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哦給我送
白話譯文: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的。
這句話是出自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原文節選: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白話譯文:
桃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發源地,於是便出現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裡彷彿有點光亮。於是他下了船,從洞口進去了。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
(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的。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到處可以聽到。
人們在田野裡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安適愉快,自得其樂。
2樓:夜璇宸
這裡土地平坦開闊,房舍整整齊齊,有了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
此句出自晉代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譯文: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他順著溪水行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嫩美麗,落花紛紛的散在地上。漁人對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詫異,繼續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發源地,於是便出現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裡彷彿有點光亮。於是他下了船,從洞口進去了。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人通過。
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的。
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到處可以聽到。人們在田野裡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安適愉快,自得其樂。
村裡的人看到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村裡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裡去(做客),設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
村裡的人聽說來了這麼一個人,就都來打聽訊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兩朝了。
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詳盡地告訴了他們,聽完以後,他們都感嘆惋惜。其餘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天,向村裡人告辭離開。
村裡的人對他說:「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
漁人出來以後,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舊路回去,處處都做了標記。到了郡城,到太守那裡去說,報告了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終於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後,高興地計劃前往。但沒有實現,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後就再也沒有問桃花源路的人了。
擴充套件資料
一、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後因厭煩官場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二、賞析
本文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 文章開端,先以美好閒靜、「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作為鋪墊,引出一個質樸自然化的世界。
在那裡,一切都是那麼單純,那麼美好,沒有稅賦,沒有戰亂,沒有沽名釣譽,也沒有勾心鬥角。甚至連一點吵吵嚷嚷的聲音都聽不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那麼平和,那麼誠懇。
造成這一切的原因,作者沒有明說,但從「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一句中已隱約透露了訊息:原來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一個高踞人民頭上為私利互相攻伐的統治集團。
3樓:金牛咲
翻譯:(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的。
出自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原文選段: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譯文:桃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發源地,於是便出現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裡彷彿有點光亮。於是他下了船,從洞口進去了。
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
(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的。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到處可以聽到。人們在田野裡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樣。
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安適愉快,自得其樂。
擴充套件資料
《桃花源記》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處,描寫了一個美好的世外仙界。不過陶淵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處:在那裡生活著的其實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難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們的和平、寧靜、幸福,都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取得的。
古代的許多仙話,描繪的是長生和財寶,桃花源裡既沒有長生也沒有財寶,只有一片農耕的景象。陶淵明歸隱之初想到的還只是個人的進退清濁,寫《桃花源記》時已經不限於個人,而想到整個社會的出路和廣大人民的幸福。陶淵明邁出這一步與多年的躬耕和貧困的生活體驗有關。
它雖是虛構的世外仙境,但由於採用寫實手法,虛景實寫,給人以真實感,彷彿實有其人,真有其事。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絡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4樓:早春新綠
見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儼(yǎn演)然:整齊的樣子。屬:
類。阡陌(qiānmò千默):縱橫交錯的田間小路。
變通:互相通達。這幾句大意是:
這裡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排列整齊。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田間小路縱橫交錯,互相通達,各家各戶雞鳴犬吠之聲可以互相聽到。
這是《桃花源記》所寫漁人見到的桃花源中的景象。桃花源是陶淵明幻想中的理想社會,那裡人人自耕自食,沒有剝削壓迫,男女老少,生活都『怡然自樂」。現在仍可化用某些句子勾勒農村景象。
5樓:匿名使用者
這裡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排列整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
6樓:匿名使用者
一片平坦寬闊的土地,一排排屋是整齊的屋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遲早桑竹之類的。
自己翻譯,希望有用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翻譯
7樓:發廣告保護現場
翻譯:(呈現在漁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有桑樹、竹林這類的植物。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吠的聲音此起彼伏。
在田野裡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的人們,男女的穿著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樣。
例句出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全文如下:
陶淵明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間隔 一作:
隔絕)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立意如下:作者虛構這個故事是有寄託的,他生活在東晉末期戰亂紛乘的環境裡,中年以後他長期隱居農村,對農村的現實有更深的瞭解,對人民的願望更有了切身體會,於是構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世外桃源。在這個社會裡,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紛擾;人人各盡所能地參加勞動,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與人之間都極其融洽而友好。
但作者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樣的理想社會是無法實現的。因此在這篇文章裡,他既通過漁人的眼睛把這個理想的社會標本展示出來,又以漁人的復尋而迷失否定了它的存在——至少是不在這個現實世界之中。
本文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是什麼意思
這貌似是桃花源記裡的東東。土地平整寬闊,房屋整齊。有良田 美池和桑林竹林,田地中的縱橫的道路相互貫通,雞犬的叫聲此起彼伏相互可聞。這裡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明淨的池塘,房屋都被桑竹一類的植物環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可以互相聽到雞鳴狗叫之聲。是一個成語,它的意思是每家雞和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