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cy辭言
該成語是「降龍伏虎」。
解釋:人把龍和虎踩在腳下,也就是把龍和虎給降服了,與此對應的成語是「降龍伏虎」。
擴充套件資料:
1.基本解釋
◎ 降龍伏虎 xiánglóng-fúhǔ
[subdue the dragon and tame the tiger——over***e powerful adversaries] 比喻戰勝重大困難或強大勢力。亦形容力量強大,能戰勝一切困難
我是大唐來的,我手下有降龍伏虎的徒弟,你若撞著他,性命難存也!——《西遊記》
2.引證解釋
使龍虎降服馴順。佛教和道教中都有降龍伏虎的故事。《後漢書·方術傳下·徐登》「又 趙炳 ,字 公阿 , 東陽 人,能為 越 方」 李賢 注引《抱朴子》:
「道士 趙炳 ,以氣禁人,人不能起。禁虎,虎伏地,低頭閉目,便可執縛。」又引《異苑》:
「 趙侯 以盆盛水,吹氣作禁,魚龍立見。」
南朝 樑 慧皎 《高僧傳·神異下·涉公》:「能以祕呪呪下神龍。」 唐 道宣 《續高僧傳·習禪一·僧稠》:
「聞兩虎交鬭,咆響振巖,乃以錫杖中解,各散而去。」後常以「降龍伏虎」比喻戰勝重大困難。
《西遊記》第十四回:「 悟空 道:『不瞞**說:
莫道是隻虎,就是一條龍,見了我也不敢無禮。我 老孫 ,頗有降龍伏虎的手段,翻江攪海的神通。』」 明 雲夢山人 《集賢賓·壽康對山》套曲:
「騎白鹿,訪隱居,住清虛,更索甚降龍伏虎。」
艾蕪 《鞍鋼啊,我回來了》:「但我們的鋼鐵工人,善於運用近代的科學技術,擁有降龍伏虎的威力。」
3.近義詞
戰無不勝、所向無敵
2樓:夢裡心落
【解釋】降得住龍,收伏的了虎,天上地下的動物之王都在他的腳下,所以成語是降龍伏虎。
【讀音】 xiáng lóng fú hǔ
【釋義】形容力量強大,能夠戰勝一切。
【出處】元·馬致遠《黃粱夢》:「出家人長生不老;煉藥修真;降龍伏虎;到大來悠哉也呵。」
【近義詞】
戰無不勝 [ zhàn wú bù shèng ] 形容強大無比,可以戰勝一切。也比喻辦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 處:《戰國策·齊策二》:「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後歸,猶為蛇足也。」
3樓:毛蛋
這幅圖中看到一個人踩著一條龍和一隻老虎,聯想到降龍伏虎。
原指法力高強,後比喻有極大的能力,能夠戰勝很強的對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難。
拓展資料:
出 處:
南朝梁·慧皎《樑高僧傳》卷十:「能以祕咒咒下神龍。」
唐·道宣《續高僧傳·習禪一·僧稠》:「聞兩虎交鬥,咆響振巖,乃以錫杖中解,各散而去。」。
《後漢 書·方術傳下·徐登》「又趙炳,字公阿,東陽人,能為越方」
李賢注引《抱朴子》:「道士趙炳,以氣禁人,人不能起。此局獲勝關鍵是首著兵七進一,沉低要將困住黑將,可謂「降龍」;末著炮六進三,拴住黑車,可謂「伏虎」,首尾二著棋頗合局名「降龍伏虎」。
4樓:匿名使用者
成語為:降龍伏虎 拼音: xiáng lóng fú hǔ,出自佛教故事,指用法力**龍虎。原指法力高強,後比喻有極大的能力,能夠戰勝很強的對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難。
【拼音**】: xlfh
【近義詞】:所向無敵、戰無不勝
【反義詞】:唯唯諾諾
【歇後語】: 上山入海全無敵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人的本事大
【英文】: subdue the dragon and tame the tiger--over***e powerful adversaries
【故事】:使龍虎降服馴順。佛教和道教中都有降龍伏虎的故事。
《後漢 書·方術傳下·徐登》「又趙炳,字公阿,東陽人,能為越方」李賢注引《抱朴子》:「道士趙炳,以氣禁人,人不能起。禁虎,虎伏地,低頭閉目,便可執縛。
」又引《異苑》:「趙侯以盆盛水,吹氣作禁,魚龍立見。」南朝梁慧皎《高僧傳·神異下·涉公》:
「能以祕呪々下神龍。」唐道宣《續高僧傳·習禪一·僧稠》:「聞兩虎交鬥,咆響振巖,乃以錫杖中解,各散而去。
」。南北朝時,佛教很盛行。
前秦建元12年,西域涉公和尚來到長安,他能使用咒語咒下龍。每有大旱,皇帝常請他咒龍,一會就看見龍下在缽中,天就會下雨。皇帝和大臣前去缽中**,都覺得很神奇。
北魏時,僧稠和尚有一次在王屋山中修行,看見兩隻老虎相搏,吼聲震動山岩,僧稠就用錫杖將它們分開,兩隻老虎被驅散了。
5樓:q魂鬥羅
看圖猜成語一隻龍一隻虎被一個人踩著——降龍伏虎。
降龍伏虎
xiáng lóng fú hǔ
【解釋】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龍虎。後比喻有極大的能力,能夠戰勝很強的對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難。
【出處】南朝梁·慧皎《樑高僧傳》卷十:「能以祕咒咒下神龍。」唐·道宣《續高僧傳·習禪一·僧稠》:「聞兩虎交鬥,咆響振巖,乃以錫杖中解,各散而去。」
【結構】聯合式。
【用法】用作褒義。多用來形容力量強大;也形容強大的氣勢。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降;不能讀作「jiànɡ」。
【辨形】伏;不能寫作「復」。
【近義詞】所向無敵、戰無不勝
【反義詞】唯唯諾諾
【例句】在自然災害面前;只要人民團結起來;就會有~的力量戰勝它。
6樓:吉福科技
成語:降龍伏虎 [ xiáng lóng fú hǔ ]解釋: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龍虎。後比喻有極大的能力,能夠戰勝很強的對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難。
出處:元·馬致遠《黃粱夢》:「出家人長生不老;煉藥修真;降龍伏虎;到大來悠哉也呵。」
另:十八羅漢中也有關於降龍和伏虎的介紹,都是一個意思。
看圖猜成語一隻老虎關在籠子裡一個人拿著一把劍
7樓:夢裡心落
【解釋】老虎被困在籠子裡,還想著與人爭鬥一下自己的力量,所以是困獸猶鬥。
【讀音】kùn shòu yóu dòu
【釋義】被圍困住的野獸還要作最後的掙扎。比喻陷入絕境時還要掙扎頑抗。《左傳·宣公十二年》:「困獸猶鬥,況國相乎!」
【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得臣猶在;憂未歇也。困獸猶鬥;況國相乎!」
【近義詞】
禽困覆車 [ qín kùn fù chē ] 禽獸被圍捕急了,也會把人的車子撞翻。比喻人在走投無路時就會冒險。
出 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樗裡子甘茂列傳》:「韓公仲使蘇代謂向壽曰:『禽困覆車。』」
【反義詞】
坐以待斃 [ zuò yǐ dài bì ] 坐著等死。形容處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不積極想辦法、找出路。
出 處:《管子·參患》:「短兵待遠矢;與坐而待死者同實。」
8樓:匿名使用者
困獸猶鬥。。。。謝謝採納
9樓:匿名使用者
刺虎持鷸 虎視眈眈
10樓:匿名使用者
謎底:困獸猶鬥。
困獸猶鬥
kùn shòu yóu dòu
【解釋】被圍困的野獸還要作最後掙扎。比喻在絕境中還要掙扎抵抗。
【出處】《左傳·定公四年》:「困獸猶鬥,況人呼?」
【結構】主謂式。
【用法】用作貶義。一般作賓語、謂語、分句。
【正音】鬥;不能讀作「dǒu」。
【辨形】猶;不能寫作「遊」或「允」。
【近義詞】鋌而走險、狗急跳牆
【反義詞】放下屠刀、自行滅亡
【辨析】~和「垂死掙扎」、「負隅頑抗」;都有「身處絕境」;還竭力掙扎的意思。不同在於:~重在「困」字;「垂死掙扎」重在「垂死」;「負隅頑抗」重在「負隅」;它們各自所含特殊意義不同。
【例句】雖然剩下的是殘兵敗將;但是~;我們不能放鬆警惕。
第二中字的成語、看圖猜成語、**裡有一隻虎和一個人
11樓:歐米伽
第二中字的成語、看圖猜成語、**裡有一隻虎和一個人。答案是【困獸猶鬥】
【解釋】:被圍困的野獸還要作最後掙扎。比喻在絕境中還要掙扎抵抗。
【出自】:《左傳·定公四年》:「困獸猶鬥,況人呼?」
【示例】:況~,背城一戰,尚有不可測之事乎?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九
建議提問的朋友遇到正確答案,及時將最快回答正確的答案採納,免得其他朋友以為前面還沒正確的答案而費盡腦筋。
看圖猜成語一條龍一隻白色的老虎
12樓:匿名使用者
答案是生龍活抄
虎。生龍活虎的詞語解析bai
[釋義] 比喻像很有生氣的蛟du龍和富有活力zhi的猛虎。形容活潑dao矯健;富有生氣。
[語出] 宋·朱熹《朱子語類》九五:「只見得他如生龍活虎相似 ;便把捉不得。」
[正音] 活;不能讀作「hó」。
[近義] 生氣勃勃 龍騰虎躍
[反義] 老氣橫秋 死氣沉沉
[用法] 用作褒義。形容人有生氣。一般作定語、狀語、補語。
【成語】: 生龍活虎
【拼音】: shēng lóng huó hǔ【解釋】: 有生氣的龍和有活力的虎。形容活潑矯健,富有生氣。
13樓:歲月不寒
謎底答案:臥虎藏龍
成語意思:指隱藏著未被發現的人才,也指隱藏不露的人才。
【出處】北周·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詩:「暗石疑藏虎,盤根似臥龍。」
看圖猜成語裡面一隻老虎和一個人
14樓:好麗友
與虎謀皮 [yǔ hǔ móu pí]
基本釋義
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惡人商量要他放棄自己的利益,絕對辦不到。
看圖猜成語一隻貓一個人在想事
15樓:哎呦呀呦
一隻貓一個
copy人在想事的成語是:照貓畫虎。
照貓畫虎
的拼音:zhào māo huà hǔ
照貓畫虎解釋:比喻照著樣子模仿。
照貓畫虎近義詞:如法泡製,依樣畫葫蘆,如法炮製,哎喲東施,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西顰東效,鴝鵒學舌。
照貓畫虎的成語故事講的是明末年間有個出名的畫家在臨死前有一幅畫未完成,於是他囑咐自己的徒弟一定要將老虎畫好,誰知他的徒弟竟然照著貓的模樣畫了一隻老虎,這個故事就成為了大家眼中的笑話。
16樓:小傲氣中華
照貓畫虎[zhào māo huà hǔ]【解釋】:比喻照著樣子模仿。
【出自】:《歧路燈》第十一回:「這大相公聰明得很,他是照貓畫虎,一見即會套的人。」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含貶義。
17樓:金絲邊眼鏡鼠
估計是「奇思妙想」這一類的吧~~~
看圖猜成語一隻老虎伸出手和一個人
18樓:最愛心靈手巧
與虎謀皮
yǔ hǔ móu pí
【解釋】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惡人商量要他放棄自己的利益,絕對辦不到。
【出處】《太平御覽》卷二0八引《符子》:「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於重丘之下,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
【結構】偏正式。
【用法】含貶義。一般作為謂語、賓語、定語。
【正音】謀;不能讀作「mú」。
【近義詞】海中撈月、枉費心機、水中撈月
【反義詞】行之有效、立竿見影
【例句】要日本帝國主義放棄侵華野心;無異於~。
看圖猜成語前邊一隻狐狸後邊一隻貓
是不是一隻 狐狸後面一隻老虎 狐假虎威 解釋 假 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出自 戰國策 楚策一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狐假虎威嗎。是老虎還是貓。瘋狂猜成語,看圖猜成語,成語玩命猜一隻猴子一隻狐狸 看圖猜成語 ...
一隻狗踩著木頭猜成語,一隻狗站在木頭上打一成語的答案
過目不忘 gu m b w ng 解釋 看過就不忘記。形容記憶力非常強。出處 晉書 苻融載記 耳聞則育,過目不忘。結構 連動式。用法 含褒義。一般作謂語 定語。正音 不 可以讀作 b 辨形 忘 不能寫作 妄 近義詞 過目成誦 辨析 過目成誦 和 過目不忘 都形容記憶力特別強。但 偏重在看過一遍就經久...
一隻手壓一隻小鳥猜成語,一隻手壓一隻小鳥猜一個成語
手到擒來 或 束手就擒 一隻鳥和一隻手組什麼成語 小鳥依人 釋義 依 依戀。象小鳥那樣依傍著人。形容少女或小孩嬌小可愛的樣子。專 出處 舊唐書 長屬孫無忌傳 褚遂良學問稍長 性亦堅正 既寫忠誠 甚親附於朕 譬如飛鳥依人 自加憐愛。小鳥依人.手到擒來 猜成語一隻小鳥一個手指一個人 浪子回頭 一鳴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