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wo798213李華
莫高窟前臨宕泉河,面向東,南北長1680米,高50米。洞窟分佈高低錯落、鱗次櫛比,上、下最多有五層。它始建於十六國時期,據唐《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一書的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尊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
此後法良禪師等又繼續在此建洞修禪,稱為「漠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後世因「漠」與「莫」通用,便改稱為「莫高窟」。另有一說為:
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無量,莫者,不可能、沒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說沒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為了。北魏、西魏和北周時,統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貴族們的支援,發展較快。隋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更是興盛,在武則天時有洞窟千餘個。
安史之亂後,敦煌先後由吐蕃和歸義軍佔領,但造像活動未受太大影響。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漸趨衰落,僅以重修前朝窟室為主,新建極少。元朝以後,隨著絲綢之路的廢棄,莫高窟也停止了興建並逐漸湮沒於世人的視野中。
直到清康熙四十年(2023年)後,這裡才重新讓人注意。
2樓:河邊吹吹風
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樂樽和尚,禪窟。
3樓:匿名使用者
前秦符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尊者行至此處,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萌發開鑿之心,後歷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號為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
敦煌莫高窟的是誰建的
4樓:小斬
開鑿第一個石窟和尚叫樂尊,他是一位對佛教頗有修養的人。大約在公元(366)年,他雲旅到敦煌城南的三危山角下,時間已至傍晚,太陽快要沉入海洋般的大漠,四野茫茫,和尚還沒有找到住宿的地方,他失望的抬頭四處張望。這時他突然間出現了奇影,在夕陽餘暉影照下,三危山峰發出了萬道金光,燦爛莊嚴,這一奇特的自然景觀,在和尚看來是佛祖神靈顯世了,他感到「佛」的真實存在。
同時,也給了和尚一是神祕啟示:這裡是塊聖地!虔誠的和尚便頂禮膜拜,樂為嘆之。
隨許下了要在這裡造窟的誓願。從此,他四鄉化緣八村募集,並請來工匠,在這茫茫戈壁腹地的峭壁上開鑿起洞窟來。就這樣,在距今1600多年前第一座石窟在敦煌這塊聖地上出現了。
遠遠近近的人們都哄傳著這件事,虔誠的善男信女也來到這裡瞻仰朝拜了。不久,樂尊和尚雲遊到別處去了。 許多年後,又有個叫法良禪師的和尚也來到了敦煌,他朝拜後又在「樂尊洞窟」旁開鑿了第二個石窟……信佛的人們多了起來,新石窟也隨之不斷增多。
當然,不止只是和尚開鑿的,據史料記載,當時鎮守沙州(敦煌古代地名)的統治者建平公東陽王,在他執政的16間就建鑿過一些洞窟。除此之外,還有外國國王、公主、地方上大小官吏、有錢的商人、普通市民、手工者、一直到從良的妓女等等都來這裡修建起洞窟來了。 到了唐代,莫高窟已經成為擁有千餘座彩塑、壁畫精美的石窟佛教聖地。
因此,當地人又稱其為千佛洞。據尚存的唐代牌文記載,當時的莫高窟不像現在的樣子,而要比現在的樣子更壯觀,更加絢麗多彩,不僅有千餘座塑畫精美的石窟,還在石窟外圍建有木構的簷廊,這些簷廊是用懸空的閣道綴連起來,並有油飾彩繪,不僅十分壯觀,而且文化韻味相當深厚。我們的祖先就是在這樣一個特殊的自然環境裡,創造出了神話般的燦爛奇景敦煌莫高窟!
5樓:閁錒0325琞
它始建於十六國時期,據唐《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的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尊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後法良禪師等又繼續在此建洞修禪,稱為「漠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後世因「漠」與「莫」通用,便改稱為「莫高窟」。
莫高窟是什麼年代建造的?是誰建造的?
6樓:蜂蜜土豆條
莫高窟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據唐《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的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尊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後法良禪師等又繼續在此建洞修禪,稱為「漠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後世因「漠」與「莫」通用,便改稱為「莫高窟」。
7樓:匿名使用者
莫高窟是中國第一大石窟,俗稱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鳴沙山東簏的崖壁上,南北長約有1600米。周圍都是戈壁荒漠,進入了莫高窟反而是綠樹成蔭,經過一個大牌坊,左邊是一個飛天雕像,敦煌飛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藝術的標誌。只要看到優美的飛天,人們就會想到敦煌莫高窟藝術。
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窟窟畫有飛天,總計4500餘身。其數量之多,可以說是全世界和中國佛教石窟寺廟中,儲存飛天最多的石窟。
十六國時期,群雄逐鹿中原,戰火四起,百姓流離失所,而河西成為相對穩定的地區。中原大批碩學宿儒和百姓紛紛背井離鄉,逃往河西避難,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尤其漢魏傳入的佛教在敦煌空前興盛。
敦煌是佛教東傳的通道和門戶,也是河西地區的佛教中心。河西各地的佛門**多來此地研習。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樂尊和尚在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首開石窟供佛,莫高窟從此誕生了。
之後,開窟造佛之舉延續了千百年,創造了聞名於世的敦煌藝術。
北魏滅了北涼,統一了北方,佔據了河西。這個時期,敦煌比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佛教隨之盛行。北魏在莫高窟開鑿洞窟13個。
隋朝的建立,結束了西晉以來三百餘年的**局面,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隋文帝收復河西時,相繼平息了突厥、吐谷渾的侵擾,保證了絲綢之路的暢通與繁榮。隋文帝平定了南方割據政權後,將 一批南朝貴族連同其部族遠徙敦煌充邊,給敦煌帶來了南方的文化和習俗。
這樣,南北漢文化在敦煌融為一體,使敦煌的地方文化更加富有明顯的特色。隋文帝崇信佛教,曾幾次下詔各州建造舍利塔。詔命遠至敦煌。
在最高統治者的提倡下,隋代雖存在了短短的37年,但在莫高窟開窟竟有77個,且規模巨集大,壁畫和彩塑技藝精湛,同時並存著南北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風格。
唐朝初期,在河西設肅、瓜、沙三州。河西全部歸唐所屬。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李世民一舉剷除東西大道上以西突厥為主的障礙,確保了絲路之路的暢通。
唐代的敦煌同全國一樣,經濟文化高度繁榮,佛教非常興盛。莫高窟開窟數量多達1000餘窟,儲存到現在的有232窟。壁畫和塑像都達到異常高的藝術水平。
唐朝興起的時候,我國西南部的吐蕃王朝日益強盛。安史之亂以後,唐王朝由鼎盛開始走向衰落,從此一蹶不振。吐蕃乘虛進攻河西,攻陷了涼州、甘州、肅州、沙州等地,自此,吐蕃統治了全部河西長達70多年。
吐蕃也信佛教,莫高窟中唐洞窟中儲存了大量吐蕃時期的壁畫藝術,藏經洞內儲存了大量的吐蕃文經卷。
11世紀初,西北地區的党項族開始興起,逐步強大。公元2023年取勝甘肅回鶻,繼而攻陷瓜州、沙州,稱霸河西。於2023年建立了西夏王朝。
在西夏統治敦煌的一百多年間,由於重視經濟發展,使敦煌保持著漢代以來民物富庶,與中原不殊的水平。西夏統治者崇信佛教,不排斥漢文化,在文化藝術方面也有大的發展。至今,莫高窟和榆林窟儲存著大量豐富而獨特的西夏佛教藝術。
舉世聞名的「敦煌遺書」即在西夏統治時期(公元2023年)封藏於莫高窟第17窟內。
2023年,蒙古大軍滅西夏,攻克沙州等地,河西地區歸元朝所有。元朝遠征西方,必經敦煌。當時瓜、沙二州屯兵濟濟,營寨櫛比,屯墾農兵遍佈黨河、疏勒河流域。
敦煌一度呈現出經濟文化繁榮的景象,和西域的**更加頻繁。元朝統治者也崇信佛教。莫高窟的開造得以延續。
現存元代洞窟約10個。自元朝以後,千里河西逐漸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8樓:匿名使用者
是智勤因無私把功勞給了**樂僔
敦煌莫高窟壁畫有什麼重要的價值,敦煌莫高窟的壁畫有什麼重要地位?
窟內絢麗多彩的壁畫,表現內容也是多方面的,如古代的狩獵 耕作 紡織 交通 戰爭以及建築 舞蹈 婚喪 壽慶及各種社會活動,應有盡有,它不但是一部佛教史藝術史,而且還是一部生動的社會文化史。敦煌莫高窟壁畫的意義是什麼?敦煌莫高窟壁畫是敦煌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規模巨大,技藝精湛。敦煌壁畫的風格,具有與世俗...
敦煌莫高窟為什麼被稱為天國神像,敦煌莫高窟被稱為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主要是因為什麼
因為在人類絢麗多姿,五彩繽紛的歷史長河中,有四種文化範圍最廣,光芒四射,它們是希臘文化 埃及文化 印度文化和中國文化。人類歷史上的四大文化 希臘文化 埃及文化 印度文化 中國文化都曾在敦煌交會過,敦煌文化藝術是人類的文明結晶,敦煌是人類的文明聖地。有很神聖,這個地方就是中國的文化聖地 敦煌,這種交會...
敦煌莫高窟的歷史價值
敦煌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大泉溝河床西岸,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洞窟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 公元366年 現存491個洞窟,有2,400多尊雕塑,45,000平方米壁畫。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龐大的 世界藝術寶庫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藝術的特點表現在建築 塑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