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可愛的康康哥
意思是按照戰場形勢的需要,部隊行動迅速時,如狂風飛旋;行進從容時,如森林徐徐;攻城掠地時,如烈火迅猛;駐守防禦時,如大山巋然;軍情隱蔽時,如烏雲蔽日;大軍出動時,如雷霆萬鈞。
出自《孫子兵法·軍爭篇》,是春秋時期兵法家孫武創作的一篇散文。講的是「凡用兵之法」。通過軍隊對「利」的看重,進行一步步的分析,提出了「風林火山」等概念。
從軍隊的立命之本談起,一點點引出自己的觀點。
全文(節選)如下:
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和為變者也。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譯文如下:
所以,用兵是憑藉施詭詐出奇兵而獲勝的,根據是否有利於獲勝決定行動,根據雙方情勢或分兵或集中為主要變化。
按照戰場形勢的需要,部隊行動迅速時,如狂風飛旋;行進從容時,如森林徐徐;攻城掠地時,如烈火迅猛;駐守防禦時,如大山巋然;軍情隱蔽時,如烏雲蔽日;大軍出動時,如雷霆萬鈞。奪取敵方的財物,擄掠百姓,應分兵行動。開拓疆土,分奪利益,應該分兵扼守要害。
這些都應該權衡利弊,根據實際情況,相機行事。率先知道「迂直之計」的將獲勝,這就是軍爭的原則。
2樓:匿名使用者
形容用兵的幾個狀態
行軍如風一樣快
緩如林一樣齊
攻如火守如山
不動時難以預料動向,隱藏在何處
動時就迅雷不及掩耳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出自孫子兵法,下面是相關部分的原文: 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軍爭為利,軍爭為危。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
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和為變者也。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
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之金鼓;視不相見,故為之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專一,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故夜戰多金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
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
以治待亂,以靜待譁,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無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遺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其中描述軍爭之法就有這幾句「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
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軍爭是指在軍事行動中爭取戰場的主動,裡面提到了迂直,其實就是指要延緩對方行動,加快自己的部署,率先進入戰場有利位置。
而其中行軍就是很重要的一點。前面四句就是所謂「風林火山」,說的是「行軍和攻守轉換」。軍隊快的時候要如風一般,隊伍要整齊。
攻勢的時候要向烈火一樣猛烈,防守時應當像山一樣巍然不動。這裡體現出的是一種治軍的嚴謹和將帥決策的果斷。「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後面三句講的是攻城要分兵而進,防守要看準要害部屬防守兵力。
行軍中只有權衡好利害關係才能在戰爭中取等先機!
4樓:yx陳子昂
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孫子兵法:「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還是動如雷霆
5樓:兵法大師
這是不同的《孫子兵法》版本造成的。有的版本做「雷震」,有的版本做「雷霆」。大多數版本做「雷震」,不管是雷霆還是雷震,意思都是一樣的,是在形容軍隊行動的迅疾,如迅雷不及掩耳。
6樓:yx陳子昂
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是什麼意思?
7樓:半闕相思
1、這句話出自孫武所做,《孫子兵法·軍爭篇》,原文是: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
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2、意思如下:
按照戰場形勢的需要,部隊行動迅速時,如狂風飛旋;
行進從容時,如森林徐徐;攻城掠地時,如烈火迅猛;
駐守防禦時,如大山巋然;軍情隱蔽時,如烏雲蔽日;
大軍出動時,如雷霆萬鈞。奪取敵方的財物,擄掠百姓,應分兵行動。
開拓疆土,分奪利益,應該分兵扼守要害。
這些都應該權衡利弊,根據實際情況,相機行事。率先知道「迂直之計」的將獲勝,這就是軍爭的原則。
3、《孫子兵法·軍爭篇》全文如下: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軍爭為利,軍爭為危。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
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和為變者也。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
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之金鼓;視不相見,故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
人既專一,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故夜戰多金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
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
以治待亂,以靜待譁,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無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遺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8樓:逗比逗無悔
意思是:部隊行動迅速時,如狂風飛旋;行進從容時,如森林徐徐;攻城掠地時,如烈火迅猛;駐守防禦時,如大山巋然;軍情隱蔽時,如烏雲蔽日;大軍出動時,如雷霆萬鈞。
擴充套件資料其疾如風:動作神速,有如飈風之疾。
其徐如林:舒緩行進,其行列齊肅則如林木之森然有序。
侵掠如火:侵襲掠擾,有如烈火之猛,不可遏止。
不動如山:屯兵固守,則如山嶽之固,不可動搖。
難知如陰:深密藏形,有如陰霾迷漫,莫辨辰象。
動如雷霆:驅兵接仗,則如霆雷之威,觸之者折。
9樓:匿名使用者
於《孫子兵法》,原典是
:《孫子兵法·軍爭篇》: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其疾如風:軍隊行動快速如風。
其徐如林:軍隊行動緩慢時,猶如嚴整的森林,肅穆寧靜。
侵掠如火:進攻敵人時,象燎原烈火,猛不可當。
不動如山:部隊駐守時,象山嶽一樣,不可動搖。
難知如陰:隱蔽時,象陰雲遮天不見日月星辰一樣。
動如雷震:行動起來,猶如萬鈞雷霆,勇猛迅捷,使敵無從退避。
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什麼意思?
10樓:※淡茗
這句話的意思是,部隊行動迅速時,如狂風飛旋;行進從容時,如森林徐徐展開;攻城掠地時,如烈火迅猛;駐守防禦時,如大山巋然。
出自:春秋時期兵法家孫武著作《孫子兵法·軍爭篇》,原文如下:
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和為變者也。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譯文:所以,用兵是憑藉施詭詐出奇兵而獲勝的,根據是否有利於獲勝決定行動,根據雙方情勢或分兵或集中為主要變化。按照戰場形勢的需要,部隊行動迅速時,如狂風飛旋;行進從容時,如森林徐徐;攻城掠地時,如烈火迅猛;駐守防禦時,如大山巋然;軍情隱蔽時,如烏雲蔽日;大軍出動時,如雷霆萬鈞。
11樓:半闕相思
1、這句話出自孫武所做,《孫子兵法·軍爭篇》,原文是: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
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2、意思如下:
按照戰場形勢的需要,部隊行動迅速時,如狂風飛旋;
行進從容時,如森林徐徐;攻城掠地時,如烈火迅猛;
駐守防禦時,如大山巋然;軍情隱蔽時,如烏雲蔽日;
大軍出動時,如雷霆萬鈞。奪取敵方的財物,擄掠百姓,應分兵行動。
開拓疆土,分奪利益,應該分兵扼守要害。
這些都應該權衡利弊,根據實際情況,相機行事。率先知道「迂直之計」的將獲勝,這就是軍爭的原則。
3、《孫子兵法·軍爭篇》全文如下: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軍爭為利,軍爭為危。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
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和為變者也。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
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之金鼓;視不相見,故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
人既專一,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故夜戰多金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
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
以治待亂,以靜待譁,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無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遺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談談孫子兵法在現代戰爭中的運用孫子兵法在現代戰爭中有什麼意義
孫子兵法是古人對戰爭規律的總結,只要有戰爭,基本都逃不出孫子兵法所包含的內容。不同於 戰爭指導 制空權 海權對歷史的影響 裝甲先鋒論 這些講述戰法,戰略戰術和 運用的軍事書籍。用現代的話說,孫子十三篇講述了制定軍事計劃,士兵和軍事資源,軍隊的士氣,軍隊的訓練,軍隊的管理,軍隊後勤的管理,虛實的應用和...
孫子兵法名詞解釋,名詞解釋一下孫子兵法中的 「形篇」
孫子兵法 又稱 孫武兵法 吳孫子兵法 孫子兵書 孫武兵書 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 兵學聖典 處處表現了道家與兵家的哲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孫子兵法 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
《孫子兵法》中的《用間篇》有哪幾間
故用間有五 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鄉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 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 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 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聞知之而傳於敵間也 生間者,反報也。故三軍之事,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非聖賢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