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元寶可以由私人鑄造嗎,銀元寶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2021-03-03 20:43:04 字數 3788 閱讀 9579

1樓:匿名使用者

過去銀子就是貨幣抄,只bai有很少一部分才製作du成元寶的形狀。電視電影裡zhi比較多見。實際歷dao史上銀錠都是正正方方的,即適合攜帶又適合排放。

過去銀子是按重量計算的,無所謂什麼形狀。官錠通常都會打上戳記,如果流入民間也會融了變成碎銀。一些銀行銀鋪或者大戶人家也會把銀子做成銀錠。

銀錠的好處主要是,標重,每個重量都一樣,好計算。堆放,正正方方的容易進行排放。主要就這些。

2樓:匿名使用者

「元寶"一詞起於元代,金、銀錠通稱。「元寶」一詞即「元朝之寶」的內意思,「元寶」到了明容朝才盛行,不是國家的法定貨幣。直至清朝,銀元寶始為主要的貨幣流通,但也不是法定貨幣由於各地均可自行熔鑄寶銀。

所以「元寶」制式在中國歷史上從未進入國家法定貨幣體系,官方私人均可以鑄造。

銀元寶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3樓:匿名使用者

從清朝末期開始製作發行機制銀幣和銅幣時,採用的就是現代的衝壓工藝,當然機器裝置尚不能自產,用的都是國外進口的產品。

具體的製作方法與現代機制硬幣相同,首先用專用金屬軋製出特定厚度的板材,然後用圓形模具從板材上衝壓下來大小符合要求的圓形金屬板,這也就是硬幣的幣坯。

硬幣的正反兩面圖案則已經預先刻成高硬度的鋼模具。幣坯被送到衝床上,用模具對正反兩面同時衝壓,形成了文字和圖案。最後被送去倒邊和滾邊,形成了邊緣的齒緣,就是一枚成品硬幣了。

4樓:匿名使用者

問題補充:是不能轉移的嗎?? 不是。。。 不

這種銀元寶是真的嗎

5樓:陶心齋主

這樣的品種,真品收藏價值比較高的;不過今年的**持續低迷,真品最好是不要出手!

6樓:丿灬黯淡丶

仿品,地攤道具。

銀錠的鑑定方法:

一、觀色

銀錠的顏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外在的銀鏽,一是內在的成色。古代銀錠的成色一般都在95%以上,尤其是宋元時期的銀錠,為了檢驗銀錠成色,銘文上都記載著行人、庫子、秤驗銀庫、監鑄官之類的職務。金代的銀錠鑄造對成色、重量更有複驗的程式。

所以,一般而言,古代銀錠的成色都是符合官方要求的,成色有的甚至達到了99%以上。由於成色高,當它全新時,具有一種特有的亮麗的光澤,渾身帶有「珠光寶氣」。相反,偽品的成色往往達不到95%,一般含銀量都在90%以下,色澤較暗。

二、驗重

古代銀錠的重量,與當時的度量衡制是相吻合的。古代銀錠一般分五十兩、二十五兩、十兩、五兩和一兩等數種,多見的是五十兩重的銀錠。不同時期實行不同的衡制,所以,同樣是重五十兩的銀錠,重量上也有差異,因為唐代的一兩合42克,宋代的一兩合39克,金代的一兩合39.

8克,元代的一兩合36.6克,明代一兩合37克左右。所以,古代五十兩重約合今天的1809克到2100克之間,給人的感覺是沉甸甸的。

作假的銀錠卻不盡然。在過去,為了降低成本,作假者要麼在**中攙雜銅、鐵、鉛等金屬,這樣,使銀錠成色降低,或者為了矇騙過關,在銅鐵或鉛塊的外面用**裹住,並做成銀錠形狀。這種裡面藏銅、鐵等金屬的偽銀錠雖然重量也在1800克以上,但沒有真銀錠那樣的沉重感。

三、看氣孔

古代銀錠表面往往能夠看到像螺旋一樣的絲紋,這種絲紋由外及裡,排列有序。除此之外,古代銀錠表面往往微凹。如果純度低的銀水在急劇冷卻收縮時,是形成不了絲紋的。

因此,對明及明以前的銀錠,看看錠面是否微凹和有無絲紋,就可以知道它的成色。但是在清和**之後,這種細紋可以人為控制,所以對清和**的銀錠,無法單獨通過此種辦法進行鑑別。

除了看有無絲紋和微凹,銀錠底面的氣孔或蜂窩也是鑑別手法。由於各種銀錠成型時氧的釋放,當澆鑄銀水時,所產生的氣體逸出,就在銀錠側面或底部產生了氣孔。氣孔不太美觀,但是卻成了我們鑑定真偽銀錠的重要依據。

氣孔較深,孔內圓潤光亮、有神,說明成色高;反之,則成色較低。鑄造過程中自然生成的氣孔,一般都是口小洞大,深淺不一。偽造的銀錠的氣孔,口大洞小,深淺均勻,一般較淺。

另外,從孔的大小上,也能鑑定出銀錠的鑄造年代。大體上說,宋元時期的氣孔要比明清時期的大。

四、審造型

就形制而言,銀錠可分為幾種:船形、條形、餅形,不同時代的銀錠,有著不同的形制特徵,比如說,同樣是五十兩的銀錠,唐代的船形銀錠就要比宋元明清以及**的銀錠長。宋元時期的銀錠兩端呈弧形,並且,雖然周邊也起稜,但不上翹,錠面微凹,且有由外及裡的絲紋,一般錠面要比底面大些,束腰較寬。

明代銀錠比起宋元時期來,顯得短粗,所以,看上去相當厚。束腰處的弧度縮小,兩端雙翅上翹,弧線增長。明代的圓形銀錠發現很少,形制與清代**的幾乎沒有什麼兩樣。

清代**時期的銀錠,不同地區使用不同的形制。所以,銀錠的形制特徵呈現出多樣性和複雜性。

五、視銘文

銘文內容大體可分為三類,一類是有關賦、稅、解、貢方面的銀錠屬官錠類,不管這些銀錠是否官爐所鑄都是官錠;另一類銘文為銀樓、爐戶、公司、銀行吉語等銀錠,屬商銀類;第三類是以個人的名義,鑄的銀錠為私銀類。

各個歷史時期銀錠銘文的格式特徵嗎,比如,唐代的銀錠中,沒有出現過檢驗成色的「行人」之類的職位,直到宋金時期的銘文才出現。唐代的銀錠銘文與時代的金銀器上的文字一樣,如同手寫;宋代銀錠有鏨刻和戳記兩種;金代則以鏨刻為主。元代早期為戳記,排列無規,背面常鑄陰文,晚期則以鏨刻為主;明代的銀錠銘文較少發現戳記的,除「金花銀」之外,一般都是鏨刻,文字排列間隔不規範,儘管有序,但依然感覺雜亂。

7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聯絡一下嗎,可以的話發你**

清末「銀元寶」為何逐漸被拋棄?

8樓:崗哨哥

清代**流通發達,以「錠」為基本樣式,俗稱「元寶」;以「兩」為基本單位。鴉片張正以後,制錢、銀兩的雙重本位制已開始向銀兩本位傾斜,銀貨幣流通的地位日益加強。

但清代銀錠為各自自由鑄造,成色各異,名稱各異,非常不利於跨區域流通交易。如江南浙江有元絲等銀,湖廣、江西有鹽撤等銀,山西有西?及水絲等銀,四川有土?

、柳?及茴香等銀,陝甘有元?等銀,廣西有北流等銀,雲南貴州有石?

及茶花等銀,此外又有青絲、白絲、單傾、雙傾、方?、長?等名色。

近代銀兩更為複雜,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名目多。據張家驤《中華幣制史》列舉各地寶銀名稱,就有二十四省、七十六縣市103種之多,每種名目都是不同的含銀量和規定的地域性。

第二,平砝亂。即**貨幣單位「兩」在各地並不是一個標準,要根據各地的平碼確定一兩的實際重量,如北京市平銀一兩為35.77克,上海漕平銀一兩為36.

61克,張家口銀一兩為37.50克等等。據**初年中國銀行調查,各地通用的平砝,有一百七十餘種,還不包括雲南的滇平、關平,廣西的關平與梧州的九九二平。

第三,虛銀兩。如舊有的紋銀及後來的上海九八規元、營口爐銀、漢口洋例銀、天津行化銀等等。需銀兩的產生,有利於以一箇中心城市來統一週圍各地寶銀,但是在銀兩自由鑄造的條件下,並不能克服銀兩流通制度本身的封建地域性質。

總之,名目繁多、紛亂的平砝、雜亂的寶銀種類及所形成的各種虛銀兩差異,給銀兩的流通帶來難以克服的困難。在這種落後的幣制之下,給各種外國銀元的流入提供了可乘之機。

外國銀元因為名稱簡單、形式劃

一、成色穩定、重量準確、計算方便等優點很快佔領了市場。鑑於當時的狀況,不少有識之士主張仿鑄銀元以抵制外國銀元入侵。

光緒十二年(2023年),張之洞在廣東籌辦錢局,光緒十五年(2023年),仿外國銀元樣式始鑄中國銀元―――龍洋。

到十九世紀末,已有廣東、湖北、直隸、奉天、吉林、江南、福建、安徽、四川、浙江十個行省置辦銀元局鑄造新式銀元。這種形式簡單、成色重量準確的銀元很快受到了市場的歡迎,抵制了外國銀元的流通,並有了取代傳統銀兩的趨勢。

銀元制度形成之後,就需要與之相適應的輔幣,在舊式制錢制度瀕臨崩潰的大環境下,以銅為材質的新型輔幣――銅元也就應運而生了,傳統的幣制隨著市場的變化終於迎來了改革。

問道可以把金元寶轉換成銀元寶嗎,問道金元寶可以轉換為銀元寶嗎

元寶不可互換。你就先用銀的加風靈用著先,要不然就直接用金元寶補。謝謝採納 你可以用銀元寶買了,然後再金元寶買,吃了的效果是一樣的 可以轉bai 換,但是需要特定du活動,像仙山挖寶活 zhi動和八仙獻寶dao活動,都是用金元寶活動,失專敗也返屬還一部分銀元寶,翻牌活動100元寶的不用看機率,是必定成...

問道電進化金甲蠍需要多少元寶?銀元寶可以嗎

首先,進化是不能使用銀元寶的,光宇為了掙錢嘛 然後就是進化所花費的元寶數和寶寶的攜帶等級有關,並且進化只能是5級5級的進化的 也就是說,本來60級可帶的寶寶,可以進化到65可帶的,然後才能進化70可帶的。電精應該是60帶的,我沒記錯的話,60以後每次進化所需的元寶數如下表 60 65進化需要元寶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