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戊鼎在世界史上有什麼地位司母戊鼎在世界上有什麼地位?

2021-03-05 09:21:54 字數 5575 閱讀 7626

1樓:堪何以卿

商王朝共歷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後約四百九十六年, 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王朝。商朝晚期青銅器的發展也達到了鼎盛時期,這個時期製造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雄偉的青銅器--司母戊鼎。它被視為國家或宗侯立國立族的象徵,在歷史上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稱之為國之重器

中國商代晚期的青銅器。2023年於河南安陽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腹內壁鑄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

亦有人釋作「後母戊」,後母戊即商王武丁妻子之一的婦妌。該鼎造型莊嚴雄偉。長方形腹,每面四邊及足上部飾獸面紋。

雙耳,外側飾雙虎噬人首紋。四足中空 。高1.

33米 , 口長1.10米,重達875千克 。用陶範鑄造 ,鼎體(包括空心鼎足)渾鑄 ,其合金成分為 :

銅84.77% ,錫11.44% ,鉛2.

76%,其他0.9% 。 司母戊鼎是前已發現的中國古代形體最大和最重的青銅器,在世界上也是僅見的,反映出商代青銅冶鑄業具有極高水平。

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司母戊大方鼎 青銅製,高133釐米,重875公斤,製作於商朝,出土於河南安陽。

中國青銅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而其真正的發展最高峰則出現在商朝和西周時期,尤其是商代以鼎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製作,最為著名。青銅鼎的前身是原始社會的陶鼎,本來是日用的飲食容器,後來發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並被籠罩上一層神祕而威嚴的色彩。這件《司母戊大方鼎》就是此期間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作品的鼎身呈長方形,口沿很厚,輪廓方直,顯現出不可動搖的氣勢。鼎的四個立面中心都是空白素面,周圍則佈滿商代典型的獸面花紋和夔龍花紋。這些獸面紋又稱饕餮紋,是以虎、牛、羊等動物為原型,經過綜合、誇張等藝術處理手法而創造出的一種神祕的動物形象。

鼎耳的側面雕刻有兩隻相對的猛虎,虎口大張,共銜著一個人頭。這種恐怖的吃人形象,渲染出一種精神上的壓迫感,以顯示統治階級的無上權威。

此鼎器形龐大渾厚,其腹部鑄有「司母戊」3字;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所鑄。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為整體鑄成,鼎耳是在鼎身鑄好後再裝範澆鑄的。鑄造這樣高大的銅器,所需金屬料當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須有較大的熔爐。

經測定,司母戊鼎含銅84.77%、錫11.64%、鉛27.

9%,與古文獻記載制鼎的銅錫比例基本相符。司母戊鼎充分顯示出商代青銅鑄造業的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

鼎為中國古代炊食器。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現了陶製的鼎。銅鼎則是商周時期最為重要的禮器。

在古代,鼎是貴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載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國家政權的象徵,《左傳))有載:

「桀有昏德,鼎遷於商;商紂暴虐,鼎遷於周」。鼎大多為三足圓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司母戊鼎便是最負盛名的四足大方鼎)

司母戊鼎是商後期(約公元前十四世紀至公元前十一世紀)鑄品,原器2023年3月出土於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此鼎形制雄偉,重達 832.84公斤,高達133釐米,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

司母戊鼎初為鄉人私自挖掘,出土後因過大過重不易搬遷,私掘者又將其重新掩埋。司母戊鼎在2023年6月重新出土。新中國成立後,於2023年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面外,其餘各處皆有紋飾。在細密的雲雷紋之上,各部分主紋飾各具形態。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圍以饕餮作為主要紋飾,四面交接處,則飾以扉稜,扉稜之上為牛首,下為饕餮。

鼎耳外廓有兩隻猛虎,虎口相對,中含人頭。耳側以魚紋為飾。四隻鼎足的紋飾也匠心獨具,在三道弦紋之上各施以獸面。

據考證,司母戊鼎應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紋飾、工藝均達到極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銅文化頂峰時期的代表作

2樓:匿名使用者

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面外,其餘各處皆有紋飾。在細密的雲雷紋之上,各部分主紋飾各具形態。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圍以饕餮作為主要紋飾,四面交接處,則飾以扉稜,扉稜之上為牛首,下為饕餮。

鼎耳外廓有兩隻猛虎,虎口相對,中含人頭。耳側以魚紋為飾。四隻鼎足的紋飾也匠心獨具,在三道弦紋之上各施以獸面。

據考證,司母戊鼎應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紋飾、工藝均達到極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銅文化頂峰時期的代表作

商王朝共歷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後約四百九十六年, 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王朝。商朝晚期青銅器的發展也達到了鼎盛時期,這個時期製造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雄偉的青銅器--司母戊鼎。它被視為國家或宗侯立國立族的象徵,在歷史上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稱之為國之重器

中國商代晚期的青銅器。2023年於河南安陽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腹內壁鑄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

亦有人釋作「後母戊」,後母戊即商王武丁妻子之一的婦妌。該鼎造型莊嚴雄偉。長方形腹,每面四邊及足上部飾獸面紋。

雙耳,外側飾雙虎噬人首紋。四足中空 。高1.

33米 , 口長1.10米,重達875千克 。用陶範鑄造 ,鼎體(包括空心鼎足)渾鑄 ,其合金成分為 :

銅84.77% ,錫11.44% ,鉛2.

76%,其他0.9% 。 司母戊鼎是前已發現的中國古代形體最大和最重的青銅器,在世界上也是僅見的,反映出商代青銅冶鑄業具有極高水平。

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鼎為中國古代炊食器。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現了陶製的鼎。銅鼎則是商周時期最為重要的禮器。

在古代,鼎是貴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載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國家政權的象徵,《左傳))有載:

「桀有昏德,鼎遷於商;商紂暴虐,鼎遷於周」。鼎大多為三足圓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司母戊鼎便是最負盛名的四足大方鼎)

司母戊鼎是商後期(約公元前十四世紀至公元前十一世紀)鑄品,原器2023年3月出土於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此鼎形制雄偉,重達 832.84公斤,高達133釐米,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

司母戊鼎初為鄉人私自挖掘,出土後因過大過重不易搬遷,私掘者又將其重新掩埋。司母戊鼎在2023年6月重新出土。新中國成立後,於2023年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3樓:匿名使用者

形勢雄偉,氣勢巨集大,紋飾華麗,工藝高超,體現了莊嚴凝重的風格 司母戊鼎高1.33米,長1.10米,寬0.

78米,重800多千克,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象徵著商朝燦爛輝煌的文明。

4樓:匿名使用者

它被視為國家或宗侯立國立族的象徵,在歷史上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稱之為國之重器

司母戊鼎在世界上有什麼地位?

5樓:真實的真識

世界地位 : 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後母戊鼎,出土於河南 安陽 ,是 商王 祖庚 或 祖甲 為祭祀母親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時期 青銅器 的代表作,原稱「 司母戊鼎 」「 司母戊大方鼎 」。

收藏於 中國國家博物館 。是中國 國家一級文物 。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 青銅器 ,享譽「鎮國之寶」美譽。

鼎通體高133釐米、口長112釐米、口寬79.2釐米,重達832.84公斤,是已發現的中國古代最重的單體青銅禮器,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後母戊」三個字而得名後母戊鼎。

發現於2023年,2023年開始作為鎮館之寶收藏於國家博物館。

通過研究考證,鼎腹內壁銘文「後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 婦妌 (jǐng)的廟號。後母戊鼎是用陶範法鑄造而成的,在商後期鑄造重達832.84公斤的後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約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銅鑄造業的巨集大規模。

6樓:宇雁伍雀

司母戊大鼎-------世界青銅器之最

殷墟王陵區出土的司母戊大鼎在世界上最負盛名的青銅禮器,高達133釐米,

口長79.2釐米,重量達875公斤,

是至今世界上發現最大的銅器鼎。原件藏中國歷史博物館。殷墟博物苑為便於遊人參觀,將其仿製放大露天陳列在大殿前的廣場上。

此鼎造型龐大雄渾,紋飾精美細膩,是中國青銅器文化中的瑰寶,美術史上的璀璨明珠,為「世界之最」。其鑄法先進,青銅器配方之科學,令當今冶金專家為之嘆服!鑄造這樣的重器,需要高度的技藝和組織勞動的經驗。

已有不少學者指出,這件巨大的青銅方鼎反映了商代奴隸制的發達和人民高度的創造能力。

7樓:塞玉巧鎖黛

世界青銅器之最

1:逐漸不是用來擺設的了

2:青銅在民間更普及了.

商朝後期,奴隸制文明高度發展,標誌這一文明的

司母戊鼎在世界上有什麼地位

8樓:水幻邪

司母戊鼎是我國商代青銅器的代表作

殷墟王陵區出土的司母戊大鼎在世界上最負盛名的青銅禮器,高達133釐米,口長79.2釐米,重量達875公斤,是至今世界上發現最大最重的銅器鼎

9樓:葉秀英習鸞

用途:司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兒子丁文為祭祀母親而鑄造的鼎,故為孝心。

朝代:商朝青銅器。

特點:形勢雄偉,氣勢巨集大,紋飾華麗,工藝高超,體現了莊嚴凝重的風格

司母戊鼎高1.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800多千克,是目前世界上已發

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影響: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聰明才智,密切配合。象徵著商朝燦爛輝煌的文明。

人類製造、使用工具,是人類文明開始的標誌。以銅為主的金屬工具的問世,使人類文明更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冶金技術和金屬製品和廣泛應用,同人類文明史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侗文化,同時,也創造了輝煌的自身。

青銅時代

世界各地進入青銅時代的時期不盡相同,技術發展的道路也各有千秋。我國在公元兩千多年原始公社制解體時期就進入了青銅時代。人類在尋找石器時認識了礦石,在燒製陶器時發明了金屬冶煉。

原始的冶銅術為古代冶金技術奠定了基礎,冶金技術的發展又為運用青銅製造生活用具、生產工具和**提供了條件。金屬的使用,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

青銅器商代之前和商代初期,黃河流域開始出現了一些青銅器,商代時期是中國青銅器的鼎盛時期,在技術上達到了當時的世界高峰。出土的大量商周鑄造的銅器,包括生產工具、**,以及大量的生活用具、禮器,種類繁多,應有盡有。其中青銅器的傑作--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上已出土的最大的青銅器。

這些足以反映商代後期中國青銅鑄造的卓越技術和巨集大的規模。

春秋末期,中國冶鐵技術有了很大突破,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至秦漢時期,在**、農具方面,鋼鐵逐漸取代了青銅。但是,銅冶煉和銅器製作業並沒有因此衰落下去,相反,在更多的領域繼續得到縱深的發展,貫穿於我國整個文明史而形成自具特色、豐富多彩的銅文化。

銅文化銅文物與銅文化既有緊密聯絡,又有重要區別。銅文物是遺存在社會上和埋藏在地下的有關銅的歷史文化遺物。一般地講,銅文物應包括:

古代銅冶鑄遺址、銅建築、銅佛、古墓窖藏的歷代有價值的銅工藝品等。它們能反映各個時代的社會制度、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等情況,它們是銅文物,

是銅文化必不可少的載體。

銅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使用銅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青銅器自她誕生之日,就與當時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藝術以及信仰、審美等密切相關,體現並對映出強烈的文化內涵,從而形成了青銅文化。青銅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歷史上曾佔有中國文化的主導位置,銅文化自它一產生就與中國文化的發展同步,在每個發展時期又鑄銘著時代的印記。

在秦以後的二千多年裡,銅文化概括了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如貨幣、兵器、郵政、宗教、**、冶金、天文、建築、氣象、中醫學等等,銅文化與其它文化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同步發展,形成了中國民族的傳統文化。

一位歷史學家曾說,中國的歷史是一間石頭的書、青銅的書。毫不誇張,銅文化是一部縮寫的中國百科全書。研究中國的銅文化,對於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著十分重要有意義

司母戊鼎為什麼叫司母戊鼎,司母戊鼎這個鼎的名字是什麼意思

後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母親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國商周時期青銅器內的代表作,容原稱 司母戊鼎 或 司母戊大方鼎 出土於河南安陽,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國國家一級文物。重832.84公斤,是世界迄今出土的最重青銅器,享譽 鎮國之寶 此鼎初始被定名時,專家釋讀其上銘文為 司母戊 然而隨著更多...

商代司母戊鼎的來歷,為什麼說司母戊鼎是商朝的代表

後母戊鼎 原bai稱司母du戊鼎 又稱後母戊 zhi大方鼎 後母戊方鼎。原dao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版出土,是商王祖庚權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後母戊鼎因鼎腹內壁上鑄有 後母戊 三字得名,鼎呈長方形,口長112釐米 口寬79.2釐米,壁厚6釐米...

請說出司母戊鼎的造型特點司母戊鼎有什麼特點。其象徵著什麼

後母戊鼎 原名 司母戊鼎 是商後期 約公元前十四世紀至公元前十一世紀 鑄品,原器1939年 3月出土於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此鼎形制雄偉,832.84千克。高133釐米 口長110釐米 口寬79釐米,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後母戊鼎初為鄉人私自挖掘,出土後因過大過重不易搬遷,私掘者又將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