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誰能幫我對出這個下聯

2021-03-06 03:28:45 字數 3694 閱讀 6746

1樓:緣法皆空

朝潮夕汐,你我朝夕相處

分盆合盒,早晚分合收場

先選後逅,大小先後通吃

貴潰賤濺,貧富貴賤無異

2樓:笪潤達安陽

育才樓寒窗三載育英才

授業師熱心一片授偉業

3樓:郟發定靈萱

育才樓寒窗三載

育英才教科書

春秋苦讀教社科

4樓:節天千娟妍

雲南省大旱九月勞傷員

5樓:鄂縱陶珺

求學路坎坷不平造人才

6樓:那愷欒含巧

教學樓苦讀詩書為將來

7樓:匿名使用者

日陽月陰,山河日月永恆

8樓:更更

日陽月陰,山河日月不變

9樓:墨掣賞曉靈

真的是你們語文老師寫的?從聯律看,這隻能用作下聯啊?仄起平收而才可是平聲啊。

10樓:舒苑黨月朗

育才樓寒窗三載育英才

指明燈學海一生指光明

11樓:匿名使用者

坦談誠成 , 大家坦誠相對。

12樓:隨便用瓶洗髮水

這個很簡單:

朝潮夕汐,你我朝夕相處

明月星生,天上明星若然

13樓:匿名使用者

解剖上聯:

1、除了四字聯以外,必須先行找出節奏點,然後用節律竿確定平仄;例如這樣一條上聯:

三吳明清第一街水陸兩旺馳譽五湖四海

表面上看是個十七字聯,但可以確定為七字聯、四字聯和六字聯的結合。還可將七字聯細分為四字聯加三字聯。

2、標明平仄

先要全部標明,然後根據徵聯方的要求弄清是寬對還是嚴對。寬對則以解剖好的最小單元的幾個字聯為單位,從第一字開始的

三、五、七……位置上的字可以和上聯的相應位置的字平仄未必相反;而嚴對則必須上聯該字是平下聯必得為仄,反之亦然。未註明的你可以自行判斷。

3、下聯的構思

主要是承上啟下,而且下聯的意思和氣度要超過上聯為佳作。

4、工仗

第一是字數,這應該沒問題;

其次是字性:名詞對名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狀語對狀語、補語對補語……

食古有化:

一、三十兄開頭所說三點:

1、先看對徵聯的上聯是否有興趣;

2、上聯是否在我的知識結構範圍裡;

3、截至日期前那一段我是否相對有空。

我認同,只是兄單說對下聯的方法,是否應該擴大為「對對聯的方法」。懸聯者有時出上聯讓人對下聯,有時出下聯讓人對上聯,所談方法應該包括對上聯的和對下聯的。

二、把長聯先分割為若干段短聯的方法很正確,分割後根據各段的字數和內容確認各段屬於幾字聯。關於平仄,有一點應該說明,「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是以每個分割出來的小段為單位來說的,而不是以全句來算的。例如三十兄所舉的:

三吳明清第一街 水陸兩旺 馳譽五湖四海

「陸」在全句中是第九字,「旺」在全句中是第十一字,如按「一三五…不論」的規則,下聯相同位置的兩個字平仄可不講究,但是從分割出來的小段中,「陸、旺」卻是第二字和第四字,屬於「二四六…分明」的字,下聯相同位置的字的平仄必須講究,即「陸、旺」二字是仄聲,下聯相同位置的倆字必須是平聲。

每個小段的最後一個字,不管是一三五…還是二四六…,其平仄都必須講究。如上述聯中的「街、旺、海」,分別是三個小段的最後一個字,下聯相同位置的三個字的平仄必須與它們相反。

三、關於平仄聲問題。對聯應該講究平仄,以提高藝術質量。但是對平仄聲的辨別和分佈規律,初學者是不易掌握的,我們不要求每個人都把平仄規律都學好了再去對對聯,因此對平仄的要求可以放寬一些。

然而放寬必須有個底線,這底線就是:上聯的最後一字為仄,下聯最後一字為平。以前有過把仄尾句作下聯的做法,但根據聲律在楹聯中的長期應用實踐總結出的經驗,上聯收仄下聯收平逐步成為楹聯創作的一個規則(關於為何要把收仄句作上聯,把收平句作為下聯的問題,我曾經作過回答,見楹聯與駢文)。

有些出聯句讓人對的朋友,不管所出的句子末字是平還是仄,一律當作上聯,讓人對下聯,這是不妥的。所出句若末字是仄聲的,此句應作上聯,應讓別人對下聯;反過來,所出句若末字是平聲的,此句應作下聯,應讓別人對上聯。我在愛問中對對子,不管樓主認為自己所出的句子是上聯還是下聯,凡是末字為仄聲的,我都當作上聯處理,反之,凡是末字是平聲的,我都作下聯處理。

平仄聲的辨別,很多人只以現代普通話的四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為標準,這是不太對的。凡是現在讀上聲、去聲的字都當作仄聲,這是對的;但是凡是現在讀陰平、陽平的字都當作平聲,這就不對了。應該把陰平、陽平中的古入聲字剔出去作仄聲處理。

有人會問:現代人又不說古語,朗讀對聯的時候用的是現代話,為什麼還要辨別入聲字呢?理由如下:

1.平仄聲是一個歷史概念,平、仄本來就是依據古四聲(平、上、去、入)來歸類的,而不是按照現代的四聲歸類的。現代的陰平、陽平,在古代都屬於平聲一類,讀音沒有區別,值調都讀得高而平,而現在讀高而平的只有陰平,陽平的調值是由低往高上揚的,已經不平了。

如果一定要按照實際聲調調值是平的才稱為平聲的話,陽平就該歸到仄聲中去了,但是沒有誰會這樣做。既然今天的陽平雖然調值變了還算平聲,那麼古入聲也是這樣,雖然調值變了,還算仄聲。

2.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用普通話來朗讀對聯的,除了在公開表演的場合用普通話外,絕大多數人在吟讀對聯時,用的是自己的方言。老一輩的文人,如***、郭沫若、柳亞子、***等等,即便在公開場合吟詩對聯,都用自己的方言。

而很多方言目前還保留著古入聲(如粵語、贛語、客家話、湘語、吳語、晉語等等),如果把在普通話陰平、陽平中的古入聲字當作平聲,他們讀起來就不和諧。

3.字音在詩詞、對聯中,除了有聽覺上的韻律之外,還有一個視覺上的韻律問題。聽覺上的韻律叫「耳韻」,視覺上的韻律稱為「目韻」。

所謂「目韻」,就是詩人或詩詞愛好者在長期閱讀欣賞歷代詩詞的過程中,已經熟悉了某些字與某些字是押韻的或和諧的,而某些字與某些字是不押韻或不和諧的,儘管用他自己的方言或普通話讀時實際不是那樣,但是如果該用平聲字的地方用了仄聲字,就會覺得不順眼;反之,他們熟悉了古詩詞中某些字與某些字是經常押韻的或和諧的,就感到順眼。這就叫「目韻」,這是升堂入室的文人才達到的境界。

「行空天馬」提出對聯的平仄與時俱進的問題,確實值得思考的問題。其實五四時期就有人提出詩歌新格律的問題了,以後也一直有人在進行**和實踐,但在實踐中遇到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故迄今還沒有形成一套新的平仄規則,箇中有較複雜的原因。平仄的問題是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但是歷史的承傳是不能也不可能割斷。

平仄規則不是靠幾個人憑著願望製造並用行政手段可以推行的。普通話中念陰平、陽平的古入聲字與真平聲字相對時確實不太和諧,天馬提出應該一律作平聲處理。這種意見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有點矯枉過正。

首先,平仄的概念是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約定俗成的,少數文人可以倡導和整理,但不可能規定;其次,現在除了地道的普通話外,大多數方言尚可分辨入聲,包括原來列為北方方言的徽語和晉語,就是北京周邊的河北省,其聲調與北京話也差別很大;再次,漢字中的許多入聲字為人所熟悉,尤其是一些常用的入聲字,如「白百別國食足宿一七八十」等,即便是分不出入聲的方言的詩歌對聯愛好者都很熟悉的。

我的意見是:在不太講究平仄時,現在念陰平、陽平的入聲字在對聯的中間可作平聲處理,但不能在聯腳作平聲處理。在嚴格講平仄時,則入聲字仍要作仄聲。

上面談到,對聯的平仄是可以放寬的,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對聯中,如同偏旁的對聯,拆字的對聯,謎語對聯等,但能同時注意平仄不是更好嗎。

參考資料

誰能對出這個下聯?小弟願出20分

士心志,志士,金戈縱橫炎火內,奪萬金 志心,銀馬馳騁草莽中,追數銀 萬事畏志,還念士心金銀亦難移!山石巖,巖山,剛壁八方淼水圈,此情堅 岩石,柔韌乾坤土塵中,唯意峭。萬事如巖,同贊山石堅峭雙扶持。超佩服現今能人怎這麼多 日月來明,明日,暖意四溢眾自人裡,把心暖 明月,寒光bai鋪灑山嶽du間,使人寒...

這個對聯誰能對出下聯啊,誰能對出下聯

1.龍子東望 一國小人共叩首 這個是最客氣的,龍子 是指龍的子女,這裡把韓國人看做小人 2.雄獅東吼 遍土高麗齊屈膝 高麗是對韓國人的貶義稱呼,高麗是才查的 3.雄雞東鳴 半島王八同瑟瑟 中國叫一聲,韓國人全嚇得發抖!全部自創!下聯是 東鳥西飛,遍地鳳凰難下足 化用 東鳥西飛,遍地鳳凰難下足 南麟北...

誰能對出這些上聯,我出上聯,誰能對下聯

花滿柳溪春正好 風迴雪嶺月無虧 勁鬆沐雪知高潔 翠竹臨風顯瘦剛 王安石詠竹詩 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凌空雁上行雲路 擊水鯨遊覽海途 臨泉聽得春之曲 倚檻攀來月裡花 漪汾吹皺一池秋 玉魄布成千山雪 槐蔭作伐成佳話 銀漢何辜隔恨星 秋來汾水如流碧 夏至天山尚掛冰 疊翠千山春一色 飄紅萬樹葉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