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張九齡的《感遇》其二中,有句詩是:運命惟所遇,迴圈不可尋。此句中的「惟」,副詞,意思是隻,只是。
兩句詩的現代漢語是:運命的好壞,只是由於遭遇的不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復始的自然之理一樣,是無法追究的。
2樓:文以立仁
詩中的「惟」:動詞,在於。如《書·大禹謨》:「德惟善政,政在養民。」
運命惟所遇:命運如何在於遭遇。
運命惟所遇,迴圈不可尋。——命運的好壞在於遭遇的不同,就像天道迴圈一樣其中的奧妙難以捉摸。
3樓:明眸朱脣
丹橘的命運、遭遇,在心中久久縈迴,詩人思緒難平,終於想到了命運問題:「運命惟所遇,迴圈不可尋。」看來運命的好壞,是由於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復始的自然之理一樣,是無法追究的。
這首詩讓我們地聯想到當時朝政的昏暗和詩人坎坷的身世!這首待平淡而渾成,短短的篇章中,具有正反起伏之勢,而詩的語氣卻是溫雅醇厚,憤怒也罷,哀傷也罷,總不著痕跡,不露圭角。
惟字是用來表示只有、僅僅、只是、希望等意思,常用做動詞或副詞。「惟」與「唯」兩字多可互通使用,只在部分特定詞語中不通用。
4樓:林
①《動》思考;考慮。《墨池記》:「惟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陳情表》:「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
②《副》只;只是。《木蘭詩》:「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③《介》因為。《少年中國說》:「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
④《助》句首表語氣希望。《中山狼傳》:「惟先生速圖。
」【辨】惟,唯,維。「惟」本義是思;「唯」本義是答應;「維」本義是繩子。但在「思」的意義上「惟」、「維」通用;在「只」的意義上「惟」、「唯」通用;作助詞表語氣時三個字都通用。
【惟度】思量;揣度。
在古漢語字典裡"善"的解釋有......
5樓:狂曠念鴻禧
1、美好。與「惡」相對。如擇善而從。
2、友好,友善。與-----交好。如:素善留侯張良。
3、熟悉。如:這人好生面善。
4、讚許。如: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
5、擅長,善於。如:京中有善**者。
6、修補,通「繕」。如:善刀而藏。
7、好好地。如:不如因善遇之。
8、輕易地,隨便地。如:不肯善罷甘休。
"且"的古漢語字典解釋 10
6樓:青衫舊痾
● 且jūㄐㄩˉ
◎ 文言助詞,用在句末,與「啊」相似。
◎ 多的樣子。
◎ 農曆六月的別稱。
◎ 敬慎的樣子:「有萋有~」。
◎ 古同「趄」,趑趄。
李敖還說過"且"字的本意好像是***吧。
7樓:匿名使用者
「且」jū 字在古代不忍直視嗎?震驚!!
看到「一旦忽萎死,起根視之。皆白如玉回,且蘭芽答勃然,初不可解,以為無福消受」。原來,**於《浮生六記》,這部書主要調敘了夫妻閨房之樂,通篇文章,居然還進入了學生的課本!!!!
太汙了。查了下「」1、且」字,在中國古代代表男性***.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在金文中,「且」就是男根形狀。
大家熟知的可能是「龜」和「鳥(diǎo)」兩個字.這兩個字也是象形字,但與「且」相比,他們都不是正宗的男性***代表,「且」字才是中國古代代表男性***鼻祖.2、「祖」是神馬意思?
衣服脫在一邊露出「且」?還是示字旁露出來祭拜列祖列宗。3、「且行且珍惜」,你的屌再行,也得悠著點。
4、」粗「 ,去掉米,短粗短粗的
古漢語詞典裡面「引」字的十種解釋
8樓:
引的基本釋義:
(1)拉開(弓)。
出自:西漢劉安《塞翁失馬》:「丁壯者引弦而戰。」
譯文:壯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戰。
(2)延長;伸長。
《三峽》:「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
出自:南北朝酈道元《三峽》:「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
譯文:經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
(3)拉;牽引。
出自:西漢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譯文:侍從有人要拉相如去受刑。
(4)延請。
出自:西漢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乃設九賓禮於廷,引趙使者藺相如。」
譯文:在殿堂上安排了九賓的大典禮,宴請趙國使者藺相如。
(5)帶領。
出自:西漢司馬遷《垓下之戰》:「項王乃復引兵而東。」
譯文:項王於是又帶著騎兵向東跑。
(6)招出;牽連。
出自:漢代班固《蘇武傳》:「虞常果引張勝。」
譯文:虞常果然供出了張勝。
(7)拿;舉。
出自:魏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引壺觴以自酌。」
譯文:舉起酒杯自湛自酌。
(8)招引;引來。
出自:魏晉王羲之《蘭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
譯文: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輝映環繞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為流觴的曲水。(9)避開;退卻。
出自:北宋司馬光《赤壁之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
譯文:雙方剛一交戰,形勢就對曹軍不利,於是全軍逐步退往長江以北駐紮。
(10)掉轉。
出自:西漢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
譯文:過了些時候,藺相如出門,遠遠看見廉頗,就掉轉車子避開他。
擴充套件資料
含有「引」的成語
1、引而不發
讀音:yǐn ér bù fā。
解釋:拉開弓卻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於啟發引導,也比喻做好準備暫不行動,以待時機。
出自:戰國孟軻《孟子·盡心上》:「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中道而立,能者從之。」
譯文:君子如教人射箭,拉開了弓卻不發箭,做出躍躍欲試的樣子,他站在正道的中間,有能力的就會跟著他去學。
2、引風吹火
讀音:yǐn fēng chuī huǒ。
解釋:利用風來吹火,使火越燒越旺。比喻從中煽動,挑起事端。
出自:宋代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三:「因風吹火,用力不多。」
譯文:藉著風力吹火,無須用太大力氣
3、以瞽引瞽
讀音:yǐ gǔ yǐn gǔ。
解釋:讓盲人給盲人引路。比喻讓愚昧無知的人去引導愚昧無知的人,只能使其更加迷惑。
出自:洪秀全《原道覺世訓》:「怪人佛老之徒出,自中魔計,以瞽引瞽,訛人以不可知之事,以售己詐。」
9樓:匿名使用者
基本字義
1. 拉,伸:~力。~頸。~而不發。~吭高歌。
2. 領,招來:~見。~子。~言。~導。~薦。拋磚~玉。
3. 拿來做證據、憑據或理由:~文。~用。援~。
4. 退卻:~退。~避。
5. 舊時長度單位,一引等於十丈。
6. 古代柩車的繩索:發~(出殯)。
詳細字義
〈動〉1. (會意。從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將射發。本義:拉開弓)
2. 同本義
引,開弓也。——《說文》
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孟子》
引弓而射。——《淮南子·說林訓》
臣為王引弓,虛發而下鳥。——《戰國策·楚策》
長城以後,引弓之國,受命單于。——《史記·匈奴列傳》
丁壯者,引弦而戰。——《淮南子·人間訓》
柄鐵摺疊環復…引之長丈許。——明· 魏禧《大鐵椎傳》
3. 又如:引手(引箭手);引弓(拉弓);引滿(拉弓至滿)
4. 拉,牽挽
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嬰兒啼。——《呂氏春秋·察今》
引相如去。——《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引車避匿。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引之),拉他(表示好感)。——《世說新語·方正》
5. 又如:引日(拉轉日輪);引手(拉回手);引曳(牽拉)
6. 延長;延續
子子孫孫,忽替引之。——《詩·小雅·楚茨》
7. 又如:引日(拖延時日);引年(延長年壽);引時(遷延時日)
8. 伸著
引首顧曰。——馬中錫《中山狼傳》
使者持刀趨前,濟引頸待之。——《新唐書·卓行傳·甄濟》
9. 又如:引首(伸長頭頸,抬起頭。形容殷切盼望);引手(伸手);引頸(伸長頸項);引臂(伸臂)
10. 牽連;攀供
果引張勝。——《漢書·李廣蘇建傳》
11. 又如:引附(攀附);引逮(株連捕)
12. 引導
引之表儀。——《左傳·文公六年》
13. 又如:引轉(扭轉;轉回);引風吹火(引風助火勢。喻指煽風點火,加重事態);引商刻羽(指講究聲律、造詣很深,有很高成就的**演奏)
14. 帶領
復夜引兵。——《資治通鑑·唐紀》
15. 又如:引奏(向帝王稟告、上書);引領(帶領);引線(告密、引路捕人者)
16. 引決、自盡
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文選·潘岳·寡婦賦》
17. 又如:引決(自殺);引訣(引決);引藥(服毒自殺)
18. 援引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諸葛亮《出師表》
引入上諭中。——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19. 又如:引喻失義(援引例證以明理而失去大義);引經據古(引用經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為根據)
20. 薦舉
兩人相為引重,其遊如父子然。——《史記·魏其武安侯傳》
21. 又如:引援(推舉;引薦);引預(引薦,使之參與)
22. 招致
必親引問。——《資治通鑑·唐紀》
23. 又如:引納(招致接納);引惹(招惹)
24. 執持如:引杖(持杖);引杯(舉杯。指喝酒)
25. 退避
自引而起。——《戰國策·燕策》
引次江北。——《資治通鑑》
26. 又如:引避(引退,迴避);引遁(退卻,逃走)
27. 選用 如:引賢(選用賢才)
28. 吸引
引入黃婆洞。——《廣東軍務記》
29. 又如:引類呼朋(呼引同類);引狗入寨(比喻主動把敵人或壞人引進來);引流(導引水流)
30. 辭職 如:引老(告老。年老辭官);引去(離去;退去)
31. 舉起;豎起
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戰國策·燕策》
32. 又如:引耳(豎著耳朵);引飲(舉杯而飲)
33. 承認
權引咎責躬。——《三國志·吳志》
34. 又如:引伏(服罪);引過(承認過失);引罪(承認罪過)
35. 延請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史記·魏公子列傳》
36. 取過來,拿出
10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術語。見載於清施定庵《弈理指歸圖·凡例》。大致有兩種含義:
(1)指引回被敵方切斷的棋子。近人徐去疾《圍棋入門》:「自遠應援圍中之子,使其乘機得出曰『引』。
」或相當於現代的「渡」。(2)即「退」。徐潤周《圍棋術語圖說》:
「引,也是引回之意。」古漢語詞典裡面「引」字的不止十種解釋 見 http://baike.
"司"在古漢語中有幾種解釋
11樓:你問我我問誰阿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
司sī ㄙˉ
1. 主管,操作:~法。
~機。~令。~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別方向的儀器,為現在指南針的始祖)。
~空(a.古代****中掌管工程的長官;b.複姓)。~徒(a.古代****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長官,後為丞相;b.複姓)。~馬(a.古代****中掌管軍務的長官;b.複姓)。
~寇(a.古代****中掌管刑獄、糾察的長官;b.複姓)。
2. 官署名稱:人事~。
3. 視察:~日月之長短。
4. 姓。
康熙字典解釋
〔古文〕《唐韻》《集韻》息茲切《韻會》新茲切《正韻》相諮切,音思。《說文》臣司事於外者。《玉篇》主也。《書·大禹謨》茲用不犯於有司。
又《高宗肜日》王司敬民。
又《周官》欽乃攸司。《禮·曲禮》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典司五眾。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水、司木、司草、司器、司貨,典司六職。
又州名。《晉書·地理志》司州,漢司隸校尉所部。魏氏置司州。
又《廣韻》姓也。《左傳》鄭有司臣。
又《正字通》司徒,司馬,司空,皆複姓。
又《集韻》《韻會》《正韻》相吏切,音笥。義同。《前漢·敘傳》民具爾瞻,困於二司。《注》師古曰:司,先字反。《王粲·酒賦》酒正膳夫冢宰是司,虔濯器用,敬滌蘊饎。
又與伺通。《前漢·高五王傳》魏勃常早掃齊相舍人門外,舍人怪之,以為物而司之,得勃。
又《灌夫傳》太后亦已使司。
又《容齋隨筆》司有入聲。如白居易詩:四十著緋軍司馬,男兒官職未蹉跎。
一為州司馬,三見歲重陽。武元衡詩,惟有白鬚張司馬,不言名利尚相從是也。○按司字有平、去二聲。
白、武二詩所用,當系去聲讀作入聲者,無據,不可從。
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解釋
【卷九】【司部】司
臣司事於外者。從反後。凡司之屬皆從司。息茲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臣司事於外者。外對君而言,君在內也,臣宣力四方在外,故從反後。鄭風,邦之司直。
傳曰:司,主也。凡主其事必伺察恐後,故古別無伺字,司卽伺字。
見部曰:覹,司也。,司人也。
人部曰:伏,司也,司望也。頁部曰:
,司人也。部曰:,司也。
豸下曰:欲有所司殺,皆卽今之伺字。周禮師氏,媒氏,禁殺戮之注皆雲:
司猶察也,俗又作覗,凡司其事者皆得曰有司。從反後。惟反後乃鄉後矣。
息茲切。一部。凡司之屬皆從司。
古漢語翻譯,所 古漢語翻譯
文言虛詞 所 文言翻譯 su 1 名 處所 地方。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 成反覆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促織 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 碩鼠 樂土樂土,爰得我 2 名 合理的結果 應有的歸宿。原君 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仇,名之為 固其 也。3 代 1.放在動詞或動短語前,組成...
也 在古漢語詞典中有哪些解釋, 於 在古漢語詞典中有哪些解釋?????
十一 也 一 句末語氣詞,1 表示判斷語氣。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鄒忌諷齊王納諫 張良曰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鴻門宴 2 句末語氣詞,表示陳述或解釋語氣。例 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齊桓晉文之事 雷霆乍驚,宮車過也。阿房宮賦 3 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 感嘆的語氣。鳴呼!滅...
因 在古漢語詞典中有哪些解釋, 為 在古漢語詞典中有哪些解釋?????
十三.因 一 介詞。1 依照,根據。罔不因勢象形。核舟記 變法者因時而化。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2 依靠,憑藉。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山河 過秦論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燭之武退秦師 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傳 3 趁著,趁此。不如因而厚遇之。鴻門宴 因擊沛公於坐。鴻門宴 4 通過,經由。因賓客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