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唐代女子如何化妝唐朝女子是怎樣化妝的?

2021-03-05 09:20:54 字數 4844 閱讀 6827

1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詩人元稹在《恨妝成》裡,大致將女子化妝概括為7個步驟:敷鉛粉、抹胭脂、畫黛眉、化面靨、貼花鈿、描斜紅、點口脂。

敷鉛粉,相當於現在的「打粉底」。唐代女子喜歡用很厚的鉛粉從額頭一直敷到脖頸,使膚白如雪,以此為美,古稱「鉛華」,「洗盡鉛華」就這麼來的。

但鉛粉畢竟是重金屬,長期使用的話會讓**發青、發黃,妙齡少女變黃臉婆。可這不僅嚇不跑愛美的女性,她們還會在鉛粉裡摻入西域香料,叫「迎蝶粉」,幻想吸引蝴蝶環繞,像《還珠格格》的香妃一樣……

除了美白,唐代還盛行「抹紅」,即敷面之後用手暈開胭脂,塗在兩頰,濃的叫「酒暈妝」,淡的是「桃花妝」,顯得氣色十分紅潤。

據說楊貴妃到了夏天流的汗都是紅色的。但這還不算是最誇張的,王建在《宮詞》中曾描寫過一個宮女,卸妝時就跟擦泥一樣,洗完之後,盆裡的水就像紅色泥漿。

唐代女子不畫眼妝,但很重視眉妝,他們認為眉是「七情之虹」,是一張臉最傳神的地方。

唐朝早期流行「蛾眉」,又叫桂葉眉,畫的時候要先將原來的眉毛剃掉,再用筆沾上黛粉描眉。為了顯得不那麼呆板,婦女們還會將邊緣的顏色輕輕地向外暈散,叫「暈眉」,手法非常講究。

唐玄宗時,又開始流行起細長的「柳眉」。白居易在《長恨歌》裡形容楊貴妃「芙蓉如面柳如眉」,月牙般細長的柳眉能把人襯得溫婉又不失大氣,很符合盛唐雍容的審美。

在酒窩處點上兩點,像美人痣一樣,梨渦淺笑,尤其有種少女的嬌俏感,這種妝叫做「面靨」。

「面靨」有的俏麗,「暗嬌妝靨笑,私語口脂香」;有的嫵媚,「月分蛾黛破,花合靨朱融」。一樣妝容,百樣美麗。

你一定聽說過「花鈿」,其實就是女子眉心貼的花。

花鈿多是紅色,可以直接描,也可以用金箔或者魚鱗片等反光的材料裁成花型,貼在眉心。傳說以前有位公主在梅樹下賞花,風一吹,一朵梅花正好落在她額頭上,看上去特別的楚楚動人,引得女子們爭相效仿,就成了這種流行的「梅花妝」了。

看了這麼多圖,想必你也明白了,唐代女性擅長將自己的臉當做畫布一樣折騰。她們還要在太陽穴的兩邊各畫上一個紅月牙,名曰「描斜紅」。

有個說法是:某宮女夜裡伺候皇上,不小心一頭撞上水晶瓶,頓時鮮血迸流,猶如朝霞消散,愈後留下兩道疤。但皇上反而覺得這樣有種特別的美,對宮女更加憐惜,於是其他人便紛紛效仿,稱之為「曉霞妝」。

女孩子對口紅的狂熱自古有之。在唐代,用來製作口紅的植物多達30多種,最常見的是硃砂、紫草,再加入蜂蠟,能除錯出正紅、粉紅、紅褐色等不同色號。

唐人崇尚「櫻桃小口一點點」,發明了一套脣妝,像圓形、心形等,其中最風靡的要數櫻桃形和花朵形。

塗的時候,要先用白色打底覆蓋原來的脣色,再用口紅在嘴脣正中畫出喜歡的脣形。

當最後的點睛之筆完成後,一個粉面朱脣、黛眉巧目的唐代美女,就出現在我們面前了。

2樓:匿名使用者

妝粉在臉上搽粉古代稱傅粉。中國古代婦女很早就搽粉了,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妝方式。古人擦的粉材料多選自「米粉」,除了米粉之外,還有鉛粉。

一般是將白鉛化成糊狀的面脂,吸乾水分,碾成粉末或做成固體的形狀,使用的時候就能塗成個大白臉。雖然有毒,但女人為了「一白遮百醜」似乎連命也搭上了,不惜每天服用微量的砒霜達到從裡到外的美白效果。

黛粉畫眉是中國最流行、最常見的一種化妝方法,產生於戰國時期。在戰國時,還沒有特定化眉毛的材料,女人們都用柳枝燒焦後塗在眉毛上。隨後出現了「黛」,一種藏青色礦物。

描畫前必須先將黛放在石硯上磨成粉狀,然後加水調和。漢代時,畫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畫越好看。到了盛唐時期,流行把眉毛畫得闊而短,形如桂葉或蛾翅。

為了使闊眉畫得不顯得呆板,婦女們又在畫眉時將眉毛邊緣處的顏色向外均勻地暈散,稱其為「暈眉」。還有一種是把眉毛畫得很細,稱為「細眉」。到了唐玄宗時畫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見經傳的就有十種眉:

鴛鴦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煙眉、拂煙眉、倒暈眉。

胭脂這東西從商朝就有了,是古代的口紅,原料是一種叫「紅藍」的花朵,與妝粉調和後也可當腮紅使用。後來人們在這種紅色顏料中加入了牛髓、豬胰等物,使其成為一種稠密的脂膏,從此胭脂的脂才有了真正的意義。

古代稱口紅為口脂、脣脂。口脂朱赤色,塗在嘴脣上,可以增加口脣的鮮豔,給人健康、年輕、充滿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來就受到女性的喜愛。口脂化妝的方式很多,中國習慣以嘴小為美,即「櫻桃小口一點點。

唐朝元和年以後,由於受吐蕃服飾、化妝的影響,出現了「啼妝」、「淚妝」,顧名思義,就是把妝化得像哭泣一樣,當時號稱「時世妝」。這種妝不僅無甚美感,而且給人一種怪異的感覺,所以很快就不流行了。唐宋時還流行用檀色點脣,檀色就是淺絳色。

這種口脂的顏色直到現代還在流行著。

除了上述常用的三種手法, 另外還有不少配飾妝的特技, 譬如

花鈿:這種化妝方式又稱花子、面花、貼花,是貼在眉間和臉上的一種小裝飾。貼花鈿成風也是在唐朝。

古時候做花鈿的材料十分豐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還有用紙、魚鱗、茶油花餅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來做花鈿。花鈿的顏色有紅、綠、黃等。花鈿的形狀除梅花狀外,還有各式小鳥、小魚、小鴨等,十分美妙新穎。

額黃:又叫鴉黃,是在額間塗上黃色。這種化妝方式現在已不使用了,它起源於南北朝,在唐朝盛行。

南北朝時,佛教在中國進入盛期,一些婦女從塗金的佛像上受到啟發,將額頭塗成黃色,漸成風習。至宋代時額黃還在流行。

唐朝女子是怎樣化妝的?

3樓:匿名使用者

芳澤可親——妝粉

中國婦女使用妝粉至少在戰國就開始了,最古老的妝粉有兩種成分,一種是以米粉研碎製成,古粉字從米從分;另一種妝粉是將白鉛化成糊狀的面脂,俗稱「胡粉」。因為它是化鉛而成,所以又叫「鉛華」,也有稱「鉛粉」的。

兩種粉都是用來敷面,使**保持光潔。

關於米粉的製作方法,在《齊民要素》裡有比較詳細的記載,最原始的制粉方法,是用一個圓形的粉缽盛以米汁,使其沉澱,製成一種潔白粉膩的「粉英」,然後放在日中曝晒,晒乾後的粉末即可用來妝面。由於這種製作方法簡單,所以在民間廣泛流傳,直到唐宋時期,人們製作米粉,仍然採用這種方法。

還有一種香粉,是用粟米制作,類同上,只是最後再加上各種香料,便成香粉,由於粟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脫落。和米粉相比,鉛粉的製作過程複雜得多,從早期的文獻資料看,所謂鉛粉,實際上包含了鉛、錫、鋁、鋅等各種化學元素,最初用與婦女妝面的鉛粉還沒有經過脫水處理,所以多呈糊狀。自漢代以後,鉛粉多被吸乾水分製成粉末或固體形狀。

由於它質地細膩,色澤潤白,並且易於儲存,所以深受婦女喜愛,久而久之就取代了米粉的地位。

除了單純的米粉、鉛粉以外,古代婦女的妝粉還有不少名堂,如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宮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摻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

唐代宮中以細粟米制成「迎蝶粉」。

在宋代,則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蠟脂、殼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調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

在明代則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煉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製成玉簪之狀的「玉簪粉」。

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細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

還有以產地出名的,如浙江的「杭州粉」(也稱官粉);荊州的「范陽粉」;河北的「定粉」;桂林的「桂粉」等等,粉的顏色也由原來的白色增加為多種顏色,並摻入了各種名貴香料,使其具有更迷人的魅力。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開展,大批妝粉實物相繼出土,有的盛在精緻的缽內,有的安裝在絲綢的包裡,最有特色的是從福建福州出土的南宋妝粉,被製成特定形狀的粉塊,有圓形、方形、四邊形、八角形和葵瓣形等等,上面還壓印著凸凹的梅花、蘭花以及荷花紋樣。

奼紫嫣紅話胭脂

胭脂是古代婦女常用的化妝品,歷代典籍中有關胭脂的寫法有很多,如「焉支」、「煙支」、「鮮支」、「燕支」、「燕脂」、「閼氏」等等。

它是一種紅色的顏料,有種說法認為古代胭脂的真正產地是匈奴境內的焉支山,而「閼氏」這個名稱,是對匈奴人對宮廷婦女的一種稱呼,原指貴族正妻,因為這些貴族婦女常用「閼氏」妝飾臉面,所以「閼氏」成了她們的代稱呼。

據說胭脂傳入中原和張騫出使西域有關。所謂「胭脂」實際上是一種名叫「紅藍」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紅、黃兩種色素,花開之後被整朵摘下,然後放在石缽中反覆杵槌,淘去黃汁後即成鮮豔的紅色顏料。

婦人妝面的胭脂有兩種,一是以絲綿蘸紅藍花汁而成,名為「綿燕支」;另一種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這兩種胭脂都可經過陰乾處理,使用時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塗抹。

到了大約南北朝時期,人們在這種紅色顏料中又加入了牛髓、豬胰等物,使其成為一種稠密潤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寫成「胭脂」,「脂」有了真正的意義。《紅樓夢》44回中有一段關於胭脂的描寫,說得非常形象。這種胭脂「也不是一張,卻是一個小小的白玉盒子,裡面盛著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樣。

寶玉笑道:『鋪子裡賣的不乾淨,顏色也薄,這是上好的胭脂擰出汁子來,淘澄淨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細簪子上挑上一點兒,抹在脣上,足夠了;用一點水化開,抹在手心裡,就足夠拍臉的了。』平兒依言妝飾,果然鮮豔異常,且又甜香滿頰。

」除了紅藍外,製作胭脂的原料還有重絳、石榴、山花以及蘇芳木等。重絳是一種絳紅色染料,它的色彩比較濃重,不及紅藍鮮豔透明。在漢魏時常常被用來作燕支的材料。

石榴花也是一種紅色顏料,在隋唐時常用來煉染女裙,時稱「石榴紅裙」,但也可用來製成胭脂。

與石榴花相仿的是山花,山花是一種野生植物,經過提煉加工,則可為化妝材料。蘇方木也名「蘇木」,它的顏色雖比較黯淡,但作為染料餓歷史卻很長,早在魏晉時期就是一種主要的紅色染料。

由於胭脂的推廣流行,漢代以後,婦女作紅妝者與日俱增,且經久不衰。從大量的文獻記載以及形象資料來看,古代婦女化妝,往往是脂粉並用,單以胭脂妝面的比較少見,具體做法可分為三種:

1、在化妝之前先將胭脂與鉛粉調和,使之變成檀紅——即粉紅色,然後直接抹於面頰,因其在敷面以前已經被調和成一種顏色,所以色彩比較統一,整個面部的敷色比較均勻,能給人以莊重、文靜之感,所以多用於成年婦女;

2、先抹白粉,再塗胭脂,胭脂的位置往往集中在兩腮,所以雙頰多呈紅色,而額頭、鼻子以及下頜則露出白粉的本色來,中國古代傳統畫人技法中有「三白」之說,就是根據這種化妝方法而來(實物可見唐寅的繪畫,裡面大多數女性都是這樣化妝的),從圖象來看,這種妝式常用以青年,歷史書中的「桃花妝」一詞,即指這種妝式;

3、先在面部上塗抹一層胭脂,然後用白粉輕輕罩之。由於用色的程度不一,名稱也不同,濃豔者稱「酒暈妝」,稍淺一些稱「飛霞妝」。

歷史上唐朝的薛仁貴家族的結局如何

薛仁貴是家喻戶曉的大唐一代名將,他三箭定天山 降服高句麗一樣,他有五個兒子,分別是薛訥 薛慎惑 薛楚卿 薛楚珍和薛楚玉。薛丁山的人物原型就是薛訥。除了五個兒子,薛仁貴還有兩個孫子,名薛嵩 薛曨,還有曾孫薛平,薛平的兒子名薛從。他的孫子幫助李唐皇室平定了著名的 安史之亂 薛氏一族中亦有人在 安史之亂 ...

歷史上視死如歸的女子有哪些,歷史上有哪些視死如歸的人物

抗戰時的劉胡蘭,東晉時期的綠珠.歷史上有哪些視死如歸的人物 歷史上有,黃繼光,岳飛,飛將軍李廣,秦將軍蒙恬等,是歷史上有名的誓死如歸的人物 岳飛.劉胡蘭.文天祥.蒙恬.董存瑞.王瀚.黃繼光.李廣.狼牙山五壯士 趙一曼,岳飛,文天祥。先給說三個,還需要的話我在說。文天祥 岳飛 王瀚 狼牙山五壯士 劉胡...

古代歷史上有哪些太監胡作非為,歷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太監

第一名 明朝魏忠賢 第二名 秦朝趙高 第三名 明朝王振 第四名 明朝劉瑾 第五名 清朝李蓮英 第六名 東漢張讓 第七名 唐朝李輔國 第八名 北宋童貫 第九位 清朝安德海 第十名 唐朝高力士 古代太監名字,謝謝了 小安子 小夏子 小林子 小茁子 小恆子 小修子 小猴子 小秀子 小惠子 小魏子 小初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