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者

2021-03-07 06:25:58 字數 5256 閱讀 4845

1樓:匿名使用者

蔡倫和造紙術

公元105年,蔡倫在東漢京師洛陽總結前人經驗,改進了造紙術,以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為原料造紙。大大提高了紙張的質量的生產效率,擴大了紙的原料**,降低了紙的成本,為紙張取代竹帛開闢了的前景,為文化的傳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畢昇與活字印刷

被譽為「文明之母」的印刷術,是四大發明之一。中國古代早在宋代畢昇時期,已有人試驗以木為原料製作活字,因木字遇水膨脹,效果不佳,而未成功,畢昇才改木為泥發明用泥製作活字。然此後不久,木活字印刷研製成功並得以發展和推廣,西夏文《吉祥遍至口和本續》等木活字本和維吾爾文木活字的出土為此提供了實物證據。

指南針指南針的發明並無確切的時間及發明者出現,在北宋曾公亮的《武經總要》中曾提及在行軍時用「指南魚」來幫助辨別方向,至於「指南魚」則是一片薄如魚狀的鋼片,五分寬,兩寸長,肚皮處有下凹,形狀有如小船般,在經過磁化的步驟後,浮於水面!

火藥火藥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火藥,顧名思義就是(著火的藥)。它的起源與煉丹術有著密切的關係,是古代煉丹士在煉丹時無意中配製出來。

2樓:拽拽鷹

蔡倫和造紙術

蔡倫生活在東漢和帝時候,他是桂陽人,桂陽就是現在的湖南來陽一帶。在蔡倫出生的幾十年前,我國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次起義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封建統治,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從東漢初年到漢和帝時期,農業和手工業都不斷進步。社會經濟的發展,對紙張的生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蔡倫從小就到皇官裡去當太監,擔任職位較低的職務——小黃門,後來得到漢和帝信任,被提升為中常侍,參與國家的機密大事。他還做過管理宮廷用品的官——尚方令 ,監督工匠為皇室製造寶劍和其他各種器械,因而經常和工匠們接觸。勞動人民的精湛技術和創造精神,給了他很大的影響。

當時,蔡倫看到大家寫字很不方便,竹簡和木簡太笨重,絲帛大貴,絲綿紙不可能大量生產,都有缺點。於是,他就研究改進造紙的方法。

蔡倫總結了前人造紙的經驗,帶領工匠們用樹皮麻頭、破布和破魚網等原料來造紙。他們先把樹皮、麻頭、破布和破魚網等東西剪碎或切斷,放在水裡浸漬相當時間,再搗爛成漿狀物,還可能經過蒸煮,然後在席子上攤成薄片,放在太陽底下晒乾,這樣就變成紙了。

用這種方法造出來的紙,體輕質薄,很適合寫字,受到了人們的歡迎。東漢元興元年(公元一0五年),蔡倫把這個重大的成就報告了漢和帝,漢和帝讚揚了他一番。從此,全國各地都開始用這樣的方法造紙。

造紙技術很複雜,不可能是某一個人憑空想出來的;事實上,在蔡倫之前,勞動人民已經用植物纖維來造紙了。所以我們不能說紙是蔡倫發明的,但是也應該肯定蔡倫對改進造紙技術是有很大貢獻的。

蔡倫帶領工匠改進造紙方法,造出了質量較高的紙。他提出用樹皮、麻頭、破布、破魚網來做原料,也是造紙技術的一大進步。這些原料**廣泛,價錢便宜,有的還是廢物利用,因此可以大量生產。

至於用樹皮做原料,更是一個新的發現。後代人用木漿造紙,就是蔡倫用樹皮造紙的啟發。

蔡倫改進造紙方法成功,這是人類文化史上一件大事。從此,紙才有可能大量生產,給以後書芨的印刷創造了物質條件。

在蔡倫以後,別人又不斷把他的方法加以改進。蔡倫死後大約八十年(東漢未年)又出了一位造紙能手,名叫左伯。他造出來的紙厚薄均勻,質地細密,色澤鮮明。

當時人們稱這種紙為「左伯紙」。可惜歷史上沒有把左伯所用的原料和製造方法記載下來。

畢昇與活字印刷

元朝時候,有人用錫做活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活字。可是錫不沾墨,印出的字不清楚,所以沒有通行。

就在元朝時候,又有一個著名的學者王禎,發明了用木活字印刷書籍的方法。

元成宗元貞元年(公元一二九五年),王禎被派到安徽旌德當縣尹,一連當了六年。在公元一二九七年到一二九八年間,他設計了一套木活字。他先在一塊木板上刻好字,再用小鋸子把每個字鋸開,使每個字成為單獨一小塊,再用刀四面修光,每一塊都修得一樣大小。

排版的時候,把木活字一個個排到木盤裡去,排了一行,就用削好的竹片隔開;一塊排滿了,又用削好的小木片把有空隙的地方塞緊,使木活字不能移動。這樣,就可以印書了。

指南針 王禎造

王禎造的木活字一共有三萬多個。元成宗大德二年(公元一二九八年),他用這套木活字排印自己纂修的《大德旌德縣誌》,全書六萬多字,不到一個月,就印成了一百部。

王禎不但創造了木活字,還發明瞭轉輪排字架。

用木材做成兩個直徑約七尺的大輪盤,一個叫韻輪,一個叫雜字輪,輪盤裡有一個個格子。不常用的木活字,按韻分類,擺在韻輪的格子裡;常用的字,擺在雜字輪的格子裡。排版的時候,一個人按原稿念,一個人坐在兩個輪架中間,轉動韻輪或雜字輪揀字,非常方便。

王禎是個有名的農業科學家,他寫了一部《農書》,他發明的木活字印刷法,就係統地附載在《農書》中。

這是有關活字印刷的珍貴文獻。

木活字印刷法還流傳到兄弟民族中間。敦煌千佛洞中,就曾經發現元代維吾爾文的木活字好幾百個。

到了明清兩代,木活字就大大流行起來。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一七七三年),清朝**曾經刻成大小棗木字二十五萬三千五百個,先後印成《武英殿聚珍版從書》一百三十四種,二千三百多卷。這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木活字印書。

戰國時代,我國人民利用磁鐵造成了一種指示方向的工具,叫「司南」。「司南」就是指南的意思。

司南的形狀和現在的指南針完全不同。它是根據我國古代的勺子的形狀製成的,很象我們現在用的湯匙。

司南是怎樣製成的呢?古書上缺少詳細的記載,又沒有實物留下來,所以我們沒有辦法知道它的準確形狀。根據專家們的研究,司南大約是把整塊的天然磁鐵,輕輕地琢磨成勺子的形狀,並且把它的s極琢磨成長柄,使重心落在圓而光滑的底部正中。

司南做好以後,還得做一個光滑的底盤。使用的時候,先把底盤放平,再把司南放在底盤的中間,用手撥動它的柄,使它轉動。等到司南停下來,它的長柄就指向南方,勺子的口則指向北方。

司南的底盤是用青銅做的,有的是個塗漆的木盤,青銅和漆器都比較光滑,磨擦的阻力比較小,司南轉動起來很靈活。這種底盤內圓外方,四周還刻有表示方位的格線和文字。現在的出土文物中,就有這樣的銅盤和塗漆的木盤;還有東漢時候的一幅石刻,刻著一個小勺子放在一個小方臺上,有人認為這就是司南。

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針」。戰國時候,有人去採玉,怕在荒山中迷路,就帶上司南。

司南必須放在光滑的底盤上旋轉,底盤還必須放平,否則就會影響它指南的作用,甚至會使它從底盤上滑下來。因此,人們發明司南以後,又繼續不斷地研

究改進指南的工具。

火藥早在殷商時候,我國就開始大量生產青銅器了。當時的青銅器造型複雜,非常美觀,說明我國冶鑄技術已經相當發達。我國冶鐵也有悠久的歷史。

大約在春秋中期,我國已經發明生鐵治煉技術,春秋後期已經出現鑄鐵工具。戰國、秦漢以來,我國的鍊鋼技術也有較高的成就。勞動人民在冶煉金屬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化學知識,也創造了很多的採礦和冶金方法。

在戰國到西漢這段時期,有些人就把冶金技術運用到煉製礦物藥方面,夢想煉出長生不老的仙丹,或者煉出更多的金銀來。這就產生了煉丹術;同時也出現了煉丹家,這種煉丹家,當時稱為「方士」。

那些煉丹家煉仙丹,鍊金銀,就是為了長生,為了發財。這本來是一種不可能實現的夢想,有些封建帝王、官僚貴族卻信以為真。他們收羅一些煉丹家大搞所謂煉丹。

那些煉丹家雖然沒有煉成仙丹,煉出金銀,卻在一次又一次的冶煉過程中,積累了不少的冶煉經驗和化學知識,對促進我國古代化學的發展,起了不小的作用。有些煉丹家在化學的發展上也有一定的貢獻。

我國火藥的發明和發展,就跟煉丹家有很大的關係。

根據歷史記載,戰國時候,北方的燕國已經有不少人搞煉丹術了。到了秦漢時候,煉丹術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煉丹家紛紛建造煉丹的爐灶,找來一些礦物和植物,煉丹製藥。

我國很早就出現了講煉丹的著作。東漢未年有個魏伯陽,寫了一部《周易參同契》,專講煉丹。書中提到煉丹所用的一些礦物,其中就有硫黃。

這部書不但是我國現存最古的煉丹著作,在世界上也是最古的。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煉丹風氣盛行的時代。東晉時候,有一個著名的煉丹家叫葛洪,寫了一部完整的煉丹著作——《抱朴子》這部書分內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其中內篇就是專門討論煉丹問題的。

從他的著作中,我們知道他所用的煉丹原料中,就有硫黃和硝石。

唐朝初年,有名的藥物學家孫思逸,也搞過煉丹。他寫了一部叫《丹經》的書,書裡面提到一種「內伏硫黃法」,就是用硫黃二兩,硝石二兩,研成粉未,放在砂罐裡。然後,在地上掘一個坑,把鍋子放在坑內,鍋頂和地面齊平,鍋子周圍用土填實。

再用皁角子三個,用火點著,放進鍋內,使硫黃和硝石燒起了焰火。等到焰火剛息滅時, 在用熟木炭三斤來炒。等木炭燒完三分之一,趁沒冷卻的時候取出混合物,就叫做「伏火」。

硫黃和硝石等量研成粉未,點著後,能夠起一種類似火藥的作用,可是,這還不能算火藥,必須再加上木炭,並且按恰當的比例配製,才能成為真正的火藥。

宋朝初年編的《太平廣記》上還有這樣一則記載:隋朝初年,有個名叫杜子春的人去訪問一個煉丹老人。天色晚了,煉丹老人留他住下。

夜裡,他一覺醒來,看到煉丹爐裡突然冒起大火,火焰一直升到屋頂,把房子也燒了。這個記載告訴我們,在唐朝孫思逸以前,可能已經有某些煉丹家發現火藥了。

經過一次又一次****,經過一次又一次冒險試驗,終於有人找到了恰當的比例,進一步把硝石、硫黃和木炭這三樣東西合在一起,配製成為火藥。

根據上面講的這些資料,我們大致可以推斷,火藥的發明和煉丹家有很大關係,發明的時間可能在唐代以前。由於煉丹家喜歡保守祕密,我們現在已經無法知道火藥發明的具體年代了。

3樓:鬼厲

蔡倫和造紙術

畢昇與活字印刷

火藥 葛洪

指南針 黃帝戰蚩尤時發明

4樓:匿名使用者

造紙術 蔡倫

印刷術 畢昇

火藥 火藥是由古代煉丹家發明的

指南針 指南針的始祖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它是用天然磁石製成的。樣子象一把湯勺,圓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盤」上並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轉。

當它靜止的時候,勺柄就會指向南方。古人稱它為「司南」,當時的著作《韓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谷子》中記載了司南的應用,鄭國人採玉時就帶了司南以確保不迷失方向。

春秋時代,人們已經能夠將硬度5度至7度的軟玉和硬玉琢磨成各種形狀的器具,因此也能將硬度只有5.5度至6.5度的天然磁石製成司南。

東漢時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論衡》中對司南的形狀和用法做了明確的記錄。司南是用整塊天然磁石經過琢磨製成勺型,勺柄指南極,並使整個勺的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置於光滑的地盤之中,地盤外方內圓,四周刻有干支四維,合成二十四向。這樣的設計是古人認真觀察了許多自然界有關磁的現象,積累了大量的知識和經驗,經過長期的研究才完成的。

司南的出現是人們對磁體指極性認識的實際應用。 但司南也有許多缺陷,天然磁體不易找到,在加工時容易因打擊、受熱而失磁。所以司南的磁性比較弱,而且它與地盤接觸處要非常光滑,否則會因轉動摩擦阻力過大,而難於旋轉,無法達到預期的指南效果。

而且司南有一定的體積和重量,攜帶很不方便,這可能是司南長期未得到廣泛應用的主要原因。

司南由青銅盤和天然磁體制成的磁勺組成,青銅盤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於盤中心圓面上,靜止時,勺尾指向為南。

古代四大發明分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有哪些?

造紙術 造紙技術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出貢獻之一。大約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我國就有了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到了春秋時,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龜甲和獸骨,稱為竹簡和木牘。甲骨和簡牘都很笨重,戰國時思想家惠施外出講學,帶的書簡就裝了五車,所以有學富五車的典故。西漢時在宮廷貴族中又用縑帛...

古代的四大發明是什麼,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什麼

四大發明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即造紙術 指南針 火藥 印刷術 造紙術 指南針 火藥 活字印刷術 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什麼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分別是 造紙術 指南針 火藥 活字印刷術。一 造紙術,東漢和帝元興元年 公元105年 蔡倫在總結前人制造絲織晶的經...

中國四大發明的歷史意義,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有什麼歷史意義

四大發明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即造紙術 指南針 火藥 印刷術。四大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 經濟 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而且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 培根指出,印刷術 火藥 指南針 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