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喵喵喵
熟制指的是農作物的種植制度,依據各地積溫條件不同而有明顯的差異。為了充分利用地力,儘可能多地從土地中獲得收益,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我國就開始探索土地連作制度。
在連作制度中,複種制的出現至關重要。複種是在一年的週期內同一田地上連續種植兩季或兩季以上作物的種植方式,通常用複種指數來表示。
複種主要應用於生長季節較長、降水較多的暖溫帶、**帶、熱帶等地區,即複種指數大於100%的地區,並在我國形成了暖溫帶「兩年三熟」,**帶「一年兩熟」等熟制。
在暖溫帶很多地區,如華北平原、陝西關中地區等,以冬小麥和玉米為核心形成了兩年三熟的複種制度。自某年農曆三月下旬起,種植春玉米或豆類等其他作物,七月下旬成熟;八月中下旬種植冬小麥,來年五月中下旬成熟。
之後再種植一茬夏玉米或其他作物,至八月下旬成熟,形成兩年三熟的輪作次序。且絕大多數地區不會同時種植春玉米和夏玉米,其他輪作作物包括豆類、小米、高粱、芝麻等。
擴充套件資料
一年兩熟比兩年三熟更為複雜,我國長江流域以及南方其他地區位於**帶和熱帶,降水量更大,因此以水稻為核心發展出了與暖溫帶地區截然不同的輪作制度。
水稻不是完全生長在水田中,首先要在旱地中育秧,等到水稻秧苗長到3-5寸長再移栽至水田中,這道工序被稱為插秧。
實際上,這部分地區的水稻和小麥是在同一塊土地上耕種的。二月初,水稻育秧在苗圃進行,五月水稻插秧,八月收穫。小麥的播種正好在水稻收穫之後,八月播種,來年五月收穫。
在時間和空間上,小麥和水稻完美地填補了彼此的空白,實在絕妙。
除了稻麥輪作,長江流域以及南方其他地區還創造出了單一作物一年兩熟的種植制度。中國古代南方各地就有關於「再生稻」的記載,再生稻其實是在已經收割的水稻殘存莖稈上,從休眠芽萌發出再生分櫱,再長成水稻。
雖然確實一年當中成熟了兩次,但是其實並不是種植了兩次作物,而且這種再生的水稻產量很低,土地肥力也會被急劇消耗。
到明清時期,南方各地又開始盛行種植「間作稻」。間作稻是指在早稻插秧時留出一部分空間,等過幾個月之後,再將晚稻在之前留下的空隙中插秧。
早稻收穫後,晚稻繼續生長,最後收穫。間作稻形式上是一年兩次種植兩次收穫,但土地利用率和一年一熟沒有區別,也不能算作真正的一年兩熟。
直到清代中後期,在珠江流域,由於降水量豐沛,雙季稻出現。雙季稻一般從五月中下旬開始,早稻插秧,到七月中下旬收割,之後迅速翻耕、晚稻插秧,11月時收割晚稻。雙季稻的各個工序要求非常嚴苛,晚稻插秧一定要趕在立秋之前,晚稻收割一定要趕在霜降之前。
2樓:暴走少女
就是作物一年可以成熟多少次,北方的農作物是一年一熟,華北一帶是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南方是一年兩熟甚至更多,熟制由熱量決定,比如青藏高原,雖然緯度較低,但是海拔高,氣溫低,一年只有一熟。
擴充套件資料:
一、多熟制
多熟制是一年內在同一塊土地上先後種植兩種或兩種以 上作物的種植制度。北方主要地形區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氣候型別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以小麥、花生、甜菜為主,所以農業制度一年一熟(東北)到兩年三熟(華北)。
南方主要地形區有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雲貴高原、東南丘陵。氣候型別以**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為主,以水稻、油菜、甘蔗為主,所以農業制度一年兩熟到三熟。
二、一熟制
一般適用於氣候寒冷、無霜期短的地區。在氣候條件較好的情況下,也可因人少地多、資金技術投入不足或土地肥力較差等原因而採用一熟制。
三、二熟制
在中國主要型別有小麥——玉米、小麥——大豆、小麥/玉米、小麥——甘薯有及小麥——穀子、小麥——花生、小麥——菸草等旱地二熟制。在長江流域 棉花區主要是麥套棉和蠶豆套棉的二熟制,華南南部地區還有玉米——甘薯、大豆——玉米等的種植方式。
水田兩熟制主要以水稻為主套種或連種其它作物。主要型別有:1.喜涼的冬作物與水稻一年兩熟2.水稻與喜溫作物一年兩熟制,面積最大。
實行兩熟制的主要技術是根據當地光熱條件,選擇適宜二茬種植的作物品種,使二茬作物既能適時成熟,又充分利用了光熱資源。季節緊張的情況下,可採用二茬套種達到兩熟。增加水、肥**,滿足二茬作物分耱,是提高總產量的重要手段。
3樓:水雲間
所謂熟制,可以理解為某一地區或生產單位一年內多作的程度和型別。一般常以熟制命名種植制度%2c所以有時熟制也一定程度上代表某地的種植制度。
如圖所示
一年一熟 ,一年兩熟 ,一年三熟 ,兩年三熟等熟制具體分佈在我國哪些地方?
4樓:後竹青堅君
我是今年bai上海的高考生,選修du地理,我們地理書上zhip23"我國個溫度帶的比較"上面是這dao樣寫專的
溫度帶主要分佈地區
屬積溫(≥10℃)
生長期(月)
作物熟制
寒溫帶黑龍江省與
<1600
3一年一熟
內蒙古的北部
中溫帶長城以北,
1600~3400
4~7一年一熟
內蒙古大部分,
準噶爾盆地
暖溫帶長城以南,
3400~4500
5~8兩年三熟為主
秦嶺-淮河以北,
塔里木盆地
**帶秦嶺-淮河以南
4500~8000
8~12
一年兩熟為主
大部分地區
熱帶臺,粵,滇的南部,>8000
全年一年兩到三熟瓊青藏
青,藏,川西
<2000
0~7一年一熟高寒區
希望能幫到你
5樓:尹富貴柳娟
我是抄今年上海的高考生,選修地理襲,我們地理書上p23"我國個溫度帶的比較"上面是這樣寫的
溫度帶主要分佈地區
積溫(≥10℃)
生長期(月)
作物熟制
寒溫帶黑龍江省與
<1600
3一年一熟
內蒙古的北部
中溫帶長城以北,
1600~3400
4~7一年一熟
內蒙古大部分,
準噶爾盆地
暖溫帶長城以南,
3400~4500
5~8兩年三熟為主
秦嶺-淮河以北,
塔里木盆地
**帶秦嶺-淮河以南
4500~8000
8~12
一年兩熟為主
...我是今年上海的高考生,選修地理,我們地理書上p23"我國個溫度帶的比較"上面是這樣寫的
溫度帶主要分佈地區
積溫(≥10℃)
生長期(月)
作物熟制
寒溫帶黑龍江省與
<1600
3一年一熟
內蒙古的北部
中溫帶長城以北,
1600~3400
4~7一年一熟
內蒙古大部分,
準噶爾盆地
暖溫帶長城以南,
3400~4500
5~8兩年三熟為主
秦嶺-淮河以北,
塔里木盆地
**帶秦嶺-淮河以南
4500~8000
8~12
一年兩熟為主
大部分地區
熱帶臺,粵,滇的南部,>8000
全年一年兩到三熟瓊青藏
青,藏,川西
<2000
0~7一年一熟高寒區
希望能幫到你收起
6樓:匿名使用者
北方旱地農業區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南方水田農業區 一年兩熟或一年三熟
兩者以秦嶺——淮河為界
7樓:匿名使用者
一年一熟的,,東北華北,,一般一淮河為界
兩熟的就是淮河到福建那附近,,不過現在許多地方農村生活水平上升都重一季了,,其實你強行的話也可以勉強種三熟的但常量與投入不合算
再網南就是三熟的
8樓:匿名使用者
華南地區基本上能1年3
長江流域附近吧,1年2或1年3
華北2年3
東北1年1
9樓:棒子棒子槌
我是復今年上海的高考生制,選修地理,我們地理書上
baip23"我國個溫度帶的比較du"上面是
這樣寫的
溫度帶 主要zhi分佈地dao
區 積溫(≥10℃) 生長期(月) 作物熟制
寒溫帶 黑龍江省與 <1600 3 一年一熟
內蒙古的北部
中溫帶 長城以北, 1600~3400 4~7 一年一熟
內蒙古大部分,
準噶爾盆地
暖溫帶 長城以南, 3400~4500 5~8 兩年三熟為主
秦嶺-淮河以北,
塔里木盆地
**帶 秦嶺-淮河以南 4500~8000 8~12 一年兩熟為主
大部分地區
熱帶 臺,粵,滇的南部,>8000 全年 一年兩到三熟
瓊青藏 青,藏,川西 <2000 0~7 一年一熟高寒區
希望能幫到你
農作物在中國的分佈?
10樓:瀛洲煙雨
一:稻穀
稻穀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我國種植稻穀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世界上產稻穀最多的國家。稻穀在全國糧食生產和人民生活消費中均佔第一位。
稻穀按其對土壤、水分的適應性大小,可分為旱稻和水稻兩類,我國主要是水稻,旱稻種植極少。水稻按其品種不同,可分為秈稻、粳稻和糯稻;按其成熟期可分為早稻、中稻和晚稻。水稻在我國分佈很廣,除了個別高寒或乾旱地區以外,從北緯18.
5°的海南島到北緯52°的黑龍江呼瑪縣,從東部的臺灣到西部的新疆都有分佈。水稻的分佈廣而不均,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大致分為兩大產區 :
(1)南方稻穀集中產區,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廣大地區,水稻面積佔全國的95%左右。按地區差異,又可分為三個區。
①華南雙季秈稻區。包括南嶺以南的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和臺灣等五省區。該區屬於熱帶和**帶溼潤區,水、熱資源豐富,生長期長,複種指數大,是我國以秈稻為主的雙季稻產區。
海南等低緯度地區有三季稻的栽培。
②長江流域單、雙季稻區。包括南嶺以北、秦嶺—淮河以南的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上海等省市和豫南、陝南等地區。該區地處**帶,熱量比較豐富,土壤肥沃,降水豐沛,河網湖泊密佈,灌溉方便,歷年來水稻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佔全國2/3左右,是我國最大的水稻產區。
該區以長江三角洲、裡下河平原、皖中平原、鄱陽湖平原、贛中丘陵、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江漢平原以及成都平原等最為集中。長江以南地區大多種植雙季稻,長江以北地區大多實行單季稻與其他農作物輪作。秈稻和粳稻均有分佈。
③雲貴高原水稻區。本區地形複雜,氣候垂直變化顯著,水稻品種也有垂直分佈的特點,海拔2000米左右地區多種植秈稻,1500米左右地區是粳、秈稻交錯區,1200米以下種植秈稻。本區以單季為主。
(2)北方稻穀分散區
秦嶺—淮河以北的廣大地區是屬單季粳稻分散區。稻穀播種面積佔全國稻穀總播種面積的5%左右。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
主要分佈在以下三個水源較充足的地區:東北地區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花江和遼河沿岸;華北主要集中於河北、山東、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流兩岸及低窪地區;西北主要分佈在汾渭平原、河套平原、銀川平原和河西走廊、新疆的一些綠洲地區。北方分散產區的水稻以一季粳稻為主,稻米質量較好。
二:小麥
小麥是我國僅次於稻穀的第二大糧食作物。我國也是小麥栽培最古老的國家之一,約有2023年的歷史。
小麥是溫帶性旱地作物,品種較多,耐旱、適應性強,我國大部地區適宜種植小麥,小麥可分為春小麥和冬小麥兩大類,我國以冬小麥分佈面積最大,約佔小麥播種面積的80%以上。
(1)春小麥區
我國春小麥佔全國小麥總產量的10%以上,主要分佈於長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氣候寒冷、無霜期短的地區,小麥只能在春天播種,當年收割,是一年一熟製作物。其中黑龍江、內蒙古、甘肅和新疆為主要產區。
(2)北方冬麥區
分佈在長城以南,六盤山以東,秦嶺—淮河以北的各省區,包括山東、河南、河北、山西、陝西等省。是我國最大的小麥生產區和消費區,該區小麥的播種面積和產量均佔全國的2/3以上,有我國的「麥倉」之稱。
(3)南方冬麥區
分佈在秦嶺—淮河以南、橫斷山以東地區。安徽、江蘇、四川和湖北等省為集中產區,大部分為棉麥和稻麥兩熟制。本區居民以稻米為主食,故小麥商品率較高。
三:玉米
玉米屬高產作物,經濟價值較高,是我國最主要的雜糧,在糧食作物中僅次於水稻、小麥,居第三位。產量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玉米對自然條件要求不嚴格,在我國分佈很廣,各地都有分佈,其中以吉林、山東、河北、遼寧、四川產量最多。
四:其他作物
(1)高粱
高粱具有抗旱、耐澇、耐鹽鹼、適應性強的特性,所以在我國北方乾旱地區、澇窪及鹽鹼地區多有種植。高粱在我國分佈很廣,以東北平原最為集中,其次為黃河中下游和淮北平原一帶。
(2)穀子
穀子是我國傳統糧食作物。穀子具有較強的抗旱能力,需水量少,比小麥低1.5倍左右,對土壤要求不嚴格,生長期較短。
穀子容易儲藏,適宜作儲備糧,營養價值較高,主要分佈在淮河以北直至黑龍江的克山地區。
北大荒在我國的什麼地方?當地的主要農作物是什麼
這裡是冰雪故鄉,屬寒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區,暴虐的西伯利亞寒流長久地在這裡盤旋,因此,北大荒的冬季漫長 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從南至北由2.6攝氏度減到零下3.5攝氏度,極端最低溫度達零下40攝氏度!的確,寒冷是拓荒者面臨的首要勁敵。北大荒有複雜的自然地貌。它的北部是氣度不凡的小興安嶺地區。有莽莽山地,...
泥石流主要分佈在我國的什麼地區,滑坡和泥石流災害主要分佈在我國什麼地區
西南地區比較多,這裡主要是山區多,而且降水量也不少 還有就是黃土高原 主要是東面多些,迎風坡,降水多些 了,這裡主要是沒什麼植被,一下雨很容易就形成泥石流。我國泥石流的分佈,大致以大興安嶺 燕山山脈 太行山山脈 巫山山脈 雪峰山山脈一線為界。該線以東,泥石流分佈零星,該線以西的山區是泥石流集中分佈區...
科舉制衰落的代表性史實是什麼,科舉制在我國歷史上有什麼重要影響?
科舉制起於隋,完善於唐,到了明清逐漸衰落。我講兩個故事,就可以證明科舉制的衰落。儒林外史 的作者是吳敬梓,聊齋志異 的作者是蒲松齡,這兩位都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從他們所著的 可以看出來,但他們都是參加科舉終生未第,最後心灰意冷,專心著書。明清時期的科舉已不是選拔真正的人才了。著作 紅樓夢 的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