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繼潤
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李斯早年為郡小吏 ,後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入秦 。初被呂不韋任以為郎。後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被任為長史 。
秦王採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遊說關東六國 ,離間各國君臣,又任其為客卿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於韓人間諜鄭國入秦,秦王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被秦王所採納,不久官為廷尉 。
在秦王政滅六國的事業中起了較大作用。秦統一天下後,與王綰、馮劫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並制定有關的禮儀制度。被任為丞相 。
他建議拆除郡縣城牆,銷燬民間的兵器;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又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等百家語,禁止私學,以加強**集權的統治 。還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 。李斯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死後,他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 。後為趙高所忌,於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斬於咸陽鬧市,並夷三族。
2樓:匿名使用者
李斯(?—前208年),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主張以小篆為標準書體。
小篆又稱秦篆,是大篆的對稱,它給人以剛柔並濟,圓渾挺健的感覺,對漢字的規範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篆的出現,是漢字發展史上的一大進步,根據《太平廣記》引《蒙恬筆經》記載,是楚國上蔡人李斯所整理。
李斯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他年輕時,起初在鄉村做管理文書的小官,後來,隨荀卿學習,當任廷尉。在秦始皇統治期間,李斯以傑出的政治遠見和卓越才能,被任命為丞相。
秦統一前,因各諸侯國長期割據**,形成了語言異聲,文字異形的局面。秦始皇一直殷望著有標準的字型來取代以前流行的異體字,於是便打聽到李斯擅長書法,就把這任務交給他。李斯將大篆字型刪繁就簡,整理出一套筆劃簡單,形體整齊的文字,叫做秦篆。
秦始皇看了這些新書體後,很滿意,於是就把它定為標準字型,通令全國使用。
當時,人們對小篆的結構不太熟悉,很難寫得稱心如意。李斯就和趙高,胡毋等人寫了《倉頡篇》,《爰歷篇》和《博學篇》等範本,供大家臨摹。
秦始皇逝世的前一年,他不畏錢江險濤,東下會稽(今紹興),祭過大禹陵,登上天柱峰(後來教叫做秦望山),俯瞰東海湧潮後,命丞相李斯手書《會稽銘文》。李斯奉命連夜寫畢後的隔日,他又採嶺石鑴刻,然後立於會稽鵝鼻山山頂(後叫刻石山),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會稽刻石】。
傳為由李斯書寫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嶧山刻石》、《會稽刻石》等。
3樓:匿名使用者
李斯,公元前284年生,公元前208逝世,楚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西南)人。秦代書家。字通古。
從荀卿學帝王術,西仕於秦,為客卿。始皇定天下,斯為丞相。定郡縣之制,下**令,變倉頡籀為小篆,後世稱為「小篆之祖」。
李斯篆書「畫如鐵石,字若飛動,作楷隸之祖,為不易之法」。(《書斷》捲上《小篆》)。清代王澍在《虛舟題跋》中說:
「小篆開自李斯,省大篆之繁縟以趨簡易,三代以來風氣至此一變。蓋李斯筆法敦古,於簡易中正有渾樸之氣。」李斯佐秦滅六國,後為趙高構陷,腰斬咸陽。
著有《倉頡》七篇,已佚。傳世書跡有《泰山刻石》、《琅玡臺刻石》等。《泰山刻石》,又稱《封泰山碑》,秦小篆碑刻,傳李斯書,為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所刻。
內容是頌揚秦始皇的功德。此刻石為四面環刻,三面為始皇詔,一面為二世詔(二世詔刻於公元前209年)。南向二世詔文7行,滿行12字。
傳宋拓本為223字,後不知何時被毀壞。元拓本存50餘字,明末殘存29字。清乾隆五年(1740)毀於祠火。
嘉慶二十年(1815)復為蔣因培訪得殘石2塊,僅存10字,2023年羅正均作亭護之,時已僅存9字。殘石今存山東泰安岱廟東廡。現傳世的拓本以明安國藏北宋拓本為最,存165字,現在日本,其餘大多是29字本。
《泰山刻石》為典型秦小篆,在書法史上,上接《石鼓文》之遺緒,下開漢篆之先河,是中國古文字的最後階段。觀其書法,用筆似錐畫沙,勁如屈鐵,體態狹長,結構上緊下鬆,平穩端嚴,疏密勻停,雍容淵雅,有廟堂之概。唐張懷瓘則稱頌李斯的小篆是:
「畫如鐵石,字若飛動」,「骨氣豐勻,方圓妙絕」。並非過譽。《泰山刻石》的篆書,世稱「玉筯篆」,對後世影響深遠,歷來習小篆者無不奉為圭臬。
李斯泰山刻石具有相當重要的價值。它是秦篆保留至今的唯一真跡。據《史記.
始皇本紀》載,秦始皇稱帝后曾五次出巡,先後留下泰山、嶧山、琅琊、芝罘、碣石、會稽六處七篇刻石,皆為李斯所書。泰山刻石堪稱是李斯小篆唯一的傳世真跡了。李斯泰山刻石還是中國碑刻制度演變的重要見證。
李斯泰山刻石矗立於泰山之巔碧霞祠西側。經過兩千多年的風雨滄桑,屢遭劫難,極富傳奇色彩。漢代至隋唐罕有人提起,至宋代開始引起注意。
宋真宗封禪泰山時,兗州太守獻出40字拓本。歐陽修好友江鄰幾任奉符縣令時,親臨岱頂尋訪此碑,尚存數十字。此後學者劉支專程登岱考察,製成拓本,撰為《秦篆譜》一書。
歐陽修《集古錄》,趙明誠《金石錄》都有著錄。明代嘉靖年間刻石被毀,僅存二世詔書29字,移置碧霞祠東廡。現流傳29字拓本即出於此。
清乾隆五年(2023年)碧霞祠毀於火,此石遂失。嘉慶二十年(2023年)在岱頂整修時被發現,僅餘殘石兩塊,存10字「臣斯臣去疾昧死請矣臣」,嵌於大觀峰前東嶽廟牆外側之「讀碑亭」內。道光十二年(2023年)讀碑亭倒塌,泰安縣令徐宗幹「索殘石於瓦礫中」,移至山下岱廟中儲存。
光緒十六年(2023年)殘石被盜,縣令毛蜀雲大索十日,得石於泰城北關橋下,宣統二年(2023年)五月,泰安知縣俞慶瀾在岱廟環詠亭附近專門建亭置放。今存於岱廟東御座,周圍以玻璃鑲嵌,使遊客能一睹李斯小篆風采。李斯泰山刻石對泰山文化的貢獻是巨大的。
李斯。上蔡人。與韓非。
俱事荀卿。而才不及非。斯入秦為客卿。
及韓非使秦。秦王與語。大悅。
李斯懼其寵。譖之下獄。非欲自陳。
不得見。竟死。秦並天下。
斯為丞相。始皇三十四年。斯請諸有文學詩書百家語者蠲除之。
令到滿三十日弗去。黥為城旦。始皇可其議。
收去詩書百家之語。以愚百姓。使天下無以古非今。
始皇不三年死。二世乃使趙高案治李斯謀反狀。榜掠千餘。
不勝痛。自誣服。然自負有功。
實無反心。從獄中上書。趙高棄去不奏。
曰。囚安得上書。遂具斯五刑。
論腰斬。斯謂其子曰。吾欲與汝復牽黃犬。
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父子相哭。夷三族。(李斯列傳)
李斯是戰國時上蔡人(今河南省汝南縣北),個性殘虐忌刻,原和韓國公子韓非,同學於荀卿門下,但才學不及韓非。李斯當秦國客卿時,適值韓非出使秦國,秦王和韓非談論政事,對其才能大為讚賞,李斯惟恐韓非得秦王寵用,心懷忌妒,便捏造罪狀,陷害韓非入獄,韓非想要申辯,但被李斯制止,不得見秦王,李斯又派人暗中送毒藥使韓非自殺,結果竟然死在獄中。
秦國併吞天下,任用李斯為丞相,到秦始皇三十四年時,李斯奏請秦王說:「天下藏有詩書百家語錄的,一概下令燒燬除去,令下三十日,若不燒除,罰刺面塗墨,終身作伺守寇虜,建築長城的苦役。若相對談論詩書的,斬首於市,引古非今的,誅殺親族,官吏見知不舉發的與之同罪。
」始皇許可他的建議,於是收繳詩書百家之語,以愚弄百姓,使天下不能有考古鑑今的典籍可憑。時過三年,始皇去逝,李斯和宦官趙高偽造始皇遺詔,殺始皇長子,立次子胡亥即位,是為二世,這時趙高忌恨李斯權勢,誣告李斯謀反罪狀,秦二世命趙高案治,李斯受笞打捶擊千餘次,不勝痛苦,只得誣服,但自負對朝廷有功,確實無謀反之心,從獄中上書自陳前功,請二世明察赦免,趙高將書棄置不奏並說:「囚犯那能上書。
」於是判處李斯五刑罪,受腰斬於咸陽市。李斯臨死,對其子說:「我想同你再像往日一樣,牽著黃狗走出上蔡東門,追逐狡兔,已不可得了。
」父子相抱痛哭,並誅滅三族。
秦朝的時候有個叫李斯的人他是幹嘛的,誰有他的詳細資料?
4樓:匿名使用者
是秦始皇的宰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秦統一之後,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後與趙高合謀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
後為趙高所忌,腰斬於市。
5樓:
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協助秦始皇帝統一天下。秦統一之後,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後與趙高合謀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
後為趙高所忌,腰斬於市。http://baike.
baidu.***/view/25990.htm 這是百科中他的詳細介紹
6樓:銀魂新八樂
你看尋秦記就知道了。他開始是呂丞相里的幕僚,比較博學多才,有治理國家之才。後來成了秦始皇的丞相
7樓:匿名使用者
相當於秦王嬴政的顧問,輔佐秦始皇治理國家的
8樓:青鳥_折翼
李斯,公元前284年生,公元前208去世,本為楚國上蔡人。師從於大思想家荀子,後入秦,初為贏政食客,輔佐贏政一統六國,秦帝國建立後,拜為丞相。但晚節不保,為胡亥、趙高所腰斬。
李斯的人生有三個大轉折點:師於荀子;佐於贏政;罪於趙高。
李斯在楚國做過「郡小吏」,但鬱郁不得志。後拜先秦的最後一位儒家——荀子。荀子博學深思,其思想學說以儒家為本,兼採道、法、名、墨諸家之長。
且頗有向法家轉變的趨勢。李斯與韓非皆崇尚法家正是得到了老師的親傳。與周遊列國的先輩理論家不同,李斯更願意直接參與政治。
正是李斯在這裡學到的精髓為他指引了將來的發展道路——去秦國。他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楚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唯有秦國具備統一天下,創立帝業的條件,於是他決定到秦國去施展自己的才能與抱負。
李斯入秦後,先在呂不韋手下做門客,逐漸的取得呂不韋的信任後。呂不韋推薦其作了秦王政的侍衛。李斯有了經常接近秦王的機會,自此不斷的將自己的思想兜售給贏政。
此時胸懷雄心壯志的贏政尚還年輕,但其實現天下一統、秦一統六國的思想卻與李斯不謀而合,慢慢的贏政開始信任李斯,其思想也與贏政的思想逐漸融合。很快李斯成為秦王嬴政的一名心腹。
好運一直跟著李斯,秦王政十年,秦國發生了韓國水工鄭國事件,秦宗室貴族建議驅逐客卿,這極有可能讓李斯這名客卿終止他與贏政的合作,但他上《諫逐客書》一書諫阻。這說明了李斯政治眼光獨到,他看準贏政是一位具有政治頭腦和戰略眼光的國君。不管這次是不是李斯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華,還是贏政想借此事打壓國內的保守勢力,李斯不久升為廷尉。
李斯這次因禍得福為其以後在秦國的政治舞臺上的發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李斯重新受到贏政的重用後,制定了蠶食,各個擊破六國的策略和部署,並努力組織實施。結果僅僅用了十年的時間,就先後滅了六國。一統六國有秦軍將士浴血奮戰的功勞,但最高統帥的贏政採用作為謀士李斯的政策更是功不可沒。
建立了一統天下的秦帝國之後,李斯坐上丞相的位置,同時也走向了事業的頂峰。
秦帝國建立以後,隨即而來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從管理一個諸侯國到管理一個一統地帝國的體制問題。是否沿用分封制?李斯建議贏政廢除了造成諸侯**割據、長期混戰的分封制,實行郡縣制。
把全國分為36郡(後增加到41郡),郡下設縣、鄉,歸**直接統轄,宮吏由**任免。在**設三分、九卿,分職國家大事。這一整套封建**集權制度,從根本上剷除了諸侯王國**割據的禍根。
秦帝國統一後,由於過去各諸侯國長期**割據,語言、文字有很大差異,對於國家的統一和經濟、文化的發展極端不利。李斯積極地向秦始皇提出了統一文字的建議,並親自主持這一工作,他簡化字形,整理部首,形成了筆畫比較簡單、形體較為規範,而且便於書寫的小篆,作為標準文字,推行全國。李斯還在統一律法、貨幣、度量衡和車軌等方面積極地向始皇帝贏政獻計獻策。
李斯為鞏固剛剛建立的秦帝國的威嚴;為打擊儒生以古非今、誹謗朝政的倒行逆施。李斯這位推崇法家思想的丞相書寫下了「焚書坑儒」這篇「大作」。
事物的發展往往是有盛必有衰的。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率領大隊人馬,繼續他的求仙之旅。沒想到在平原津就一病不起,藥石無靈,病死於沙丘平臺。
李斯為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附和趙高偽造遺詔,立少子胡亥為帝,同時假造聖旨讓扶蘇自盡。害人終害己,趙高篡權後又施展陰謀,誣陷李斯「謀反」,將其腰斬於市,從而為李斯畫上了一個句號。
誰有關於老師的,誰有關於老師的資料?
提取碼 gtys 05 錢老師 完結 錢老師 免費試聽 投資理財一點都不難!實現逆襲,從現在開始.第一期 時間,才是你最值錢的資本.第四期 如何繞開重重陷阱,找準網際網路借貸的真正價值?第三期 房地產的投資邏輯 隱藏在高房價下的致命陷阱.第二期 花錢和欠錢,也是你實現財富自由的好方法.0001更新說...
誰有關於張飛的,誰有關於張飛的資料
姓名 張菲 英文名 fei chang 生日 1951年12月4日 本籍 安徽桐城 出生地 臺灣台北 弟弟 費玉清 張彥亭 張菲進入演藝圈30年,由綜藝節目助理主持到今天綜藝圈的大哥大,他的演藝歷程是臺灣電視觀眾有目共睹的,可是大家都忽略了他在進入主持界之前的經歷,從一個對 充滿抱負與狂熱的少年,在...
誰有關於陝北窯洞的?急用,誰有關於陝北窯洞的資料?急用!!!
陝北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傳統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這一 穴居式 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一般窯洞為用石頭或者磚頭砌,窯洞上面覆蓋厚厚的夯實的黃土,規模大的可做成並列多間或上下多層,外部也可另建房屋形成院落。在中國陝甘寧地區,黃土層非常厚,有的厚達幾十公里,勞動人民創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