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楊星興
一、 直抒胸臆
古典詩詞是講究含蓄的,但是也會見直抒胸臆的時候。有時候內心的情感激越如江河奔騰,不可遏止,因而表達的也比較直率。如呂布中的《採桑子》。
二、言近旨遠
與那些較為單純、質樸的內心傾訴略有不同,有些雖然也用直率真切的語言,但揭示的確實一種更為曲折複雜,甚至矛盾的內心感情,表現為若隱若現,微妙迴旋。 如晏殊的《踏莎行》
三、情景交融
以景襯情,一週圍的精緻氣氛襯托任務的內心感情。李煜的《清平引》中「別來春半,觸目抽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以落梅烘托作者的心情繚亂和擺脫不掉的愁思。同時又表明他站在梅樹下凝神已久。寫的不露痕跡,有非常傳神。
以景寫哀,則哀更切,製造同人物心境不相協調的氣氛,更能突出人物心理,如史祖達的《雙雙燕》。
2樓:匿名使用者
一、直接描寫。
簡析:這種方法最常見。常以「想」等字眼為標誌,有的還使用逗號或冒號作提醒。
二、抒情獨白式。這是用抒情的筆法展示人物的內心矛盾和思想鬥爭。
三、夢境描繪式。這是容易忽略的心理描寫法。夢境是人所想的集中表現,它同樣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深化文章的主題等。夢境描繪的文字一般較多。
四、心理分析式。即通過剖析人物的心理來展現人物
的內心世界,讓讀者對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瞭。這種心理描寫的方法在西方的一些**中很常見。
五、神態顯示式。這通過寫人物的神情來顯示人物內心的感情。
六、行動表現式。即在**、戲劇、記敘文中恰當的描寫人物富有鮮明個性的動作,傳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
七、環境襯托式。在**、戲劇、散文和記敘文中,環境描寫是不可缺少的。恰當的環境描寫既對刻畫人物、反映主題起到很好的作用,又能增添文章的美感。同時,還能襯托出人物的心理。
八、幻覺展現式。這種人物心理的描寫,是通過對人物幻覺的展示,來刻畫人物的心理,能揭示文章的主題
這些是現代文與古詩詞通用的
《觀刈麥》「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表現為自疚自愧,這也是一種對整個官僚貴族社會的隱約批評
《破陣子》「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是直接抒情
3樓:勝寒
1、直接描寫。這種方法最常見。常以「想」等字眼為標誌,有的還使用逗號或冒號作提醒。
2、抒情獨白式。這是用抒情的筆法展示人物的內心矛盾和思想鬥爭。
3、夢境描繪式。這是容易忽略的心理描寫法。夢境是人所想的集中表現,它同樣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深化文章的主題等。夢境描繪的文字一般較多。
4、心理分析式。即通過剖析人物的心理來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讓讀者對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瞭。這種心理描寫的方法在西方的一些**中很常見。
5、神態顯示式。這通過寫人物的神情來顯示人物內心的感情。
6、行動表現式。即在**、戲劇、記敘文中恰當的描寫人物富有鮮明個性的動作,傳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
7、環境襯托式。在**、戲劇、散文和記敘文中,環境描寫是不可缺少的。恰當的環境描寫既對刻畫人物、反映主題起到很好的作用,又能增添文章的美感。同時,還能襯托出人物的心理。
8、幻覺展現式。這種人物心理的描寫,是通過對人物幻覺的展示,來刻畫人物的心理,能揭示文章的主題
4樓:匿名使用者
詩歌表達技巧是一個很龐雜的概念,為便於大家區分、識記、判斷,我把它分為五大版塊:修辭手法、描寫手法、抒情方式、除描寫手法和抒情方式外的其它表現手法、結構藝術.以下是詩歌中常見的幾種描寫手法.
一、 細節描寫
常言道: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陽的光輝,一片枯葉能顯現出肅殺的清秋.大多具有生命力的作品都有精到的細節描寫,從某種意義上說,細節是文學寫作的出發點,或者說是文學寫作的觸發點.
,因細節描寫具有見微知著的效果,鮮明的藝術形象和它總是分不開的,長篇大論的**
二、白描手法(與工筆相對)
1、概念:
白描也是詩歌表現手法之一,主要用樸素簡煉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詞藻修飾與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物件的特徵,如實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態面貌.
詩歌中的白描多為人物白描和景物白描.人物白描又以描寫外貌和描寫動作為主.於直白平淡中寄寓含蓄深情,這正是白描的魅力所在.
2、「白描」在古詩中的運用:
a、刻畫人物,不繪背景,只突出主體.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此處純用白描,直陳三兒形象,此三子呼之欲出,情狀非常生動.農家以勞作為根本,故常人如以此為標準,小兒實是"無賴",但辛棄疾又坦言"最喜"小兒"無賴",迥異常人.
用白描手法刻畫人物,三言兩語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態,使讀者如見其人.
b、敘寫事件,不求細緻,只求傳神.(白描不用濃麗的形容詞和繁複的修飾語,而須用準確、簡潔的語言進行樸素、單純的描寫,做到既省儉,又傳神.)如聶夷中的《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屬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這首詩表現田家的悲苦命運,沒有大肆鋪張,用語簡煉,詩人冷靜地敘述田家的生活與遭際:父親在原田上耕種,兒子在山邊開墾荒地,他們不惜流血流汗,想盡辦法擴大耕種,增加收穫,以維持生計,圖個日子過得好一點.然而,在青黃不接的六月,田地裡的莊稼還沒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繕糧倉,張開血盆大口,只等著禾苗成熟,便如數搜刮進自己的倉裡.
全詩沒有半句議論與抒情,卻深刻地提示了農民深受苦難的根源.
用白描手法用於敘事,使人感到線條明晰,言簡意真.
c、描寫景物,不尚華麗,務求樸實.(所用語言要省儉、概括、傳神.)
如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詩人連用九個名詞,分別描繪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九個意象,成一幅蒼涼寂寥的秋景圖,表現出濃烈的思鄉之情.儘管作者不著一個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這樣蕭瑟蒼涼的暮景中盡露無遺.
用白描手法寫景,可讓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徵,體會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白描,有別於細描.細描是對事物的主要特徵作細緻入微的刻畫.這種描寫,文字絢麗,色彩斑斕,有如鏤金錯彩,絢麗華美.
常運用對比、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白描則是強調簡單質樸,不重詞藻修飾與渲染烘托.
總之,白描手法就是不用濃麗的形容詞和繁複的修辭語,也不精雕細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寫物件的特徵,用準確有力的筆觸,簡煉的語言,寥寥數筆就寫出活生生的形象來,表現出自己對事物的感受.魯迅先生曾把這種手法概括成十二個字,即「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
高考怎麼考?——還沒找到資料
三、動靜結合
王安石曾集詩兩句,組成對聯,上聯是「風定花猶落」,下聯是「鳥鳴山更幽」.風息聲靜,然而花兒還在悄然落下;鳥鳴有聲,深山卻更顯幽靜.王安石深諳前輩詩句中動靜結合手法的意趣.
動靜結合是古代詩歌中最常見的表現手法.
在中國古代詩歌裡,詩人們為了創設意境,特別注意對事物特徵做動態或靜態的描寫,兩者互相映襯,形成一種情趣.在運用時或以動襯靜,或以靜襯動,或化靜為動,或化動為靜,或一動一靜相輔相成,.在這種手法的運用中,獨出心裁,「每著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作為動靜結合的寫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種意境裡描寫動態與靜態,並且往往是以靜為主,以動襯靜的方式(這裡的「動」含動與聲:如「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喧」為聲,「動」為動),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諧統一.因此,動靜結合的寫景手法,與襯托又不可截然分開.
動靜手法大致有下列具體情形:
四、虛實結合(另一資料見黃皮書18頁,更好.)
1、匯入
有一首《軍港之夜》的歌是這麼唱的: 「年輕的水兵,睡夢中露出甜蜜的微笑」 ,有人對此提出責難――「都睡覺卻了,那誰來守衛軍港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藝術不可也不可能太「實」,否則就呆板了. 還有一個故事,據說宋徽宗出了《深山藏古寺》一題來考畫師,令他滿意的只有一幅.畫中畫了跳珠濺玉的泉水,旁邊有一位老態龍鍾的和尚在打水.
這個故事說明:只有虛實結合,才會有美感.
2、什麼是虛和實
在中國畫的傳統技法中,虛,是指圖畫中筆畫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給人以想象的空間,讓人回味無窮.詩畫同理,詩歌借鑑了中國畫的這種方法.
詩歌的「虛」,是指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裡行間體味出那些虛象和空靈的境界.
具體說來,詩歌中的「虛」包括以下三類:
①、.虛幻世界和夢境——反襯現實
例如《江 城 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中的「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上片先寫入夢前的思念,屬於實寫,接著寫設想相逢的情景,屬虛寫.下片先寫夢中相見的悲喜,屬虛寫,後寫,夢醒後的感慨,屬實寫.
這樣由實而虛,由虛而實,充分表達了詞人對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
《夢遊天姥吟留別》仙境就是一個虛象.詩云:「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②、.想象和回憶
《虞美人》中的「雕欄玉砌」.
《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 「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③、設想之境(虛擬未來之境)
這類虛境是還沒有發生的,它表現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雨霖鈴》中的「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在中國畫中,實是指圖畫中筆畫細緻豐富的地方.而在詩歌中,「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例如《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黑暗現實;《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上闕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寫赤壁險峻的形勢;《雨霖鈴》中上闕所寫的兩人分別的情形,如「寒蟬悽切,對長亭晚」「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等.《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小樓」.《念奴嬌.
赤壁懷古》中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3、「虛實相生」的作用(效果)
「虛實相生」是指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絡,互相滲透與互相轉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使作品的結構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並使作品容量加大.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
如: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全詩先寫客中實景,以「何當」化實為虛,引出一片新境界.
用未來的樂反襯今夜的苦,又想象今夜的苦將增添相聚的樂,含蓄雋永,餘韻無窮.
五、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
正面描寫是把鏡頭直接對準描寫物件進行刻畫,或寫肖像,或寫語言,或寫動作,或寫心理.側面描寫,又叫間接描寫,是從側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學創作中,作者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物件,以使其鮮明突出,即間接地對描寫物件進行刻畫描繪.通常情況下,文學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畫多采用正面描寫的手法,即直接通過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方面的描寫,去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
但有時恰當地藉助一些側面描寫,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寫無法替代或者很難達到的藝術效果.
清人劉熙載在《藝概·詩概》中說:「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六、點面結合(一般不考查,判斷時先不考慮)
萬事萬物都是彼此相互聯絡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寫的景物也一樣,它們總是和周圍的景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因此,我們在寫景狀物時,不能孤立地靜止地寫主體物,還必須寫主體物周圍的聯絡物,點面結合,烘雲托月,使主體形象更豐滿,更有特色.
例1:柳宗元《江雪》:「蓑笠翁」在畫面上顯得比較小,但處在非常顯眼的位置,是詩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屬於點的描繪;前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屬於面的鋪陳,詩句從「鳥飛絕」、從「人蹤滅」寫盡了人物處境的苦寒與孤寂,並在「山」「徑」前冠之以數量詞「千」「萬」,突出了人物堅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七、對比襯托
襯托:詩歌創作中,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用另一種或另一些與之相似、相關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來陪襯的一種表現手法.
古詩詞中常見的典故,你知道多少,古詩詞中14個常見的典故,你知道多少
抱柱堅守信約。相傳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約在橋下見面。他等了很久,不見女子到來,這時河水猛漲,淹沒橋樑,尾生為了堅守信約,不肯離去,抱住橋柱,淹死在水裡。李白 長幹行 常存抱住信,豈上望夫臺。紅豆常用於象徵愛情或相思。傳說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疆,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於是紅豆又稱 相思樹 王維 ...
古詩中的常見意象,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及含義?
1.梧桐。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是淒涼悲傷的象徵。如宋代李清照 聲聲慢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2.芭蕉。在詩文中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絡。宋詞有李清照 添字醜奴兒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舍情。把傷心 愁悶一古腦兒傾吐出來。3.流水。水在我國古代詩歌裡和綿綿的...
古詩詞中常見的月亮的別稱是什麼古詩詞中對美女的別稱是什麼?
太陰 素娥 嫦娥 玉兔 玉兔東昇 金兔 金兔猶懸魄 南朝.江總詩 白兔 顧兔 陽烏未出谷,顧兔半藏身 唐.李白詩 月宮 蟾宮 蟾宮風散桂飄香 金.李俊民詩 蟾蜍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唐.李白詩 玉蟾 涼穹煙靄外,三五玉蟾秋 唐方千詩 玉蟾蜍 蟾兔 三五明月滿,四海蟾兔缺 古詩十九首 月桂 一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