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理洱海的女石像叫什麼名,是怎樣由來的

2021-03-05 23:29:42 字數 5426 閱讀 6574

1樓:蒼洱白子

那個大理守護神阿嵯耶觀音,傳說遠古時期,大理一片沼澤,而且被惡神黑羅剎控制,人們不堪疾苦。阿嵯耶觀音不忍百姓的苦難,前往大理**黑羅剎,還百姓安寧生息。

2樓:匿名使用者

大理守護神阿嵯耶觀音

在大理地區佛傳故事中阿嵯耶觀音的傳說是最多的;說他曾用智慧戰勝了專吃人眼的惡魔羅剎,締造了千年依舊的三月街「觀音古市」;說他曾化為梵僧為細奴邏父子授視,使之建立了13代南詔的治理;說他曾賜予南詔公主風瓶,想吹開洱海水去看望化為石騾的情人蒼山獵人;說他也曾助段思平避開大楊明的追殺,又得神槍、寶馬,建立起傳了22代的大理國,說他曾化為身負巨石嚇退敵失而使大理人避免了戰禍。不難看出這些觀音傳說中,都包含著大理地區對觀音的敬意。南詔、大理國期間,王室外鑄佛獻寺時,鑄造的多半是「阿嵯耶觀音」銅像,甚至在崇聖寺出土了一軀高28釐米、重1115克,純金鑄造的「阿嵯耶觀音」像。

至今,洱海周圍的村落中,凡乎每村都有「蓮池會」的民間組織,因此,「阿嵯耶觀音」獲得「雲南福星」尊稱。   關於阿嵯耶觀音,還個有趣的傳說。遠古時期,大理地區是一片「荒眼地」,相當於現在所說的「最不適宜人居」的地方,被作惡多端的「羅剎」佔據著。

後來,從西方的「妙香國」來了一位老和尚,牽著一條小狗,找到羅剎,說:「我從西方來,想在您這討塊袈裟大的地面容身。」羅剎一想,袈裟能有多大?

隨口答應。只見老和尚將袈裟向天一擲,煞那間袈裟四周伸展,鋪天蓋地。羅剎急了,吹起妖風,想捲走袈裟。

又見小狗騰空一躍,轉眼間四腿伸展,鎮住袈裟。羅剎反悔,與老和尚鬥法落敗,被囚禁於點蒼山下。在《南詔中興畫卷》的描繪中,接著上面的故事,老和尚化身為巍山農戶細奴羅的師傅,輔佐他統一六詔,建立南詔國。

並在祭銅柱大典中現出真身。由此,南詔國將其尊為「阿嵯耶」,後來衍化為今天我們所見到的「阿嵯耶觀音」。   大理的「阿嵯耶觀音」銅像已有不少流出國,成為美國、日本等著名博物館的藏品,如藏於美國加里弗尼亞州聖第安哥博物館中就藏有一件珍品。

大理南詔風情島堅立了一座通高17.56米的漢白玉阿嵯耶觀音立像,供遊客瞻仰。

3樓:楊伶滑文君

傳說阿詩瑪,說因為不能與情郎見面,所以化作石頭。

雲南大理的蒼山、洱海的名稱是怎麼來的

4樓:蒼洱白子

大理以前是海洋、湖泊之類的地質,經過地殼運動後,高山起伏,窪地成海。蒼山是變質岩和頁岩(大理石)形成,植被(杜鵑花、松樹、高處還有竹子、冷杉)有保護的好,給人看起來有蒼綠之意,人們就習慣叫它為蒼山;洱海,一是源頭在洱源,鳳羽河和茈碧湖等洱源縣境內的河流注入洱海;二是洱海狀如人的耳朵哦。

5樓:莽蒼群山中

山色蒼翠而得名

白族語「耳稿」,意為 下邊的海子,又形狀似人耳。漢語就叫洱海

洱海名稱的由來是什麼?

6樓:光弘電子商務

據說因形狀像一個耳朵而取名為「洱海」。

在古代文獻中曾被稱為:洱河、葉榆河、葉榆澤、彌河、「昆彌川」、昆明池等名,由西洱河塌陷形成,高原湖泊,外形如同耳朵,故名洱海。雖面積沒有滇池大,但由於水位深,蓄水量卻比滇池大。

蒼山洱海,山水相依。

洱海水質優良,水產資源豐富,同時也是一個有著迤邐風光的風景區。洱海,雖然稱之為海,但其實是一個湖泊,據說是因為白族人民沒有見過海,為表示對海的嚮往,所以稱之為洱海。

7樓:匿名使用者

據說因形狀像一個耳朵而取名為「洱海」。

洱海古代文獻中曾稱為葉榆澤、昆彌川、西洱河、西二河等,位於雲南大理市區的西北,為雲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洱海北起洱源,長約42.58公里,東西最大寬度9.0公里,湖面面積256.

5平方公里,平均湖深10米,最大湖深達20米。

關於洱海過去稱「西洱河」,一些學者認為是演變於「西彌河」一詞。但考諸史籍,「西彌河」一詞出現於《元混一方輿勝覽》,而早在此之前,漢文典籍裡就已頻繁出現「西洱河」一詞了。說「西洱河」是由「西彌河」演變而來,顯然站不住腳。

洱海的名稱最早見於《漢書.地理志》,稱「葉榆澤」。「葉榆」是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在洱海地區設定的縣名,「澤」是兩漢時中原地區對湖泊的稱呼。顯然,「葉榆澤」並不是洱海在當地民族語言中的名稱。

魏晉時期,洱海稱「葉榆河」。如晉朝常璩《華陽國志》:「葉榆縣有河洲」;北魏酈道元《水經注》:

「益州葉榆河出其縣北。」為何不言「澤」而言「河」?因為當時南中土著民族把湖泊稱作「河」。

如《後漢書。邛都夷傳》:說「地陷為澤,因名邛池,南人以為邛河。

」李膺《益州記》說:「陷湖,土人謂之陷河。」常璩本身就是西南人,《華陽國志》以「葉榆河」名洱海,比《漢書》更合乎當地民族的語言。

唐以後,「葉榆河」一詞突然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洱河」、「西洱河」。如《舊唐書.南詔傳》:「其後破洱河蠻,以功策授雲南王。

」《通典,鬆外諸蠻》:「鬆外諸蠻,大唐貞觀末為寇,遣兵從西洱河討之。」這裡「洱河」即洱海,其河之西稱「西洱河」,河之東稱「東洱河」。

因洱海地區人們主要生活在洱河西部,歷史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亦多發生在洱河西部,所以隋唐以後習慣上又以「西洱河」指洱河全境,出現「洱河」、「西洱河」並用的現象。

唐以後漢文典籍以「西洱河」稱洱海,與樑建方對雲南的一次軍事行動有關。據《新唐書.南蠻傳》,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唐太宗派右武將軍樑建方征討鬆外蠻,平定鬆外蠻後,樑建方又率軍進徵洱海地區。在這次征討中,樑建方對洱海地區進行了詳細調查,寫成《西洱河風土記》一書,在漢文典籍中第一次使用了「西洱河」一詞。

該書不稱「葉榆河」而稱「西洱河」,說明「西洱河」是當地民族對洱海的稱呼。為什麼稱「西洱河」?《南詔中興畫卷。

文字卷》說: 「西耳河者,西河如耳,即大海之耳也.」因為洱海如耳,所以稱「耳河」,後寫作「洱河」。這是典型的漢字造字法,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早在魏晉時期,洱海地區即遷入了大量漢族移民。

據《西洱河風土記》載,當時洱海地區「有數十姓,以楊、李、趙、董為名家,自雲其先本漢人。言語雖小訛舛,大略與中夏同。」正因為隋唐時期洱海地區居住著大量漢族移民,才出現這種南方民族文化與中原文化相互交融的現象。

唐初時的漢文典籍裡還出現「西二河」一詞,如魏徵《隋史.史萬歲傳》:「度西二河,人渠濫川。」李白《書懷贈南陵常贊府》:

「至今西二河,流血擁殭屍。」其原因是這些作者沒有親自到過西洱河,是用漢字記音。南詔建立後,與中原地區交往頻繁, 「西洱河」一詞也逐步被中原地區所熟悉。

特別是唐鹹通四年(863),樊綽《雲南志》傳世後, 「西洱河」一詞便成了對洱海的固定稱謂。至於「洱海」一詞的出現,已經是明朝中葉的事了。

概言之,洱海首稱「葉榆澤」,後稱「葉榆河」,稱「洱河」、「西洱河」、「洱海」,是隨著中原地區與洱海地區交往的不斷深入出現的,也反映了邊疆與祖國內地不可分割的血肉聯絡。

洱海唯一出水口在在下關鎮附近,經西洱河流出。洱海是大理「風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

8樓:匿名使用者

洱海位於位於雲南大理郊區,為雲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洱海是大理『風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據說因形狀像一個耳朵而取名為』洱海『。

洱海水質優良,水產資源豐富,同時也是一個有著迤邐風光的風景區。洱海雖然稱之為海,但其實是一個湖泊,據說是因為雲南深居內陸,白族人民為表示對海的嚮往,所以稱之為洱海。洱海水產資源豐富,盛產鯉魚、弓魚、細鱗魚,其中以弓魚最為著名,身形長瘦,鱗細肉鮮,號稱'魚魁',當地稱為'魚土鍋',是洱海的特產。

洱海是白族人民的'母親湖',白族先民稱之為'金月亮'。在風平浪靜的日子裡泛舟洱海,那乾淨透明的海面宛如碧澄澄的藍天,給人以寧靜而悠遠的感受,讓人領略那『船在碧波漂,人在畫中游』的詩畫一般的意境。在洱海最南端的團山有一座洱海公園,是觀賞蒼山洱海景色的好處所。

『洱海月』是大理四大名景之一,明代詩人馮時可《滇西記略》說:洱海之奇在於『日月與星,比別處倍大而更明』。洱海地區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

7度,最高氣溫為34度,最低氣溫為零下2.3度,湖水不結冰。

9樓:匿名使用者

洱海,形狀像一個耳朵而取名為「洱海」。

蒼山洱海,山水相依,它是僅次於滇池的雲南第二大湖,北起洱源縣江尾鄉,南止大理下關,海拔1972米,南北長41.5公里,面積約251平方公里,因為湖的形狀酷似人耳,故名洱海。

10樓:

關於洱海過去稱「西洱河」,一些學者認為是演變於「西彌

河」一詞。但考諸史籍,「西彌河」一詞出現於《元混一方輿勝覽》,而早在此之前,漢文典籍裡就已頻繁出現「西洱河」一詞了。說「西洱河」是由「西彌河」演變而來,顯然站不住腳。

洱海的名稱最早見於《漢書.地理志》,稱「葉榆澤」。「葉榆」是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在洱海地區設定的縣名,「澤」是兩漢時中原地區對湖泊的稱呼。顯然,「葉榆澤」並不是洱海在當地民族語言中的名稱。

魏晉時期,洱海稱「葉榆河」。如晉朝常璩《華陽國志》:「葉榆縣有河洲」;北魏酈道元《水經注》:

「益州葉榆河出其縣北。」為何不言「澤」而言「河」?因為當時南中土著民族把湖泊稱作「河」。

如《後漢書。邛都夷傳》:說「地陷為澤,因名邛池,南人以為邛河。

」李膺《益州記》說:「陷湖,土人謂之陷河。」常璩本身就是西南人,《華陽國志》以「葉榆河」名洱海,比《漢書》更合乎當地民族的語言。

唐以後,「葉榆河」一詞突然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洱河」、「西洱河」。如《舊唐書.南詔傳》:「其後破洱河蠻,以功策授雲南王。

」《通典,鬆外諸蠻》:「鬆外諸蠻,大唐貞觀末為寇,遣兵從西洱河討之。」這裡「洱河」即洱海,其河之西稱「西洱河」,河之東稱「東洱河」。

因洱海地區人們主要生活在洱河西部,歷史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亦多發生在洱河西部,所以隋唐以後習慣上又以「西洱河」指洱河全境,出現「洱河」、「西洱河」並用的現象。

唐以後漢文典籍以「西洱河」稱洱海,與樑建方對雲南的一次軍事行動有關。據《新唐書.南蠻傳》,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唐太宗派右武將軍樑建方征討鬆外蠻,平定鬆外蠻後,樑建方又率軍進徵洱海地區。在這次征討中,樑建方對洱海地區進行了詳細調查,寫成《西洱河風土記》一書,在漢文典籍中第一次使用了「西洱河」一詞。

該書不稱「葉榆河」而稱「西洱河」,說明「西洱河」是當地民族對洱海的稱呼。為什麼稱「西洱河」?《南詔中興畫卷。

文字卷》說: 「西耳河者,西河如耳,即大海之耳也.」因為洱海如耳,所以稱「耳河」,後寫作「洱河」。這是典型的漢字造字法,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早在魏晉時期,洱海地區即遷入了大量漢族移民。

據《西洱河風土記》載,當時洱海地區「有數十姓,以楊、李、趙、董為名家,自雲其先本漢人。言語雖小訛舛,大略與中夏同。」正因為隋唐時期洱海地區居住著大量漢族移民,才出現這種南方民族文化與中原文化相互交融的現象。

唐初時的漢文典籍裡還出現「西二河」一詞,如魏徵《隋史.史萬歲傳》:「度西二河,人渠濫川。」李白《書懷贈南陵常贊府》:

「至今西二河,流血擁殭屍。」其原因是這些作者沒有親自到過西洱河,是用漢字記音。南詔建立後,與中原地區交往頻繁, 「西洱河」一詞也逐步被中原地區所熟悉。

特別是唐鹹通四年(863),樊綽《雲南志》傳世後, 「西洱河」一詞便成了對洱海的固定稱謂。至於「洱海」一詞的出現,已經是明朝中葉的事了。

概言之,洱海首稱「葉榆澤」,後稱「葉榆河」,稱「洱河」、「西洱河」、「洱海」,是隨著中原地區與洱海地區交往的不斷深入出現的,也反映了邊疆與祖國內地不可分割的血肉聯絡。

請問這個是雲南大理洱海那邊的哪個酒店 去洱海旅遊 很想住這 不知道這酒店叫什麼 價位大概是多少

大理雙廊沐水藍灣海景客棧 價位在 320 1615 最低價和最 大理雙廊瑪琪雅朵海景客棧 價位在 201 730 最低價和最 這兩個酒店我覺得最類似你發的圖,望採納 這是假的,雲南沒這個酒店,我都跑完整個雲南的星級酒店了 誰能告訴我這是大理洱海附近的哪個酒店 謝謝 看那位置應該在洱海公園那一片。那邊...

雲南大理適合旅居嗎在大理生活是個什麼樣的體驗

推薦你去七彩雲南古滇名城,這裡是一個不錯的旅居勝地。七彩雲南古滇名城是隱匿在春城裡的絕美祕境。1100畝溼地公園 700畝原生森林 溫泉山莊 櫻花谷 藝海碼.去雲南旅遊,去大理好還是麗江 大理白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的西北部,東臨洱海,西及點蒼山脈,是一座千年古城。唐代的南昭國 宋代的大理國都曾將它作為...

幫忙起個名字,姓嚴,名?男的叫什麼,女的叫什麼,希望有點意義的,謝謝

你看過葛優演的 手機 嗎?裡面墨老給他出生的兒子取名叫 嚴實 石 意思是希望他誠實,實在,身體結實。可以考慮一下哦。嚴恪 bai 恪忠 恭敬忠誠du 恪恭 恭敬zhi,恭謹 恪虔dao 恭敬虔誠 恪敬 謹慎,恭敬 恪守 莊嚴愙,敬也。回說文 敬恪答恭儉。魯峻碑 追存二代三恪之禮。孔子廟碑 恪,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