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對中國的和世界的影響是什麼

2021-03-05 09:21:53 字數 5810 閱讀 5518

1樓:張

絲綢之路,指西漢(前202年-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廣義的絲綢之路指從上古開始陸續形成的,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除了上述的路線之外,還包括在南北朝時期形成,在明末發揮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與西北絲綢之路同時出現,在元末取代西北絲綢之路成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絲綢之路等等。

商品交流

正如「絲綢之路」的名稱,在這條逾7000公里的長路上,絲綢與同樣原產中國的瓷器一樣,成為當時一個東亞強盛文明象徵。絲綢不僅是絲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費品,也是中國曆朝**的一種有效的政治工具:中國的友好使節出使西域乃至更遠的國家時,往往將絲綢作為表示兩國友好的有效手段。

並且絲綢的西傳也少許改變了西方各國對中國的印象,由於西傳至君士坦丁堡的絲綢和瓷器**奇高,令相當多的人認為中國乃至東亞是一個物產豐盈的富裕地區。各國元首及貴族曾一度以穿著用腓尼基紅染過的中國絲綢,家中使用瓷器為富有榮耀的象徵。

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隨著商隊的行進不斷流入歐亞各地。這種遠早於絲綢的**品在歐亞大陸的廣泛傳播為帶動歐亞**交流做出了貢獻。這種珍貴的商品曾是兩河流域各國財富的象徵。

當青金石流傳到印度後,被那裡的佛教徒供奉為佛教七寶之一,令青金石增添了悠遠的宗教色彩。而葡萄、核桃、胡蘿蔔、胡椒、胡豆、波菜(又稱為波斯菜)、黃瓜(漢時稱胡瓜)、石榴等的傳播為東亞人的日常飲食增添了更多的選擇。西域特產的葡萄酒經過歷史的發展融入到中國的傳統酒文化當中。

商隊從中國主要運出鐵器、金器、銀器、鏡子和其他豪華製品。運往中國的是稀有動物和鳥類、植物、皮貨、藥材、香料、珠寶首飾。

絲路意義絲綢之路的開闢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也是古代東西方最長的國際交通路線,它是絲路沿線多民族的共同創造,所以又稱之為友誼之路。在絲路上起居間和轉運作用的大宛人、康居人、印度人、安息人、阿拉伯人、西突厥人等對中國絲綢的西運作出了重大貢獻,但也為爭奪絲路**權發生多次爭鬥,尤以波斯與東羅馬之間的鬥爭最激烈。

絲路的開闢大大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宗教、語言的交流和融匯,對推動科學技術進步、文化傳播、物種引進,各民族的思想、感情和政治交流以及創造人類新文明,均作出了重大貢獻。

2樓:亂舞

對中國帶來了阿拉伯的天文學和醫學知識,以及伊斯蘭文化。對世界絲綢之路在不同的文明之間搭起了文明交流的橋樑,促進了這些地方的文化和經濟的發展。

3樓:匿名使用者

促進了中國與西方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

絲綢之路對中國和外國的影響

4樓:金果

1、絲綢之路是中國與西方世界相互瞭解的最早視窗之一。

絲綢之路開通後,中國的絲織品在歐洲享有盛譽,特別是在羅馬帝國,將中國的絲織品當作珍貴物品,稱中國為「絲國」;當年羅馬共和國執政官愷撒曾穿著絲袍出現在劇場,轟動一時,後來穿中國絲袍成為羅馬上層的社會風尚。

中國的西漢和東漢時期,處於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國封建社會初步繁榮階段,早已創造出儒教、長城、秦始皇陵等至今有世界影響的文化成就;當時的歐洲正是羅馬帝國時代,處於奴隸制社會鼎盛階段,歷史上記載的是愷撒大帝和屋大維的故事、**教的故事。

中國文化影響了東亞許多國家和地區,羅馬文化也影響了歐洲和地中海地區,當時東方和西方兩大文明地區缺乏的就是相互瞭解、相互交往和相互吸收,所以通往中國的絲綢之路在世界文化交往的歷史上是有非常的意義的事件,遠比新航路開闢早2023年。

2、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西域少數民族接受先進文化、瞭解外部世界的通道。

漢族的鑄鐵、開渠、鑿井技術和絲織品以及金屬工具傳到西域,極大地促進了西域的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3、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偉大的壯舉之一。

中國古代的世界壯舉有長城、秦始皇陵、大運河、敦煌莫高窟,舉世公認,遊客如梭;比較起來,絲綢之路完全可以列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的壯舉,因為它表現了中國人向世界開放的前瞻性。其次,歐洲與中國沒有往來,古代的中國人也不知道世界有多大。

即使到了後來的清朝,中國觀念影響下的朝鮮有一幅《世界地圖》,將中國作為中心佔據全圖,周圍是一圈大海、再一圈堤壩,海洋中用不計其數的小長方條表示許多島嶼包括日本以及許多根本無法知道的「小人國」、「女人國」等。

直到鴉片戰爭時,中國的皇帝還自認為中國是「**上國」,鬧出了許多笑話。可是,早在鴉片戰爭以前大約2023年的西漢,中國人就在為絲綢之路的開通作大量準備了。

4、絲綢之路是現代中國西部開發最需要了解的第一個故事。

今天,加快西部大開發是黨和國家在世紀之交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21世紀全國發展的一個大戰略。從歷史的角度看西部開發,首要任務之一是瞭解中國古代社會經濟中心的西部有過的繁榮及其原因,瞭解遠在2023年以前的絲綢之路的歷史。

5樓:林老肥兒

對中國影響:絲綢之路的開闢,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路.

在工業化到來的時刻,完成了它的使命.它已被東起連雲港,西至荷蘭鹿特丹的10900公里長的新亞歐大陸橋所取代.但是,它仍有可開發的新價值。

對外國影響:給歐洲帶去了東方的文明,也被稱作「東學西漸」。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經由絲綢之路傳入歐洲,其中,火藥打擊的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印刷術、造紙術加速了新興的資本主義思想的傳播,指南針把歐洲帶進了大航海時代。

中國儒家思想傳播到了歐洲,通過對啟蒙運動的思想家的影響,而作用於啟蒙運動。

擴充套件資料

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線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2023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

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並正式運用。「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6樓:骯髒隨處

從中國歷史的發展來看,漢代開闢的這條絲綢之路時而因為政治對立、****乃至戰爭而一度中斷。文明的發展,勢力的擴張,商業民族的活躍, 和草原遊牧民族與農耕定居民族的依存關係,使得東西方的精神與物質的文化交往兩千多年來從未斷絕。 東漢末年,中原戰亂頻仍,秩序混亂。

作為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敦煌,甚至二十多年沒有太守,當地豪強大姓雄張,兼併土地,使小民無立錐之地,前來**的西域商胡也備受欺詐。227—233年間,倉慈出任敦煌太守,有力地抑制了豪強的兼併和勒索,為西域商人前往內地買賣提供種種方便,也使得敦煌成為漢族與西域各族民眾交往**的一個國際都會。2023年,英國考古學者斯坦因在敦煌西北長城烽燧下,發現了一組用中亞粟特民族的文字所寫的粟特文信件,這是在涼州(武威)的粟特商人寫給家鄉撒馬爾幹(samarkand,在今烏茲別克)貴人的書信,不知什麼原因而埋藏在敦煌長城腳下。

信中談到,這些以涼州為大本營的粟特商團,活動的範圍東到洛陽,西到敦煌,經營中國絲綢等商品的長途販賣。這組書信寫於西晉末年(312年前後),它們真切地反映了當時絲綢之路上的商品交易活動。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天下大亂,不少大族和有文化的士人紛紛遷居河西以避戰亂,促使中西交往的孔道河西走廊的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五涼王朝的先後建立,也集聚了大批人才。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大量士人的存在,為本地區接受外來文化提供了知識的基礎,也為向中原輸送外來文化提供了方便。而且,不論是東晉五胡十六國,還是後來的南北朝,都不斷有東往西去的使者旅行在絲綢之路上。

比如,310年,天竺(印度)僧人佛圖澄至洛陽; 399年,東晉僧人法顯等西行取經; 437年,北魏遣董琬、高明等出使西域諸國; 468年,北魏遣使韓羊皮出使波斯,與波斯使俱還; 518年,宋雲與惠生自洛陽出發,西行取經; 530年, 波斯國遣使南朝; 此外,還有大量沒有留下名字和事蹟的使者往來於東西各國。 隋朝統一南北,中國封建社會開始走向全盛時期。隋煬帝時,讓黃門侍郎裴矩往來於張掖、敦煌之間,通過西域商胡,聯絡各國首領。

從今天儲存的裴矩撰寫的《西域圖記序》中, 我們可以瞭解到當時絲綢之路通向東羅馬、波斯、印度的情況。 進入唐代,民族的進一步融合,疆域的更廣闊開拓,政治制度與思想文化的整合,使得唐王朝凝聚了極大的力量,生產發展,商業繁榮,文化昌盛,並以博大的胸懷,大量接受外來文化,使之融會到中國文化的整體當中。從唐太宗到武則天,唐朝的勢力不僅直接牢固控制了塔里木盆地的西域諸王國,而且成為天山以北、蔥嶺以西廣大區域內各個王國的宗主國,中西往來更加暢通無阻,當時的文化交流也呈現出令人眼花繚亂的景象。

西方的珍禽異獸、珠寶香料、玻璃器皿、金銀貨幣紛紛傳來,中亞、西亞的穿著、飲食等生活方式,**、舞蹈等文化娛樂活動都源源進入中原,佛教進一步盛行的同時,祆教、摩尼教、景教以及新興的伊斯蘭教都在此時正式傳入中國內地,唐朝的兩京長安和洛陽以及絲綢之路上的一些大城市如涼州,都紛紛呈現出國際都市的風貌。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藉助唐朝強大的政治力量,中原文明也傳入西方,深淺不等地影響了西方各國。 公元十世紀中葉以後,宋王朝先後與北方的遼、西夏、金處於敵對的形勢中,影響了陸上絲綢之路的中西交往。

南宋建都於東南的杭州,加之中國經濟、文化重心的南移,海上絲綢之路更加繁盛起來。相對來講,陸上絲綢之路要比從前有所衰落,但在某些特定的時間裡也被頻繁地利用,如馬可波羅來華前後的蒙元時代。這些已經溢位本書的範圍,就留待以後再講述吧。

三、通過絲綢之路的東西方文化交流 古代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維持,對中西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在絲綢之路上,也流傳著許多東西方文化交往的佳話和傳說。 說到絲綢之路,人們自然首先會想到中國絲綢的西傳。

早在張騫通西域之前,絲綢就已經大量轉運到了西方世界。在古代羅馬,絲綢制的服裝成為當時貴族們的高雅時髦裝束。因為來自遙遠的東方,所以造價昂貴,羅馬為了進口絲綢,流失了大量**。

我們今天在雅典衛城巴臺農神廟的女神像身上,在義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館收藏的酒神巴克科斯的女祭司像上,都可以看到希臘羅馬時代的人們所穿著的絲綢服裝,輕柔飄逸,露體動人。絲綢服裝的追求已經到了奢侈浪費和傷風敗俗的地步,使得羅馬元老院多次下令,禁止穿用絲織服裝, 但並沒有起多大作用。 羅馬帝國的古典作家們把產絲之國稱之為「賽里斯」(seres)。

公元一世紀的博物學家老普林尼(gais pliny the elder,23—79)在《博物志》中說:「(賽里斯)林中產絲,馳名宇內。絲生於樹葉上,取出,溼之以水,理之成絲。

後織成錦繡文綺,販運到羅馬。富豪貴族之婦女,裁成衣服,光輝奪目。」賽里斯就是中國,這是當時絲綢遠銷羅馬的真實寫照。

老普林尼和以後相當一段時間裡的西方學者,並不清楚絲綢是如何織成的。中國的養蠶和繅絲的技術是很晚才傳到西方的。唐朝初年西行取經的僧人玄奘,在公元644年回國途經于闐(今和田)時,聽到一則傳說,在現存的有關於闐佛教史的藏文文獻中也有大同小異的記載。

這個故事的主要情節是講于闐王曾娶東國(一本作中國)女為王后,暗中要求對方將蠶種帶來。新娘下嫁時,偷偷把桑蠶種子藏在帽絮中,騙過了關防,把養蠶制絲的方法傳到了于闐。從此以後,于闐「桑樹連蔭」,可以自制絲綢了。

于闐國王為此特別建立了麻射僧伽藍, 以為紀念。近代考古學者曾在和田東北沙漠深處的丹丹烏里克遺址,發現一塊八世紀的木板畫,上面描繪著一位中國公主帶著一頂大帽子,一個侍女正用手指著它。研究者都認為,這裡所畫的正是那位傳播養蠶制絲方法的絲綢女神。

解放後,考古工作者在吐魯番盆地的古墓中,發掘出大批高昌國時代(502-640)的漢文文書,證明了塔里木盆地的西域各綠洲王國生產的絲織品情況。 至於更遠的西方世界,是遲到六世紀東羅馬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 the great,483—565年在位)時,才由印度人(一說波斯人)從塔里木盆地的西域王國那裡,用空竹杖偷運走蠶種的。 物質文化的交流總是雙向的,中國奉獻給西方世界以精美實用的絲綢,歐亞各國人民也同樣回報了各種中國的需求品。

中國與絲綢之路地區人民的衝突,絲綢之路對中國和外國的影響

設立西域都護府。西域都護府是漢朝時期在西域 今新疆地區 設定的管轄機構。其主要職責在於守境安土,協調西域各國間的矛盾和糾紛,制止外來勢力的侵擾,維護西域地方的社會秩序,確保絲綢之路的暢通。唐朝設有安西都護府。絲綢之路對中國和外國的影響 對中國影響 絲綢之路的開闢,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

絲綢之路的路線 絲綢之路 長安,絲綢之路的路線 絲綢之路 長安 大秦 這個怎麼 填 謝謝

從長安到玉門關,從玉門關 陽關以西至蔥嶺從蔥嶺往西經過中亞 西亞直到歐洲 河西走廊 今新疆地區 中亞 西亞 長安 河西走廊 玉門關陽關 蔥嶺 安息 大秦 河西走廊,玉門關,蔥嶺,安居 絲綢之路 的路線是怎樣的 內容來自使用者 聚文匯 絲綢之路的交通路線 絲綢之路的交通路線 2011年03月15日 絲...

中國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的起源,主要運送哪些貨

絲綢之路的起源是張騫出使西域。通過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綢 鐵器 打井技術等傳到西域,西域的土特產 樂器,印度的佛教等也傳入中國。中國以盛產絲織品而聞名世界,被稱為 絲國 通過絲綢之路,大量絲帛錦繡不斷西運,同時,西域的 珍奇異物 也被輸入中國。中國著名的陶瓷,也經由這條交通路線銷往各國,西方的香藥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