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李成隆
一、「社會類」長紀錄片佳作的主要創作特色
縱覽本屆長紀錄片獲獎優秀作品,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突出特色、共性與進步,一是節目內容更具「深刻內涵」;二是節目表述更注重濃厚的「人文關懷」精神;三是節目敘事方式更「多樣化」。
1、 節目內容更具「深刻內涵」:
「用自己的思想去影響另一部分人的思想,用自己的話語權去影響社會**」。因此,中外的紀錄片作者在拍攝題材的選擇上及節目內容的主題思想表達上都頗費心血。
由湖北電視臺張以慶編導的《幼兒園》和**電視臺王宇編導的《童年時我在流浪》在題材選擇和節目內容對主題思想的表達上都做到了內涵深刻、發人反思、給人啟迪。《幼兒園》和《童年時我在流浪》屬同類社會題材,前者為兒童問題片,後者屬問題兒童片。張以慶的《幼兒園》讓觀眾在他營造的輕喜劇氛圍中自然而然地反思時下我們國家、社會、學校、家庭所共同面臨、應共同負責、需共同解決的幼兒成長教育中普通存在的弊病及問題;王宇的《童年時我在流浪》營造的悲情氛圍令觀眾明確清醒地感悟到問題兒童的成長教育,不僅僅需要社會、**、學校的關注、幫助,更需要良好的家庭環境。
這兩部**的內容所反映和**的都是極其嚴肅的社會主流問題。
大連電視臺李汝建的長紀錄片《老宅2003》,紀錄了在每個中國大城市都有的生活在最底層的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但是,透過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我們從一個側面看到了中國社會一百年來的一個發展程序、一段歷史、一種生存狀態,老宅濃縮了我們現今時代正在發生的變化。雖然百年老宅在記者拍攝結束後已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而消失了,但本紀錄片將老宅裡的人和事、老宅所承載的生命印跡、老宅所反映的現實社會發展的一個側面都定格在了歷史的瞬間。
長片組的評委們一致認為,本片並沒有消極地去講陰暗面,而是客觀、真實地介紹了變化中的社會已影響和改變著老宅里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我認為,這部**區別於過去那種從表面去關注弱勢群體的紀錄片,它從獨特的角度傳達了其深刻的內涵。
**電視臺程勇編導的《你想要什麼》用最簡捷的社會調查式方法,隨機採訪了百餘人,面對記者提出同樣的問題,社會各個階層、各種職業、各種年齡的人們有著各種不同的表達,不僅為觀眾真實地展現了一幅現代社會的世俗畫,更有意義的是透過人與人之間看似簡單的提問和回答的背後,也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較為豐富的內涵,從而使我們從一個側面對當前存在的一些社會問題、社會現實產生思考和感悟。
與反映社會問題類節目相比,讓節目在思想內涵上更加深刻也表現在對關係國計民生的社會重大時政事件進行報道的紀錄片中。在眾多表現去年「非典」事件的紀錄片中,有兩部優秀紀錄片製作精良、內涵豐富、思想深刻。一部是鳳凰衛視與北京電視臺的4位編導聯合制作的長紀錄片《北京一日》,另一部是杭州電視臺4位編導聯合制作的長紀錄片《呼吸》。
兩部**以不同的表現形式紀錄了在北京和杭州兩座城市裡發生的抗「非典」戰役。在《北京一日》裡,製作機構同時派出了五個攝製組奔赴抗「非典」中最受社會大眾關注的不同層面,以一天從早到晚的時間為敘事方式,紀錄了最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影響力的不同機構裡的特殊人物的特殊故事,故事背後的內涵極富思想性和震撼力。《呼吸》一片採用備忘錄日記筆體梳理回顧了那段特殊的歷史。
它選取大事件中發生的典型事例、典型人物為紀錄物件,多側面、多層次、多角度地再現歷史、敘述故事,它以三條敘事線索平行交叉而有序地介紹了主體:地方**的危機處置機制;醫療衛生部門與時間賽跑挽救「非典病人」;被隔離群眾的「非典」生活。該片敘事成功的關鍵之一就是節目內涵的豐富及深刻使其富有藝術的「生命力」。
這兩部節目的主題無疑對今天需要民族凝聚力有著積極的引導作用和影響。
2、節目表述更注重濃厚的「人文關懷」精神:
「最具人情味的作品最能打動人心」。在這個方面,本屆獲獎的優秀作品都有著共同的進步和突破。紀錄片《幼兒園》裡伴隨著「好一朵茉莉花」那天使般稚嫩美妙的童聲演唱,透過孩子們天真活潑的臉龐、兩小無猜般純潔的友情和充滿童真、童趣的話語,創作者傳達著人們對真、善、美世界的嚮往、懷念與追求;紀錄片《童年時我在流浪》,我們從故事主人翁命運的變化之中,感受到了創作者不僅在紀錄事件,而且還飽含著深切的「人文關懷」精神和真心、真情、真愛去救助流浪兒,以及呼籲社會改變不良社會現象的責任感、使命感。
令長紀錄片評委們特別欣賞的就是這種以平民的心態和平等交流的關係進行創作的工作方式。上海紀實頻道江寧、姜偉編攝的長片《小小讀書郎》裡,我們同樣感受到了創作者和節目故事所飽含的真心、真情與真愛。因為編導具有的愛心,才有可能抓住遠離上海發生於福建偏遠山區的這個拍攝題材,讓人由衷地感悟到:
雖然孤兒們被親身父母所拋棄,但是有了許多富有愛心的善良人們的精心照料,孤兒不孤,她們身心健康。尤其是節目故事的結尾,畫面上7個小女孩高高興興上學的背影,伴隨著主人翁明修師傅起點題作用的畫外音也極富社會教育意義:「培養她們上學,學好知識,好回報社會上這麼多有愛心且幫助過她們的人」。
屬同樣的題材,重慶電視臺攝製的《陳小梅進城》是反映當今中國農村城鎮化社會變革中,一個普通山區農家女孩求學成長史的命運變化故事,最打動人心的還是愛心傳遞和陳小梅懂得回報社會與父母「養育之恩」的傳統親情與美德。
3、 節目敘事方式更「多樣化」:
一是人物傳記片敘事方法有突破。由**電視臺新影製作中心艾辛編導的長紀錄片《走近***》,找到了與以往不同的敘事手法和角度,一改過去人物傳記片編年體的結構程式,將***一生經歷的革命歷史事件作為敘事背景,以平民化和生活化的視角,首次披露的一些珍貴的影像資料和一個個鮮為人知的「人性化」故事敘述,使觀眾感受到了偉大的人格魅力,讓***從「神壇」上走下來了,從而拉近了領袖與人民的距離。這是「新影」已做的第5部有關***的人物傳記片,它與同型別同題材的大型人物紀錄片相比,運用了新穎的突破傳統的敘事手法,這是本片最成功之處。
二是「社會調查報告體」的敘事方法使社會類節目更鮮活、更真實、更深入。紀錄片《老宅2003》的作者在社會類題材的敘事手法上做了大膽、獨特的鏡頭語言形態的創新和探索。該片運用「社會調查報告體」的敘事方式使內容更真實、更深入、更鮮活。
作者採用的六個章節的「分段式」敘事結構,從不同側面反映了老宅裡幾十戶平民的生存境遷、生命步履以及他們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艱辛和願望。他們主要採用了攝像和訪談由一人同步完成的創作方式,用跟移的拍攝方法,通過一個又一個的長鏡頭組合來紀錄老宅裡一家一戶的生活。長紀錄片的評委們一致認為這種用真心、真情、真感覺去創作的探索精神值得提倡,是紀錄片創作手法「多樣化」的有益嘗試。
上海紀實頻道的樑子和幹超靠自編**自己錄音製作的《房東蔣先生》又是另一種風格的「社會調查報告體」的紀錄片。拍攝者以租房者身份與被拍攝者房東蔣先生近距離接觸,對蔣先生六十年的生活經歷與心路歷程做詳細的調研,這種對特殊人物的紀錄也從特殊的視角見證了上海市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的各種變遷。雖然這種與被拍攝者共同生活的體驗式、調研式的創作方式早已在國外紀錄片和電影故事的創作中運用過,但是在我國目前的專業紀錄片人中還是少見的,也不失為一種有益的探索。
三是「偵探故事片」的創作手法運用於法制紀錄片,使節目更具可視性、娛樂性和說服力。由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祁少華編導的《狙擊英雄》和該片姚宇編導的《血字》都屬同類題材中創作手法新穎、獨到的精品紀錄片。《狙擊英雄》在題材和創作手法上都面臨極大的難度和挑戰,主創人員找到了最成功的敘事方式和敘事結構,全片基本依靠「真實再現」來推進故事程序,其「真實再現」歷史故事的水準很高,創作者對歷史場景、人物歷史形象及歷史故事的敘述都按歷史的原貌來設計、演繹,再現的真實程度幾乎達到了「真假難分」的收視效果。
近幾年,以偵探破案為題材製作的紀錄片很多,怎樣才能做出新意、做出特點?紀錄片《血字》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它突破了以往偵探片的敘述方式和拍攝模式,也是主要依靠「真實再現」來推進故事。
我們認為該片故事構思嚴謹、結構巧妙,借用層層設定懸念再層層揭祕的偵探電影故事片的手法來和推進本片,講述案情「一波三折」,使故事充滿了懸念、獵奇、緊張、刺激等「娛樂化」元素而增強了「可視性」。
四是將「情緒線」作為一種主要的敘事手法增強作品的感召力。作為此次參評的優秀紀錄片,每部**都有其獨到的講述故事的表現手法,將人物的悲、歡、喜、怒等「情緒」作為一種明顯的「內在」與「外在」敘事線索而形成獨特的風格。該片99%的鏡頭都來自同一個屋簷下,故事要精彩也很不容易。
張以慶找到了很好的「情緒元素」作為「外在」的敘事主線來影響觀眾的收視情緒。在紀錄片《老宅2003》、《童年時我在流浪》、《小小讀書郎》、《呼吸》、《北京一日》、《血字》、《新藏線上》 都有其令人感動的符合本題材的或明顯或含蓄的「情緒」敘事手法的優秀表現。
二、「人文類」長紀錄片呈現新的創作形態及發展趨勢:
縱觀本屆參評的「人文類」題材的長紀錄片,比往屆同類作品也有了明顯的進步。但是,與「社會類」題材的紀錄片相比,特別優秀的作品數量還是較少。怎樣將深奧的科學知識與多種電視藝術創作手法相結合,達到「寓教於樂」的觀眾收視效果?
怎樣找到「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完美的結合點?真正能夠更多地進入國際評獎和國際市場銷售的熱門題材就是「人文類」和「自然類」紀錄片,紀錄、儲存和挽救「正在消失的文明」的「人文類」紀錄片也是我們應盡的職責。因此,我認為,更應好好地研究該類題材優秀作品的創作特點及規律,借鑑國際上成熟的、受觀眾歡迎的創作技巧,提高我國「人文類」紀錄片的品質。
儘管目前我國的「人文片」創作水平還有待提高,但我們對勇於參加難度極大的此類節目製作的機構和創作人員的探索精神還是非常敬佩。從此次參評的優秀「人文類」長紀錄片來看,有以下兩方面主要的、突出的創作特色。
1、注重並運用紀錄片「故事化」的創作手法,融入大眾「娛樂化」元素。
目前國際上流行的該類題材的創作風格還是比較多樣的:有紀實性與科考性巧妙結合的創作風格;有將科學性與故事化、紀實性完美結合的;有運用「故事化」手法,基本靠「真實再現」講述歷史文化的。在此次的參評作品中,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宮一寧編導的《鳳棺迷魂》不愧是現時中國「人文類」紀錄片的精品。
本片是歷經9個月精心製作的考古紀錄片,它大量使用了考古現場的第一手資料,從考古挖掘、考古發現、考古論證三個層面,追蹤紀錄了考古人員針對一座一千年前的契丹古墓的研究全程。本片講述了一段曲析的考古經歷,推測著一個契丹無名女屍神祕的身世和離奇的死因,從而再現了契丹古老久遠的風俗與歷史片斷。為了避免一般考古題材拍攝的枯燥無味,將專業史學知識與平民視角找到最佳結合點,全篇以一個考古專家塔拉為主要人物不斷地作問題的提出、猜測、解疑、定論等全部敘事過程,並且將「真實再現」的「故事化」情節與人物訪談中講述的真實故事有機地融為一體,將「真實再現」的情景與考古科學研究中的發現以動畫特技效果融為一體,從而形成視覺效果的互補、互動和衝擊。
2、調動多種創作元素達到完美的整體藝術效果。
優秀的「人文類」紀錄片不單是編導對故事的題材選擇、獨特敘事結構的精心設計,還表現在攝影、燈光、音效、**、電子編輯合成、播音等各工種的創作人員素質是否專業,大家在各個環節是否都共同追求高水準、高品質。《鳳棺迷魂》除了有優秀的編導之外,還有優秀的攝影,考古過程的拍攝極其細膩,畫面構圖講究,全篇的影調也可看出精心設計和處理協調,對人物及考古發現的文物燈光設計和處理也極考究,現場音效、**處理與內容很協調,音效設計增強了節目的「故事化」效果,電子特技的「三維」處理也使該片的「科學性」增強了真實、可信的說服力和可視性。與《鳳棺迷魂》取材於同一考古事件的福建電視臺社教中心編導趙勇、陳華偉製作的《一座古墓與一段消失的文明》,以紀實的手法為主要拍攝方式,以層層設疑、層層揭祕的編輯手法,讓我們得到了許多有益的歷史文化知識。
從福建到內蒙古的考古現場千里迢迢,創作人員對「考古」新發現的「人文類」題材的敏感性和以科考的視角認真的創作態度也令我們感動。陝西電視臺編導田瑗、楊光、張燕菊共同編導的《復活》也屬較優秀的關於考古的「人文類」紀錄片,該片的創作人員花了幾年的時間,長時間的、極有耐心和細膩地全程紀錄了若干年來法門寺絲綢由中外專家聯手進行的修復工程。敘事手法基本是全紀實的跟蹤,但編導構思和攝像、燈光、音效也很講究。
新疆電視臺紀錄片部的編導寧照宇、何明攝製的《發現摩尼教洞窟》也以探索和發現的精神及眼光拍攝了這部考古性的「人文類」紀錄片,編導主要用紀實手法來探祕和揭祕,攝影對畫面的拍攝講究。甘肅電視臺高巨集明編攝的「人文類」紀錄片《沙石的話語》題材獨特,畫面精美,將紀實性和藝術性、知識性融為一體。片中一些奇特的事件和場面為觀眾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
綜上所述,我們為紀錄片界越來越多的題材豐富、手法多樣、內涵深刻、製作精良的優秀作品感到欣喜,為一些製作人和製作機構在創作藝術上勇於創新的精神所感動。
求紀錄片人生果實,求紀錄片人生果實
提取碼 264g人生果實的劇情簡介 一部極其感人的紀錄電影 積存時間的生活 日本導演伏原健之拍攝,由日本影后樹木希林擔任旁白,日本現代陶淵明津端夫婦生活紀錄片。藉由津端修一夫婦豐富的生活閱歷,一幢深居林間的小屋,探索那些深藏於時間長河中的真正瑰寶。一部極其感人的紀錄電影,由新聞工作出身的日本導演伏原...
關於美國西部的紀錄片,關於美國的紀錄片
首推美國往事,其次是教父三部曲,他從側面反映了義大利的發展。教父還是很有看頭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請大神推薦幾本可以系統介紹美國西部的書或者紀錄片。被解救的姜戈 講述了黑奴為了解救其妻子而英勇鬥爭的故事,將南北戰爭與黑奴制度放在一起。與狼共舞 講述了兩種顯著文化之間的衝突,描述了美國中尉到達邊界後與印...
央視紀錄片是真的嗎,央視紀錄片都是真的嗎?
央視的紀錄片有很多種型別,像動植物類的紀錄片就是實地拍攝的。還有一些回 關於文化類答紀錄片,例如 舌尖上的中國 這類紀錄片,都是取自真人真事。還有一種型別就是解謎都市傳說之類的。這種一般而言都是根據現有的資訊呈現出來的,目前並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內容的真偽。像這種紀錄片就以娛樂的性質去看待。央視出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