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在2023年代替美國的地位嗎為什麼

2021-03-05 13:01:00 字數 6065 閱讀 9977

1樓:繼潤

不會替代美國,但可以和美國平起平坐。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全球化程序會進一步加快。中國的崛起將成為推動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但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存在著更多挑戰。

**摩擦,匯率問題,資源爭奪,金融安全,區域性軍備競賽將成為中國進一步融入全球化的困擾。

中國的崛起或將改變未來世界的格局。但是世界環境複雜,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報道,隨著中國崛起,美國必須拉攏印度 美國、日本與中國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這三個國家都想拉攏印度--而印度的非約束夥伴關係,將有助於決定亞洲的力量平衡。

2樓:匿名使用者

眼下的金融危機給中國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抓住全球化時代世界領導者的權杖,一躍成為全球商品、服務和資本中心。催生的新的中國繁榮將會延續十年或更久,這個繁榮可能會促使中國在未來二十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最繁榮的發達國家。

中國處在全球產業鏈的底層,通過廉價成本和勞動密集型產品來支撐其經濟的平穩增長。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通過出口原材料來交換中國的廉價製造品;而日本、德國則通過**轎車和昂貴技術來交換。美國人呢?

他們首先用美元來交換商品和服務,而後再通過****有房屋泡沫支撐的cdo(抵押債務債權)從外國人手中將美元拿回去。

全球經濟就像個摩托車,美國人的消費是它的一隻輪子,中國的消費則是另外一隻,全球其他經濟體的執行都依靠這兩隻輪子帶動。世界經濟體之所以此前能夠持續運轉,是因為其他國家的人相信,華爾街的債務工具可以支付美國人的進口支出,同時能夠保證通脹壓力不至於過大。三年前的通脹伴隨的是石油**的高漲,此後的緊縮帶來了2023年美國資產**泡沫的破滅。

又過了一年時間,美國次貸市場發生雪崩,再一年,危機蔓延到金融衍生物市場。由此而引發的危機重創了華爾街的信用,於是乎,摩托車經濟倒下了。

現在,美國向全世界,尤其是針對中國提供了一個經濟復甦方案:你買我的國債,而後我將這些錢拿出來供本國人揮霍,我的消費一旦啟動,你的出口和經濟就有得救了。經濟復甦計劃試圖將摩托車經濟拉回到他原來的輪子上,所不同的是,他讓聯邦**來替代美國單個家庭消費。

接受這個方案並非中國的最佳利益選擇。首先,這個方案在未來幾年內將會帶來溫和的經濟增長,但緊接著的恐怕是美國國債市場的更大規模的危機。其次,除卻採取美國方案外,中國可以吸引投資作為其**導向(trade-led)模式的一部分。

簡言之,它應當與美國採取資本競爭,而不是單單通過**產品來增加美元儲備。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已經吸引了大量的國外投資。但這些僅是提升了它的產能,尤其是出口部門的產

3樓:匿名使用者

會的,可能會在2020

4樓:匿名使用者

不可能,大家都在發展嗎。

中國能在2023年全面超越美國嗎,為什麼

5樓:唐大春冬

如果只是單純的從資料或者說數字的概念來說是可能的,至少我們的**和**早已表現出這一點。2023年的中國將會填補和反思那泡沫式和不科學的發展所帶來的社會問題,生態問題,併為此付出代價。每個國家的發展歷史都是如此,為自己受的傷包紮,而不是一開始就避免受傷。

人總是再碰到頭破血流的時候才有所醒悟,國家的發展也是如此,社會的發展同樣如此,不變的是總有人受傷。(雖然不是你所期望的答案,謝謝你給了一個讓我感慨這個問題的平臺。)

6樓:匿名使用者

不光是二戰的便宜,還有美國的本土優勢超過中國太多,美國為什麼能夠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就在於他的本土優勢,到處都是非常好的土地,資源豐富,且地廣人稀。與他接壤的加拿大和墨西哥都沒有****問題,國土兩邊則是一望無際的太平洋和大西洋,中國周邊則有3個大國和大量小國都或多或少的有領土爭端和利益分配問題,而各個國家開始與中國出現明顯的不信任。中國之前的發展存在明顯的資源過度開發問題,環境問題和資源吃緊開始制約中國的發展,且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原有社會矛盾開始顯現。

7樓:一枚憤青

不能,因為人民群眾不喜歡zf了 zf是通過榨取百姓才得到的發展,根本無法讓百姓提供群眾力量,說不準將來還會天下大亂呢

中國國的綜合國力能在2023年趕上美國嗎,為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實際情況來看有很大的難度,主要是以下幾點:

其一,兩者之間實力差距太大,不是短短一個世紀就能夠趕得上的,美國作為現在全球的實際領袖,在各個領域擁有巨大的優勢和便利;

其二,美國在科技研發上面的投入每年都比我國要多得多,科技研發是綜合實力的保證;

其三,美國會不斷依靠自己的優勢削弱中國的發展,限制中國影響力的增加。而且周邊國家普遍對於中國實力增長的不信任加劇,主動站到美國一邊的就有日本、越南、菲律賓;

其四,中國現階段進入了生產升級轉型的關鍵期,但是我們的準備還不是很足,從制度到法律再到全社會的觀念轉變,需要做的還有很多,需要足夠的智慧和精巧的設計;

其五,國內的收入不平衡和計劃生育帶來的過早老齡化使得中國在勞動密集型領域失去足夠的優勢,而國內積累的人力資源和資本實力並不是很雄厚;

綜合來說,任重道遠,中國目標並不是超越美國,而是實現自己國家的進步,國內高層不斷為國家把脈,調整方向,使得中國這艘巨輪不斷前行,我相信中國一定可以在可以預期的未來越來越好。

換個話題,本世紀中葉如果不出現大的變故,中國是不可能在影響力和綜合國力方面超過美國的。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謝謝!

9樓:浩達

要努力趕上,要真正達到和美國平起平坐的實力,才會有真正的和平,這就是以戰止戰

中國在2023年會超越美國嗎?(請理性分析)

10樓:匿名使用者

國際投行高盛**2023年曾預計, 中國將在2023年超越美國。到了今年4月,這個年份提前到2023年。弗格森認為這個日子可能更早來到。

中國在迎接改革開放30週年紀念的時間點上,突然面對這場金融海嘯的危機與機遇,看似奇異的巧合。不過,不能忽視的是中國經濟與社會基礎也還不牢固,國記憶體在貧富差距,收入分配不合理,內需不振,出口疲軟,樓市**低迷,食品安全危機,以及因食品安全醜聞引發的**信用危機,環境惡化等一系列亟待處理的問題。全球危機的一個間接效應,是在西方國家自顧不暇時,他們難免減少對中國民主與人權做文章,但這就意味著,催促中國改變的外在壓力減少了,而中國需要允許來自社會內部的壓力來推進自身的繼續改革。

中國能否笑到最後,將決定它是不是真正的贏家。

11樓:匿名使用者

至少從進入現代世界算起的人類500年曆史來看,人口一直是影響大國興衰和世界政治變遷的最為活躍的因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霸權喪失、美國和蘇聯共管世界,以及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獨步天下,就與在此期間的大國人口變化密不可分。實際上從18世紀末期起,歐洲的世界霸權就開始在美洲受到侵蝕,北美13塊殖民地組成一個新國家美利堅合眾國,首先給歐洲的權力百衲衣撕開了一個大洞。

而在19世紀裡,歐洲霸權更是不斷受到美俄兩個新興大國的侵蝕。俄美兩國更大規模地參與世界瓜分,其後盾就是19世紀以來急劇的人口增長,到20世紀來臨之時,兩國人口都已遠遠超出當時世界上的其他傳統列強,同時兩國都在工業化上取得了長足進展,在物質文明上已趕上英法德等國。中國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20世紀初曾對美國人口在19世紀的100年間就增長10餘倍驚歎不已,認為這是美國崛起的關鍵性因素。

20世紀下半葉美蘇共同主宰世界,其中的歷史推動力同樣離不開兩國人口優勢的強化。在蘇聯即將解體的2023年代末,兩國人口加起來有近約6億,多於傳統歐洲人口之和。美國的增長幅度更為明顯,與歐洲和蘇聯在上世紀70年代以來就開始出現人口增長停滯甚至人口負增長不同,美國一直保持了人口增長,2023年美國人口達到2億,而2023年10月17日則是美國第3億人口日。

同時,美國還是世界最大的人口遷入國。這兩個因素保證了年輕人口在美國總人口中始終佔有較高比例,美國人口年齡結構比其他傳統強國更為合理,美國內部能夠長期保持向前發展的活力。美國之所以在與蘇聯的冷戰中最後獲勝,部分原因就在於20世紀70年代以來對蘇聯人口優勢的出現。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大國不是陷入人口負增長,就是出生率下降至遠遠低於世代更替水平形成對照,美國人口今天仍處於增長中,其總和出生率仍維持在世代更替水平。在美國人口諮詢局2023年的世界人口最多的10個國家排名中,美國以2.99億排在第三位,佔世界人口總量的4.

5%,而到2023年,美國人口將增加至4.2億,仍舊排名世界第三,佔世界人口4.5%的比重也將維持不變。

在可見的未來,美國與日本、俄羅斯、德國、英國和法國等的人口數量差距,因此會被進一步拉開,美國對這些國家的優勢也將加大。至少到2023年,傳統上曾對美國形成挑戰的大國,都將不再可能與美國一爭高下。其主要成因,就在於俄日法德英等國,它們相對美國的日益擴大的人口劣勢,在本世紀上半葉都不可能逆轉,這些國家目前遠低於世代更替水平的生育率以及背後反映的不願多生的生育文化,一旦形成就有很強的慣性,將長期決定這些國家今後的人口數量與結構。

1中印兩國難以超越美國在21世紀上半葉的大國體系中,有可能與美國在國家戰略能力上一比的,只有中國和印度兩國。中印人口數量多於美國且還在增長中,兩國也都在致力於經濟和社會全方位發展,在物質文明型別上,兩國與美國已沒有分別且將會逐步縮小與美國的差距。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到2023年追上美國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然而,這種**並沒有考慮中印等國在今後一些年份中的產業與人口變化。從長遠來看,支撐一個國家財富和戰略能力增長的,在於其物質再生產與人口再生產能力。中國要與美國「平起平坐」,就必須在未來年份內,實現物質再生產方面的產業和技術升級,要由現在偏重於一般消費品生產,轉變為在裝備重工和前沿高新技術上也與世界領先國家無分高下。

在這個問題上,中國面臨的形勢並不是在改善而是在惡化。物質再生產是受人口再生產狀況制約的,在未來一二十年內,中國人口再生產將由現在對美國的優勢轉為劣勢。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與美國到2023年將一直保持人口增長不同,到本世紀20年代中期以後,中國就將面臨人口下降。這是由中國目前低於1.

8的總和出生率決定的,按照一些人口學者的計算,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已降至1.22~1.27,大大低於美國2.

1的水平。由此帶來的第二個問題,是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久之後就將超過美國。中國2005~2023年的1%人口抽樣檢查表明,中國65歲以上人口已經過億,業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中位年齡為33歲,美國為36歲,目前中國人口還比美國年輕。

但再過十幾年時間,到2023年,中國中位年齡就將達到40歲,美國不到39歲,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程度將比美國嚴重。而到2023年以後,中國人口還將加速老化,中位年齡提升的速度更甚美國,到2023年,美國人口將顯著比中國年輕。老齡化將意味什麼?

全社會需要靠社會保障**來養老的人越來越多,創造財富的人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將越來越小,國家發展活力不僅因此降低,還將使國民收入中用於物質再生產的部分,不得不極大壓縮。這一方面將使中國近20餘年來主要基於廉價勞動力的經濟型別,因勞動人口減少而不可持續,另一方面又將嚴重製約中國將國民收入投資用於產業升級和擺脫單純的體力經濟。這種情況已不再只是**,而是正在的現實。

鑑於此,對「中國崛起」、「中國復興」、「中國世紀」之類的詞語和說法,太過當真不免就有陷入馬克斯·韋伯所說的「軟乎乎的幸福主義」之嫌,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現。

實際上,這不過是靜態地以中國目前的資源條件,特別是人力資源條件來判斷中國未來發展。而2023年後中國的人力資源情況及其對國家發展的影響,就將極其可能完全不同於現在看到的情況。到時中國發展成本急劇上升,用於投資的財富將越來越少,還能不能保持目前的發展速度,不能不打上一個問號。

而對印度來說,雖然其出生率目前比中美要高,但相比美國,它同樣在人口上存在兩個劣勢:一個是印度與中國一樣,不太可能吸引很多移民,這樣,它也有可能在2023年之前,人口就開始下降,而且也將步中國之後10年左右進入老齡化社會,到2023年,其老齡化程度也會比美國為大。另一個是,印度人口的種族和文化構成比美國還要複雜,不同種族和信仰間的差異也更難融合,這對印度國家戰略能力的提升,也是很大阻礙。

年輕的國家總是會比年老的國家更有活力,而一個逐漸老去的國家,要想追上將比自己年輕的國家,無異天方夜譚。攤開2023年之際的世界政治地圖,美國非常可能仍保持現在看到的優勢,其實力只會相對下降,而不會絕對下降,而且下降幅度不會很大。這意味著從現在起就關注美國衰落,並沒有太大意義。

到2023年,在有廣泛影響力的大國中,美國的年輕人口比例最高,人口構成最為合理,美國人口將比中國和印度都要年輕。美國人口相對合理的年齡結構,將抵消它在人口數量上相對中印兩國的劣勢。而中印兩國由於人口老化嚴重,其用於物質和財富再生產的國民收入,在整個國民收入中所佔的比例,也將明顯低於美國,物質和財富再生產的能力,因此將弱於美國。

如果仍然不斷吸引高素質移民的話,美國的人口優勢將更加明顯。

中國4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0世紀

40年代,駁殼槍 50年代,上海牌手錶 60年代,紅寶書 70年代,中山裝和綠軍裝,紅寶書 80年代,鳳凰,永久,飛鴿牌自行車,的確良的襯衣,錄音機90年代,卡拉ok,vcd機 20世紀,手機 一串手鍊,一個承諾,一輩子 中國60.70.80.90年代服裝變化 1 60年代和70年代,國人的服裝色彩...

中國大學70年代80年代90年代00年至今的特點特色

70 80 90年代總有聽說 10個賣藥的不入一個開學校的 00年代後到現在 1個賣假藥的比10個開學校的。傳統,叛逆,個性,自我。中國大學歷年的排行,從70,80年代開始的 2000年全國 大學排行 一 重點大學綜合指標排行 排行 大學名稱 名次升降 綜合得分 學術聲譽得分 學術地位得分 學術成果...

2023年代的香港有什麼特點,2023年代的香港有什麼特點?

香港80年代的經典古裝電影 電視劇有以下幾部 1 再上虎山行 1985 該劇描述的是,北方武術高手姜鐵山擅使 奪命長槍 威震北方,其女姜文英個性豪爽,亦有好身手。有人前來姜家託鏢,因鐵山有事,文英與母親苗玉娘代為護鏢,不料途中被劫,玉娘受重傷,文英則被人擄走等一系列江湖恩怨的故事。再向虎山行 在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