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天天天藍
道不同不相與謀」和「道不同不相為謀」意思相同。
正確的意思應該是孔子對於君子的行為舉止的一種認知:大道,不同,君子不會刻意的選擇去謀了。這是一種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的豁達浩然君子之氣。
而現代對這句話多用引申義:道不同,指人生價值觀不同。論語中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別。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出自孔子《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道的不同理解:
所謂「人各有志,不能強勉。」又所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其實都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意思。當然,「道」在這裡的外延較廣,既指人生志向,也指思想觀念、學術主張等。
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司馬遷感嘆說:「道不同,不相為謀。真是各人追隨各人的志向啊!」(《史記·伯夷長齊列傳》) 這是政治態度不同不相為謀的典型。
司馬遷又說:「世上學老子的人不屑於儒學,學儒學的人也不 屑於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
是不是說的這種情況呢?」(《史 記·老莊申韓列傳》) 這是思想觀念、學術主張不同不相為謀的典型。
道不僅僅指簡單的志向或興趣,它在哲學中是宇宙的本源,是最深刻的東西,統領著世界,可以理解為人的境界。
2樓:辣條味少女
「道不同不相與謀」和「道不同不相為謀」意思相同。
釋義: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反義詞「志同道合」:
讀音:[zhì tóng dào hé]
釋義:道:途徑。志趣相同,意見一致。
出處:《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昔伊尹之為媵臣,至賤也,呂尚之處屠釣,至陋也,乃其見舉於湯武、周文,誠道合志同,玄漠神通,豈復假近習之薦,因左右之介哉。」
造句:(1)總之,我們情深誼厚、志同道合、互相關心、無話不談。
(2)我們三個人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3) 我與他們志同道合,便加入了火車迷隊伍。
(4) 一個人總需要趣味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鼓勵。
(5) 他們本非志同道合的人,現在卻在同一條道上,只因為利益驅使。
3樓:命運與夢
道,不同、不相為謀。
(十一)確立了行「聖人之道」的君子謀道的最高原則:不同、不相。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詳解:這句話,《論語》成書以來,其斷句都是「道不同,不相為謀」,解釋成「善惡邪正之間不能合作共謀、走著不同道路的人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等等,把「聞、見、學、行」「聖人之道」的君子當成一個精英小團體了,把「聖人之道」當成了小道、私道,這是和《論語》、儒家「和而不同」的精神背道而馳的。試想,如果「道不同」就「不相為謀」,那何謂「和而不同」?難道「和而不同」就是在某個叫行「聖人之道」的君子組成的精英小團體裡玩的一場無聊把戲?
正確的斷句應該是「道,不同、不相為謀。」通常的理解之所以出問題,關鍵是把「相」字噹一聲平聲,當副詞了,而這只是「相」的後生義。「相」,四聲去聲,本義是「觀察」,引申為「根據外貌判斷人的命運」,然後就有了「選擇」的意思。
這裡的「相」就是「選擇」的意思,「不相」,就是「不選擇」。
「謀」,就是「徵求解決疑難的意見或辦法」,引申為「謀劃、商量辦法」等,《論語》後面還有所謂「謀道」、「謀食」的說法,和這裡的「謀」是一致的。理解這章對把握全域性很重要。
道,聖人之道,就如同大河,大河是不會去「選擇」的、也不會去強迫「一致」,是「不相」、「不同」的。「聖人之道」之「謀」,就是「不同」、「不相」。「不同」,就是「異」,就像上一章「攻乎異端,斯害也己」所說,對「異」不能攻擊,不能去謀求消滅「異」,否則就不能「不同」,就和「聖人之道」相違了;
「不相」,就是「不以相而相之」,所有的選擇都會有假設的標準,也就是以「相」相之,最常見的以「相」相之就是所謂的「以貌取人」,延伸下去,根據思想、觀點、意識形態、經濟水平等等,都是以「相」相之,都不是「不相」,是和「聖人之道」相違的。
必須注意的是,「不相」,不是指個體對自己的行為、思想不加選擇,而是指對不同個體、團體的行為,不能用一種權威、上帝等獨斷的方式來以「相」相之,這一點是必須明確的。
「不同」和「不相」是密切聯絡的,「不相」是「不同」的前提,「不同」是「不相」的實現。只有「不相」,才可能「不同」。
否則,前提就是「相」,就是以「相」相之,那麼怎麼可能有「不同」?其結果只能是某種抽象標準、某種統一模版克隆出來的群體。
而只有終於能達到「不同」,這「不相」才有意義,才能實現,否則這「不相」只是掛羊頭賣狗肉,成了一句口號。「聖人之道」,歸根結底是以「不同」為基礎的,只有「不同」,最終才能實現「大同」,「大同」的關鍵不是「同」,而是「大」,包羅萬有,如「天地」般,而不是讓花只有一種顏色、鳥只有一種叫聲。真正的「大同」,不是「同而大同」,是「不同而大同」,要「不同」,首先就要成就其「大」。
無其「大」,就無其「不同」。無其「不同」,就無其「大同」。
除了《論語》總綱的那三個「不亦」,「道,不同、不相為謀。」這條,是《論語》中極為重要的一章,在後面的語錄中,對本章的意義多有闡發。例如,對於「不同」,有「君子和而不同」的說法;對於「不相」,有「有教無類」的說法。
但後面這些,都只是本章思想在某些具體方面的具體化表述,都是從屬於本章的。而本章的重要在於,它確立了行「聖人之道」的君子謀道的最高原則:不同、不相。
道不同不相為謀,志不同不相為友是什麼意思
4樓:禾木由
意思是:這句話的意思是:走不同
道路的人無法一起謀劃,志向不同的人無法長久做朋友。比喻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其中,道不同不相為謀出自孔子《論語·衛靈公》。
5樓:愛單單愛
這句話的意思是:走不同道路的人
無法一起謀劃,志向不同的人無法長久做朋友。比喻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其中,「相」的正確讀法是「xiàng」,本義是「觀察」,引申為「根據外貌判斷人的命運」, 然後就有了 「選擇」的意思。這裡的「相」就是「選擇」的意思,「不相」,就是「不選擇」。
「謀」, 就是「徵求解決疑難的意見或辦法」,引申為「謀劃、商量辦法」等。
這句話最開始的意思應該是孔子對於君子的行為舉止的一種認知:大道,不同,君子不會刻意的去選擇。這是一種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的豁達浩然君子之氣。
而現代對這句話多用引申義:道不同,指人生價值觀不同。論語中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別。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6樓:無語翹楚
道不同不相為
謀,志不同不相為友.
釋義: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出處 先秦·孔子《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示例 我非不知銀行之可以發財也,其如「~」何.(魯迅《兩地書·六六》)
他們倆,道不同不相為謀.
7樓:石浜山
我們想做的不一樣,就不適合在一起商量謀劃
8樓:七星瓢殼蟲
沒有相同的志向,就不做朋友。
9樓:我喜歡小雞
就是咱不是一路人,對不起,不和你一起辦事
10樓:魔瀟決然
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道不同不相為謀近義詞,道不同不相為謀的近義詞有什麼
近義詞是背道而馳 人各有志 大路朝天,各走半邊 反義詞是志同道合 道不同不相為謀的近義詞有什麼?近義詞是背道而馳 人各有志 大路朝天,各走半邊 反義詞是志同道合 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會在一起共事。出自先秦 孔子 論語 衛靈公 道不同,不相為謀。近義詞 道不相謀 道不同不相為謀近義詞 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
道不同不相為謀的事例,說明了 道不同不相為謀 的事例 2個
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典故 管寧割席 管寧和華歆是三國時代的兩個名士,他們年輕時曾是情同手足的朋友。有一天,兩人一起在菜園裡鋤土,竟然從土地裡刨出了一塊金子。管寧不為所動,照舊揮動著鋤頭,繼續勞動。在他眼中,金子和剛剛鋤掉的瓦石沒什麼不同。而華歆卻不一樣了,只見他把金子拿在手裡,把玩了一會兒才戀戀不捨地扔...
請問道不同不相為謀下一句是什麼, 道不同不相為謀 下一句是什麼
道不同不相為謀,最早出現於孔子的 論語 中,意思是 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但是在論語中,該句話後面並沒有後半句,其真正有後半句是在 史記 伯夷傳 中出現 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意思是,只去不同就不要再公式下去了,還是各找各的志向吧。在 老莊申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