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村居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清平樂村居》全詞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生活畫面

2021-03-08 06:53:35 字數 6097 閱讀 7766

1樓:紫羅蘭的祕密

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作者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表現出詞人對農村和平寧靜生活的喜愛。

2樓:璦萌

清平樂》,原為唐教坊曲名。這首小令,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作者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表現出詞人對農村和平寧靜生活的喜愛。

3樓:卍鬼燈水月

清平抄樂·村居①

辛棄疾襲

茅簷②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③相媚好④,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⑤溪東,中兒正織⑥雞籠。最喜小兒無賴⑦,溪頭臥剝蓮蓬。

註釋 ①村居:選自《稼軒長短句》。清平樂,詞牌名。村居,這首詞的題目。

②茅簷:指茅屋。

③吳音:作者當時住在江西東部的上饒,這一帶古時是吳國的領土,所以稱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

④相媚好:互相說喜愛要好的話。

⑤鋤豆:鋤掉豆田裡的草。

⑥織:編織。

⑦無賴:這裡是頑皮的意思。

古詞大意

房子是用茅草蓋的,屋矮簷低;門前有一道溪流,岸邊長滿青草,綠水青草相映,更顯得碧清可愛。不知是誰家的兩位斑斑白髮的老夫妻喝過幾杯酒後,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語對話,互相取悅,語調柔媚親暱。

大兒子在河東的豆田裡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子,只有我最喜歡的頑皮的小兒子在河邊爬著臥著剝蓮蓬玩。

謝謝!希望對你有幫助

《清平樂-村居》全詞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生活畫面

4樓:金牛咲

此詞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作者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以及他們的美好的農家生活描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呈現出一種清新寧馨的風格。

《清平樂·村居》是宋代大詞人辛棄疾的詞作,原文為: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譯文:草屋的茅簷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髮的老人是誰家的呀?

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辛棄疾閒居帶湖期間。由於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他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饒)閒居達二十年之久。

理想的破滅,使他在隱居中更加關注農村生活,寫下了大量的閒適詞和田園詞。這首詩就是其中之一。

思想主題:

這首詞 ,是作者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上饒地區閒居農村時寫的,詞作描寫農村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生活,藉此表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現出作者對農村和平寧靜生活的喜愛。

作者簡介:

辛棄疾(2023年-2023年),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

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5樓:九生瀟灑

村居⑴ ·【清】 高 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⑵醉⑶春煙。

兒童散學⑷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⑸。

【註釋】

⑴ 村居:住在農村。

⑵ 拂堤楊柳:楊柳枝條很長,垂下來,微微擺動,像是在撫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學:放學。

⑸ 紙鳶: 鳶:老鷹。紙鳶:風箏。

【題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詩人高鼎。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居住在鄉村時見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學後孩子們放風箏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方風箏。

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裡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讚美。

【譯文】農曆二月,村子前後青草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氣,煙霧般地凝聚著。

楊柳似乎為這濃麗的景色所迷醉了。村裡的孩子們放學以後,一路上沒什麼耽擱,回家挺早,趕忙趁著東風勁吹的時機,把風箏放上藍天。

【賞析】 《村居》描寫出了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著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村生活圖畫。讀了這首詩,我們好像跟詩人一起飽覽了的美麗春景,分享著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樂。

第一句寫時間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楊柳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彷彿在春天的煙霧裡醉得直搖晃。

第二句寫的是人物活動。孩子們放學回來的早,趁著颳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

6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詞是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村風俗畫。上片勾勒環境烘托氣氛。開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簷"、"溪上"、"青草",只淡淡幾筆便形象地描畫出江南農村的特色,為人物的出現安排下廣闊的背景。

三、四句寫詞中出現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們講話的聲音帶著醉意,愈加顯得溫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們面前時,才發現說話的已不是什麼年輕人,而是白髮皤皤的老年人了.醉裡",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詳,從"媚好",可以看出他們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寫這一農戶的三個兒子,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當時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畫面在繼續擴充套件。整勞力在溪東的豆地裡鋤草,半大的孩子在編織雞籠。詩人著力於"小兒"的描繪,共用了兩句,佔全詞四分之一篇幅。

"溪頭臥剝蓮蓬"形象地刻畫出他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對此,詞人感到由衷的歡喜

7樓:匿名使用者

清平樂村居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這首小令,是作者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上饒地區閒居農村時寫的,詞作描寫農村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生活,並不能說是作者對現實的粉飾。從作者一生始終關心宋朝恢復大業來看,他嚮往這樣農村生活,因而會更加激起他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愛國熱忱。就當時的情況來說,在遠離抗金前線的村莊,這種和平寧靜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並非是作者主觀想象的產物,而是現實生活的反映。

【說明】

由於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南歸以後,他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饒市)閒居達二十年之久。作者長期居住農村,對農村生活有了更多的瞭解,對農民也有較多的接觸。

所以在《稼軒詞》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農村生活的。其中,有風景畫,也有農村的風俗畫。這首《清平樂》,就是一幅著色的農村風俗畫。

上片勾勒環境烘托氣氛。開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簷"、"溪上"、"青草",只淡淡幾筆便形象地描畫出江南農村的特色,為人物的出現安排下廣闊的背景。

三、四句寫詞中出現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們講話的聲音帶著醉意,愈加顯得溫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們面前時,才發現說話的已不是什麼年輕人,而是白髮皤皤的老年人了。從"醉裡",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詳,從"媚好",可以看出他們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寫這一農戶的三個兒子,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當時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畫面在繼續擴充套件。整勞力在溪東的豆地裡鋤草,半大的孩子在編織雞籠。詩人著力於"小兒"的描繪,共用了兩句,佔全詞四分之一篇幅。

"溪頭臥剝蓮蓬"形象地刻畫出他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對此,詞人感到由衷的歡喜。

這首詞具有濃厚的農村生活氣息,字裡行間處處洋溢著作者對農村生活的喜悅之情,客觀上反映了作者對黑暗官場生活的憎惡。

這首詞是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村風俗畫。

8樓:夏至細雨

清閒,舒適,毫無牽掛。

9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詞是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村風俗畫.

清平樂·村居描繪了一個什麼場景

10樓:匿名使用者

詩人以簡練的筆觸勾畫出一副優美的田園景物,描繪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態的形象,表現了鄉村生活淳樸的民風和和諧的生活趣味.「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只兩行詞句,便形象地描繪出江南的潺潺小溪、翠綠的小草和低矮的農家茅屋,人物活動的場景生活氣息濃郁.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軟儂溫婉的吳語悠悠傳來,老公公和老婆婆講話的聲音帶著醉意,顯得溫柔有趣,而且話語中互相取笑,開著老夫妻之間的玩笑.老夫妻精神愉快,生活安詳,讀來讓人覺得溫情無限.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這兩句逐一描繪家裡三個孩子不同的表現:

大兒子——家裡的主要勞動力,在小溪東邊的豆子地裡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最小的兒子在小溪邊趴著剝蓮蓬玩.詩人把重心放在臥剝蓮蓬的小兒子身上,刻畫了他憨態可掬、頑皮可愛的形象,表現了他無憂無慮、天真可愛的神情.這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也許生活並不富裕,卻是多麼幸福多麼快樂呀!

老夫妻和和氣氣,孩子們各得其所,心態平和,最小的孩子悠閒自在,恣意享受美好的童年時光,這一切,既讓人羨慕,又讓人心生感慨,感慨生活原來可以這樣愜意這樣美好!「臥」字使用最妙,它把小兒躺在溪邊剝蓮蓬吃的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從而使人物形象鮮明,意境耐人尋味.在藝術構思上,全詞緊緊圍繞小溪佈置畫面,依次描寫人物活動.

從詞意看,小溪是綱,其餘場景是目.茅簷靠近小溪,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兒鋤豆溪東」「溪頭臥剝蓮蓬」三句連用「溪」字,使得畫面佈局緊湊.景物描述中的「溪」字,在全詞的結構上起著統領的關鍵作用,使全詞意境渾然天成,天衣無縫.

清平樂·村居描繪了怎樣的情景?

11樓:匿名使用者

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地環繞著小村莊。溪的兩邊,長滿了綠色的青草和荷葉。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一陣風輕輕的吹過,荷葉翩翩起舞。瞧,溪裡倒映著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那是誰呢?原來是溪前的一棵大柏樹呀!

柏樹旁,一座低小的茅屋,藤條爬上了房頂,結了許多個大南瓜。屋後一片鬱鬱蔥蔥的松樹林。眺眼望去,那兒還種植這一大片的禾苗呢!

屋裡,滿頭白髮的老爺爺和老奶奶正藉著酒意說著悄悄話。老爺爺笑著對老奶奶說:「你喲,可真是越來越年輕,越來越漂亮了喲!

」老奶奶一聽,可樂了,說:「甭說這個,是不是今天又做錯了什麼事,回來巴結我呀?」

這時,太陽已經在當空高照。

大兒子十分勤快,再溪邊的田間地頭種豆。望著剛發芽的苗兒,大兒子甩了一把汗,高興地說:「今年一定是個大豐收,到了秋天,我要給爹孃和弟弟們一個驚喜!」

二兒子正坐在大柏樹下編織著雞籠呢!他一邊編織一邊想:等到雞籠編織完後,小公雞便可以住進來,這可是它們既安全又舒適的家呢!

小兒子趴在溪邊剝蓮蓬吃,還喃喃自語地念叨著:「人間的佳餚,我給爹孃和哥哥們帶個去!」瞧,他正忙得不亦樂乎呢!

太陽已經偏西,路過此地的詩人辛棄疾看到了這樣一幅景美人樂的畫,揮筆寫下了:「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午後,我懷著悠閒的心情慢慢地散步,無意間看到了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

茅屋後面有一棵棵蒼翠挺拔的竹子,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山巒,透露出鄉村恬靜的氣息。茅屋旁有一條小溪,河水清澈透明,河裡的游魚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在陽光的照耀下,河面顯得波光粼粼。一陣微風吹過,河面泛起了一圈圈漣漪。

溪面上有幾朵美麗動人的荷花,有的完全盛開;有的含苞待放;還有的似放似沒放。白裡透粉,

粉裡透紅,像一位位面帶輕紗的羞澀少女。小溪旁有一叢叢青翠欲滴的小草,長得十分茂盛,在小溪、荷花的襯托下,更顯得碧清可愛。

茅屋前有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妻,他們剛剛喝了一些酒,從他們紅彤彤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們略帶醉意,靠在一起,用吳地的方言一起親熱的交談,旁邊的二兒子還不時插上幾句嘴哩!

老夫妻的大兒子正在小溪的東邊,豆地裡辛勤地鋤草,幹得多麼賣力呀!而二兒子也並沒有閒著,正在用竹草細心地編織著雞籠,十分專注。而尚未成年的小兒子呢,幹不了什麼事,只能趴在小溪邊一邊調皮地逗著游魚,一邊剝著蓮蓬吃,搖著小腳的樣子真令人喜愛!

多麼幸福的家庭啊!我深深地陶醉了,呆呆地站在哪兒,久久不願離去…

清平樂村居這首詩描繪什麼樣的情景

此詞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藉此表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以及他們的美好的農家生活描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表現出作者對農村和平寧靜生活的喜愛。全詞以白描手法描述了農村的鄉土風俗,呈現出一種清新寧馨的風格。清平樂 村居 作者...

想象《清平樂村居》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先說一說在些下來

這首詞反映了樸素 溫暖而有風趣的農村生活的一個側面。上闋頭兩句,寫這個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 緊靠著房屋有一條流水淙淙 清澈照人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在三四兩句,描寫了一對滿頭白髮的翁媼,親熱地坐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聊天的優閒自得的畫面。下闋四句,採用白描手法,直書其事,和盤托出三...

想象清平樂村居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先說一說,在些下來

這首小令,是作者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上饒地區閒居農村時寫的,詞作描寫農村和平寧靜 樸素安適的生活,並不能說是作者對現實的粉飾。從作者一生始終關心宋朝恢復大業來看,他嚮往這樣農村生活,因而會更加激起他抗擊金兵 收復中原 統一祖國的愛國熱忱。就當時的情況來說,在遠離抗金前線的村莊,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