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的成年儀禮,最主要是男子有「冠禮」,女子有「笄禮」。我們知道,冠禮是指古代男子在未成年前束髮而不戴帽,到了二十歲成年時才由長輩為其梳髮並戴上新帽,這個紀念儀式就稱為「冠禮」。那麼,為什麼古代女子的成年儀禮稱為「笄禮」?
笄,音基,原指古人盤髮髻所用的髮簪,如鄭玄注:「笄,今之簪。」;另據《儀禮.士昏禮》記載∶「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
」就是說古代女子十五歲時,即舉行束髮插簪的儀式,稱為「笄禮」,從此即視為成年可以婚嫁。在《禮記.曲禮上》上載:「女子許嫁,笄而字。
」即女子成年許嫁了才可命字,因此後來稱女子未有婚嫁之約為「待字」、「待字閨中」,如清朝孫鬱《雙魚佩.受聘》:「小女雖然待字,老夫膝下無人,是要入贅方可的。」及清朝樑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卷一˙方子云詩》:
「宛如待字閨中女,知有團圞在後頭。」又鄭玄注:「笄,女之禮,猶冠男也。
」即女子的笄禮就如同男子行冠禮一樣。
在《禮記.內則》也記載∶「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鄭玄注:「謂應年許嫁者。
女子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即古代女子所行的成年儀禮「笄禮」,通常是在十五歲時,或於訂婚後出嫁前,將披垂的頭髮梳盤至頭頂並插上簪子,但如果一直待嫁未許人,到了二十歲時也得舉行笄禮,以正式確認其已成年。
因笄禮而衍生的名詞有∶
笄年∶古代女子年滿十五就要束髮插簪。
笄字∶古代女子可以出嫁的年齡。字,指古代女子成年許嫁才可以命字。
及笄∶古代女子到了成年行笄禮的年齡,故後世稱女子適婚年齡為及笄。」
加笄∶古代女子於十五歲時行加笄之禮,以示成年。
弱笄∶古代女子於十五歲時即束髮加簪,稱為「弱笄」,表示成年之意。
2樓:agnes波爾卡
插簪子是為了不讓頭上的髮髻掉下來,及笄後頭發就必須梳起一個髮髻,不用簪子就會掉~~之前麼要麼弄成兩個小發團,要麼扎馬尾之類,不太需要簪子吧。。。覺得好看硬要插一個也不是不可以
3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說的對,因為那是一種**儀式。
小女孩是不能盤頭插簪子的。
古代只有女子才能帶簪子嗎?聽別人說簪是女子之物?
4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的,古代男子也留長髮,所以也需要簪子來固定頭髮。有個詞,叫簪纓之族
5樓:匿名使用者
簪子是古人用來插定髮髻或連冠於發的一種長針,用來綰住頭髮的一種首飾,古代亦用以把帽子別在頭髮。古代男人也可以帶簪子。
6樓:匿名使用者
適 形聲字.本義是往,至.舊時指女子出嫁.
如《孔子家語·本命》:「女年十五許,有適人之道.」再如《孔雀東南飛》:
「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已適」指已嫁出,「重適」則指改嫁. 歸 形聲兼會意字,本義為女子出嫁.
如:「秦伯歸五女.」至於女子出嫁何謂為「歸」,孔穎達《疏》有云:
「女人……以夫為家,故謂嫁曰『歸』也.」意指女子出嫁至夫家猶如回家.此詞在高中教材中出現過,明代歸有光之《項脊軒志》有云:
「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餘問古事.」 出閣 閣,闈閣.古時稱公主出嫁.
元稹《七女封公主制》:「雖稂華可尚,出閣未期,而湯沐先施,分封有據.」後為女子出嫁的通稱.
古代女子成年叫什麼
7樓:
古代女子成年禮叫及笄禮
笄[jī],即簪[zān]子,笄禮是中國古代女子成年時舉行的禮儀。自周代起,女子年過15週歲,如已許嫁,便得舉行笄禮,將髮辮盤至頭頂,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屬。如年過20而未許嫁,也得舉行笄禮。
主行笄禮者為女性家長,由約請的女賓為少女加笄,表示女子已經成年可以結婚。
笄禮的方式非常優美,因為它是專為女孩子設計的**禮:一頭長髮,一根發笄,細心梳成秀美的髮髻,鄭重簪上發笄。
笄禮的古義是建立在男尊女卑的基礎上的,所以其中有一些明顯的時代烙印,笄禮的古義,是女子訂婚(許嫁)以後出嫁之前所行的禮。明顯將女子的社會責任縮定在狹小的範圍內;不過,我們不應該以時代的限制為由就放棄儀式本身的神聖和象徵作用,實際上,完全可以在此基礎上賦予時代的新意。我們會發現,笄禮的象徵意義和冠禮一樣重大,同樣是對人生責任、社會角色的提醒。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女子及笄禮流程儀式
我們必須承認,笄禮的行禮方式帶有女性特有的柔美:一頭長髮,一根發笄,細心梳成一個秀美的髮髻,鄭重簪上發笄。這一過程體現了女性的柔美,暗示了女子將以與男子不同的方式支撐起兩人的世界。
笄禮參禮者以女性為主。由女性擔任主人、正賓、贊者、贊禮、擯者和執事。
主人:笄者的母親和父親。笄者:
成年待行笄禮者。贊禮一人:主持笄禮儀式。
正賓一人:由主人選擇,選擇德才兼具的女性師長為佳。贊者一人:
正賓的助手,由正賓選擇一名女性出任。擯者一人:主人的助手,佈置場地,擺放席子,協助正賓盥洗。
執事三人:奉冠笄協助正賓,宜女性。
三個托盤分別盛發笄、髮簪、釵冠由三位執事託著,立於場地南端西側從西向東依次排列。人員不足時,也可以只用一名執事,此時可在執事位放一几案,將三個托盤排列其上,一名執事守在旁邊;樂者一人:演奏**,曲目酌定,推薦傳統經典古琴曲目,有勵志等涵義曲目為佳,可在笄禮開始後即迴圈演奏,在主人致辭時暫止;眾賓若干:
其它觀禮者。
8樓:小灰機
女子成年叫及笄。
及笄,漢語詞語。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滿15週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週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出處: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鄭玄注:
「謂應年許嫁者。女子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笄,髮簪。
後因稱女子年滿十五為及笄。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9樓:睢寧一指禪
古代女子成年叫:及笄。
及笄:笄,本來是指古代束髮用的簪子;及笄,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髮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另外,也稱「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如:待字閨中)。語出《後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於國」。
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10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女子滿15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
11樓:匿名使用者
我就是不認識那個字,及什麼,所以想問
12樓:金果
笄禮。笄禮,即漢民族女孩**禮,古代嘉禮的一種。俗稱「上頭」、「上頭禮」。笄,即簪子。 自周代起,規定貴族女子在訂婚(許嫁)以後出嫁之前行笄禮。
一般在十五歲舉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許人,則年至二十也行笄禮。冠(笄)之禮是我國漢民族傳統的**儀禮,是漢民族重要的人文遺產,它在歷史上,對於個體成員成長的激勵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
潘多拉手鍊是不是隻有女生才可以戴
他倆的手鍊不僅有女生可以帶,而且男生也是可以帶的,它是中性的,它代表的是一個人的夢想,潘多拉所擁有的一種魔力,所以男生戴起來也是不違和的,挺好看的 是的,潘多拉手鍊只能女生才可以戴。因為這種手鍊適合女生戴。潘多拉手鍊的話一般有著幸運的意思,一般的話只有女生才會去戴這種手鍊的,男生一般都是戴的手錶。不...
是不是沒上過床就沒有愛情,只有上過床之後才算愛情呢
男女關係中,衝動並不代表愛 尊重與剋制,反倒算是一種深情。有太多年輕回女性至今都不明白,在男女答關係中,一個男人對你的 有時只關乎獸性。而真正的剋制與尊重,反倒算是一種深情。作為女孩子必須要懂得,一個男人因為慾望衝動和女人有了肌膚之親,那只是一種動物性以及獸性的爆發,也叫慾望,或者情慾。而愛這件事,...
動車的二等座的票是不是隻有隻有始發站才賣
是的鐵通部就是這樣 霸道,儘量要買貴的票 建議你先打上海火車站的 問一下,那裡有沒有座票,哎,火車票的發售有很多鬼 門道的 我不便多說好運!那個動臥上的二等座全車一共也只有128個,在列車的兩端各一個車廂。因為在始發站預留的較多,中途站預留的本來就少,想買這個二等座的人有很多。所以中途站一般在視窗很...