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牙牙的弟弟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的陵墓。這裡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孝端、孝靖)。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於長陵西南方。
定陵早在萬曆帝生前就開始營建,萬曆十二年(公元2023年)開工,歷時6年方完成,耗銀八百萬兩。陵墓建成時皇帝只有28歲,直到2023年才正式啟用。定陵成為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園之一。
它的地面建築共佔18萬平方米,前有寬闊院落三進,後有高大寶城一座。陵正門前方是三卒漢白玉石橋。
過了橋是高大的碑亭。亭周圍有祠祭署、宰牲亭、定陵監等建築物300多間。再往後就是陵園最外面的圍牆-外羅城(圍牆外的圍牆)。
定陵的主要建築有祾恩門、祾恩殿、寶城、明樓和地下宮殿等,佔地182000平方米,是明十三陵中一座被髮掘了的陵墓。
在「*****」期間,定陵被當做「牛鬼蛇神」批鬥,萬曆皇帝及兩位皇后的屍骨棺槨被毀。
且由於當時人們文物保護意識不強和當時特定的歷史時期(主要指*****和破四舊),使定陵出土的大量絲織品未得到有效保護,迅速風化,因此,定陵的發掘也被認為是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擴充套件資料:
明定陵埋葬的皇帝:
明神宗朱翊鈞(2023年9月4日-2023年8月18日),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
隆慶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隆慶六年(2023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明神宗在位之初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張居正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期間主持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徵,鞏固了漢家疆土,但也耗費了大量帑銀。
明神宗執政後期荒於政事,因缺乏張居正這樣的賢士應對督導、國本之爭等問題而倦於朝政,自此二十多年不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擺。明神宗執政晚期,黨爭長期持續,導致朝政日益腐敗。
另外,明神宗強徵礦稅亦是在位期間被稱為一大詬病,使明朝逐漸走向衰亡。而且此時東北的滿族開始崛起,萬曆四十七年(2023年)明軍在薩爾滸之戰中被努爾哈赤擊潰,從此明朝在遼東的控制陷於崩潰。
明神宗在位期間衰敗的明王朝也在這個時期走向活潑和開放,中國的經濟處於當時世界經濟主導地位。在此期間,中國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外國傳教士也紛紛來華,例如利瑪竇就覲見過明神宗,開始西學東漸,整個社會也出現了反對封建禮教、個性解放的精神。
萬曆四十八年(2023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去世,終年56歲,廟號神宗,諡號範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死後由長子朱常洛繼位,明神宗死後僅24年,明朝滅亡。
2樓:手摸歷史
明十三陵定陵(7張) 位於北京市昌平縣境內天壽山南麓,定陵是以明十三陵中所營建的第十座陵墓而建的遺址博物館。明十三陵是明朝自遷都北京後,定陵十三位故去皇帝的埋葬之處。十三座陵寢構成的皇陵建築群均依山為陵,規模巨集大、氣勢磅薄。
明十三陵從明朝永樂七年(2023年)營建長陵始建,到清朝順治初年營建思陵時止,築陵時間長達二百餘年。各陵名稱以營建的順序依次為長陵、獻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慶陵、德陵、思陵。 定陵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和他的兩皇后的陵墓。
建於1584到2023年,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明樓簷下石榜刻有「定陵」二字,四角及臺階都用巨石拼砌而成。明樓內石碑上刻有「大明」和「神宗顯皇帝之陵」。
明樓的正後部是陵墓的主體——地宮。 定陵地宮是目前十三陵中唯一被開發的地下宮殿,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座有計劃發掘的帝王陵墓。 地宮共出土各類文物3000多件,其中有四件國寶:
金冠、鳳冠、夜明珠和明三彩。 定陵的地宮全部用石砌成,多為青石,面積為1195平方米。內無樑架,為石拱券,相當高大。
地宮中有7座4噸重的漢白玉石門,設計巧妙,開閉靈活。地宮中又分為正殿、配殿、前殿,和地上建築完全一樣。中殿原狀陳列著祭器,那裡三個漢白玉石座,座前各有一套黃色琉璃五供和一個青花大瓷缸,缸中原來盛滿長明燈燈油,供點長明燈用。
後殿的棺床上停放著朱詡鈞和兩個皇后的棺木,棺旁放著裝滿陪葬品的26個紅漆木箱。
3樓:予意在山水
位於北京市昌平縣境內天壽山南麓,定陵是以明十三陵中所營建的第十座陵墓而建的遺址博物館。明十三陵是明朝自遷都北京後,定陵十三位故去皇帝的埋葬之處。十三座陵寢構成的皇陵建築群均依山為陵,規模巨集大、氣勢磅薄。
明十三陵從明朝永樂七年(2023年)營建長陵始建,到清朝順治初年營建思陵時止,築陵時間長達二百餘年。各陵名稱以營建的順序依次為長陵、獻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慶陵、德陵、思陵。
定陵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和他的兩皇后的陵墓。建於1584到2023年,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明樓簷下石榜刻有「定陵」二字,四角及臺階都用巨石拼砌而成。
明樓內石碑上刻有「大明」和「神宗顯皇帝之陵」。明樓的正後部是陵墓的主體——地宮。
定陵地宮是目前十三陵中唯一被開發的地下宮殿,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座有計劃發掘的帝王陵墓。 地宮共出土各類文物3000多件,其中有四件國寶:金冠、鳳冠、夜明珠和明三彩。
定陵的地宮全部用石砌成,多為青石,面積為1195平方米。內無樑架,為石拱券,相當高大。地宮中有7座4噸重的漢白玉石門,設計巧妙,開閉靈活。
地宮中又分為正殿、配殿、前殿,和地上建築完全一樣。中殿原狀陳列著祭器,那裡三個漢白玉石座,座前各有一套黃色琉璃五供和一個青花大瓷缸,缸中原來盛滿長明燈燈油,供點長明燈用。後殿的棺床上停放著朱詡鈞和兩個皇后的棺木,棺旁放著裝滿陪葬品的26個紅漆木箱。
定陵博物館
定陵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全部都是地宮的出土文物,並舉辦有「定陵出土文物陳列」,用於介紹定陵的概況、地宮的發掘過程以及萬曆皇帝朱詡鈞和他的兩個皇后的隨葬器物。
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個皇帝萬曆帝及兩位皇后的合葬墓。萬曆帝年僅10歲時即已登基,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當政之初,推行改革措施,經濟出現繁榮景象;中後期怠於朝政,終年不視朝,致使朝政日趨腐敗。
定陵早在萬曆帝生前就開始營建,歷時6年才完成,耗銀800萬兩。陵墓建成 時萬曆皇帝只有28歲,直到2023年才正式啟用,該陵墓整整閒置達30年之久。如今,定陵已成為北京最著名的旅遊點之一,每年都要吸引數百萬遊客來到這裡,人們被這個古老的中國皇陵深深折服,感受著一代皇帝的傳奇故事。
4樓:匿名使用者
明十三陵是中國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區境內的燕山山麓的天壽山。這裡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一位太監。
明十三陵的簡介
5樓:有錢哥哥
明十三陵是明朝皇帝陵寢,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距離天安門約五十公里。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
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
6樓:匿名使用者
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個皇帝的陵墓。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區境內的燕山山麓的天壽山。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
這裡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輝煌的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一位太監(世系表)。
明十三陵坐落於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北部的天壽山麓。距離北京約五十公里,沿八達嶺高速公路北行,驅車約需四十分鐘。明代時,於途中的沙河鎮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橋"。
在鎮東,則築有壯麗的"鞏華城"。該城原為嘉靖皇帝祭陵時中途休息的行宮,現僅存遺址。 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山明水秀,景色宜人。
明代術士認為,這裡是"風水"勝境,絕佳"吉壤"。因此被明王朝選為營建皇陵的"萬年壽域"。該陵園建於1409~2023年,距今已有300~500多年曆史。
陵區佔地面積達40平方公里,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帝后陵寢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十三陵作為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一部分,與陵區自然景觀交相輝映,形成一處風景優美文化內涵深刻的旅遊勝地。
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依次建有長陵(成祖)、獻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憲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慶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稱十三陵。景區已開放景點有長陵、定陵、昭陵、神路。
明十三陵是中國曆代帝王陵寢建築中儲存得比較好的一處。而且建築雄偉,體系完整,具有較高的歷史和文物價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保護這一文物古蹟,從解放初期就開始進行維修,並將十三陵作為全國重點文物加以保護。
2023年,北京市**公佈十三陵為北京市第一批重點古建文物保護單位。2023年,十三陵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3年,***公佈八達嶺-十三陵風景區為全國44個重點風景名勝保護區之一。
2023年,十三陵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2023年,十三陵被北京旅遊世界之最評選委員會評為「是世界上儲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7樓:匿名使用者
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個皇帝的陵墓。坐落在北京西北郊
昌平區境內的燕山山麓的天壽山。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這裡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輝煌的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
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一位太監(世系表)。
明十三陵坐落於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北部的天壽山麓。距離北京約五十公里,沿八達嶺高速公路北行,驅車約需四十分鐘。明代時,於途中的沙河鎮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橋"。
在鎮東,則築有壯麗的"鞏華城"。該城原為嘉靖皇帝祭陵時中途休息的行宮,現僅存遺址。 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山明水秀,景色宜人。
明代術士認為,這裡是"風水"勝境,絕佳"吉壤"。因此被明王朝選為營建皇陵的"萬年壽域"。該陵園建於1409~2023年,距今已有300~500多年曆史。
陵區佔地面積達40平方公里,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帝后陵寢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十三陵作為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一部分,與陵區自然景觀交相輝映,形成一處風景優美文化內涵深刻的旅遊勝地。
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依次建有長陵(成祖)、獻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憲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慶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稱十三陵。景區已開放景點有長陵、定陵、昭陵、神路。
明十三陵是中國曆代帝王陵寢建築中儲存得比較好的一處。而且建築雄偉,體系完整,具有較高的歷史和文物價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保護這一文物古蹟,從解放初期就開始進行維修,並將十三陵作為全國重點文物加以保護。
2023年,北京市**公佈十三陵為北京市第一批重點古建文物保護單位。2023年,十三陵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3年,***公佈八達嶺-十三陵風景區為全國44個重點風景名勝保護區之一。
2023年,十三陵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2023年,十三陵被北京旅遊世界之最評選委員會評為「是世界上儲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十三陵為什麼只有定陵開放參觀,明十三陵為什麼只開放三處
十三陵對外開放的是 定陵 長陵 昭陵 神路 明十三陵為什麼只開放三處?由於我國的文物政策為 對於歷史人物或封建皇家陵冢不主動開掘。除非已經被盜墓分子非法盜挖的陵墓,相關文物部門才會有限度的保護性挖掘開發,也就是開放。十三陵中定陵被挖掘了,故而對外開放定陵的地下宮殿 長陵由於其是地面建築儲存最完整的一...
明十三陵分別是哪,明十三陵分別是哪十三個
分別是 明長陵 明定陵 明昭陵 明永陵 明獻陵 明慶陵 明茂陵 明康陵 明景陵 明泰陵 明德陵 明裕陵 明思陵。1 明長陵 明長陵為明十三陵之首,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主峰南麓。明長陵建於永樂七年 1409年 在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早,陵園規模巨集大,用料...
明十三陵好玩嗎北京明十三陵好玩嗎,北京明十三陵景點
我本人比較喜歡考古,歷史,古建築 這方面的知識,所以本人非常喜歡十三陵這種地方。說是十三陵,但事實上去定陵 萬曆皇帝 和長陵 永樂皇帝 的比較多,定陵是去看地下的地宮,長陵是去看地上的建築,長陵的地上宮殿都是用金絲楠木建成的。那裡展覽了很多珍寶,全是從定陵地宮出土的,帝后冠 白玉碗 都是國寶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