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眄蘭情,總平生稀見出自哪

2021-03-08 22:22:26 字數 1661 閱讀 6630

1樓:阿沾

出處:宋代·周邦彥《拜星月·高平秋思》

原文:夜色催更,清塵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檻燈窗,識秋娘庭院。笑相遇,似覺瓊枝玉樹,暖日明霞光爛。水眄蘭情,總平生稀見。

畫圖中、舊識春風面。誰知道、自到瑤臺畔。眷戀雨潤雲溫,苦驚風吹散。念荒寒、寄宿無人館。重門閉、敗壁秋蟲嘆。怎奈向、一縷相思,隔溪山不斷。

譯文:夜色深深,彷彿在催著天明,眼看要到了三更天。清清的露水如同洗塵,讓地面沒有纖塵。

月色幽靜,小巷僻坊裡一片迷茫。我又見到那竹欄,和燈光明亮的小窗,這是她的庭院。她因我們能見面開心。

她的美麗令人驚歎,依偎在我身邊,我如同見到了瓊枝玉樹,如一輪暖日,又如一片絢麗的朝霞。她的眼神明如秋水楚楚動人,溫柔清雅宛若一株幽蘭。這樣絕代佳人,人間都少見。

從前,只在畫中見過她,對那絕世的美麗早已傾倒,沒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真能與她相伴。我們互相情意綿綿。

無奈人世無常,將我們分開,我心裡哪堪孤獨。如今我獨自一人在荒郊野外,悄悄無息,重門緊關。只有秋蟲在聲聲重複憂傷的歌。無可奈何,我的相思之情,雖然隔著萬水千山,卻無法斷絕。

此詞以別具一格的手法,滿懷激情地追憶自己與一位妓女的情事。詞中所描繪的女性形象,給讀者以難以忘懷的印象。

「夜色催更,清塵收露,小曲幽坊月暗 。」先寫時間和地點:四圍的夜色催動了更鼓,路上的輕塵吸收了露水 ,已不會飛揚起來 。

天上是缺月,微光淡彩 ,使得小曲幽坊籠罩著一層幽暗的顏色。「竹檻燈窗 ,識秋娘庭院。」

寫他看到了他平日所愛慕的以竹為檻的庭院 :燈隱窗內,十分幽美。一路迤邐行來,月光、夜色、更聲陪伴著詞人到達了目的地,五句話非常簡潔,而此中人物已呼之欲出。

接著就寫一見傾心 ,兩情歡洽:「笑相遇,似覺瓊枝玉樹相倚,暖日明霞光爛 。」這是極為豔麗的警句。這次來訪,彷彿遇仙,一剎那間,真覺眼前一亮。

下片「畫圖中、舊識春風面。誰知道、自到瑤臺畔。眷戀雨潤雲溫,苦驚風吹散。

」過去已看到她的畫像,傾慕她的美麗。但意料不到的是,她竟會愛上我這個不為流俗所喜的人;更意料不到兩情如此融洽,意謂層層遞進,幾經轉折,有「加倍跌宕」之妙 。

「誰知道」和「苦 」,就是用來表達思想感情上的突起突落,從驚喜幸遇到擔心被拆散到竟然被拆散,反映詞人的心理變化過程。

「念荒寒、寄宿無人館。重門閉、敗壁秋蟲嘆。」一對鴛侶實然被拆散,現在自己置身在荒寒寂寞概無他人的客館中,重門閉著,只聽到敗壁秋蟲悲鳴,似在助人嘆息。

此情此境是一種鮮明的前樂後苦的對比。

「怎奈向、一縷相思 ,隔溪山不斷。」說在這等淒涼之下,奈何尚添兩地相思之苦!歇拍兩句,表現了詞人對愛情的執著,也表現了相思的痛苦。

作者簡介:周邦彥詞多寫男女之情和離愁別恨,內容較為單薄,調子很低沉。其詞承柳永而多有變化,市井氣少而宮廷氣多,詞風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長於鋪敘,善於熔鑄古人詩句,辭藻華美,音律和諧,具有渾厚、典麗、縝密的特色。

此詞是其特色的寫照。

2樓:小薛

--《拜星月慢·夜色催更 > 作者--周邦彥 夜色催更,清塵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檻燈窗,識秋娘庭院。笑相遇,似覺瓊枝玉樹相倚,暖日明霞光爛。

水盼蘭情,總平生稀見。 畫圖中、舊識春風面。誰知道、自到瑤臺畔。

眷戀雨潤雲溫,苦驚風吹散。念荒寒、寄宿無人館。重門閉、敗壁秋蟲嘆。

怎奈向、一縷相思,隔溪山不斷。 賞析一】 此詞以別具一格的手法,滿懷激情地追憶自己與一位**的情事。詞中所描繪的女性形象,給讀者以難以忘懷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