈浩淼的湖面,每到汛期,這裡百鳥雲集,尉為壯觀,吸引越為越多的遊人前來觀鳥旅遊。洞庭湖正在恢復其浩浩蕩蕩、橫無際涯的「本來面目」。
退田還湖、平垸行洪給洞庭湖帶來的還遠不止這些,一個全新的「綠色洞庭」、「生態洞庭」的輪廓正逐漸清晰。長江水利委員會岳陽水質檢測中心的專家金升高說,平垸行洪、退田還湖更重要的是對洞庭湖區生態環境建設意義重大。通過平退,可以保持自然植被,防止湖區水土流失,減緩泥沙沉澱的速度;解決農民耕種時施加的農藥、化肥等的汙染問題;平退的垸子一旦轉換成溼地,還可以調節氣候、涵養水源、繁衍生物種群等作用。
從這個意義上說,退田還湖、平垸行洪的意義怎麼說都不為過。
抖落「難以承受之重」
「仁和垸,青茅崗;垸子小,堤段長;年年修大堤,腰子都壓傷;地裡做事少,人在堤上忙;垸子保不住,兩年潑回湯(遭水淹);廢掉仁和垸,解放青茅崗;搬到大垸去,群眾喜洋洋。」這是流傳於南縣仁和垸移民群眾中的一首順口溜。樸實的民謠中道出的點點辛酸正是湖區千萬百姓真實生活的寫照。
水患給湖區百姓帶來的不僅是洪水氾濫時的滅頂之災,更有揮之不去的沉重負擔。安鄉縣**助理調研員嚴恆欽告訴記者,2023年至今,安鄉歷年冬修的土方如果按一米高一米寬計算的話,足以繞地球一圈!除此之外,每年防汛都要用去數以千萬計的資金。
年年漲水,年年修堤,湖區人陷入了一種難以自拔的怪圈。在湖區漢壽、安鄉、面縣等地,農民群眾每年需付出的排漬費等「共同生產費用」加上冬修的義務工,摺合**民幣平均每人每年總計不下三四百元,是山區農民平均負擔的幾倍甚至十幾倍。
在水患和重負重壓之下,湖區出現了建國以來少有的大面積拋荒。安鄉縣安昌鄉黨委書記唐碧山說,由於水患頻繁,老百姓負擔過重,很多年輕人外出務工。全鄉不到2萬畝耕地,最嚴重的時候拋荒多達1萬畝。
田園荒蕪,村落人去樓空,類似的荒涼景象在湖區一度隨處可見。儘管湖區人以吃苦耐勞而著稱,但越來越大的洪水使得湖區人的希望屢屢成為泡影。唐碧山說,如果不實施平垸行洪、移民建鎮,老百姓根本無法擺脫「四年淹了三年穀,三年淹了一年屋,年年面對洪水哭」的狀況。
平垸行洪、移民建鎮使湖區百姓真正看到了擺脫沉重負擔的希望。據湖南省平垸行洪辦公室統計,2023年汛期,洞庭湖區雖然出現了建國以來第二高洪水位,但只有一個堤垸潰決,進水的平退堤垸中,有2.98萬戶、11.
02萬人免遭洪災,減少直接經濟損失5.16億元以上;實施「雙退」的84個堤垸,縮短防線160公里,降低防汛搶險投入約4000萬元。
卸下包袱之後,黨和**還盡其所能地為移民重新安家立業、輕裝前進創造了有利條件。備受水患之苦的湖區人民不僅徹底遠離了「水窩子」,還感受到了黨和國家無微不至的關懷,為了使移民群眾能夠真正「移得出、穩得住、富起來」,***、***和各級地方**為移民做了大量耐心細緻的工作。為了幫助移民克服暫時的困難順利搬遷,國家不僅給每戶移民1.
5萬元的搬遷補貼,還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進行配套設施建設。澧縣喬家河在幾年前還只是一片山包,移民遷來後,**在幾年之內為在此建成了醫院、養老院、學校、自來水廠等設施,如今的喬家河鎮道路寬闊、商賈雲集,一個規模僅次於縣城的中心移民集鎮已初具雛形。
重振「魚米之鄉」的輝煌
下面的這組資料足以說明洞庭湖區曾經的輝煌:糧食產量--佔湖南省總產量的四分之一;油菜籽--佔全省產量五分之二,棉花--四分之三,麻類--十分之九,蠶繭--一半以上,茶葉--三分之一,出欄牲豬--五分之一,水產--三分之一。同時蘆葦、湘蓮、蛋品也居湖南省重要地位。
然而令人心痛的是,因為水患,號稱糧倉棉庫的湖區人反而吃上了國家的救災糧、穿上了捐贈衣。南縣西洲垸的牛場巴垸有一千多人口、兩千多畝耕地,但小垸子自建成以後40多年來,沒有向國家交過一分錢稅費,每年還要耗費國家大量的救災補貼。類似牛場巴垸的情形在湖區屢見不鮮。
連年不斷的水患和人為的過度開發使洞庭湖糧食產量極不穩定,漁業資源也出現萎縮,古老的「魚米之鄉」在新時期顯得黯然失色。
配合平垸行洪、移民建鎮工程,一場產業調整結構的鉅變在與洞庭湖區悄然興起。「水利經濟」、「避洪農業」在湖區方興未艾。
在華容縣幸福鄉防洪大堤上,記者看到江心的一片綠洲上,樹木繁盛,牛羊出沒。鄉長高翔說,這個綠洲由4個巴圍組成,以前居住著277戶群眾,有2000餘畝耕地。2023年至2023年平垸行洪後,種植了2200畝義大利楊樹,這些楊樹6年即可成材,估計產值將達600萬元。
鄉**還鼓勵移民養牛、養羊,目前已經發展了20多個養殖大戶。
湖區的心腹大患是水,而湖區最大的優勢也在水。如何變水患為水利,湖區各地作出了積極探索。在常德市鼎城、安鄉、漢壽等縣區,甲魚、珍珠等特種水產業正方興未艾。
岳陽市的湘陰縣是湖南省水產第一大縣,這個縣與湖南師範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筠合作培養出來的「湘雲鯉」、「湘雲鯽」已成為代表湖南水產的一大品牌。湘陰魚不僅佔領了長沙、武漢等大城市市場,還游出了國門,遠銷成為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
與此同時,藉著平垸行洪、移民建鎮的契機,最近幾年洞庭湖區城鎮化步伐也在明顯加快。岳陽、常德、益陽等中等城市迅速崛起,更多的人開始湧入城鎮,從事
二、三產業。「將環洞庭湖區建設成為湖南新興的城市帶」作為重振湖區輝煌的一項重要舉措已被寫入了湖南省的十五發展規劃。
在平垸行洪、移民建鎮的帶動下,洞庭湖在變。變大了,變美了,變富了。對比今昔,洞庭湖的五年鉅變讓人看到了希望。
年逾花甲的「老洞庭」,人稱洞庭湖「活字典」的岳陽市水利局原副局長張華旦認為,正是***、***的英明決策使洞庭湖重現了昔日的輝煌。「洞庭湖只要按照即定的治理路線走下去,就一定能重現當年的浩浩蕩蕩、美麗富饒的景象。」張華旦無限感慨地說。(
退田還湖以後,平垸行洪等措施將對湖泊洲灘的面積有什麼影響
4樓:砂粒
退田還湖以後,平垸行洪等措施將對湖泊洲灘的面積有擴大影響。
在湖泊洲灘上大量種植楊樹對溼地生態功能的影響:
1在湖區溼地大面積種植楊樹後,將擠佔其他物種生存的空間,對生物多樣性會產生負面影響;2同時在蘆葦洲灘上種植楊樹,有可能把湖區溼地景觀變為森林景觀,加速湖泊的退化;3行洪道種樹則影響湖泊行洪、洩洪功能。
退垸還湖 什麼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垸,有兩個讀音:1yuàn2huán,在中國湖南、湖北兩省指在湖泊地帶擋水的堤圩,亦指堤所圍住的地區。
就是和退耕還湖差不多意思。把原來佔用湖泊造的垸,再變回湖
希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