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如何看待我國經濟當前gdp增速放緩的現象

2021-03-08 10:00:24 字數 6174 閱讀 1298

1樓:匿名使用者

增速放緩,不意味著中國經濟在倒退。中國經濟仍然在進步,只是進步的速度沒有以前快。所有有經濟學常識的人都應該明白邊際效用遞減的道理。

隨著中國經濟的總量不斷的增加,中國經濟的表現是非常非常正常的。

中國經濟現在在進行結構調整。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經濟以前更強調數量,現在更加強調質量。

這是經濟轉型的必然結果。而調整勢必會帶來所謂的陣痛,而為了未來的發展,犧牲些許的增速是非常正確的選擇。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中國經濟也在從以前的高汙染生產模式,向綠色環保的模式轉變。這個過程勢必會帶來效率的降低,但為了可持續良性發展,這麼做也是必然的。特別是最近持續的霧霾天氣,給中國人民敲響了警鐘。

**也意識到了,綠色經濟的重要性。

中國經濟的增速放緩和國外經濟不景氣也有直接的關係。我國經濟以出口**的外向經濟為主體。當歐美因為經融危機消費能力下降的時候,自然作為賣方的我國經濟會受到間接的打擊。

這也是為什麼最近一點時間,國家一直在強調擴大內需的重要性。

2樓:胡錫進

能否在取得調整成果的同時讓經濟增速更高一些呢?老胡認為中國能夠並且應該努力去做到。

如何看待我國經濟當前gdp增速放緩的現象

3樓:匿名使用者

1、從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歷程看,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永遠保持高速增長。現階段,我國人口結構變化和勞動力成本上升,傳統競爭優勢削弱;越來越多的產業達到或接近世界技術前沿,後發追趕空間縮小;高投入、高消耗、高汙染的發展模式,造成資源、環境、生態約束日趨增強。與十年前相比,經濟增長一個百分點的數量明顯不同,實現難度加大。

我國經濟增速下降在所難免,也符合世界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

2、從發展趨勢看,我國經濟發展存在諸多有利條件。譬如,經濟體制改革將釋放新的增長動力與活力,城鎮化潛力依然巨大,居民消費升級方興未艾,競爭優勢並未根本動搖,全球化孕育新機遇等。去年以來,面對經濟增長下行壓力,我國**保持了足夠的定力,積極創新巨集觀調控方式,把工作重點放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執行的質量和效益、化解各種矛盾和問題上,這也必將為我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3、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的是就業狀況。隨著經濟規模和產業結構的變化,單位gdp增長的就業拉動能力明顯擴大。2023年以前,gdp增長一個百分點,拉動就業增加不足100萬人,而目前上升到140-160萬人。

因此,在經濟增速有所放緩的情況下,仍能保持就業基本穩定。

4、雖然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由於經濟規模不斷擴大,我國經濟增量佔全球的份額保持基本穩定,仍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2023年以來,我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保持在20%左右,也就是全球五分之一左右的經濟增長來自於中國,對促進世界經濟復甦發揮了重要作用。

4樓:湖北長江新聞號

10月21日,國家***新聞發言人指出,「個別外媒質疑我國經濟資料,認為我國經濟是『嚴重放緩』,這是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站不住腳的。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2%,在主要經濟體中是最快的。」

5樓:吾琦谷念露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藍皮書副主編李雪松說,之所以**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為7%左右,主要基於幾點考慮:外需難以顯著提升、消費總體平穩、投資因製造業產能過剩及創新技術相對不足、房地產庫存較高、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制約等因素影響,且投資回報率在不斷降低。

李雪松分析說,儘管近年來化解產能過剩問題取得積極成效,但由於產能過剩問題長期積累,前期投入形成的新產能仍在陸續釋放,產能過剩問題仍將是影響2023年經濟運作的重要因素。

他說,目前,煤炭、鋼鐵等傳統行業產能相對國內市場需求超出較多,行業虧損面較大,化解產能過剩任重而道遠,必然會繼續影響2023年的經濟增長。

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另一個因素是房地產。摩根大通報告預計,2023年房地產投資增長率可能為5%~6%,較預計的2023年增速進一步放緩。這會對土地出讓收入和相關行業的需求造成進一步打壓。

儘管經濟增速下降已成共識,但業界認為中國經濟增速不會迅速跌至7%以下。

.我們應當如何全面、客觀地看待經濟增速放緩?

6樓:櫻塵灬

當前,我國經濟出現了明顯減速的態勢,但是,穩增長預調微調政策的出臺有助於防止經濟過快下滑,我國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的情況,經濟增速仍在可承受的範圍之內。一是後金融危機時期刺激政策退出、經濟向自主增長動力迴歸,但新增長點正在培育,尚不足以支撐拉動經濟增長進入新的擴張期,經濟執行正處於下行階段,因此經濟減速就具有週期性特徵。二是我國經濟增長面臨著結構調整的關鍵期,企業正處於升級轉型的陣痛期,勞動力、資源等低要素成本優勢逐漸喪失,特別是東部地區不僅外部需求不足,而且中低端產業要轉移到中西部地區,而新興產業尚不成熟,因此經濟減速具有結構性因素。

三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發展階段的演進和經濟規模的擴大,我國潛在經濟增長水平呈逐步放緩趨勢。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逐步轉向了中速增長階段,這符合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四是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經濟仍屬較快增長。

第一季度,美國、日本經濟環比折年率增長1.9%和4.1%,而歐元區是零增長,我國gdp增速是發達經濟體平均水平的5倍左右;再看主要金磚國家,第一季度印度、俄羅斯、巴西和南非gdp分別增長5.

3%、4.9%、0.8%和2.

1%,均大大低於我國增長水平。五是經濟減速也是**主動調控的結果。今年**制定的gdp預期目標是7.

5%,較往年有所降低,其政策意圖在於與「十二五」規劃目標逐步銜接,引導各方面把工作著力點放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上來,增強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

儘管近期經濟減速明顯,第二季度gdp增長7.6%,全年實現7.5%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

因此,要辯證理性地看待經濟減速,在就業形勢基本穩定的情況下,不必為經濟適度放緩而過分擔憂。經濟適度放緩有助於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有助於轉變發展方式,應堅定地執行國家既定的調控目標,而不應期望經濟一減速,國家就出臺刺激政策救市,信貸方面「開閘放水」保增長,那樣,企業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就會前功盡棄。從短期來看,我國經濟有望在下半年企穩回升,但是我國已進入中速增長階段,經濟增速難以再回到兩位數以上。

從中期來看,我國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綜合國力有望邁上新臺階。

當前經濟執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把握「穩增長」政策力度的難度較大

當前,社會各界對如何適度把握「穩增長」與「調結構」的關係存在較大意見分歧。部分地方**、工業主管部門等認為,當前企業經營等實體經濟形勢異常嚴峻,應當進一步加大經濟刺激力度;而部分專家學者、金融主管部門等認為,當前經濟執行中的根本問題是結構性問題,應當把「調結構」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總體來看,當前我國經濟增速放緩既有金融危機影響下經濟增長處於下行階段的週期性因素影響,也有處於產業轉型升級陣痛期的結構性因素影響;既有外部需求大幅減弱的因素影響,也有房地產調控使得相關產業發展低迷的因素影響;既有發展階段演進和經濟總規模擴大後增速逐步放緩的規律性因素影響,也有**為了提高經濟質量有意調控增速的因素影響。

因此,各種複雜因素交織在一起,給判斷經濟形勢和作出巨集觀決策帶來了較大困難。

房地產調控面臨兩難境地

當前我國房地產調控取得了一定成效,房價過快**的局面得到初步控制。但是,過去幾次越調控房價越高的經歷,使得我國房地產政策有可能陷入「塔西佗陷阱」(通俗地講就是指當**部門失去公信力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降息傳遞出貨幣政策轉向寬鬆的政策訊號,使得房地產市場預期發生了較大改變。儘管有關部門一再強調房地產調控政策取向不變,但居民購房意願明顯增強,5月份以來住宅成交量和土地出讓成交量環比明顯上升。

當前,房地產調控面臨兩難困境,一方面,為了防止經濟減速過於明顯,需要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發展,房地產成交量放大有積極意義;另一方面,房地產調控尚未取得根本性成效,一旦房地產成交量連續放大有可能帶動房價回升,房價**將使民眾再次失望,房地產調控有前功盡棄的風險。

企業經營異常困難

今年年初以來,我國工業企業面臨多重因素的影響,經濟效益出現大幅下滑。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2.4%,增幅同比減少了30.

3個百分點。一是世界經濟復甦疲軟使得工業品出口需求不旺;同時,房地產調控、汽車限購以及家電刺激政策退出等使得工業品國內需求明顯不足。二是企業普遍面臨著勞動力、能源資源、環境保護等成本上升,以及融資成本過高等沉重包袱。

三是目前大多數工業企業都面臨「去庫存化」和「去產能化」的雙重壓力,在企業利潤大幅下滑的情況下,不僅缺乏可盈利的投資增長點,而且缺乏技術創新的資金支援,企業轉型升級正處於陣痛期。

產業發展缺乏增長引擎

短期內,需求降溫導致相關行業工業品需求和**下降,工業企業面臨去庫存壓力。中期看,企業為房地產、外需配套與服務的產業體系與生產能力擴張過快,鋼鐵、建材、家電、紡織等行業產能過剩,部分企業處於「去產能化」階段。同時,由於技術、體制等因素影響,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

雖然部分企業為節能減排、降低土地、勞動力等成本,開始更新裝置和用機器替代勞動力,部分企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過程中也在提高資本的有機構成,但全面的裝置更新投資週期沒有出現,製造業發展缺乏新的增長引擎,仍將處於結構調整陣痛期。

下半年我國經濟有望逐步企穩回升

下半年,支援我國經濟逐步好轉的因素主要有:一是歐債危機救助思路出現了重大轉變,由「財政緊縮」轉為「財政緊縮與刺激增長」並重,歐盟首腦峰會決定,歐洲穩定機制(e**)將可直接向銀行注資,可通過購買重債國國債來壓低其融資成本,推出1200億歐元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這將有望遏制歐債危機的惡化勢頭,加上2023年「前高後低」的基數,我國外貿出口增速有望好於上半年。

二是下半年工業企業「去庫存化」將逐步趨於結束,工業生產有望穩步回升。三是商品房銷量回升將帶動相關產業的**。四是近期「穩增長」政策措施將會逐步見效。

五是中國經濟先行指數已經連續5個月**,預示著經濟將可能築底企穩。當然,考慮到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會有根本性變化,以及工業企業普遍存在產能過剩等問題,經濟**的幅度有限。

此外,下半年我國物價**壓力將明顯減輕。一是近期國際大宗初級產品**全面大幅下挫,將明顯減輕我國輸入性通脹壓力。二是熱錢流入減少甚至淨流出,外匯佔款投放流動性減少,以及有效貸款需求不足將抑制整體流動性水平。

三是目前我國蔬菜和豬肉**降幅明顯,夏糧有望再次增收,作為最重要的新漲價因素——食品****將得到一定控制。四是居民消費**基數因素大大縮小,下半年翹尾因素由上半年的2個百分點縮小至0.4個百分點。

因此,全年物價調控目標可順利實現。當然,大部分城市天然氣、水、電等能源資源**改革程序加快將在一定程度上推高物價水平;勞動力成本上升對物價的推動作用依然存在;為了刺激經濟增長,歐美國家一直保持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全球貨幣流動性充裕,如果下半年世界經濟企穩回升,不排除國際大宗商品**有**的可能。

政策建議

把握好「穩增長」與「調結構」關係

一是認真落實以減稅為主的財政政策,無需再次出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現有預算內支出重點投向農田水利、保障房、民生工程以及節能減排專案等領域;同時,應加快財稅體制改革力度。二是繼續保持貨幣政策預調微調力度,根據外匯佔款增長變化,繼續適時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根據經濟形勢和物價走勢,繼續適度下調基準利率水平;大力推進利率、匯率等金融改革步伐;注重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積極應對全球主權債務危機。

進一步細化差別化房地產調控政策

一是堅持房地產調控取向不動搖。堅持限購、限貸政策不變,嚴厲打擊房地產投機行為,特別是審慎處理地方**變相放鬆房地產調控的政策,防止房地產市場陷入「塔西佗陷阱」。同時,加快推進房產稅試點和推廣工作,逐步扭轉商品房作為財富分配工具的金融屬性。

二是通過控制地價、擴大貸款利率浮動幅度和調整普通商品房認定標準等支援居民剛性購房需求。三是從土地、資金等方面支援中低價位、中小戶型普通商品住宅的建設,達到短期穩定經濟增長,長期防止房價**的目的。

採取切實措施努力減輕企業負擔

一是完善和落實好現有結構性減稅政策,抓緊研究制定更大力度的結構性減稅方案。制定落實企業減負監督考核機制,對企業稅費等負擔不降反升的地方主管部門給予嚴厲懲處,而對企業減負成效顯著的地方主管部門給予相應的獎勵。同時,逐步改革各級稅務部門稅收徵收任務目標制,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經營越困難稅費攤派任務越繁重的問題。

二是努力減輕企業資金成本負擔。需要通過進一步下調貸款基準利率,特別是著力清理和規範銀行貸款過程中的擔保、保險和顧問等各種收費,大力緩解企業過高的融資成本。

著力培育新的產業增長引擎

一是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財政資金支援力度,同時輔以信貸、利息優惠政策,支援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重大創新成果產業化等專案,儘快培育產業發展新引擎。二是當前企業為應對勞動力、能源、環境成本上升壓力,在採用自動化、智慧化裝置、先進節能減排裝置等方面有巨大技術升級和更新改造需求,商業銀行要對企業技術改造專案重點予以信貸資金支援,各級**應加大財政資金對技改投資的支援力度。三是全面落實「新非公36條」實施細則,支援民間資本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教育、醫療等領域,進一步培養經濟自主增長動力。

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將會放緩嗎

據報道,抄1月18日北 京公襲布的資料顯示,中國2017年經濟增長率達到6.9 在2016年出現25年來最差表現 6.7 之後,亞洲巨人展示出強勁的韌性,但是今年中國經濟的增速或放緩。報道稱,全球第一齣口大國中國充分得益於世界需求復甦之勢,而該國出口額增加證明了這一點,中國製造的產品繼續大量銷往美國...

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如何看待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

我國經濟年均增長11.6 2008年至2011年年均增長9.6 2012年至2013年都是7.7 今年上半年是7.4 從中可以清楚看到經濟增速在由高增長向中高速增長。這其中有近幾年人口結構變化 工資成本上升 儲蓄率和投資率下降導致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的規律性原因。有全球經濟進入後國際金融危機時代的常態...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哪些困難和挑戰,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有哪些

一是經復濟增速走緩。二制是一些行業產能過剩壓力增加。計劃短缺經濟產能利用率過高,受體制轉型大背景制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部門閒置利用率呈下降趨勢,市場化程度較高與管制程度較低部門如某些家電行業,經早先比較充分競爭與行業重組整合,近年產能利用率不降反升。三是房地產市場面臨下行壓力。房地產投資增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